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回 修齋邀紫绶 說法騙紅裙
關燈
小
中
大
鄉袁了凡老先生已往事,這老先生曾遇一孔星士,遒他命中無子,且隻一歲貢,曆官知縣。
後邊遇哲禅師指點,叫他力行善事,他為忏悔,後此老連舉二子,發甲,官至主政。
故此,小僧道在二位,小僧不過勸行忏悔而已。
就是(喜)善行,貧者行心,富者行事,都可行得。
就如袁了凡先生寶坻減糧一事,作了萬善,可以準得,故此和尚也常常勸行,常常有驗;初不要供養小僧,做善行也。
” 鐘闇然道:“張兄,你尚無子,不若央穎老師起一願,力行千善,祈得一子;你隻在一年之間,就見曉報的。
況且你們富家,容易行善。
” 張秀才道:“待回家計議。
” 鐘闇然道:“這原是你兩個做的事,該兩個計議。
” 兩個别了,一路說:“這和尚是有光景的,我自積我的陰德,他不騙我一毫,使得,使得!” 鐘闇然道:“也要你們應手。
” 果然張秀才回去計議,那尊正先聽了王師姑言語,隻有撺掇,如何有攔阻?着人送了二兩銀子、兩石米,自過去求他起願。
穎如道:“這隻須先生與尊正在家齋戒七日,寫一疏頭,上邊道:‘願力行善事多少,求一聰明智慧、壽命延長之子。
’就是了,何必老僧?” 張秀才道:“學生不曉這科儀,一定要老師親臨。
”穎如見他已着魔了,就應承他。
到他家中,隻見三間樓上中懸一幅賜子白衣觀音像,極其清雅。
他尊正也過來相見。
穎如就為他焚符起緣,燒了兩個疏頭,立了一個疏頭,隻是這和尚在樓上看了張秀才尊正與這兩個丫頭,甚是動火: 呖呖一群莺啭,袅袅數枝花顫。
司空見慣猶閑,攪得山僧魂斷。
這邊夫妻兩個,也應好日起願;那邊和尚自尋徒孫洩火。
似此張秀才夫妻遂立了一個行善簿,上邊逐日寫去:今日饒某人租幾鬥,今日讓某人利幾錢,修某處橋助銀幾錢,砌某處路助銀幾錢,塑(像)、造經、(助)修寺、助造塔、放魚蝦、贖龜鼈。
不上半年,用(去)□□,□(百金,一)千善立完,腹中已發芽了,便請他完願。
張秀才明有酬謝,其妻的暗有酬謝。
自此之後,常常和尚得他些兒。
隻是和尚志不在此。
不期立願将半年,已是生下一個兒子,生得滿月,夫妻兩個帶了到精舍裡,要穎如取名,寄在觀音菩薩名下。
穎如與他取名“觀光”,送了幾件出鄉的小僧衣,小僧帽,與他齋佛、看經,左右都出豁在張秀才身上。
夫妻兩個都在庵中吃齋,王師姑來賠。
回家說勸,勸行善有應,不若再尋他起一個願,求功名。
張秀才道:“若說養兒子,我原有些手段,湊得來。
若說中舉、中進士,怕本領便生疏,筆底坌滞,應不得手。
” 其妻道:“做看。
” 巧是王師姑來,見了他夫婦兩個,道:“睿老爺怠慢相公、大娘!” 沈氏道:“出家人甚是攪他!” 王尼道:“前日不辛苦麼?” 沈氏道:“有什辛苦?正在這裡說,要睿師父一發為我們相公立願,保祐他中舉,我們重謝他。
” 王尼道:“保祐率性保個狀元,中了狀元,添了個護法了,還要謝?隻是要奶奶看取,見尼姑這事實搭搭做得來;上科縣裡周舉人,還有張狀元,李狀元,都是他保的,我們出家人怎肯打诳語?□□(我就)去替相公說。
