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年
關燈
小
中
大
7月2日
○癸醜,院啓:「滿浦僉使李錘,人器不合,昆陽郡守李永琛,前爲守令,多行不謹,請竝遞。
」答曰:「依啓。
」 7月3日 ○甲寅,忠淸監司書狀,大興定配前主簿申士楨放送事。
7月4日 ○乙卯,改宗系謝恩表文,乃大提學李山海所製也。
上令山海寫進,仍傳曰:「良用嘉焉。
筆法甚奇,非區區俗子所及,當命開刊傳後。
虎皮一令,賜給。
」 ○玉堂箚子,大槪因災變陳賀事。
答曰:「時事日非,不辟之緻,今見箚辭,良用嘉焉。
」 ○平壤弑父人崔正甫及參謀人盲者由古鹹,三省交坐,是日行刑。
義禁府啓曰:「在前弑父母極惡之人,則破家潴澤,妻子爲孥,守令罷職,今正甫依古例施行。
但本邑降號,而平壤則非他郡縣之比,何以爲之?」傳曰:「竝依啓。
平壤則降號難矣,前例察爲。
」禁府回啓:「大槪,降號等事,非本府所斷,請令該司議處,何如?」傳曰:「依啓。
」 7月5日 ○丙辰,有政。
以李海壽爲忠淸監司,李德馨爲吏曹佐郞,李好閔爲正言。
○韓孝純、柳永慶、金權、鄭淑男、禹性傳、趙仁得、盧稷牌招,禦史治裝。
○府啓:「昆陽郡守邊浚庸劣,平壤判官成永健,荒酒廢事,請遞。
」答曰:「依啓。
」 7月6日 ○丁巳,兩司啓曰:「臣等伏覩玉堂箚辭,以爲耳目,職繩君非,而瑣務是爭。
今者庶政萬機,豈無可論之事。
而臣等待罪言地,不能盡言不諱,隻擧微細之事,以爲塞責之地,玉堂顯斥之辭,正中臣等之失。
豈敢靦然在職乎?請命竝遞。
」答曰:「勿辭,退待物論。
」玉堂箚請出仕,依啓。
兩司就職。
○禮曹啓曰:「庶孽納粟人等,良賤分辨與否,議于大臣,則領相盧守愼議:『今見禮曹公事,區區意見,惟在於信。
』判府事金貴榮議:『臣賤息,亦在納粟之中,臣與此議,委爲未安。
』左相鄭惟吉議:『我國之俗,與中原不同,當初迫於窘急,而不量事勢,變更舊章,以緻有事於無事之地,不幸甚矣。
臣亦不知善後之策,廣收廷議何如?』」傳曰:「不至廣收廷議之事也,該曹察爲。
」 ○吏曹啓曰:「傳敎雲雲。
平壤一區,境接中華,風流勝迹,侔擬蘇、抗,天下聞名久矣,況有箕子八疇之遺風,前後皇華,欽仰嘆服,播諸篇章,傳之四海,令華人遐想追慕,思欲一見,豈偶然哉?今若依例降號,而早晩天使出來,問知其降號之由,則是以小邦傷敗彜倫之狀,使聞於上國,非細故也。
旣罷府官,且及監司,施法非不重矣,今姑仍舊,不墜後日之觀美,何如?」傳曰:「變起綱常,子弑其父,箕疇不敍,彜倫攸斁,舊邦大都,今變爲禽獸之區,八條之風遠矣,安問風流勝槪。
曾有叛賊,缺其城以恥之,所以勵人心也。
今日降號,明日華使出來,其何有難於復其舊也?倘曰界首之官,難於降號雲爾,則猶或可矣,徒以風流勝槪,爲之言曰:『請姑仍舊,以爲觀美之資。
』雲,則予恐天下事理不如是。
其更考前昔界首官,遇如此之變,曾所以處之之例。
」 7月7日 ○戊午,吏曹回啓:「傳敎雲雲。
臣等昨承聖敎,大義直截,不勝感激之至。
以今日降號,明日復舊,允合事宜。
考諸前史,妖僧妙淸據平壤叛,金富軾討平之,除留守監軍外,隻省西京官僚而已,趙位寵守西京,起兵謀討鄭仲夫,尹麟瞻斬位寵,慰撫居民,揭太祖眞殿,皆無降號之事。
至若界首官有弑逆之變,則前者吉州有李施愛之變,降爲吉城縣監,改道名爲鹹鏡,忠州有李洪胤之變,降爲維新縣監,改道名爲淸洪矣。
遍閱諸書無可據,隻以目前之事言之,平壤降號,厥終處置,甚有難事。
若降爲縣監,則浩繁之地,庶尹、判官,同力治理,未見其優爲,況一縣監,雖有霹靂之手,必不能勝其任矣。
且監司例兼府尹,今無府尹可兼,則勢不得留營,依他道監司未挈眷,周年遞來,則祖宗朝規摸小變矣。
