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關燈
靈;一以重倫紀於幹戈之中也。

    」王敎大臣曰:「我國人材眇然,其所用者,隻在科擧。

    四方之廣,豈無懷材異行之士,空老林下?古人曰:『大臣以人事君。

    』昔,晏嬰薦其僕臣;謝安擧其兄子。

    苟其人也,不以微賤而嫌;不以親戚而廢,其各薦之。

    」時,王寓貞陵洞行宮,一日謂近臣曰:「舊宮城裏,略構草家,欲爲移寓。

    昔衛君茇舍于漕,此誠何時,欲居大廈乎?」天將有以營建宮室爲言,王曰:「深讎未復,何以家爲?」時,南邊專意舟師,王敎帥臣曰:「我方緻力於舟艦,集師於釜山,至於陸地之據險、他路之要衝,皆不暇及,此蓋有見乎前日水戰之捷也。

    但兵無常勢,變出意外,豈可引前事而爲例乎?賊若諜知我師之屯聚於釜山,自五島因風掛帆,一瞬千裡,直向湖南,繞出我師之後,則是我師爲賊所襲。

    自湖南、湖西,以至海西、關西,一帶沿海,無處不到,誰得而禦之?徒聚舟師於釜山,不置重兵於湖南,不守陸地之險,非計之得也。

    」嘗語講官曰:「存心有要。

    日用之間,千緖萬端,交接於前,廓然大公,順而應之,不以外物之來,動于中然後,欲靜而靜,欲動而動矣。

    不然,邪思妄慮,有如雲興,則雖欲消遣,而不可得矣。

    」時有物怪,天將欲得我國蔔者,以占吉兇,王曰:「天之賦物,不得其常,是謂之怪。

    怪者,失其常也。

    常者,理而已矣。

    人事之失其理者,皆足以應之。

    彼幺麿瞽者,安能知之?」萬曆二十七年己亥,倭賊盡退。

    二十八年庚子,王妃樸氏薨。

    萬曆三十年壬寅,冊延興府院君金悌男之女爲繼妃。

    兵禍之時,誥命、冕服皆已淪失,王遣陪臣,奏請蒙賜。

    禮曹以冕服長短不稱,請改造,王曰:「吾皇之賜,服之無斁,何敢改也?予於壬辰西遷之日,悉棄宮中之物,唯皇上所賜蟒龍衣,手索提出,擬於他日必着此以終也。

    」時復披見,不覺淚下。

    萬曆三十二年甲辰,群臣復上尊號曰至誠大義格天熙運。

    王自禍亂以來,憂勞成疾,至于丁未夏,王疾彌留,證益危苦。

    世子晝夜侍寢,沐浴齋心,焚香祝天,或達夜露立,終日不食。

    王嘉其誠孝,每以付托得人爲喜。

    乃於戊申二月初一日,薨於貞陵洞行宮之正寢,壽五十七,在位四十一年。

    王剛毅果斷,恭儉慈仁,誠孝出天,英智過人。

    迎詔拜表之儀、聖節望闕之禮,率皆虔心精白,肅敬將事。

    雖在顚沛流離之際,未嘗少懈,每封進方物,必盥濯齋潔,手自點視,丁寧戒飭。

    或物力未敷,情意小歉,則比使臣之回,一刻不能忘。

    宮中得一珍味,則必置之案上,西望拜祝曰:「欲獻吾皇,何可得也?」瞻戴之誠,不啻如孝子之慕父母。

    嘗語臣隣,一則曰皇恩,二則曰皇恩,一念對越,如在左右。

    兵興之後,天朝文、武將官,前後出來者,蓋不知其幾。

    上自元戎,下至軍丁,無不殫誠緻款,各盡其禮。

     今年正月,陪臣之齎詔而回也,王疾已劇,猶以不得郊迎爲痛。

