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73 列傳第六十三 孝義上

關燈
相逢,何忍獨生。

    ”因以衣帶結兄衣,俱見殺。

    何胤聞之歎曰:“兄死君難,弟死兄禍,美哉。

    ” 又柳叔夜,河東人。

    父宗,宋黃門郎。

    叔夜年十六爲新野太守,甚有名績,補遙光谘議參軍。

    及事敗,左右扶上馬,欲與俱亡,答曰:“吾已許始安以死,豈可負之邪。

    ”遂自一殺。

     封延伯字仲連,勃海人也。

    世爲州郡着姓,寓居東海,三世同财,爲北州所宗附。

    延伯好學退讓,事寡嫂甚謹。

    垣崇祖爲兖州,請爲長史,不就。

    崇祖轼其門,不肯相見。

    後爲豫州,上表薦之,诏書優禮。

    起家爲平西長史、梁郡太守。

    爲政清靜,有高士風。

    俄以疾免,還東海。

    于時四州入魏,士子皆依海曲,争往宗之,如遼東之仰邴原也。

     建元三年,大使巡行天下,義興陳玄子四世同一居,一百七口。

    武陵邵榮興、文獻叔并八世同一居。

    東海徐生之、武陵範安祖、李聖伯、範道根,并五世同一居。

    零陵譚弘寶、衡一陽一何弘、華一陽一陽一黑頭,疏從四世同一居。

    诏俱表門闾,蠲租稅。

     又蜀郡王續祖、華一陽一郝道福并累世同爨,建武三年,明帝诏表門,蠲調役。

     吳達之,義興人也。

    嫂亡無以葬,自賣爲十夫客,以營冢椁。

    從祖弟敬伯,夫妻荒年被略賣江北,達之有田十畝,貨以贖之,與同财共宅。

    郡命爲主簿,固以讓兄。

    又讓世業舊田與族弟,弟亦不受,田遂閑廢。

    齊建元三年,诏表門闾。

     先是有蔡昙智,鄉裡号蔡曾子,廬江何伯璵兄弟,鄉裡号爲何展禽,并爲高士沈顗所重。

    常雲“聞蔡昙智之風,怯夫勇,鄙夫有立志。

    聞何伯璵之風,僞夫正,薄夫厚”雲。

     伯璵與弟幼璵俱厲節一操一,養孤兄子,及長爲婚,推家業盡與之。

    安貧枯槁,誨人不倦,郡守下車莫不修谒。

    伯璵卒,幼璵末好佛法,翦落長齋,持行一精一苦,梁初卒。

    兄弟年八十餘。

     王文殊字令章,吳興故鄣人也。

    父沒魏,文殊思慕泣血,終身蔬食,不衣帛,服麻縕而已。

    不婚,不交人物。

    吳興太守謝瀹聘爲功曹,不就。

    立小屋于縣西,端拱其中,歲時伏臘,月朝十五,未嘗不北望長悲,如此三十馀年。

    太守孔琇之表其行,郁林诏榜門,改所居爲孝行裡。

     樂頤之字文德,南一陽一涅一陽一人也,世居南郡,少而言行和謹。

    仕爲京府參軍,父在郢病亡。

    頤之忽悲戀涕泣,因請假還,中路果得父兇問,便徒跣号啕,出陶家後渚,遇商人附載西上,水漿不入口數日。

    嘗遇病,與母隔壁,忍病不言,齧被至碎,恐母一之哀己也。

    湘州刺史王僧虔引爲主簿,以同僚非人,棄官去。

    吏部郎庾杲之嘗往候,頤之爲設食,唯枯魚菜葅杲之曰:“我不能食此。

    ”母聞之,自出常膳魚羹數種。

    杲之曰:“卿過于茅季偉,我非郭林宗。

    ”仕至郢州中從事。

     弟預字文介,亦至孝。

    父臨亡,執手以托郢州行一事王奂。

    預悲感悶絕,吐血數升,遂發病。

    官至骠騎錄事參軍。

     隆昌末,預謂丹一陽一尹徐孝嗣曰:“外傳藉藉,似有伊、周之事。

    君蒙武帝殊常之恩,荷托付之重,恐不得同人此事。

    人笑褚公,至今齒冷,無爲效尤。

    ”孝嗣故吏吳興沈升之亦說之曰:“升之與君俱有項領之功,今一言而二功俱解,豈願聞之乎。

    君受恩二祖,而更參惟新之政,以君爲反複人,事成則無處逃咎矣。

    升之草萊百姓,言出禍已随之,孰與超然謝病,高枕家園,則與松柏比一操一,風霜等烈,豈不美邪。

    ”孝嗣并改容謝之。

     預建武中爲永世令,人懷其德,卒官。