此等小小事爲之末,不足縷縷陳瀆,而先王影幀奉安永崇殿在府治,尤不可降府爲縣也。
宋時因龍見而陞州爲府,實關於敬上也。
今爲影幀,不降其府號,似不悖於尊禮祖先之意,敢啓。
」傳曰:「啓意宜當。
依啓。
」 7月8日 ○己未,平安監司崔興源肅拜後,以病辭免,命遞之。
○健元陵獻官義城都正啓曰:「他陵皆有碑閣,而此陵獨無,碑石埋沒草萊中,所見未安。
敢啓。
」答曰:「啓辭然矣。
今難追設矣。
」 7月11日 ○壬戌,平安監司金命元肅拜後,以母年八十,難於赴任請辭。
命遞之。
7月12日 ○癸亥,院啓:「山陰縣監張泓,受制悍妻,多有可愕之事,請罷。
忠州牧使金禮宗,才器不合,請遞。
」答曰:「依啓。
」 7月14日 ○乙醜,有政。
左承旨樸崇元特加拜慶尙監司,刑曹刑書尹卓然病辭,以金命元代之。
7月16日 ○丁卯,院啓:「慶尙監司樸崇元,迂拙無幹事之才,請遞改。
」不允。
府亦啓之,不允。
7月20日 ○辛未,知敦寧安自裕卒。
7月22日 ○癸酉,領相盧守愼辭職箚子,答曰:「觀卿箚辭,如對卿語。
卿雖以刖自擬,而心固不刖也。
國之置相,以其足乎?以其心乎?大臣之輔其君而謀其國也,以其足乎?抑以心乎?卿身固已病矣,而心固不病也,又何辭焉?勘定文書,有司事爾,自有下官,何嫌何憂?宜勿辭。
」 ○領相,以病不能起居,故箚中有如刖之語。
且左相鄭惟吉病,右相柳?赴京冬至使,文書三公無可監進者,故如是答之。
7月23日 ○甲戌,大司憲金應南病免,以大司諫鄭彥智代之,李誠中拜大司諫。
○院啓:「慶尙都事沈友勝,以點馬往關西,論笞禮曹書吏公差下去者,限內物故,今方被訴憲府,獄事未竟,請罷,平壤判官任兌,性本弛緩,請遞。
」依啓。
7月27日 ○戊寅,副提學金應南,以與知春秋李山海相避,減下兼春秋。
前例樸啓賢、尹毅中等,皆以相避遞請辭。
上問于吏曹,吏曹啓請遞差。
7月28日 ○己卯,京畿監司書狀,富平、安山客舍,梨花開發,有同春月。
7月29日 ○庚辰,府啓:「舒川郡守南瑜,結縛無辜之人,一夜之間殞命,請先罷後推。
」依啓。
八月 8月1日 ○朔壬午,院啓:「黃海都事金翼賢,率他道之妓,疑惑妖言,口舌紛紜,刑杖隨之,大虧體貌,請罷,海州牧使李應麒,律己不嚴,陷身嫌疑,互相面質,取人笑侮,請罷。
」依啓。
8月2日 ○癸未,冬至進獻方物,入內看品,以豹皮一張,有用術處,命罷色官員濟用正安瀚,副奉事盧稶罷。
8月22日 ○癸卯,前承旨成洛卒。
8月25日 ○丙午,司諫洪仁恕拜同副承。
九月 9月1日 ○朔辛亥,前府使宋應漑卒。
9月11日 ○辛酉,上將拜敬、昌陵,以日寒,因藥房提調啓辭,停之。
9月14日 ○甲子,驟雨,夜有雷聲。
9月16日 ○丙寅,前府使許篈遊金剛山,道卒于金化驛。
9月28日 ○戊寅,左議政鄭惟吉卒。
冬十月 10月15日 ○乙未,南道兵使申砬,以加乙波堡戍卒面辱堡將,斬首啓聞。
○院啓:「兵使雖摠一道兵馬,而非臨陣對敵,則不可用斬刑,請申砬罷職。
」三啓,依允。
10月21日 ○辛醜,府啓:「會寧府使楊大樹,衒能得名,體鈍怯寒,無弓馬之才,請命遞改,申砬不稟朝廷,擅行斬刑,請命拿鞫。
禮曹書吏田耘,齎持公事,到義州,咨文點馬沈友勝打死,請沈友勝拿囚,究竟其獄。
」答曰:「楊大樹非可遞,勿煩。
其卒誅之雖過,其罪實當。
將帥之於管下軍卒,雖有不中之擧,豈可拿鞫乎?不允。
沈友勝,依啓。
」 10月29日 ○己酉,甲申年命設校正廳,聚文學之士,校正四書三經音釋,仍令諺解,至是告訖。
堂上郞廳等,以次論賞,又宣醞于大平館,一等賜樂。
翌日左贊成李山海以下詣闕,上箋謝恩。
○兩司以事,專數避嫌,退待物論,持平沈友正,獻納李廷立,新授而不爲謝恩,過三日後玉堂處置兩司,然後乃爲謝恩,被論而遞。
