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關燈
小
中
大
之風,即亦不甚多見。
唐則僅有高蟾、韋蟾,宋有劉蛻,”蛻“從蟲旁,非蟲名也,此外無聞焉。
更名必托意于”虱“,讵非奇絕?且必更名與”虱“同訓之字,乃得登第,其理尤不可解。
考今字書,”“亦無”虱“訓。
《玉篇》雲:”珠名。
“《書。
禹貢》”淮夷珠暨魚“疏:”是蚪之别名,字又作‘蚍’。
“《韻會》又作比。
《廣韻》、《集韻》并同《玉篇》,無它訓。
李唐人,當時所據字書,容有訓”“為”虱“者,今其書已佚矣。
在昔科舉之世,士子因夢兆更名,往往擢高第,記載非一,絕無理解可言。
意者,适逢其會,因而故神其說,藉驚世駭俗耶。
吾邑陳哲臣先生嘉慶癸酉以第一人舉于鄉,名守<睿聖>.迨庚辰春,更名繼昌,亦以夢,是科遂捷會狀。
有清一代,三試皆元者,唯先生與長洲錢二人而已。
邑故因山為城,東北曰伏波門,有山曰伏波,山下有洞瀕江曰還珠。
明正德二年,雲南按察司副使包裕石刻詩雲:岩中石合狀元征,此語分明自昔聞。
巢鳳山鐘王世則,飛鸾峰毓趙觀文。
應知奎聚開昌運,會見胪傳現慶雲。
天子聖神賢哲出,廟廊繼步策華勳。
後注雲:“伏波岩有石如柱,向離石二尺許。
谶雲:”岩石連,出狀元。
‘先生大魁之歲,石果相連,蓋滴乳積漸黏屬也。
“先生名與字之四字,見于包詩後四句者凡三,亦奇。
又先生初應童子試,縣府院試皆第一,時謂”大小三元“ 雲。
王昭平先生寄内書見《拜經樓詩話》,樸而雅,語淺而情深,讀之令人增伉俪之重,離合之感。
書雲:深秋離家,今又入夏,京中酷暑,五月如伏。
每出門灰汗相并,兩鼻如煙,黏塗滿面。
冷官苦守,殊可歎,殊可笑。
屈指歸期,尚須半載。
日望一日,月望一月,身則北地,夢則家鄉,言之則又可悲也。
你第二封書久已收,第一封目下才到,寄物尚未收。
每欲寄你書,動筆增凄楚,勉強數字,真不知愁腸幾回,故不多寄,非忙也,非忘也。
你當家辛苦不必言,況未足支費。
我一日未歸,遺你一日焦心耳。
新兒安否?善視之。
計我歸,已周歲,可想離别之感。
老娘常接過,庶慰我念。
隻簡慢不安,夜間失被,且念及新兒之母,何況于兒,不相顧奈何。
我自拜客應酬,強親書籍之外,唯有對天凝思,仰屋浩歎而已。
近來索書者甚多,案頭堆積,總心事不舒,皆成煩擾。
幸我身如舊,不必念我。
唯願你善攝平安,勝于念我。
八姑好否?常随你身伴,勿嬉笑無度,勿看無益唱本。
先生少倜傥,脫略邊幅,攻詩古文,能書,嗜詞曲,雅擅登場,舉天啟辛酉經魁。
榜發,方雜梨園演《會真記》“草橋驚夢”出,去張君瑞,關目未竟,移宮換羽間,促者屢至,遂着戲衣冠,周旋賀客,時目為狂。
見查東山《浙語》。
韓冬郎《香奁詩》:“蜂偷崖蜜初嘗處,鹦啄含桃欲咽時。
”槎客謂即古樂府“甯斷嬌兒乳,不斷郎殷勤”意。
思之思之,誠豔絕膩絕緻絕,非三生閱曆,半生熨帖不能道。
向來豔體詩,無過“束皙補白華,鮮侔晨葩,莫之點辱”二語。
描摹美入姿态,無過曹子建《洛神賦》“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止難期,若往若還”四語。
馬雞出秦州,大倍于常雞,形如馬,遍體蒼翠,耳毛植豎,面足赤若塗朱。
宋荔裳觀察在北平時,署中嘗畜之,為之賦詩。
錢塘李考叔和作雲:珍禽元不産龍城,隴右攜來司五更。
種并岐陽丹鳳出,名同天廄血駒生。
耳毛削竹青骢立,距汗夭桃赤兔行。
我亦不甘終伏枥,披星擁劍待伊鳴。
按:“馬雞”可對“麋鳥”。
郭蔔《翡翠贊》:“翠雀麋鳥,越在南海。
” 雜劇、傳奇之屬,元人分若幹折,後人作<齒句>.明王伯良校注古本《西湘記》凡例,謂:“元人從折,今或作出,又或作<齒句>.出既非古,<