    及勑書至,推枕強起,扶人拜跪,出於至情,非強爲也。

    事兩大妃,如事親母,承顔養志,靡不曲盡,朝夕問安之禮,十餘年如一日,如有疾則竭誠祈禱。

    及其喪也,哀毀過傷,友愛天至,敬待二兄、一姊,終身不少替。

    性素簡約,不喜紛華,聲色、遊畋之娛,逸豫、侈靡之樂,無一掛心。

    食不重味,衣常澣濯,妃嬪、宮人,亦不敢服侈。

    節用惜費,務本重農,宮中粒食,不令遺地曰:「此皆農夫粒粒辛苦之物,安坐而食,已足矣,況敢暴殄乎?」尙風化,而重節義;勵廉恥,而愼賞罰。

    愛惜民命,未嘗妄殺一人,雖昆蟲微物,亦戒其殺傷。

    每當決獄,必哀矜惻怛以求生道,謹守成憲,非大謬則不喜紛更。

    禮遇臺諫,雖或過激,常示優容,至於籌邊,料敵出人意表。

    雅尙儒術,孜孜不倦,日接儒臣,講讀經傳,揚確古今,出入淵微,所論高出,先儒箋註之外,群臣莫敢贊一辭。

    淨掃一室,左右圖書,雖於幽獨得肆之地,不示惰慢之容,凝神端坐,手不釋卷,以至諸子百家雜類之書,無不貫穿融洽。

    斥絶異端,科場試士,禁用莊、老、佛語。

    晩而好《易》,雖在搶攘,誦讀不輟。

    觀書十行俱下,一覽皆記,萬機叢冗,裁決不爽,發號施敎,輒成典訓。

    至於前後上號,王皆固執牢讓,群下同請,浹月乃允。

    謙而益謙,不遑自居,蓋王之天性而然也。

    嗚呼!王文足以抑揚辭命;武足以戡定禍亂;明足以察賢辨邪,而初年淸明之理,庶幾千載一時。

    民到于今,稱頌不衰,而經亂以來,不幸遘厲,使大有爲之志,終不得展,一國臣民之痛,寧有旣乎?雖然,嗣王仁聖,繼述無憂,元良岐薿,國圖鞏固。

    將見宗廟饗之,子孫保之,爲億萬年無疆之休,王之受報於天,爲如何?是年六月十二日丁卯,葬于楊州健元陵西阜西坐卯向之原,謚曰顯文毅武聖敬達孝,陵曰穆,殿曰永慕,廟號曰宣宗。

    百世在後,萬世在前,摹天畫日,非敢以爲髣髴,而祗奉綸音,謹撰幽誌如右。

    臣而未死,其何以爲心哉?萬曆三十六年六月十二日。

    〈鵝城府院君李山海製,行朔寧郡守金玄成寫。

    〉 ○翌年,帝遣行人司行人熊化,賜祭謚及賻,謚曰昭敬。

     編修官員名單 ○萬曆三十七年七月十二日春秋館奉敎始撰,萬曆四十四年丙辰十一月畢撰。

    前後官幷錄。

     領事 効忠奮義炳幾翼社奮忠秉義決幾亨難功臣大匡輔國崇祿大夫議政府領議政兼領經筵弘文館藝文館觀象監事世子師德平府院君臣奇自獻。

     監事 推忠奮義平難忠勤貞亮竭誠効節協策扈聖竭忠盡誠同德贊謨佐運衛聖効忠奮義炳幾翼社奮忠炳義決幾亨難功臣大匡輔國崇祿大夫議政府左議政兼領經筵世子傅鰲城府院君臣李恒福。

     知事 忠勤貞亮効節協策扈聖功臣輔國崇祿大夫延陵府院君臣李好閔。

     忠勤貞亮効節協策扈聖功臣輔國崇祿大夫晉原府院君臣柳根。

     効忠奮義翼社輸誠結義奮忠定運奮忠秉義決幾亨難功臣輔國崇祿大夫廣昌府院君兼禮曹判書弘文館大提學藝文館大提學知經筵成均館事世子左副賓客臣李爾瞻。

     崇祿大夫行禮曹判書兼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