○上年冬,北兵使李鎰,以造山土兵宋千壽父子,交通賊胡,嚮導入寇,處斬後啓聞,慶源府使韓克諴,以戍卒不從軍令,不稟主將而斬之,上以與申砬同罪,不可異罰,竝命罷職。
十一月 11月8日 ○丁巳,禦夕講。
特進官兵曹判書鄭彥信啓曰:「臺諫之請罷申砬以擅殺者,乃據法之言也,自上竝與已往之事,而罷李鎰等,似若上下相激者然。
北鄙隻有此數人,而一時竝罷,恐將士之心落莫也。
」又曰:「北道事已矣,平安事亦可憂也。
滿浦、江界最要害,而滿浦僉使曹大坤,七十之人,江界府使李泰亨,亦丁亥生也,至如昌城府使金悌甲,年近七十之腐儒也,何事能爲乎?」修撰金信元曰:「自上軫念西方,以文官差送江界、昌城,甚盛意也。
須以年少文官有弓馬之才者差遣,而列堡諸將,以武士擇遣,則可矣。
」彥信曰:「欲得剛銳之人,則如洪汝諄者,處事如彼矣。
」〈汝諄爲江界府使,與監司頡頏被論罷職。
〉上曰:「我國所謂文官,遇難則回走。
軍旅之事,自是分內所當爲也,而平時則行,遇難則回走,安有如此文官乎?大抵惟喜優遊度日爾。
」又謂彥信曰:「予意北鎭,似若不可保者,判書其直言之。
」對曰:「何可遽爲此言乎?」上曰:「君臣間,何言之有隱?胡人則安居,而我國軍民,則不得保存,生子而至有投之叢石之中者雲。
雖使韓、白往守,何以支之?若判書及申砬、李鎰在時,則猶可支矣。
名將不常在,彼中若有計慮者出,則磨雲嶺以北,將爲彼有矣。
」 11月12日 ○辛酉,謝恩使柳?,副使崔滉復命,上引見,賜酒。
11月16日 ○乙醜,備邊司啓曰:「西邊可虞。
理山郡守李崇坤肥鈍,昌城府使金悌甲衰病,義州牧使李養中終年臥病,請竝遞。
」且北道流移人推刷事,平安道江邊及義州直路,姑停刷出事,傳曰:「竝依啓。
李養中年少,義州非受敵之地,勿爲遞差。
」 11月17日 ○丙寅,鹹鏡監司權徵書狀:「北兵使李鎰,威名已著,逆虜慴伏,而遽爲罷職,邊將驚惶。
極知敢請仍任之不可,而迫於事勢,惶恐敢達。
」傳曰:「目覩事勢,而如是狀啓,朝廷可議處。
」備邊司回啓:「李鎰,請仍任。
」傳曰:「邊帥之遞仍命,當出自朝廷,外臣未宜爲言,今如是狀啓,渠豈不知事體而乃爾耶?其事勢之迫可見矣。
芻蕘之謀尙可採,況方伯乎?今以本道委於此人,其言不可不聽。
旋遞旋仍,似妨事體,然不可避此名而誤國事也,李鎰勿罷仍任。
」又令下書于李鎰曰:「兵使雖摠一道之軍,非臨陣行師之時,不得擅殺人命,自是國法然也。
近因此事,朝議紛紛。
卿於前者,不稟朝廷,而誅宋千壽父子,不得無失,爰命罷職,所以昭邦憲也。
聞卿鎭北,殊俗慴伏,逆虜莫敢動,予用嘉焉,肆命仍任,卿其體予至意,更加盡職。
」又論于權徵曰:「觀卿狀啓。
李鎰擅殺宋千壽父子,不得不責,所以罷職,威後人也。
及見卿啓,本道事勢危迫,非鎰不足以鎭服逆虜,玆議朝廷,仍任李鎰,卿知予意。
今後如有係幹本道軍機重事,而予之處置乖當者,卿其勿嫌盡言。
」 ○忠淸監司書狀,大興、客舍前庭,薔薇盛開事。
○全羅道監司書狀,去九月間,光州池水變赤色十餘日,魚蝦浮出盡死事。
○全羅道左水營鎭撫金介同、李彥世等,於去年春損竹島之戰,爲倭擄去,轉賣南蕃國,因逃入中國地界,盤問解送北京,謝恩使柳?等之還也,順付以來。
介同等之言曰:「有沙火同者,我國珍島人也。
被擄而去,因効忠於倭奴,謂介同曰:『此地,風俗人心甚好,可居也,汝可無懼。
朝鮮則賦役甚苦,大小全鰒,無限徵出,不勝支當,因留居此。
前年初,欲犯馬島加裡浦,風候不順,泊于損竹島,此乃我之所嚮導也。
』雲雲。
其島名曰五島,周回數日程,人居稠密,若一大州,我國人被擄者居多,有船五百餘艘,全羅右道伏兵船全數虜去,故弓箭銳筒,亦皆輸去,而徒爲積置,不知試用,隻兒童爲戲具而已。