唐則僅有高蟾、韋蟾,宋有劉蛻,”蛻“從蟲旁,非蟲名也,此外無聞焉。
更名必托意于”虱“,讵非奇絕?且必更名與”虱“同訓之字,乃得登第,其理尤不可解。
考今字書,”“亦無”虱“訓。
《玉篇》雲:”珠名。
“《書。
禹貢》”淮夷珠暨魚“疏:”是蚪之别名,字又作‘蚍’。
“《韻會》又作比。
《廣韻》、《集韻》并同《玉篇》,無它訓。
李唐人,當時所據字書,容有訓”“為”虱“者,今其書已佚矣。
在昔科舉之世,士子因夢兆更名,往往擢高第,記載非一,絕無理解可言。
意者,适逢其會,因而故神其說,藉驚世駭俗耶。
吾邑陳哲臣先生嘉慶癸酉以第一人舉于鄉,名守<睿聖>.迨庚辰春,更名繼昌,亦以夢,是科遂捷會狀。
有清一代,三試皆元者,唯先生與長洲錢二人而已。
邑故因山為城,東北曰伏波門,有山曰伏波,山下有洞瀕江曰還珠。
明正德二年,雲南按察司副使包裕石刻詩雲:岩中石合狀元征,此語分明自昔聞。
巢鳳山鐘王世則,飛鸾峰毓趙觀文。
應知奎聚開昌運,會見胪傳現慶雲。
天子聖神賢哲出,廟廊繼步策華勳。
後注雲:“伏波岩有石如柱,向離石二尺許。
谶雲:”岩石連,出狀元。
‘先生大魁之歲,石果相連,蓋滴乳積漸黏屬也。
“先生名與字之四字,見于包詩後四句者凡三,亦奇。
又先生初應童子試,縣府院試皆第一,時謂”大小三元“ 雲。
王昭平先生寄内書見《拜經樓詩話》,樸而雅,語淺而情深,讀之令人增伉俪之重,離合之感。
書雲:深秋離家,今又入夏,京中酷暑,五月如伏。
每出門灰汗相并,兩鼻如煙,黏塗滿面。
冷官苦守,殊可歎,殊可笑。
屈指歸期,尚須半載。
日望一日,月望一月,身則北地,夢則家鄉,言之則又可悲也。
你第二封書久已收,第一封目下才到,寄物尚未收。
每欲寄你書,動筆增凄楚,勉強數字,真不知愁腸幾回,故不多寄,非忙也,非忘也。
你當家辛苦不必言,況未足支費。
我一日未歸,遺你一日焦心耳。
新兒安否?善視之。
計我歸,已周歲,可想離别之感。
老娘常接過,庶慰我念。
隻簡慢不安,夜間失被,且念及新兒之母,何況于兒,不相顧奈何。
我自拜客應酬,強親書籍之外,唯有對天凝思,仰屋浩歎而已。
近來索書者甚多,案頭堆積,總心事不舒,皆成煩擾。
幸我身如舊,不必念我。
唯願你善攝平安,勝于念我。
八姑好否?常随你身伴,勿嬉笑無度,勿看無益唱本。
先生少倜傥,脫略邊幅,攻詩古文,能書,嗜詞曲,雅擅登場,舉天啟辛酉經魁。
榜發,方雜梨園演《會真記》“草橋驚夢”出,去張君瑞,關目未竟,移宮換羽間,促者屢至,遂着戲衣冠,周旋賀客,時目為狂。
見查東山《浙語》。
韓冬郎《香奁詩》:“蜂偷崖蜜初嘗處,鹦啄含桃欲咽時。
”槎客謂即古樂府“甯斷嬌兒乳,不斷郎殷勤”意。
思之思之,誠豔絕膩絕緻絕,非三生閱曆,半生熨帖不能道。
向來豔體詩,無過“束皙補白華,鮮侔晨葩,莫之點辱”二語。
描摹美入姿态,無過曹子建《洛神賦》“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止難期,若往若還”四語。
馬雞出秦州,大倍于常雞,形如馬,遍體蒼翠,耳毛植豎,面足赤若塗朱。
宋荔裳觀察在北平時,署中嘗畜之,為之賦詩。
錢塘李考叔和作雲:珍禽元不産龍城,隴右攜來司五更。
種并岐陽丹鳳出,名同天廄血駒生。
耳毛削竹青骢立,距汗夭桃赤兔行。
我亦不甘終伏枥,披星擁劍待伊鳴。
按:“馬雞”可對“麋鳥”。
郭蔔《翡翠贊》:“翠雀麋鳥,越在南海。
” 雜劇、傳奇之屬,元人分若幹折,後人作<齒句>.明王伯良校注古本《西湘記》凡例,謂:“元人從折,今或作出,又或作<齒句>.出既非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