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關燈
小
中
大
推情,特許辦裝資,為馱十有二,寵姬一,得之賊中者,挈以行。
從行者,都門數舊仆,及幕僚親厚者一二輩。
距節轅數裡許,其地某都司駐守,先是,都司固提督,與勝不相能,以微罪,谪今職,奉檄駐守是。
勝道出是,當勘驗然後行。
都司曰:“而犯官,何得挾重裝,攜眷屬。
”既皆扣留,益複促勝行,勝無如何。
幕僚者為緩頰,執弗許。
亟返奔,陳乞于忠勇,得給還裝資。
寵姬者以賊孥,弗得請。
勝泣涕如雨,踉跄北行,聞者快之。
其平日養寇自重,誤國殃民,尤不止弄權怙勢而已。
揚州鹽商皆官也,自鹹豐朝開捐納翎枝例,則又皆戴花翎,每日宴集平山堂,翎頂輝煌,互相誇耀。
朋從往來,不以輿而以馬,取其震炫道途也。
狂生某亦戴其銅頂破帽,帽之後檐,綴以楮镪,策秃尾瘦驢,日逐隊骊黃孔翠間,或先之,或後之,或并駕齊驅,自謂備極形容之妙。
旁觀者辄軒渠。
鹽商病焉,而無如何。
集資厚賂之,僅乃中止。
狂生夙寒畯,自是稍潤澤矣。
張丈午橋說。
丈真州人,家郡垣。
世俗異姓結為兄弟,各具紅柬,備書生年月日,裡居官位,及其三代名氏,兄弟妻妾子女,一一詳載。
撰吉莅盟,彼此互換收執,謂之換帖,或雲拜把。
殆取手足之誼,願以道義結合者殊鮮。
大都揣勢利之見,為不由衷之周旋。
往往兄若弟跻貴顯,則卑下者必躬自退帖,受之者亦岸然不以為泰。
尤有因以為便,肆行殘賊之奸謀。
鸰原之急,無望纾其難;虎日之噬,轉以戕其生。
古今來駭魄恫心之事,甯有過于是者乎。
光緒初年,四川東鄉縣民袁騰蛟聚衆抗糧一案,方事初起,東鄉令沈某适公出,令之弟某具牍會垣,以民變告,張皇請兵,意在邀功。
時護川督鐵嶺文格,字式崖,素性卞急,漫不加察,辄檄提督李有恒帶兵馳赴,檄文内有“痛加剿洗”雲雲。
有恒尤奉檄操切,戕斃無辜數千百人。
适南皮相國張文襄督學西蜀,任滿回京,據情疏劾,有旨交新督丁文誠查辦。
或為有恒危,有恒殊夷然,謂人曰:“吾固遵憲檄辦理,吾何患焉。
”陝人田秀栗,字子實,于有恒為換帖兄弟,時權成都令,承護督指,蕲賺取前檄,歸罪有恒,别為檄同式,唯“痛加剿洗”改“相機剿撫”,為得間掣換地。
一日,秀栗詣有恒,談次及東鄉案,有恒曰:“吾固遵憲檄辦理,吾何患焉。
”秀栗曰:“檄安在,曷示我?則是案結束奚若,可一言而決。
”有恒武人,無遠慮,重秀栗兄弟行,益坦率,遽入内,出檄示秀栗。
當是時,日向夕矣,客座稍暗,秀栗則持檄從容就門次,若為審谛者,亟納袖中,易别檄,歸有恒,則慰之曰:“誠然,老哥信無患也。
”适有他客至,秀栗匆匆遂行。
迨有恒覺察,則已痛悔無及矣。
未幾獄具,有恒及沈令皆大辟。
秀栗以易檄功,擢刺泸州,旋調忠州。
某日,送客至門,忽神色慘變,自言見有恒來索命,從者掖以入,俄暴卒。
此事凡宦蜀者能言之。
夫秀栗,狗彘耳,烏足責;獨惜文誠以屏臣碩望,與聞陰賊之謀,又複賞惡勸奸,升擢秀栗,對于“誠”字一字,其能無愧色否乎? 文人短視者夥矣,林璐撰《丁藥園外傳》雲:“藥園先生名澎,杭之仁和人,以詩名。