」 ○前日謝恩使引見時,書狀官司諫黃佑漢,坐於史官之下旣退,佑漢以失其坐次,避嫌而退,院因啓史官等,坐於司諫之上,請推考,以承旨等不爲請推,史官亦請推考。
「上允之。
正言尹泂,前爲注書時,亦曾坐佑漢之上,參論於今日爲未安,再爲避嫌。
弘文館上箚以爲,引見時坐次,非如經筵時坐次,史官之上於佑漢未爲失也,而欲創開新例,盡遞諫院。
11月20日 ○己巳,右相柳?,在北京得濕症,不能行步。
今者領相呈辭,左相闕位,國無三公,辭職上箚,上命遞之。
有政蔔相,李山海拜右議政。
11月21日 ○庚午,傳曰:「赴京行次,有公貿易,則當開市矣,別行次,無公貿易,而何以開市乎?」〈蓋見謝恩使聞見事件也。
〉政院回啓曰:「雖無公貿易,而一行亦有盤纏,故呈通開市,已成格例矣。
」 ○又傳曰:「赴京人兵器,例必齎持往來,而近來令留置山海關,此何意也?」右承旨李純仁回啓曰:「小臣,上年冬,以冬至使赴京時,兵部主事驗見軍器,頗有疑訝之色,如火炮諸具,入關無用,移文于山海關,使之留置之由,復命日書啓矣。
」傳曰:「此由則已知之。
但二百年流來之規,到今禁斷,未知其意耳。
以一主事一時之意,不應禮部移文山海關,無乃朝廷之意歟?中朝待我國,一視內服,小無纖芥之疑。
諸國不許帶兵器,而獨於我國則許之,到今不許齎持,是其視之無異外夷也。
軍器重物,委而去之可乎?今次謝恩之行,爲山海主事所誑奪,至爲未穩。
安知後日,復有重於此者?大槪軍機至密,是以赴京使臣,亦以兵曹借銜者,其意有在,顧可以棄置兵器於他境乎?欲移咨禮部,願遵舊規,而惶恐不敢。
」 ○府啓:「戶曹正郞李久濠,佐郞趙應祿迂踈,請遞,車天輅姓名,尙在有課被抄之中,請削去仕版。
」答曰:「依啓。
車天輅,隨後發落。
」 ○傳于政院曰:「車天輅乃爲如許事,用心不祥。
但此人有文章之才,豈非可惜?古人雲:『弊箒尙有用處。
』一才一藝,皆不可棄,君人之度然也。
予意,此人或付軍職,從事承文院,責以事大文書,則渠必專意盡力。
如此則不嫌於縉紳之列矣。
若至於全棄則未穩,幸議而處之,言于承文院都提調。
」 11月24日 ○癸酉,京畿監司書狀,道內金浦縣,今月初六日,黑霧四塞,廣州,今月二十一日,沈霧,咫尺不辨事。
11月25日 ○甲戌,右議政李山海辭職上箚,答曰:「卿之作相,今已晩矣。
速爲出仕。
」再箚,答曰:「不爲出謝,而以前銜官累箚,不得無失矣,速出謝,勿辭可也。
」〈山海時未謝恩,以前贊成書銜故也。
〉 十二月 12月1日 ○朔己卯,領議政盧守愼身病,十二度呈辭,命遞之。
12月6日 ○甲申,平安監司書狀,道內癘疫熾發,各邑將至無家不痛,藥物下送事。
12月9日 ○丁亥,傳于右相李山海曰:「領相有闕,蔔相爲之。
」回啓曰:「大臣葬後差出,有前規,而前則發引後,例卽永葬,故如是爲之矣。
今者鄭惟吉發引,在今二十日而永葬分定於來年三月,待此甚難。
且流聞,前亦有發引後差出之例,臣之愚意,鄭惟吉發引後,卽出其代,盧守愼之代,則待僚員之出,隨後蔔啓,似爲穩當。
」傳曰:「依啓。
」 ○柳成龍拜大提學。
12月11日 ○己醜,府啓:「慶安察訪具思訒,同生之間,爭利悖理,請罷。
學錄申應崧、徐希信,頃日應罷員現告之際,圖欲苟免,至與同僚,對面詬詰,請命罷職。
」答曰:「依啓。
」 12月14日 ○壬辰,慶尙監司書狀,善山府使尹仁涵,皮狄栗進上,最後封進,罷黜事。
12月16日 ○甲午,以平安、黃海道癘疫熾發,特遣典翰金弘敏,校理李??于平安道,應敎姜紳則黃海道行祭。
12月18日 ○丙申,有政。
以李洸拜全羅監司。
12月25日 ○癸卯,府啓:「副護軍李潤德,前爲平安兵使時,恣行貪鄙,徵斂無藝,在任三載,隻謀肥己,請罷職不敍,甑山縣令李信老,人物泛濫,請罷。
