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實錄卷之二
關燈
小
中
大
,有騎兵突東南,力戰稍卻;承胤竟徙陣南避。
遊擊劉應國、羅景榮、千總窦浚等帥兵追虜于運河,虜酋精騎多冰陷,所傷千計;京兵亦傷失數百人,夜收兵。
上賜酒食勞軍。
诏募勇力智略之士及出奇能劫虜營、焚攻具者論功叙賞,一無所靳。
壬寅,開得勝門甕城,屯滿桂餘兵。
癸卯,清兵徙屯南海子。
薄暮,有旨趨督師進兵。
甲辰,召袁崇煥、祖大壽、滿桂、黑雲龍及兵部尚書申用懋于平台。
崇煥不自安,留中使于營,自青衣玄帽入;至朝中,張皇□□懼朝臣冀成款。
及見上,上慰谕久之。
崇煥懼上英明,終不敢言款,第力請率兵入城,不許;賜貂裘、銀盔甲。
滿桂解衣示創,上深闵之,命與同出。
丙午,袁崇煥求外城屯兵如滿桂例,并請輔臣出援;不許。
丁未,清兵攻南城。
戊申,袁崇煥遣鄉導任守忠以五百人持攻潛攻清兵于南海子,清兵稍退。
庚戌,召大臣于平台。
是月,巡撫陝西劉廣生奉命入援。
适子疹,對洪承疇、劉應遇而泣;留八日,始行。
至陝州,上命馳谕廣生,令急殲流孽,不必入衛。
時大盜混天王等擾延川、米脂、清澗等縣,複召前總兵杜文煥使剿之。
十二月申亥朔,司禮太監沈良佐、内官太監呂直提九門及皇城門;司禮太監李鳳翔總督忠勇營,提督京營。
召袁崇煥、祖大壽、滿桂、黑雲龍于平台。
崇煥方遣副總兵張洪谟等蹑□,聞召議饷,乃入見;上問以殺毛文龍,今反逗留,何也?不能對。
命下錦衣獄。
賜桂等馔,随太監車天祥谕慰遼東将士;命滿桂總理援兵、節制諸将,馬世龍、祖大壽分理遼東兵。
桂前被流矢,視之,皆袁軍矢也。
崇煥按兵不動,物論藉藉。
是日,清兵移營而南。
壬子,清兵圍固安,知縣劉伸遁走雄縣。
李守錡奏:城上懸簾未備;命杖工部郎中許觀吉、管玉音、朱長世、周長應,下錦衣獄。
觀吉、長世創重卒。
癸醜,皇次子慈烜生。
甲寅,給申甫新兵。
時甫所募多市丐,金聲輕信之,欲倚為用;識者知其必敗雲。
遼東兵潰。
遼兵素感崇煥恩,滿桂與祖大壽又互相疑貳,大壽辄率兵歸甯遠,遠近大駭。
孫承宗上言:『遼東兵潰約萬五千人,自通州南趨張灣。
臣聞之,急以手劄慰谕祖大壽,并傳檄三軍,令遊擊石柱國力谕諸将校;将校多垂淚曰:「主帥已戮城上,又以火炮殲我,故逃避至此」!臣思大壽危疑之甚,又以身貴不能受制同列,故乘吏卒驚疑,全軍盡潰陷,人以自護;非諸将盡叛也。
急宜敕關内、關外兩道慰谕将領,解散士卒,大開生路以收人心』。
上從之。
大壽抵山海關宣聖谕,吏卒乃安。
禁抄傳塘報。
癸亥,清兵夜傳令固安趨諸部合戰,明日出良鄉。
甲子,孫承宗至山海關。
禦史高捷劾大學士錢龍錫曰:『袁崇煥罪案自定,臣不必言。
獨發縱指示之龍錫,不勝傷心之痛!前逮崇煥時,大壽口不稱冤,兩日後遂揚去;此非龍錫與崇煥挑激之哉!崇煥之殺毛文龍也,龍錫密語手書,往來不一,可覆案也。
又崇煥與王洽書,言「關東款議,廟堂主張已有其人。
文龍能協心一意,自當無嫌無猜;否則,斬其首,崇煥當效提刀之力」。
伏乞推原主謀者,以慰邊士心』。
上曰:『輔臣佐理忠順,卿無多言』!壬申,錢龍錫引疾去位。
丁卯,設文武經略,以梁廷棟、滿桂為之,各賜尚方劍,營西直、安定二門。
桂始屯宣武門甕城内,謂援寡未可戰;中使趣使亟戰,桂不得已,揮涕而出,以五千人同孫祖壽等戰安定門外,俱敗沒,麻登雲、黑雲龍被執。
申甫以七千人戰柳林、大井、蘆溝橋,亦敗沒:都人大懼。
癸酉,巡撫山東都禦史耿如杞、總兵官張鴻功援兵潰于良鄉。
清兵破張灣,守備房可宗遁。
乙亥,總兵官馬世龍遇清兵,戰于良鄉;進世龍武經略,賜尚方劍。
丁醜,清兵入香河,殺知縣任光裕;攻三河,不克。
戊寅,攻寶坻,知縣史應聘拒之。
進禮部侍郎周延儒、何如寵、錢象坤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直文淵閣。
清兵入玉田,知縣楊初芳降。
庚辰,兵部右侍郎劉之綸求入通州,戶部主事林弘衍、參将魏都梁不納;即縱兵道掠。