與宋荔裳、施愚山、嚴灏亭輩稱燕台七子。
其讀書處,曰攬雲樓。
客乍登樓,樂園伏案上,疑晝寝,迫而視之,方觀書,目去紙不及寸;驟昂首,又不辨誰某。
客嘲之,藥園戲持杖逐客,客匿屏後,誤逐其仆,藥園婦聞之大笑。
一夕娶小婦,藥園逼視光麗,心喜甚,出與客賦定情詩,夜半披帏,芗澤襲人,小婦卒無語,诘旦視之,爨下婢也。
知為婦所绐,則又大笑。
藥園世奉天方教,及官法曹,猶守教唯謹,同官故以豬肝一片置匕箸,藥園弗察。
吏人以告,獲免。
嘗晨入東省,侍郎李公奭棠從東出,藥園從中入,瞠目相視,侍郎遣驺卒問訊,藥園趨謝。
侍郎笑曰:“是公耶,吾知公短視,奚謝為。
”《外傳》又雲:“藥園谪居塞上,茆屋數椽,日晡,山鬼夜啼,饑鼯聲咽。
忽聞叩門客,翩然有喜。
從隙中窺之,則一虎,方以尾擊戶。
” 藥園短視若彼,門隙聽見,殆未必明确以為虎,容或非虎也。
餘聞某名士,觀書軋黔其準;又二人皆短視,相見為禮,各俯其首,額相觸,則藥園之流亞矣。
相傳乾隆朝,某省知府某,入都展觐,召對畢,頓首言:“臣猶有下忱。
”上曰:“何也?”曰:“臣有老母,臣來京,别母。
母命臣,必仰瞻聖顔,歸以告母。
”上曰:“而目朕可。
”曰:“臣短視。
”曰:“攜眼鏡未?”曰:“有之。
”曰:“帶鏡目朕可。
”某頓首遵旨。
有頃,上曰:“審未?”曰:“審矣。
”頓首謝恩出,上嘉其質直。
未幾,竟大用,亦短視之佳話也。
幹、嘉以還,金石專門之學,偃師武虛谷與錢塘黃小松齊名。
虛谷博洽工考據,尤好金石,同縣農家掘井,得晉劉韬墓志,虛谷急往買之,自負以歸,石重數十斤,行二十餘裡,到家憊頓幾絕。
性迂僻善哭,嘗遊京師,主大興朱文正家。
除夕,文正饋彘肩、蒙古酒,虛谷食已大哭。
主宅驚怪,疑其久客思家,亟慰問之。
則曰:“無他,遠念古人,近傷洪稚存、黃仲則不偶耳。
”乾隆五十七年,當和├政,兼步軍統領,遣提督番役至山東,有所诇察。
其役攜徒衆,持兵刃于民間淩虐為暴,曆數縣莫敢呵問。
至青州博山縣,方飲博恣肆,知縣武君聞即捕之。
至庭不跪,以牌示知縣曰:“吾提督差也。
”君诘曰:“牌令汝合地方官捕盜,汝來三日何不見吾?且牌止差二人,而率多徒何也?”即擒而杖之,民皆為快,而大吏大駭,即以杖提督差役參奏,副奏投和├。
而番役例不當出京城,和├還其奏,使易。
于是以妄杖平民劾革武君職。
博山民老弱,谒大府留君者千數,卒不獲。
然和├遂亦不使番役再出。
虛谷之風趣如彼,而其風骨如此。
相傳虛谷得《劉韬志》于桃園莊,珍秘特甚。
亟仿造一赝石,應索觀及索拓本者,真者則什襲而◇藏于匮。
虛谷殁後,其猶子某,疑其重寶器也,夜盜之出,竭畢生力,幾弗克負荷,及啟視,石也。
則怒而委之河。
此事殊殺風景,然亦未嘗不有風味,因牽連記之。
張文襄開府兩湖,值六十壽辰。
仁和譚仲修時主經心書院講席,撰壽文逾二千言,竟體不用“之”字,避文襄名上一字。
文襄亟稱賞之。
滇南大觀樓長聯,脍炙人口久已。
庚子五月,北京義和拳匪設立神壇于清涼庵,無名氏仿其體作楹聯雲: 五百石糧儲,助來壇裡,登名造冊,亂紛紛香火無邊。
看師尊孫膑,祖托洪鈞;神上太公,單傳大士。