」答曰:「竝依啓。
」 12月26日 ○甲辰,有政。
以柳?拜左議政。
」答曰:「依啓。
」 7月3日 ○甲寅,忠淸監司書狀,大興定配前主簿申士楨放送事。
7月4日 ○乙卯,改宗系謝恩表文,乃大提學李山海所製也。
上令山海寫進,仍傳曰:「良用嘉焉。
筆法甚奇,非區區俗子所及,當命開刊傳後。
虎皮一令,賜給。
」 ○玉堂箚子,大槪因災變陳賀事。
答曰:「時事日非,不辟之緻,今見箚辭,良用嘉焉。
」 ○平壤弑父人崔正甫及參謀人盲者由古鹹,三省交坐,是日行刑。
義禁府啓曰:「在前弑父母極惡之人,則破家潴澤,妻子爲孥,守令罷職,今正甫依古例施行。
但本邑降號,而平壤則非他郡縣之比,何以爲之?」傳曰:「竝依啓。
平壤則降號難矣,前例察爲。
」禁府回啓:「大槪,降號等事,非本府所斷,請令該司議處,何如?」傳曰:「依啓。
」 7月5日 ○丙辰,有政。
以李海壽爲忠淸監司,李德馨爲吏曹佐郞,李好閔爲正言。
○韓孝純、柳永慶、金權、鄭淑男、禹性傳、趙仁得、盧稷牌招,禦史治裝。
○府啓:「昆陽郡守邊浚庸劣,平壤判官成永健,荒酒廢事,請遞。
」答曰:「依啓。
」 7月6日 ○丁巳,兩司啓曰:「臣等伏覩玉堂箚辭,以爲耳目,職繩君非,而瑣務是爭。
今者庶政萬機,豈無可論之事。
而臣等待罪言地,不能盡言不諱,隻擧微細之事,以爲塞責之地,玉堂顯斥之辭,正中臣等之失。
豈敢靦然在職乎?請命竝遞。
」答曰:「勿辭,退待物論。
」玉堂箚請出仕,依啓。
兩司就職。
○禮曹啓曰:「庶孽納粟人等,良賤分辨與否,議于大臣,則領相盧守愼議:『今見禮曹公事,區區意見,惟在於信。
』判府事金貴榮議:『臣賤息,亦在納粟之中,臣與此議,委爲未安。
』左相鄭惟吉議:『我國之俗,與中原不同,當初迫於窘急,而不量事勢,變更舊章,以緻有事於無事之地,不幸甚矣。
臣亦不知善後之策,廣收廷議何如?』」傳曰:「不至廣收廷議之事也,該曹察爲。
」 ○吏曹啓曰:「傳敎雲雲。
平壤一區,境接中華,風流勝迹,侔擬蘇、抗,天下聞名久矣,況有箕子八疇之遺風,前後皇華,欽仰嘆服,播諸篇章,傳之四海,令華人遐想追慕,思欲一見,豈偶然哉?今若依例降號,而早晩天使出來,問知其降號之由,則是以小邦傷敗彜倫之狀,使聞於上國,非細故也。
旣罷府官,且及監司,施法非不重矣,今姑仍舊,不墜後日之觀美,何如?」傳曰:「變起綱常,子弑其父,箕疇不敍,彜倫攸斁,舊邦大都,今變爲禽獸之區,八條之風遠矣,安問風流勝槪。
曾有叛賊,缺其城以恥之,所以勵人心也。
今日降號,明日華使出來,其何有難於復其舊也?倘曰界首之官,難於降號雲爾,則猶或可矣,徒以風流勝槪,爲之言曰:『請姑仍舊,以爲觀美之資。
』雲,則予恐天下事理不如是。
其更考前昔界首官,遇如此之變,曾所以處之之例。
」 7月7日 ○戊午,吏曹回啓:「傳敎雲雲。
臣等昨承聖敎,大義直截,不勝感激之至。
以今日降號,明日復舊,允合事宜。
考諸前史,妖僧妙淸據平壤叛,金富軾討平之,除留守監軍外,隻省西京官僚而已,趙位寵守西京,起兵謀討鄭仲夫,尹麟瞻斬位寵,慰撫居民,揭太祖眞殿,皆無降號之事。
至若界首官有弑逆之變,則前者吉州有李施愛之變,降爲吉城縣監,改道名爲鹹鏡,忠州有李洪胤之變,降爲維新縣監,改道名爲淸洪矣。
遍閱諸書無可據,隻以目前之事言之,平壤降號,厥終處置,甚有難事。
若降爲縣監,則浩繁之地,庶尹、判官,同力治理,未見其優爲,況一縣監,雖有霹靂之手,必不能勝其任矣。
且監司例兼府尹,今無府尹可兼,則勢不得留營,依他道監司未挈眷,周年遞來,則祖宗朝規摸小變矣。
此等小小事爲之末,不足縷縷陳瀆,而先王影幀奉安永崇殿在府治,尤不可降府爲縣也。
宋時因龍見而陞州爲府,實關於敬上也。
今爲影幀,不降其府號,似不悖於尊禮祖先之意,敢啓。
