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 青年獵手導跳絕壁岩

關燈
quo &ldquo别扯啦!&rdquo白茹笑着向姜青山一擺手,&ldquo她是個女的,怎麼成呢!&rdquo &ldquo那你還是男的?&rdquo 大家一陣哄笑,白茹倒給怔住了,好像她在說這話的時候忘了她自己也是個女的。

     當天晚上,詳細地讨論了去綏芬大甸子的道路,姜青山開頭就打破了小分隊這一道難關,傾述着他在林海雪原上走路的全部學問。

    他道: &ldquo氣候這一變化,這一場暴風雪,你們原定的道路萬萬走不得,這條道上全是東西的山崗山溝,北風飄來的大雪填的滿是大雪坑,走上去就會被活活埋掉。

    現在隻有走大完顔分水嶺,從那條南北分水嶺直下,又快又安全,我保險&hellip&hellip&rdquo &ldquo那恐怕困難,&rdquo少劍波搖搖頭指了一下地圖,&ldquo大完顔分水嶺不是有一道橫斷三百多裡的絕壁岩嗎?&rdquo &ldquo那不要緊!&rdquo姜青山笑道,&ldquo不錯,這座絕壁岩是向來沒有人攀登過的,齊刷刷就像一刀切下的一樣,誰也不敢去碰碰它。

    可是中間有個三關道,隻要有膽量就可以下得去。

    &rdquo 姜青山詳細地講述了三關道。

     原來從前有幾個老獵手,為首的名叫李猛,四十年前在這裡驅逐了一群山羊。

    這群二百多隻的山羊,在他們圍成的獵場上急奔急馳,到了絕壁岩,李猛命令他所有的獵手一陣激烈地射擊。

    這群山羊在驚恐的急奔中立不住腳,闖下百丈高的絕壁岩,全部摔死。

     可是李猛的獵隊追到絕壁岩頂,無路可下。

    如果繞道三百裡到絕壁岩的盡頭再回來取羊的話,就會被别的獵人搶去。

    于是李猛便吩咐一定要在絕壁岩上找道,找來找去被李猛發現了一處地方。

     姜青山一面講,一面在紙上劃着圖。

     在絕壁岩上發現有五個大擱台,上邊的兩個有條大石縫相連,中間的兩個又有一條大石縫相連,最下邊的一個一條大石縫直通岩底。

     他們發現了這個地方,就做了一次冒險的試驗。

    &ldquo絕壁岩絕不了英雄好漢的道路!&rdquo李猛第一個從岩頂跳下第一個擱台,然後在百丈高的石壁上攀着大石縫,全身貼在石岩上,就像壁虎爬牆一樣,全身每一塊肌肉都抓在石岩上,貼攀到第二個擱台。

    又從第二個跳下第三個擱台,再從第三個又貼攀到第四個。

    再從第四個又跳下第五個,最後從第五個貼攀下溝底。

    就這樣絕壁岩被好漢征服了,在征服中被摔死三個獵手。

     為什麼起名三關道,因為要走這條路,當然不是平常的走法,也不是一般的攀登。

    第一必須跳三跳;第二必須貼三貼;第三到了溝底,要上那岸還必須爬三爬。

    這九個動作合起來就是&ldquo跳三跳,貼三貼,爬三爬&rdquo。

    所以起名叫三關道。

     姜青山最後唱出一段在獵人當中流傳着的一支歌謠: 絕壁岩, 考英豪, 天生好漢的三關道。

     貼三貼, 跳三跳, 力盡三爬更險要。

     如無包天的膽, 不要嘴上噪。

     大家聽了姜青山的述說,特别最後那幾句富有鼓動性的歌謠,每個人都鼓足了勁,緊張得好像就要跳岩一樣。

     &ldquo怎麼樣?同志們。

    &rdquo少劍波笑嘻嘻地向大家問道。

     &ldquo有英雄路,好漢就能走!&rdquo &ldquo英雄開了道,咱就能跟得上!&rdquo 戰士們滿懷信心地要走這條三關道。

     白茹倒擔起心來,向姜青山詢問道: &ldquo跳一個擱台有多高,不能撞壞腿嗎?&rdquo &ldquo你沒聽你蘑菇老爺爺說嗎?&rdquo栾超家沒等姜青山答複,向白茹一噘嘴,&ldquo樹大撐不破天,勺子再大也盛不過小盆!&rdquo &ldquo撞不壞,&rdquo姜青山向白茹微笑着,&ldquo擱台上的爛草比現在的大雪坑還厚,比棉花包還軟。