伸拳閉目,總言靈爽憑依。
趁古
從行者,都門數舊仆,及幕僚親厚者一二輩。
距節轅數裡許,其地某都司駐守,先是,都司固提督,與勝不相能,以微罪,谪今職,奉檄駐守是。
勝道出是,當勘驗然後行。
都司曰:“而犯官,何得挾重裝,攜眷屬。
”既皆扣留,益複促勝行,勝無如何。
幕僚者為緩頰,執弗許。
亟返奔,陳乞于忠勇,得給還裝資。
寵姬者以賊孥,弗得請。
勝泣涕如雨,踉跄北行,聞者快之。
其平日養寇自重,誤國殃民,尤不止弄權怙勢而已。
揚州鹽商皆官也,自鹹豐朝開捐納翎枝例,則又皆戴花翎,每日宴集平山堂,翎頂輝煌,互相誇耀。
朋從往來,不以輿而以馬,取其震炫道途也。
狂生某亦戴其銅頂破帽,帽之後檐,綴以楮镪,策秃尾瘦驢,日逐隊骊黃孔翠間,或先之,或後之,或并駕齊驅,自謂備極形容之妙。
旁觀者辄軒渠。
鹽商病焉,而無如何。
集資厚賂之,僅乃中止。
狂生夙寒畯,自是稍潤澤矣。
張丈午橋說。
丈真州人,家郡垣。
世俗異姓結為兄弟,各具紅柬,備書生年月日,裡居官位,及其三代名氏,兄弟妻妾子女,一一詳載。
撰吉莅盟,彼此互換收執,謂之換帖,或雲拜把。
殆取手足之誼,願以道義結合者殊鮮。
大都揣勢利之見,為不由衷之周旋。
往往兄若弟跻貴顯,則卑下者必躬自退帖,受之者亦岸然不以為泰。
尤有因以為便,肆行殘賊之奸謀。
鸰原之急,無望纾其難;虎日之噬,轉以戕其生。
古今來駭魄恫心之事,甯有過于是者乎。
光緒初年,四川東鄉縣民袁騰蛟聚衆抗糧一案,方事初起,東鄉令沈某适公出,令之弟某具牍會垣,以民變告,張皇請兵,意在邀功。
時護川督鐵嶺文格,字式崖,素性卞急,漫不加察,辄檄提督李有恒帶兵馳赴,檄文内有“痛加剿洗”雲雲。
有恒尤奉檄操切,戕斃無辜數千百人。
适南皮相國張文襄督學西蜀,任滿回京,據情疏劾,有旨交新督丁文誠查辦。
或為有恒危,有恒殊夷然,謂人曰:“吾固遵憲檄辦理,吾何患焉。
”陝人田秀栗,字子實,于有恒為換帖兄弟,時權成都令,承護督指,蕲賺取前檄,歸罪有恒,别為檄同式,唯“痛加剿洗”改“相機剿撫”,為得間掣換地。
一日,秀栗詣有恒,談次及東鄉案,有恒曰:“吾固遵憲檄辦理,吾何患焉。
”秀栗曰:“檄安在,曷示我?則是案結束奚若,可一言而決。
”有恒武人,無遠慮,重秀栗兄弟行,益坦率,遽入内,出檄示秀栗。
當是時,日向夕矣,客座稍暗,秀栗則持檄從容就門次,若為審谛者,亟納袖中,易别檄,歸有恒,則慰之曰:“誠然,老哥信無患也。
”适有他客至,秀栗匆匆遂行。
迨有恒覺察,則已痛悔無及矣。
未幾獄具,有恒及沈令皆大辟。
秀栗以易檄功,擢刺泸州,旋調忠州。
某日,送客至門,忽神色慘變,自言見有恒來索命,從者掖以入,俄暴卒。
此事凡宦蜀者能言之。
夫秀栗,狗彘耳,烏足責;獨惜文誠以屏臣碩望,與聞陰賊之謀,又複賞惡勸奸,升擢秀栗,對于“誠”字一字,其能無愧色否乎? 文人短視者夥矣,林璐撰《丁藥園外傳》雲:“藥園先生名澎,杭之仁和人,以詩名。
與宋荔裳、施愚山、嚴灏亭輩稱燕台七子。
其讀書處,曰攬雲樓。
客乍登樓,樂園伏案上,疑晝寝,迫而視之,方觀書,目去紙不及寸;驟昂首,又不辨誰某。
