第十八章

關燈
表示有路子:别說吃你幾個爛西瓜,老子在城裡吃館子都不要錢。

     叫誰滾開:黑不溜秋靠邊站。

     叫誰站住:二曼,開槍。

     事情辦砸了:這一下美國顧問團又要說我們無能了。

     安慰朋友:不是我們無能,而是共軍太狡猾了。

     變本加厲:别說搶包袱,還要搶人呢。

     姓高的就叫“高鐵杆”,姓李的就叫:李狗順“,姓王的就叫”胖翻譯“。

     還有一些日語、協和語:吃飯是“米西米西”;征求别人意見是“那你”;有人敲門是“什麼的幹活”;給别人添惡心是“衛生丸新交的給”。

     還有大量的歌舞演出,每隔幾天院裡就會發票,一家—張,集體坐班車到京西賓館禮堂、北展劇場或者人民大會堂劇場看節目。

     海軍大院操場也有頻繁的露天晚會,我們經常到那兒免票觀賞高水平的演出。

     他們院操場的那座舞台十分專業,除了沒有觀衆席,一個劇場舞台該有的配置一應俱全:全套燈光、音響設備,層層幕帏化妝間和深闊的後台。

    每個星期海政文工團和其他外請的著名文藝團體就在此輪流上演不同的歌舞、話劇。

    後來就演樣闆戲京劇、芭蕾和鋼琴伴唱。

    那等于是一次藝術普及,讓人大開眼界。

    文化大革命在這段時間内倒是與她的字面含義頗為相符。

    最流行的是那種人數衆多,布景堂皇,跟百老彙秀十分近似的華麗歌舞。

    這廂叫大型音樂舞蹈史詩的。

    始作俑者大概是文革前的《東方紅》。

    那也算是登峰造極,坦克都開上了舞台。

    後來的劇目也極力想要那個氣魄,幾個文工團糾集在一起,自我吹噓“三軍聯合演出”,規模雖無一及〈東方紅〉,内容卻也是光怪陸離,五光十色。

    充分體現出中國導演固有的想象力:大型團體操加奢華服裝發布會加各種新奇淫巧的道具機關加異國風情。

    印象比較深的有<椰林怒火>、<赤道戰鼓>什麼的。

     我在夜色之下,萬衆之中,遠遠眺望那一張十元鈔票大小明晃晃色彩擯紛的舞台上演繹的中外故事,嘛也不懂又驚又喜,深以為那叫一美。

     那些演員都是臉譜化的。

    好人衣着整潔,俊男美女,塗着一整張紅臉蛋,動作也是剛勁為主,間或輔以優美的舒展。

    壞人一張青臉,怪模怪樣,跳起來也是哆哆嗦嗦,一般匍匐在好人腳下。

    今天想來很誇張,當時卻是自然主義的表現,社會上的好人壞人莫不如此。

     《椰林怒火〉中一對美軍哨兵跳了段搖擺舞,是剪影,執着屁股,兩手幅度很小頻率很快地向上、左右亂捅,引起觀衆陣陣笑聲,也是我們小孩很長時間模仿的對象。

     <赤道戰鼓>中黑人婦女把鼓夾在兩膝之間一通敲,也使我們學會了新的打擊樂姿勢,回到家裡見什麼都夾在腿中間亂敲一氣,邊敲邊張着嘴鬼哭狼嚎。

     <毛主席來到我們軍艦上>是我最喜歡的一出劇。

    那裡有個噱頭,就是毛主席怎麼來到我們舞台上。

    真毛主席肯定沒工夫,演員激動半天,唱半天。

    總得給觀衆個交代,那又是戲核,情節所在,列甯斯大林在蘇聯都有人演了,還沒聽說中國有人演毛主席,我們都很習慣現實主義創作,情緒跟到那兒都以為會看到破天荒的一幕。

    結果,什麼也沒看到,到點兒他們打出了一束紅光代替毛主席,挺實的戲到這兒就虛了,盡管不免失望,那也全場歡聲雷動,陣陣狂呼毛主席萬歲,演員唱什麼也聽不見了,要停頓半天,再重新起範兒。

     劇裡的歌都很好聽,歌詞也不見得高明,都是大白話,但曲調抒情,聽起來也是情深意長。

    那時的一批作曲家很有辦法,什麼前言不搭後語的話都能成歌,唱起來卻也比今天的二等流行歌曲上口。

    “老三篇”那麼長的書都譜成了歌。

    至今還會唱一倆句:“我們的隊伍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來了……”“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産黨員,受美國共産黨派遣,不遠萬裡,來到中國……”雲雲。

     那出劇裡最著名的唱段也是一段絮絮叨叨。

    一水兵哥們兒,好像是老呂文科扮的,被毛主席握了手,舉着大巴掌,瞪着受驚的大眼,一步三歎,一五一十告訴大家毛主席都跟他說了什麼:“他問我姓名叫什麼,又問我今年有多大……” 下死眼盯着看的那些翩翩來去的女舞蹈演員。

    她們面容妓好,身段婀娜,穿的軍裝也和一般軍人的軍裝不一樣。

    不那麼寬肥,剪裁可體,薄薄一層,加上紮皮帶打綁腿,騰挪扯動,身體往往處于打開狀态,可謂曲線畢露。

     她們極力要表現陽剛之氣,還是流露了很多柔媚和一點點性感。

    革命時期最性感的表演要算芭蕾舞<紅色娘子軍>了,女戰士們穿着緊身短褲,露着半截大腿,端着步槍從台一側一個接一個大跳兩腿幾乎拉直竄到台的另一側,怎麼也不像在作戰,就是一群美女美腿向我們展示人體。

    我得承認,我一直是把芭蕾當作色情表演觀看的,直到改革開放,見過真正的色情表演,再看芭蕾才覺得這是藝術——高雅。

    怎麼說呢?告訴你一個私人體會:小孩不學壞——那是不可能的。

     這些虛張聲勢的大型歌舞加深了我對浮誇事物的愛好。

    以大為美,濃豔為美,一切皆達極緻趕盡殺絕為美。

    一種火鍋式的口味,貪它熱乎、東西多、色兒重、味兒雜、一道規湯裡什麼都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