追恤故經略袁應泰——以殉遼陽之難;予祭葬,贈諡。
遊擊劉應國、羅景榮、千總窦浚等帥兵追虜于運河,虜酋精騎多冰陷,所傷千計;京兵亦傷失數百人,夜收兵。
上賜酒食勞軍。
诏募勇力智略之士及出奇能劫虜營、焚攻具者論功叙賞,一無所靳。
壬寅,開得勝門甕城,屯滿桂餘兵。
癸卯,清兵徙屯南海子。
薄暮,有旨趨督師進兵。
甲辰,召袁崇煥、祖大壽、滿桂、黑雲龍及兵部尚書申用懋于平台。
崇煥不自安,留中使于營,自青衣玄帽入;至朝中,張皇□□懼朝臣冀成款。
及見上,上慰谕久之。
崇煥懼上英明,終不敢言款,第力請率兵入城,不許;賜貂裘、銀盔甲。
滿桂解衣示創,上深闵之,命與同出。
丙午,袁崇煥求外城屯兵如滿桂例,并請輔臣出援;不許。
丁未,清兵攻南城。
戊申,袁崇煥遣鄉導任守忠以五百人持攻潛攻清兵于南海子,清兵稍退。
庚戌,召大臣于平台。
是月,巡撫陝西劉廣生奉命入援。
适子疹,對洪承疇、劉應遇而泣;留八日,始行。
至陝州,上命馳谕廣生,令急殲流孽,不必入衛。
時大盜混天王等擾延川、米脂、清澗等縣,複召前總兵杜文煥使剿之。
十二月申亥朔,司禮太監沈良佐、内官太監呂直提九門及皇城門;司禮太監李鳳翔總督忠勇營,提督京營。
召袁崇煥、祖大壽、滿桂、黑雲龍于平台。
崇煥方遣副總兵張洪谟等蹑□,聞召議饷,乃入見;上問以殺毛文龍,今反逗留,何也?不能對。
命下錦衣獄。
賜桂等馔,随太監車天祥谕慰遼東将士;命滿桂總理援兵、節制諸将,馬世龍、祖大壽分理遼東兵。
桂前被流矢,視之,皆袁軍矢也。
崇煥按兵不動,物論藉藉。
是日,清兵移營而南。
壬子,清兵圍固安,知縣劉伸遁走雄縣。
李守錡奏:城上懸簾未備;命杖工部郎中許觀吉、管玉音、朱長世、周長應,下錦衣獄。
觀吉、長世創重卒。
癸醜,皇次子慈烜生。
甲寅,給申甫新兵。
時甫所募多市丐,金聲輕信之,欲倚為用;識者知其必敗雲。
遼東兵潰。
遼兵素感崇煥恩,滿桂與祖大壽又互相疑貳,大壽辄率兵歸甯遠,遠近大駭。
孫承宗上言:『遼東兵潰約萬五千人,自通州南趨張灣。
臣聞之,急以手劄慰谕祖大壽,并傳檄三軍,令遊擊石柱國力谕諸将校;将校多垂淚曰:「主帥已戮城上,又以火炮殲我,故逃避至此」!臣思大壽危疑之甚,又以身貴不能受制同列,故乘吏卒驚疑,全軍盡潰陷,人以自護;非諸将盡叛也。
急宜敕關内、關外兩道慰谕将領,解散士卒,大開生路以收人心』。
上從之。
大壽抵山海關宣聖谕,吏卒乃安。
禁抄傳塘報。
癸亥,清兵夜傳令固安趨諸部合戰,明日出良鄉。
甲子,孫承宗至山海關。
禦史高捷劾大學士錢龍錫曰:『袁崇煥罪案自定,臣不必言。
獨發縱指示之龍錫,不勝傷心之痛!前逮崇煥時,大壽口不稱冤,兩日後遂揚去;此非龍錫與崇煥挑激之哉!崇煥之殺毛文龍也,龍錫密語手書,往來不一,可覆案也。
又崇煥與王洽書,言「關東款議,廟堂主張已有其人。
文龍能協心一意,自當無嫌無猜;否則,斬其首,崇煥當效提刀之力」。
伏乞推原主謀者,以慰邊士心』。
上曰:『輔臣佐理忠順,卿無多言』!壬申,錢龍錫引疾去位。
丁卯,設文武經略,以梁廷棟、滿桂為之,各賜尚方劍,營西直、安定二門。
桂始屯宣武門甕城内,謂援寡未可戰;中使趣使亟戰,桂不得已,揮涕而出,以五千人同孫祖壽等戰安定門外,俱敗沒,麻登雲、黑雲龍被執。
申甫以七千人戰柳林、大井、蘆溝橋,亦敗沒:都人大懼。
癸酉,巡撫山東都禦史耿如杞、總兵官張鴻功援兵潰于良鄉。
清兵破張灣,守備房可宗遁。
乙亥,總兵官馬世龍遇清兵,戰于良鄉;進世龍武經略,賜尚方劍。
丁醜,清兵入香河,殺知縣任光裕;攻三河,不克。
戊寅,攻寶坻,知縣史應聘拒之。
進禮部侍郎周延儒、何如寵、錢象坤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直文淵閣。
清兵入玉田,知縣楊初芳降。
庚辰,兵部右侍郎劉之綸求入通州,戶部主事林弘衍、參将魏都梁不納;即縱兵道掠。
追恤故經略袁應泰——以殉遼陽之難;予祭葬,贈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