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使者構禍
關燈
小
中
大
道治長無安撫民心的辦法?”
“是。
無論大坂如何辛苦,關東不遵守約定,隻是起勁地填埋城濠,不斷行無禮之事。
長此以往,百姓自然難以安撫。
大野大人便是讓在下來詢問大人,對此紛亂,大禦所有何良方?”青木一重昂然地诘責起來。
其實,治長的原話并非如此激昂,隻是讓青木低調打探家康的心思,青木明顯背離了治長的初衷。
家康忽然壓低聲音:“一重,說得好!” “哦?” “我全明白了。
那麼,我就——答複你。
聽着,修理大人似乎誤以為,填埋城濠的事并非德川家康的意思,其實,那正是我的意思。
你先把這好生記在心裡。
” “哦?” “我始終希望,讓豐臣氏存續下去,千秋萬代。
但要實現願望,大坂城本身就成了最大的障礙,因世人都以為它固若金湯。
” “……” “人以财死,鳥為食亡,執著于衣裳的女人,會為衣裳背棄綱常。
但豐臣氏若想永遠存續下去,絕不能執著于大坂城。
” “……” “此外,你方才說民心動搖,無法安撫。
民心不安,絕非源于埋填城壕。
對此心懷不滿,吵吵鬧鬧的,另有其人,關東看到亂将再起,怎能坐視不理?騷亂之源,非在江戶,而在大坂。
你明白嗎?”言罷,家康緊盯一重。
青木一重無法平靜,他一度蒼白的臉頰,變得熱辣辣的。
世人皆言家康公城府若海,如今看來,果然不假。
青木一旦生出這樣的心緒,家康所言便乃強詞奪理。
青木甚至以為,在江戶看來,豐臣氏已無再居固若金湯的大坂城的資格,他把家康的話當成了無法接受的侮辱,以為家康所雲,女人為衣裳而背棄綱常之說,乃是對澱夫人的譏諷。
大坂城乃是澱夫人衣裳之說,世間多有非議。
自從去冬講和以來,秀賴就變得畏縮保守,澱夫人卻事事插手。
“這麼說,大禦所老早就欲填平所有城濠?人們一旦騷亂,就當刀兵以向?這便是大人的初衷?” 家康吃了一驚,同時深感憤怒與失望。
“一重,你真是無畏之人啊!” “是。
在下從踏出大坂,就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 “此非生死的問題。
若想安撫民心,手段并非沒有……” “在下看,便是徹底蕩平大坂城!” 家康怒起:“蕩平城池并非不是手段!唉!城濠沒了,城牆沒了,如此一來,戰事也就沒了,所以啊,百姓也就不必慌亂了。
”說到這裡,他苦笑了,亦隻能苦笑,“但,若把豐臣氏和城池一起蕩平,卻非家康本意。
我的意思,乃是甯可踏平城池,也不可令豐臣氏敗亡。
你想過這些嗎?” “未想過!”一重斷然答道。
他想,事到如今,無論如何也不能輕易妥協——一我也有自尊,既然把性命都豁出去了,還有何可懼? 兩廂之意,已是愈去愈遠。
一重憤怒地瞪大眼睛,“大人的話,在下會原封不動轉與修理大人。
豈止總城濠,大人怕從一開始就想連城鏟平!” 當一重平靜下來時,發現家康已然恢複了那怅然若失的老人面容,也不再聽他言語。
片刻,家康怃然對一旁的侍女道:“傳永井直勝來,招待大坂使者,然後打發他回去。
” 此時的一重,竟生起大獲全勝的感覺,便昂首挺胸去了。
家康把青木一重打發出去,甚至連回贈一柄短刀都覺得可惜——如此大坂!如此不識時務!戰事已難避免。
沉重之感壓在心頭,他連話都懶得說了。
青木一重剛退下去不久,闆倉勝重再次送來急報,說京都的流言已鋪天蓋地。
真是雪上加霜!此前還隻是說關東的大軍可能卷土重來,此次卻完全颠倒過來,說大坂軍隊馬上就要攻入京都,大開殺戒。
勝重極力辟謠,以定人心。
可流言越傳越兇,驚恐萬狀的百姓紛紛逃遁到了鞍馬和愛宕諸山,為防萬一,把财物寄存于禦所或公卿府邸的人,更是絡繹不絕。
家康覺得,勝重的消息必有幾分誇張。
但亦可看出,闆倉勝重與将軍秀忠想法一緻,他們總想說動家康同意出兵。
可到了第二日,勝重之子闆倉重昌竟神色慌張飛馬趕來。
此時,大坂的老女人們已經心滿意足向名古屋而去,青木一重也已離開了德願寺。
“大人,一旦決斷遲緩,後果将不堪設想。
”闆倉重昌一見到家康就急道,“進攻大坂的決斷暫且不說,守衛京都一事,卻是一刻也不能拖延,請速速安排。
家父建議,尋常将領怕彈壓不住,希望請本多忠政大人率領強兵,即刻進京護衛。
”家康厲聲斥責道:“慌個甚!關于戰争形勢,我比誰都清楚。
必要的話,本多、酒井、藤堂與井伊,我自會毫不猶豫派将出去。
可事情總要有依據,幕府怎可興無名之師?你說,為何必須派本多去?” 重昌臉紅了,“請大人見諒。
因有知情者報,說大坂不僅要襲擊二條城和伏見城,燒毀京都市街,還欲包圍皇宮,挾天子以令諸侯……” “要把皇室卷入戰事?”家康驚訝得幾不能呼吸,他想起了剛才還在此處昂然聲稱把性命都豁出去的青木一重。
難道真已到這種地步? 家康歎息連連,久久無語。
又過了一日,土井利勝也神色大變從江戶趕來。