」傳曰:「啓意宜當。
依啓。
」 7月8日 ○己未,平安監司崔興源肅拜後,以病辭免,命遞之。
○健元陵獻官義城都正啓曰:「他陵皆有碑閣,而此陵獨無,碑石埋沒草萊中,所見未安。
敢啓。
」答曰:「啓辭然矣。
今難追設矣。
」 7月11日 ○壬戌,平安監司金命元肅拜後,以母年八十,難於赴任請辭。
命遞之。
7月12日 ○癸亥,院啓:「山陰縣監張泓,受制悍妻,多有可愕之事,請罷。
忠州牧使金禮宗,才器不合,請遞。
」答曰:「依啓。
」 7月14日 ○乙醜,有政。
左承旨樸崇元特加拜慶尙監司,刑曹刑書尹卓然病辭,以金命元代之。
7月16日 ○丁卯,院啓:「慶尙監司樸崇元,迂拙無幹事之才,請遞改。
」不允。
府亦啓之,不允。
7月20日 ○辛未,知敦寧安自裕卒。
7月22日 ○癸酉,領相盧守愼辭職箚子,答曰:「觀卿箚辭,如對卿語。
卿雖以刖自擬,而心固不刖也。
國之置相,以其足乎?以其心乎?大臣之輔其君而謀其國也,以其足乎?抑以心乎?卿身固已病矣,而心固不病也,又何辭焉?勘定文書,有司事爾,自有下官,何嫌何憂?宜勿辭。
」 ○領相,以病不能起居,故箚中有如刖之語。
且左相鄭惟吉病,右相柳?赴京冬至使,文書三公無可監進者,故如是答之。
7月23日 ○甲戌,大司憲金應南病免,以大司諫鄭彥智代之,李誠中拜大司諫。
○院啓:「慶尙都事沈友勝,以點馬往關西,論笞禮曹書吏公差下去者,限內物故,今方被訴憲府,獄事未竟,請罷,平壤判官任兌,性本弛緩,請遞。
」依啓。
7月27日 ○戊寅,副提學金應南,以與知春秋李山海相避,減下兼春秋。
前例樸啓賢、尹毅中等,皆以相避遞請辭。
上問于吏曹,吏曹啓請遞差。
7月28日 ○己卯,京畿監司書狀,富平、安山客舍,梨花開發,有同春月。
7月29日 ○庚辰,府啓:「舒川郡守南瑜,結縛無辜之人,一夜之間殞命,請先罷後推。
」依啓。
八月 8月1日 ○朔壬午,院啓:「黃海都事金翼賢,率他道之妓,疑惑妖言,口舌紛紜,刑杖隨之,大虧體貌,請罷,海州牧使李應麒,律己不嚴,陷身嫌疑,互相面質,取人笑侮,請罷。
」依啓。
8月2日 ○癸未,冬至進獻方物,入內看品,以豹皮一張,有用術處,命罷色官員濟用正安瀚,副奉事盧稶罷。
8月22日 ○癸卯,前承旨成洛卒。
8月25日 ○丙午,司諫洪仁恕拜同副承。
九月 9月1日 ○朔辛亥,前府使宋應漑卒。
9月11日 ○辛酉,上將拜敬、昌陵,以日寒,因藥房提調啓辭,停之。
9月14日 ○甲子,驟雨,夜有雷聲。
9月16日 ○丙寅,前府使許篈遊金剛山,道卒于金化驛。
9月28日 ○戊寅,左議政鄭惟吉卒。
冬十月 10月15日 ○乙未,南道兵使申砬,以加乙波堡戍卒面辱堡將,斬首啓聞。
○院啓:「兵使雖摠一道兵馬,而非臨陣對敵,則不可用斬刑,請申砬罷職。
」三啓,依允。
10月21日 ○辛醜,府啓:「會寧府使楊大樹,衒能得名,體鈍怯寒,無弓馬之才,請命遞改,申砬不稟朝廷,擅行斬刑,請命拿鞫。
禮曹書吏田耘,齎持公事,到義州,咨文點馬沈友勝打死,請沈友勝拿囚,究竟其獄。
」答曰:「楊大樹非可遞,勿煩。
其卒誅之雖過,其罪實當。
將帥之於管下軍卒,雖有不中之擧,豈可拿鞫乎?不允。
沈友勝,依啓。
」 10月29日 ○己酉,甲申年命設校正廳,聚文學之士,校正四書三經音釋,仍令諺解,至是告訖。
堂上郞廳等,以次論賞,又宣醞于大平館,一等賜樂。
翌日左贊成李山海以下詣闕,上箋謝恩。
○兩司以事,專數避嫌,退待物論,持平沈友正,獻納李廷立,新授而不爲謝恩,過三日後玉堂處置兩司,然後乃爲謝恩,被論而遞。
○上年冬,北兵使李鎰,以造山土兵宋千壽父子,交通賊胡,嚮導入寇,處斬後啓聞,慶源府使韓克諴,以戍卒不從軍令,不稟主將而斬之,上以與申砬同罪,不可異罰,竝命罷職。