    雖然一跳有十丈高,隻要姿勢拿對了是撞不壞的。

    &rdquo &ldquo能不能用繩索?&rdquo白茹又問道。

     &ldquo獵手要和野獸賽跑,誰還去帶繩索。

    就是帶,誰又能帶百丈長的繩子。

    &rdquo姜青山一面講,一面若有所思地瞅了一下帳篷邊上的兩大捆繩子,&ldquo不過今天我們可以用一下。

    那些繩子有多長?&rdquo &ldquo一百米,合三十丈吧。

    &rdquo &ldquo那不夠用。

    &rdquo姜青山一搖頭,&ldquo不過我們用它可以一節一節地幫助我們,跳三跳咱就來個溜三溜,貼三貼也可以用它當當扶手,做個保險帶。

    &rdquo &ldquo不用!&rdquo劉勳蒼晃了一下膀子,&ldquo我們一定和李猛一樣,跳下去,貼下去,爬上去。

    &rdquo &ldquo對!&rdquo戰士們一齊贊成。

     少劍波瞅着姜青山詢問道:&ldquo馬匹大概是毫無辦法吧?&rdquo &ldquo不要緊,我把你們送下絕壁岩,我帶着馬匹順絕壁岩頂繞道走。

    我的道熟,保險沒事。

    &rdquo &ldquo好!&rdquo少劍波肯定了自己的決心,&ldquo就走這條三關道。

    &rdquo 第二天,小分隊拔寨起行,賽虎、姜青山在前,登上大完顔分水嶺,順着這條漫長無頭的大山背,急馳直下,向東南飛滑。

     行軍兩天,到了絕壁岩頂。

    戰士們靠近邊緣向下一看,頭暈目眩,覺得眼前的大岩來回晃動,自己的身體搖搖欲墜。

     小分隊飽餐後,連接了所有的繩索,脫下大頭皮鞋,解開綁帶,纏裹了腳,以防滑落。

    可是所有的繩索連起來,僅僅才有絕壁岩的四分之一高。

    那麼,隻有依賴三級擱台一節一節地來了。

     姜青山沒用繩索先跳下第一級擱台,給大家壯壯膽量。

    然後他又拽着繩子拔上來。

    因為他為了率引馬匹,是不能下到岩底的,下去他就再上不來了。

     現在小分隊開始跳了!雖然結好了繩索,可是誰也不用。

    第一個是劉勳蒼,第二個是栾超家,第三個是孫達得和小董。

    接着小分隊像一丸一丸的小石子一般,跳下第一個擱台。

    這繩索隻有少劍波、楊子榮和白茹三個人用了。

     當小分隊全下到第一級擱台,姜青山将岩上繩頭解開,扔下擱台。

     接着栾超家、劉勳蒼兩人開始第一貼。

    為了用大繩作為貼路上的保險帶,他倆還背拉着沉重的大繩子。

    孫達得留在最後,等小分隊全貼過去,他解繩子頭。

     小分隊就這樣地走了三關道,征服了絕壁岩。

    他們歡笑地唱着姜青山述說的歌謠,小分隊齊集岩底。

    仰頭看着姜青山、賽虎和兩個留下的騎兵,站在岩頂,向他們揮動着帽子,喊些什麼,可是一點也聽不見。

    他們的身量,現在看來簡直小得出奇,人也隻有三歲的娃娃那樣高,馬也隻有賽虎那麼大,賽虎呢,簡直像一隻小兔子了。

     小分隊一齊舉起槍來,向岩頂高呼了幾聲:&ldquo再見!一路平順!再見!&rdquo 岩頂的三人五匹馬和賽虎,順岩頂向北蠕動了! 小分隊奔向正東山林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