兩三日後,家康決定再度興兵。
無論大坂如何辛苦,關東不遵守約定,隻是起勁地填埋城濠,不斷行無禮之事。
長此以往,百姓自然難以安撫。
大野大人便是讓在下來詢問大人,對此紛亂,大禦所有何良方?”青木一重昂然地诘責起來。
其實,治長的原話并非如此激昂,隻是讓青木低調打探家康的心思,青木明顯背離了治長的初衷。
家康忽然壓低聲音:“一重,說得好!” “哦?” “我全明白了。
那麼,我就——答複你。
聽着,修理大人似乎誤以為,填埋城濠的事并非德川家康的意思,其實,那正是我的意思。
你先把這好生記在心裡。
” “哦?” “我始終希望,讓豐臣氏存續下去,千秋萬代。
但要實現願望,大坂城本身就成了最大的障礙,因世人都以為它固若金湯。
” “……” “人以财死,鳥為食亡,執著于衣裳的女人,會為衣裳背棄綱常。
但豐臣氏若想永遠存續下去,絕不能執著于大坂城。
” “……” “此外,你方才說民心動搖,無法安撫。
民心不安,絕非源于埋填城壕。
對此心懷不滿,吵吵鬧鬧的,另有其人,關東看到亂将再起,怎能坐視不理?騷亂之源,非在江戶,而在大坂。
你明白嗎?”言罷,家康緊盯一重。
青木一重無法平靜,他一度蒼白的臉頰,變得熱辣辣的。
世人皆言家康公城府若海,如今看來,果然不假。
青木一旦生出這樣的心緒,家康所言便乃強詞奪理。
青木甚至以為,在江戶看來,豐臣氏已無再居固若金湯的大坂城的資格,他把家康的話當成了無法接受的侮辱,以為家康所雲,女人為衣裳而背棄綱常之說,乃是對澱夫人的譏諷。
大坂城乃是澱夫人衣裳之說,世間多有非議。
自從去冬講和以來,秀賴就變得畏縮保守,澱夫人卻事事插手。
“這麼說,大禦所老早就欲填平所有城濠?人們一旦騷亂,就當刀兵以向?這便是大人的初衷?” 家康吃了一驚,同時深感憤怒與失望。
“一重,你真是無畏之人啊!” “是。
在下從踏出大坂,就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 “此非生死的問題。
若想安撫民心,手段并非沒有……” “在下看,便是徹底蕩平大坂城!” 家康怒起:“蕩平城池并非不是手段!唉!城濠沒了,城牆沒了,如此一來,戰事也就沒了,所以啊,百姓也就不必慌亂了。
”說到這裡,他苦笑了,亦隻能苦笑,“但,若把豐臣氏和城池一起蕩平,卻非家康本意。
我的意思,乃是甯可踏平城池,也不可令豐臣氏敗亡。
你想過這些嗎?” “未想過!”一重斷然答道。
他想,事到如今,無論如何也不能輕易妥協——一我也有自尊,既然把性命都豁出去了,還有何可懼? 兩廂之意,已是愈去愈遠。
一重憤怒地瞪大眼睛,“大人的話,在下會原封不動轉與修理大人。
豈止總城濠,大人怕從一開始就想連城鏟平!” 當一重平靜下來時,發現家康已然恢複了那怅然若失的老人面容,也不再聽他言語。
片刻,家康怃然對一旁的侍女道:“傳永井直勝來,招待大坂使者,然後打發他回去。
” 此時的一重,竟生起大獲全勝的感覺,便昂首挺胸去了。
家康把青木一重打發出去,甚至連回贈一柄短刀都覺得可惜——如此大坂!如此不識時務!戰事已難避免。
沉重之感壓在心頭,他連話都懶得說了。
青木一重剛退下去不久,闆倉勝重再次送來急報,說京都的流言已鋪天蓋地。
真是雪上加霜!此前還隻是說關東的大軍可能卷土重來,此次卻完全颠倒過來,說大坂軍隊馬上就要攻入京都,大開殺戒。
勝重極力辟謠,以定人心。
可流言越傳越兇,驚恐萬狀的百姓紛紛逃遁到了鞍馬和愛宕諸山,為防萬一,把财物寄存于禦所或公卿府邸的人,更是絡繹不絕。
家康覺得,勝重的消息必有幾分誇張。
但亦可看出,闆倉勝重與将軍秀忠想法一緻,他們總想說動家康同意出兵。
可到了第二日,勝重之子闆倉重昌竟神色慌張飛馬趕來。
此時,大坂的老女人們已經心滿意足向名古屋而去,青木一重也已離開了德願寺。
“大人,一旦決斷遲緩,後果将不堪設想。
”闆倉重昌一見到家康就急道,“進攻大坂的決斷暫且不說,守衛京都一事,卻是一刻也不能拖延,請速速安排。
家父建議,尋常将領怕彈壓不住,希望請本多忠政大人率領強兵,即刻進京護衛。
”家康厲聲斥責道:“慌個甚!關于戰争形勢,我比誰都清楚。
必要的話,本多、酒井、藤堂與井伊,我自會毫不猶豫派将出去。
可事情總要有依據,幕府怎可興無名之師?你說,為何必須派本多去?” 重昌臉紅了,“請大人見諒。
因有知情者報,說大坂不僅要襲擊二條城和伏見城,燒毀京都市街,還欲包圍皇宮,挾天子以令諸侯……” “要把皇室卷入戰事?”家康驚訝得幾不能呼吸,他想起了剛才還在此處昂然聲稱把性命都豁出去的青木一重。
難道真已到這種地步? 家康歎息連連,久久無語。
又過了一日,土井利勝也神色大變從江戶趕來。
兩三日後,家康決定再度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