十一月 11月8日 ○丁巳,禦夕講。
特進官兵曹判書鄭彥信啓曰:「臺諫之請罷申砬以擅殺者,乃據法之言也,自上竝與已往之事,而罷李鎰等,似若上下相激者然。
北鄙隻有此數人,而一時竝罷,恐將士之心落莫也。
」又曰:「北道事已矣,平安事亦可憂也。
滿浦、江界最要害,而滿浦僉使曹大坤,七十之人,江界府使李泰亨,亦丁亥生也,至如昌城府使金悌甲,年近七十之腐儒也,何事能爲乎?」修撰金信元曰:「自上軫念西方,以文官差送江界、昌城,甚盛意也。
須以年少文官有弓馬之才者差遣,而列堡諸將,以武士擇遣,則可矣。
」彥信曰:「欲得剛銳之人,則如洪汝諄者,處事如彼矣。
」〈汝諄爲江界府使,與監司頡頏被論罷職。
〉上曰:「我國所謂文官,遇難則回走。
軍旅之事,自是分內所當爲也,而平時則行,遇難則回走,安有如此文官乎?大抵惟喜優遊度日爾。
」又謂彥信曰:「予意北鎭,似若不可保者,判書其直言之。
」對曰:「何可遽爲此言乎?」上曰:「君臣間,何言之有隱?胡人則安居,而我國軍民,則不得保存,生子而至有投之叢石之中者雲。
雖使韓、白往守,何以支之?若判書及申砬、李鎰在時,則猶可支矣。
名將不常在,彼中若有計慮者出,則磨雲嶺以北,將爲彼有矣。
」 11月12日 ○辛酉,謝恩使柳?,副使崔滉復命,上引見,賜酒。
11月16日 ○乙醜,備邊司啓曰:「西邊可虞。
理山郡守李崇坤肥鈍,昌城府使金悌甲衰病,義州牧使李養中終年臥病,請竝遞。
」且北道流移人推刷事,平安道江邊及義州直路,姑停刷出事,傳曰:「竝依啓。
李養中年少,義州非受敵之地,勿爲遞差。
」 11月17日 ○丙寅,鹹鏡監司權徵書狀:「北兵使李鎰,威名已著,逆虜慴伏,而遽爲罷職,邊將驚惶。
極知敢請仍任之不可,而迫於事勢,惶恐敢達。
」傳曰:「目覩事勢,而如是狀啓,朝廷可議處。
」備邊司回啓:「李鎰,請仍任。
」傳曰:「邊帥之遞仍命,當出自朝廷,外臣未宜爲言,今如是狀啓,渠豈不知事體而乃爾耶?其事勢之迫可見矣。
芻蕘之謀尙可採,況方伯乎?今以本道委於此人,其言不可不聽。
旋遞旋仍,似妨事體,然不可避此名而誤國事也,李鎰勿罷仍任。
」又令下書于李鎰曰:「兵使雖摠一道之軍,非臨陣行師之時,不得擅殺人命,自是國法然也。
近因此事,朝議紛紛。
卿於前者,不稟朝廷,而誅宋千壽父子,不得無失,爰命罷職,所以昭邦憲也。
聞卿鎭北,殊俗慴伏,逆虜莫敢動,予用嘉焉,肆命仍任,卿其體予至意,更加盡職。
」又論于權徵曰:「觀卿狀啓。
李鎰擅殺宋千壽父子,不得不責,所以罷職,威後人也。
及見卿啓,本道事勢危迫,非鎰不足以鎭服逆虜,玆議朝廷,仍任李鎰,卿知予意。
今後如有係幹本道軍機重事,而予之處置乖當者,卿其勿嫌盡言。
」 ○忠淸監司書狀,大興、客舍前庭,薔薇盛開事。
○全羅道監司書狀,去九月間,光州池水變赤色十餘日,魚蝦浮出盡死事。
○全羅道左水營鎭撫金介同、李彥世等,於去年春損竹島之戰,爲倭擄去,轉賣南蕃國,因逃入中國地界,盤問解送北京,謝恩使柳?等之還也,順付以來。
介同等之言曰:「有沙火同者,我國珍島人也。
被擄而去,因効忠於倭奴,謂介同曰:『此地,風俗人心甚好,可居也,汝可無懼。
朝鮮則賦役甚苦,大小全鰒,無限徵出,不勝支當,因留居此。
前年初,欲犯馬島加裡浦,風候不順,泊于損竹島,此乃我之所嚮導也。
』雲雲。
其島名曰五島,周回數日程,人居稠密,若一大州,我國人被擄者居多,有船五百餘艘,全羅右道伏兵船全數虜去,故弓箭銳筒,亦皆輸去,而徒爲積置,不知試用,隻兒童爲戲具而已。
」 ○前日謝恩使引見時,書狀官司諫黃佑漢,坐於史官之下旣退,佑漢以失其坐次,避嫌而退,院因啓史官等,坐於司諫之上,請推考,以承旨等不爲請推,史官亦請推考。
「上允之。