    時有一媪年可六七十,擔檞蔌葉造市貨之,聞預亡大泣,棄溪中,曰:“失樂令,我輩孤獨老姥政應就死耳。

    ”市人亦皆泣,其惠化如此。

     江泌字士清,濟一陽一考城人也。

    父亮之,員外郎。

    泌少貧,晝日斫屧爲業,夜讀書随月光,光斜則握卷升屋,睡極堕地則更登。

    一性一行仁義,衣弊虱多,綿裹置壁上,恐虱饑死,乃複置衣中。

    數日間,終身無複虱。

    母亡後,以生阙供養,遇鲑不忍食。

    菜不食心,以其有生意,唯食老葉而已。

    母墓爲野火所燒,依“新宮災,三日哭”。

    淚盡系之以血。

     曆仕南中郎行參軍,所給募吏去役,得時病,莫有舍之者。

    吏扶杖投泌,泌自隐恤。

    吏死,泌爲買棺。

    無僮役,兄弟共輿埋之。

    後領國子助教,乘牽車至染烏頭,見一老公步行,下車載之,躬自步去染。

    武帝以爲南康王子琳侍讀。

     建武中,明帝害諸王,後泌憂念子琳,訪志公道人,問其禍福。

    志公覆香爐灰示之曰:“都盡無馀。

    ”及子琳被害,泌往哭之,淚盡續以血,親視殡葬畢乃去。

    泌尋卒。

    族人兖州中從事泌,黃門郎悆子也,與泌同名,世謂泌爲“孝泌”以别之。

     庾道湣,潁川鄢陵人,晉司空冰之玄孫也。

    有孝行,頗能屬文。

    少出孤悴,時人莫知。

    其所生母流漂交州,道湣尚在繈褓。

    及長知之,求爲廣州綏甯府佐。

    至南而去交州尚遠,乃自負擔冒嶮,僅得自達。

    及至交州,尋求母雖經年,日夜悲泣。

    嘗入村,日暮雨驟,乃寄止一家。

    旦有一妪負薪外還,而道湣心動,因訪之,乃其母也。

    于是行伏号泣,遠近赴之,莫不揮淚。

     道湣尤一精一相闆,宋明帝時,山一陽一王休佑屢以言語忤顔,見道湣,托以己闆爲他物,令道湣占之。

    道湣曰:“此乃甚貴,然使人多愆忤。

    ”休佑以褚彥回詳密,求換其闆。

    他日,彥回侍明帝,自稱下官。

    帝多忌,甚不悅。

    休佑具以狀言,帝乃意解。

     道湣仕齊,位射聲校尉。

    族孫沙彌亦以孝行着。

     沙彌,晉司空冰之六世孫也。

    父佩玉,仕宋位長沙内史,升明中,坐沈攸之事誅。

    時沙彌始生。

    及年五歲,所生母爲制采衣,辄不肯服。

    母問其故,流涕對曰:“家門禍酷,用是何爲?”及長,終身布衣蔬食。

    爲中軍田曹行參軍。

    嫡母劉氏寝疾,沙彌晨昏侍側,衣不解一帶。

    或應針灸,辄以身先試。

    及母亡,水漿不入口累日。

    初進大麥薄飲,經十旬方爲薄粥。

    終喪不食鹽酢,冬日不衣綿纩,夏日不解衰絰。

    不出廬戶,晝夜号恸,鄰人不忍聞。

    所坐薦,淚沾爲爛。

    墓在新林,忽生旅松百許株,枝葉郁茂,有異常松。

    劉好噉甘蔗,沙彌遂不食焉。

    宗人都官尚書詠表言其狀,應純孝之舉,梁武帝召見嘉之,以補歙令。

    還除輕車邵陵王參軍事,随府會稽,複丁所生母憂,喪還都,濟浙江,中流遇風,舫将覆沒。

    沙彌抱柩号哭,俄而風靜,鹹以爲孝感所緻。

    後卒于長城令。

    子持。

     持字元德,少孤,一性一至孝,父憂,居喪過禮。

    笃志好學,仕梁爲尚書左戶郎,後兼建康監。

    陳文帝爲吳興太守,以爲郡丞,兼掌書翰。

    天嘉初,爲尚書左丞,封崇德縣子。

    拜封之日,請令史爲客,受其饷遺,文帝怒之,因坐免。

    後爲臨安令,坐杖殺人免封。

    還爲給事黃門侍郎,曆鹽官令,秘書監,知國史事。

    又爲少府卿,遷太中大夫,領步兵校尉,卒。

    持善字書,每屬辭,好爲奇字,文士亦以此譏之。

    有集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