客嘲之,藥園戲持杖逐客,客匿屏後,誤逐其仆,藥園婦聞之大笑。
一夕娶小婦,藥園逼視光麗,心喜甚,出與客賦定情詩,夜半披帏,芗澤襲人,小婦卒無語,诘旦視之,爨下婢也。
知為婦所绐,則又大笑。
藥園世奉天方教,及官法曹,猶守教唯謹,同官故以豬肝一片置匕箸,藥園弗察。
吏人以告,獲免。
嘗晨入東省,侍郎李公奭棠從東出,藥園從中入,瞠目相視,侍郎遣驺卒問訊,藥園趨謝。
侍郎笑曰:“是公耶,吾知公短視,奚謝為。
”《外傳》又雲:“藥園谪居塞上,茆屋數椽,日晡,山鬼夜啼,饑鼯聲咽。
忽聞叩門客,翩然有喜。
從隙中窺之,則一虎,方以尾擊戶。
” 藥園短視若彼,門隙聽見,殆未必明确以為虎,容或非虎也。
餘聞某名士,觀書軋黔其準;又二人皆短視,相見為禮,各俯其首,額相觸,則藥園之流亞矣。
相傳乾隆朝,某省知府某,入都展觐,召對畢,頓首言:“臣猶有下忱。
”上曰:“何也?”曰:“臣有老母,臣來京,别母。
母命臣,必仰瞻聖顔,歸以告母。
”上曰:“而目朕可。
”曰:“臣短視。
”曰:“攜眼鏡未?”曰:“有之。
”曰:“帶鏡目朕可。
”某頓首遵旨。
有頃,上曰:“審未?”曰:“審矣。
”頓首謝恩出,上嘉其質直。
未幾,竟大用,亦短視之佳話也。
幹、嘉以還,金石專門之學,偃師武虛谷與錢塘黃小松齊名。
虛谷博洽工考據,尤好金石,同縣農家掘井,得晉劉韬墓志,虛谷急往買之,自負以歸,石重數十斤,行二十餘裡,到家憊頓幾絕。
性迂僻善哭,嘗遊京師,主大興朱文正家。
除夕,文正饋彘肩、蒙古酒,虛谷食已大哭。
主宅驚怪,疑其久客思家,亟慰問之。
則曰:“無他,遠念古人,近傷洪稚存、黃仲則不偶耳。
”乾隆五十七年,當和├政,兼步軍統領,遣提督番役至山東,有所诇察。
其役攜徒衆,持兵刃于民間淩虐為暴,曆數縣莫敢呵問。
至青州博山縣,方飲博恣肆,知縣武君聞即捕之。
至庭不跪,以牌示知縣曰:“吾提督差也。
”君诘曰:“牌令汝合地方官捕盜,汝來三日何不見吾?且牌止差二人,而率多徒何也?”即擒而杖之,民皆為快,而大吏大駭,即以杖提督差役參奏,副奏投和├。
而番役例不當出京城,和├還其奏,使易。
于是以妄杖平民劾革武君職。
博山民老弱,谒大府留君者千數,卒不獲。
然和├遂亦不使番役再出。
虛谷之風趣如彼,而其風骨如此。
相傳虛谷得《劉韬志》于桃園莊,珍秘特甚。
亟仿造一赝石,應索觀及索拓本者,真者則什襲而◇藏于匮。
虛谷殁後,其猶子某,疑其重寶器也,夜盜之出,竭畢生力,幾弗克負荷,及啟視,石也。
則怒而委之河。
此事殊殺風景,然亦未嘗不有風味,因牽連記之。
張文襄開府兩湖,值六十壽辰。
仁和譚仲修時主經心書院講席,撰壽文逾二千言,竟體不用“之”字,避文襄名上一字。
文襄亟稱賞之。
滇南大觀樓長聯,脍炙人口久已。
庚子五月,北京義和拳匪設立神壇于清涼庵,無名氏仿其體作楹聯雲: 五百石糧儲,助來壇裡,登名造冊,亂紛紛香火無邊。
看師尊孫膑,祖托洪鈞;神上太公,單傳大士。
伸拳閉目,總言靈爽憑依。
趁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