正言尹泂,前爲注書時,亦曾坐佑漢之上,參論於今日爲未安,再爲避嫌。
弘文館上箚以爲,引見時坐次,非如經筵時坐次,史官之上於佑漢未爲失也,而欲創開新例,盡遞諫院。
11月20日 ○己巳,右相柳?,在北京得濕症,不能行步。
今者領相呈辭,左相闕位,國無三公,辭職上箚,上命遞之。
有政蔔相,李山海拜右議政。
11月21日 ○庚午,傳曰:「赴京行次,有公貿易,則當開市矣,別行次,無公貿易,而何以開市乎?」〈蓋見謝恩使聞見事件也。
〉政院回啓曰:「雖無公貿易,而一行亦有盤纏,故呈通開市,已成格例矣。
」 ○又傳曰:「赴京人兵器,例必齎持往來,而近來令留置山海關,此何意也?」右承旨李純仁回啓曰:「小臣,上年冬,以冬至使赴京時,兵部主事驗見軍器,頗有疑訝之色,如火炮諸具,入關無用,移文于山海關,使之留置之由,復命日書啓矣。
」傳曰:「此由則已知之。
但二百年流來之規,到今禁斷,未知其意耳。
以一主事一時之意,不應禮部移文山海關,無乃朝廷之意歟?中朝待我國,一視內服,小無纖芥之疑。
諸國不許帶兵器,而獨於我國則許之,到今不許齎持,是其視之無異外夷也。
軍器重物,委而去之可乎?今次謝恩之行,爲山海主事所誑奪,至爲未穩。
安知後日,復有重於此者?大槪軍機至密,是以赴京使臣,亦以兵曹借銜者,其意有在,顧可以棄置兵器於他境乎?欲移咨禮部,願遵舊規,而惶恐不敢。
」 ○府啓:「戶曹正郞李久濠,佐郞趙應祿迂踈,請遞,車天輅姓名,尙在有課被抄之中,請削去仕版。
」答曰:「依啓。
車天輅,隨後發落。
」 ○傳于政院曰:「車天輅乃爲如許事,用心不祥。
但此人有文章之才,豈非可惜?古人雲:『弊箒尙有用處。
』一才一藝,皆不可棄,君人之度然也。
予意,此人或付軍職,從事承文院,責以事大文書,則渠必專意盡力。
如此則不嫌於縉紳之列矣。
若至於全棄則未穩,幸議而處之,言于承文院都提調。
」 11月24日 ○癸酉,京畿監司書狀,道內金浦縣,今月初六日,黑霧四塞,廣州,今月二十一日,沈霧,咫尺不辨事。
11月25日 ○甲戌,右議政李山海辭職上箚,答曰:「卿之作相,今已晩矣。
速爲出仕。
」再箚,答曰:「不爲出謝,而以前銜官累箚,不得無失矣,速出謝,勿辭可也。
」〈山海時未謝恩,以前贊成書銜故也。
〉 十二月 12月1日 ○朔己卯,領議政盧守愼身病,十二度呈辭,命遞之。
12月6日 ○甲申,平安監司書狀,道內癘疫熾發,各邑將至無家不痛,藥物下送事。
12月9日 ○丁亥,傳于右相李山海曰:「領相有闕,蔔相爲之。
」回啓曰:「大臣葬後差出,有前規,而前則發引後,例卽永葬,故如是爲之矣。
今者鄭惟吉發引,在今二十日而永葬分定於來年三月,待此甚難。
且流聞,前亦有發引後差出之例,臣之愚意,鄭惟吉發引後,卽出其代,盧守愼之代,則待僚員之出,隨後蔔啓,似爲穩當。
」傳曰:「依啓。
」 ○柳成龍拜大提學。
12月11日 ○己醜,府啓:「慶安察訪具思訒,同生之間,爭利悖理,請罷。
學錄申應崧、徐希信,頃日應罷員現告之際,圖欲苟免,至與同僚,對面詬詰,請命罷職。
」答曰:「依啓。
」 12月14日 ○壬辰,慶尙監司書狀,善山府使尹仁涵,皮狄栗進上,最後封進,罷黜事。
12月16日 ○甲午,以平安、黃海道癘疫熾發,特遣典翰金弘敏,校理李??于平安道,應敎姜紳則黃海道行祭。
12月18日 ○丙申,有政。
以李洸拜全羅監司。
12月25日 ○癸卯,府啓:「副護軍李潤德,前爲平安兵使時,恣行貪鄙,徵斂無藝,在任三載,隻謀肥己,請罷職不敍,甑山縣令李信老,人物泛濫,請罷。
」答曰:「竝依啓。
」 12月26日 ○甲辰,有政。
以柳?拜左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