隻是北寺一尊千手千眼□□□□,□(觀音應裝,溪)南靜舍一部法華經缺兩卷;我庵裡伽藍不曾貼金;少一副供佛銅香爐;這要相公親娘發心、發心,先開這行善簿子起。
” 沈氏道:“當得!當得!” 吃了些齋,就起身來見穎如,一個問訊道:“佛爺好造化!前日立願求子的張相公,隻要求個狀元,要你立願。
他求個兒子,起發他布施酬謝,也得二三十兩,這個願心,怕不得(他)五七十金?” 穎如道:“我這裡少的哪裡是銀子?” 王尼(道):“是,是,是,少個和尚娘!” 穎如道:“就是個狀元可以求(得)的?” 王尼道:“要你的,求不來,要你賠!把幾件大施舍難他,一時完不來的,便好把善行不完推。
這科不停當,再求那科,越好牽長去,隻是架子要搭大些!” 穎如道:“不是搭架子,實是要他打掃一所淨室,隻許童男、童女往來。
恨我沒工夫,我也得在他家同拜禱三七(日)才好。
” 王尼遍:“你沒工夫,我來替。
” 穎如道:“怕你身子不(潔)淨!” 王尼道:“你倒身子潔淨麼?有些符咒文疏,這斷(要)你去的,隻是多謝你些罷了!”他兩個原有勾搭,也不必定要在這日,也不必說他。
去回複道:“去說滿口(應)承,道要禮拜三七日,怕他沒工夫。
我道張相公怎麼待你?便費這二十日工夫,張相公料不負你!” 張秀才夫婦欣然打掃三間小廳,側首三間雪洞,左首鋪設一張涼床、羅帳、淨幾、古爐、蒲團等項;右首也是床、帳,張秀才自坐。
擇了日,着人送了些米、銀子,下一請書,去請他來。
廳内中間,擺設三世佛、玉皇、各位神祗,買了些黃紙,寫了些意旨,道:“願打萬善,祈求得中狀元。
” 隻見穎如道:“我見道家上表,畢竟有個官銜,什麼‘上清三
後邊遇哲禅師指點,叫他力行善事,他為忏悔,後此老連舉二子,發甲,官至主政。
故此,小僧道在二位,小僧不過勸行忏悔而已。
就是(喜)善行,貧者行心,富者行事,都可行得。
就如袁了凡先生寶坻減糧一事,作了萬善,可以準得,故此和尚也常常勸行,常常有驗;初不要供養小僧,做善行也。
” 鐘闇然道:“張兄,你尚無子,不若央穎老師起一願,力行千善,祈得一子;你隻在一年之間,就見曉報的。
況且你們富家,容易行善。
” 張秀才道:“待回家計議。
” 鐘闇然道:“這原是你兩個做的事,該兩個計議。
” 兩個别了,一路說:“這和尚是有光景的,我自積我的陰德,他不騙我一毫,使得,使得!” 鐘闇然道:“也要你們應手。
” 果然張秀才回去計議,那尊正先聽了王師姑言語,隻有撺掇,如何有攔阻?着人送了二兩銀子、兩石米,自過去求他起願。
穎如道:“這隻須先生與尊正在家齋戒七日,寫一疏頭,上邊道:‘願力行善事多少,求一聰明智慧、壽命延長之子。
’就是了,何必老僧?” 張秀才道:“學生不曉這科儀,一定要老師親臨。
”穎如見他已着魔了,就應承他。
到他家中,隻見三間樓上中懸一幅賜子白衣觀音像,極其清雅。
他尊正也過來相見。
穎如就為他焚符起緣,燒了兩個疏頭,立了一個疏頭,隻是這和尚在樓上看了張秀才尊正與這兩個丫頭,甚是動火: 呖呖一群莺啭,袅袅數枝花顫。
司空見慣猶閑,攪得山僧魂斷。
這邊夫妻兩個,也應好日起願;那邊和尚自尋徒孫洩火。
