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實錄卷之十二

關燈
懷宗端皇帝(十二) 崇祯十二年春正月庚申,清兵入濟南。

    先是,巡撫顔繼祖奉命移德州;清兵猝梯城而上,吏卒駭遁。

    巡按禦史宋學朱方肩輿出院,聞□,登西城;役隸奔散,學朱因遇害。

    同時左布政使張秉文、督糧道副使鄧謙、濟南道副使周之訓、都轉鹽運使唐世熊、濟南知府苟好善及曆城、臨池、武城、博平、荏平諸縣令俱死之。

    副總兵祖寬以三百騎援濟南,敗沒。

    德王被執,諸郡王并見殺。

     壬戌,清兵入青縣。

     乙醜,叙緝奸功,東廠太監王之心及曹化淳廕錦衛百戶。

     丙寅,享太廟。

     吏科都給事中郭九鼎請行營設監軍,專紀功罪;從之。

     戊辰,督察大學士劉宇亮、總督孫傳庭會兵十八萬,自晉州援濟南;祖大壽亦自青州至。

     命雲南道禦史郭景昌巡按山東,兼核城陷之故。

    景昌至,瘗濟南城中積屍十三萬餘,悉發倉粟赈貧民。

     壬申,以甄淑為刑部尚書。

     甲戌,清兵自濟南取東平。

    乙亥,入莘縣,複至濟甯、臨清、固城。

    丙子,取營丘、館陶。

     清兵取慶雲、東光、海豐,遂東行。

    庚辰,入冠縣。

     甲申,清兵至張秋、東平,入汶上,焚康莊驿,攻兖州;距徐州百餘裡,居人南渡。

    安慶巡撫史可法駐徐州,劉宇亮、孫傳庭會師于大城。

     丁亥,以莊欽鄰為吏部尚書——欽鄰五閱月不至,罷之。

     楊嗣昌請移登萊總兵于臨清護南北倉;又『郡縣鄉兵,或改府佐為将領、兵佐為守備、縣佐為把總;否則,裁儒學訓導一員代補武秩:文武相兼,古制也。

    至于市馬西甯道遠,近地馬弱,宜委官買山東、河南牝馬;如鎮将給百匹,守備、把總給五十匹,放牧孳生:十年内,自見蕃息矣』。

    上是之。

     二月己醜朔,以司禮太監崔琳清理兩浙鹽課、各項賦稅。

     丙申,督察大學士劉宇亮削籍。

    清兵退,官兵複屯滄州、鹽山;宇亮奏劾諸将不戰,因及總兵劉光祚。

    而楊嗣昌謀逐宇亮,請誅光祚。

    适武清戰捷,宇亮下光祚武清縣獄以請,且告捷;上以劾、叙舛互,切責之,削籍——說者謂宇亮入光祚厚賂雲。

    宇亮素善擊劍,好談兵;及在行間,迄無寸功。

    楊嗣昌南征不複、周延儒北讨殒身、李建泰西出辱及簡書,一時談兵諸相,皆無實效雲。

     戊戌,諸□奏斬三千餘級。

    祖大壽、張進忠伏兵寶坻之楊家莊邀斬,亦奏千餘級——大抵逃回難民也。

    清兵迂道,比還西至青山口,總兵陳國威于喜峰口卻之。

     庚子,晨刻,日旁有白丸,色微紅;申刻,又黑氣掩日,日光磨蕩。

    久之,黑氣始散。

    乙巳,保定天鳴。

     癸卯,修撰劉理順上言六事:作士氣、矜窮民、簡良吏、定師期、信賞罰、招脅從;上是之。

     先是,貴州道禦史王聚奎劾刑科右給事中陳啟新緘末溺職;上怒,命議聚奎罪。

    左佥都禦史李先春議:當奪俸;上不怿,谪聚奎山西按察司照磨,并罷先春。

    先春,前河南布政使,以翰林院編修林增志薦入;遂責增志,增志亦引罪。

     三月壬戌,清兵趨豐潤,副總兵楊德政、虎大威禦卻之;京營各鎮兵戰于太平,塞北報捷。

     丙寅,清兵至冷口,聞有備,引去;複出青山口。

     戊辰,清兵盡出塞,計深入二千裡——曆五閱月,破七十餘城,殺親王、隳省會。

    中國援兵環合,未嘗少挫也。

     庚午,逮都督佥事河南總兵官張任學。

    任學觊任開府,竟得右階,大沮;一籌莫展,遂被逮。

     甲戌,以德王變告慰太廟,遣谕各藩。

     丁醜,奪大學士楊嗣昌秩,仍令視事。

     戊寅,上「孝純淵穆慈順肅恭毗天鐘聖」皇後尊諡,頒诏天下——太後,上生母也。

     總兵陳洪範擊賊南陽之李公店,不勝;左良玉戰内鄉,大敗之。

    皇子慈□薨,追封悼王,諡曰「懷」。

     乙酉,召參議鄭二陽于平台,問「練兵措饷計」。

    對曰:『臣初到揚州,各營設有官兵,向多虛冒;臣刻意簡練,故曆年防寇不請一兵、一饷』。

    上曰:『此一方事也;謂天下何』?對曰:『大抵額設之兵,原有額饷。

    但求實練,則兵不虛冒、饷是足用;是核兵,即足饷也。

    若兵不實練,雖措饷何益』!上曰:『近者各處災傷,乏饷奈何』?對曰:『裁不急之官,亦可省費。

    如揚州有督饷主事,不如以巡按趣之』。

    上曰:『督饷主事,非定例也』。

    二陽又曰:『臣見殘破州縣,慶都、栾城。

    亟宜下寬大之诏,收拾人心』。

    上稱善。

     夏四月戊子朔,谕兵部:『彙集崇祯七年後條奏修練蓄備之法,刊布天下』。

     免高淳去年旱、蝗田租。

     壬辰,命驸馬都尉鞏永固往濟南告慰先德王園。

     吏科給事中吳麟征請複故大學士文震孟官,并求恩恤;上從之,命複其爵。

     癸卯,禮科給事中姜采上言:『近月以來,皆傳皇上于内廷建設齋醮;臣竊疑之。

    正德初年,從事内典,遣太監劉允馳驅西域糜費大官,訛傳道路;皇上懲前毖後,聰明絕世,豈真見不及此!固曰「聊複爾爾」。

    然唐、虞之寬仁,必非佛氏之慈悲也;宗社之安危,必非佛氏之禍福也。

    顧役役焉,以九重之尊嚴,從西竺之繁文;臣必不敢以為可也』。

    山西道禦史廖惟義亦言之;不聽。

     谕釋輕系。

     河南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