似此張秀才夫妻遂立了一個行善簿,上邊逐日寫去:今日饒某人租幾鬥,今日讓某人利幾錢,修某處橋助銀幾錢,砌某處路助銀幾錢,塑(像)、造經、(助)修寺、助造塔、放魚蝦、贖龜鼈。
不上半年,用(去)□□,□(百金,一)千善立完,腹中已發芽了,便請他完願。
張秀才明有酬謝,其妻的暗有酬謝。
自此之後,常常和尚得他些兒。
隻是和尚志不在此。
不期立願将半年,已是生下一個兒子,生得滿月,夫妻兩個帶了到精舍裡,要穎如取名,寄在觀音菩薩名下。
穎如與他取名“觀光”,送了幾件出鄉的小僧衣,小僧帽,與他齋佛、看經,左右都出豁在張秀才身上。
夫妻兩個都在庵中吃齋,王師姑來賠。
回家說勸,勸行善有應,不若再尋他起一個願,求功名。
張秀才道:“若說養兒子,我原有些手段,湊得來。
若說中舉、中進士,怕本領便生疏,筆底坌滞,應不得手。
” 其妻道:“做看。
” 巧是王師姑來,見了他夫婦兩個,道:“睿老爺怠慢相公、大娘!” 沈氏道:“出家人甚是攪他!” 王尼道:“前日不辛苦麼?” 沈氏道:“有什辛苦?正在這裡說,要睿師父一發為我們相公立願,保祐他中舉,我們重謝他。
” 王尼道:“保祐率性保個狀元,中了狀元,添了個護法了,還要謝?隻是要奶奶看取,見尼姑這事實搭搭做得來;上科縣裡周舉人,還有張狀元,李狀元,都是他保的,我們出家人怎肯打诳語?□□(我就)去替相公說。
隻是北寺一尊千手千眼□□□□,□(觀音應裝,溪)南靜舍一部法華經缺兩卷;我庵裡伽藍不曾貼金;少一副供佛銅香爐;這要相公親娘發心、發心,先開這行善簿子起。
” 沈氏道:“當得!當得!” 吃了些齋,就起身來見穎如,一個問訊道:“佛爺好造化!前日立願求子的張相公,隻要求個狀元,要你立願。
他求個兒子,起發他布施酬謝,也得二三十兩,這個願心,怕不得(他)五七十金?” 穎如道:“我這裡少的哪裡是銀子?” 王尼(道):“是,是,是,少個和尚娘!” 穎如道:“就是個狀元可以求(得)的?” 王尼道:“要你的,求不來,要你賠!把幾件大施舍難他,一時完不來的,便好把善行不完推。
這科不停當,再求那科,越好牽長去,隻是架子要搭大些!” 穎如道:“不是搭架子,實是要他打掃一所淨室,隻許童男、童女往來。
恨我沒工夫,我也得在他家同拜禱三七(日)才好。
” 王尼遍:“你沒工夫,我來替。
” 穎如道:“怕你身子不(潔)淨!” 王尼道:“你倒身子潔淨麼?有些符咒文疏,這斷(要)你去的,隻是多謝你些罷了!”他兩個原有勾搭,也不必定要在這日,也不必說他。
去回複道:“去說滿口(應)承,道要禮拜三七日,怕他沒工夫。
我道張相公怎麼待你?便費這二十日工夫,張相公料不負你!” 張秀才夫婦欣然打掃三間小廳,側首三間雪洞,左首鋪設一張涼床、羅帳、淨幾、古爐、蒲團等項;右首也是床、帳,張秀才自坐。
擇了日,着人送了些米、銀子,下一請書,去請他來。
廳内中間,擺設三世佛、玉皇、各位神祗,買了些黃紙,寫了些意旨,道:“願打萬善,祈求得中狀元。
” 隻見穎如道:“我見道家上表,畢竟有個官銜,什麼‘上清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