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67 列傳第五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禅,授東海太守。
後代兄悉達爲吳州刺史,封中宿縣侯。
光大元年,遷南豫州刺史。
華皎稱兵上流,诏司空淳于量進讨。
軍至夏口,見皎舟師強盛,莫敢進。
廣達首率骁勇,直沖賊軍。
廣達堕水,沈溺久之,因救獲免。
皎平,授巴州刺史。
太建初,與儀同章昭達入峽口,招定安蜀等諸州鎮。
時周圖江左,大造舟艦于蜀,并運糧青泥,廣達與錢道戢等将兵掩襲,縱火焚之,仍還本鎮。
廣達爲政簡要,推誠任下,吏人便之。
及秩滿,皆詣阙表請,于是诏申二年。
五年衆軍北伐,略淮南舊地,廣達與齊軍會于大岘,大破之,斬其敷城王張元範。
進克北徐州。
仍授北徐州刺史。
十年,授都督、合州刺史。
十一年,周将梁士彥圍壽春,诏遣中領軍樊毅、左衛将軍任忠等分部趣一陽一平、秦郡,廣達率衆入淮爲掎角以擊之。
周軍攻陷豫、霍二州,南北兖、晉等各自拔,諸将并無功,盡失淮南之地,廣達因免官,以侯還第。
十二年,與南豫州刺史樊毅北讨,克郭默城。
尋授平西将軍、都督郢州以上七州諸軍事,頓兵江夏。
周安州總管元景山征江外,廣達命偏師擊走之。
至德二年,爲侍中,改封綏越郡公。
尋爲中領軍。
及賀若弼進軍锺山,廣達于白土岡置陣,與弼旗鼓相對。
廣達躬擐甲胄,手執桴鼓,率勵敢死而進,隋軍退走。
如是者數四。
及弼乘勝至宮城,燒北掖門,廣達猶督馀兵苦戰不息。
會日暮,乃解甲,面台再拜恸哭。
謂衆曰:“我身不能救國,負罪深矣。
”士卒皆涕泣歔欷,于是就執。
祯明三年,依例入隋。
廣達追怆本朝淪覆,遘疾不療,尋以憤慨卒。
尚書令江總撫柩恸哭,乃命筆題其棺頭,爲詩曰:“黃泉雖抱恨,白日自留名,悲君感義死,不作負恩生。
”又制廣達墓銘,述其忠概。
初,隋将韓擒濟江,廣達長子世真在新蔡,乃與其弟世雄及所部奔擒,擒遣使緻書招廣達。
廣達時屯兵都下,乃自劾廷尉請罪,後主謂曰:“世真雖異路中大夫,公國之重臣,吾所恃賴,豈得自同嫌疑之間乎?”加賜黃金,即日還營。
廣達有隊主楊孝辯,時從廣達在軍中,力戰陷陣,其子亦随孝辯揮刀殺隋兵十馀人,力窮,父子俱死。
蕭摩诃字元胤,蘭陵人也。
父諒,梁始興郡丞。
摩诃随父之郡,年數歲而父卒,其姊夫蔡路養時在南康,乃收養之。
稍長,果毅有勇力。
侯景之亂,陳武帝赴援建邺,路養起兵拒武帝,摩诃時年十三,單騎出戰,軍中莫有當者。
及路養敗,摩诃歸侯安都,常從征讨,安都遇之甚厚。
及任約、徐嗣徽引齊兵爲寇,武帝遣安都北拒齊軍于锺山龍尾及北郊壇。
安都謂摩诃曰:“卿骁勇有名,千聞不如一見。
”摩诃對曰:“今日令公見之。
”及戰,安都墜馬被圍,摩诃獨騎大呼,直沖齊軍,齊軍稍解去,安都乃免。
以平留異、歐一陽一纥功,累遷巴山太守。
太建五年,衆軍北伐,摩诃随都督吳明徹濟江攻秦郡。
時齊遣大将尉破胡等率衆十萬來援,其前隊有“蒼頭”、“犀角“、“大力”之号,皆身長八尺,膂力絕倫,其鋒甚銳。
又有西域胡,妙于弓矢,弦無虛發,衆軍尤憚之。
及将戰,明徹謂摩诃曰:“若殪此胡,則彼軍奪氣,君有關、張之名,可斬顔良矣。
”摩诃曰:“願得識其形狀。
”明徹乃召降人有識胡者,雲胡绛衣,桦皮裝弓,兩端骨弭。
明徹遣人觇伺,知胡在陣,仍自酌酒飲摩诃。
摩诃飲訖,馳馬沖齊軍,胡挺身出陣前十馀步,彀弓未發,摩诃遙擲銑鋧,正中其額,應手而仆。
齊軍“大力”十餘人出戰,摩诃又斬之,于是齊師退走。
以功封廉平縣伯。
尋進爲侯,位太仆卿。
又随明徹進圍宿預,擊走齊将王康得,以功除晉熙太守。
九年,明徹進軍呂梁,與齊大戰,摩诃率七騎先入,手奪齊軍大旗,齊衆大潰。
以功授谯州刺史。
及周武帝滅齊,遣其将宇文忻争呂梁。
忻時有一精一騎數千,摩诃領十二騎,深入周軍,從橫奮擊,斬馘甚衆。
及周遣大将王軌來赴,結長圍連鎖于呂梁下流,斷大軍還路。
摩诃謂明徹曰:“聞軌始鎖下流,其兩頭築城,今尚未立,公若見遣擊之,彼必不敢相拒。
彼城若立,則吾屬虜矣。
”明徹奮髯曰:“搴旗陷陣,将軍事也;長算遠略,老夫事也。
”摩诃失色而退。
一旬之中,水路遂斷,周兵益至。
摩诃又請曰:“今求戰不得,進退無路,若潛軍突圍,未足爲恥。
願公率步卒乘馬輿徐行,摩诃驅馳前後,必使公安達京邑。
”明徹曰:“弟計乃良圖也。
然老夫受脤專征,今被圍一逼一,慚置無地。
且步軍既多,吾爲總督,必須身居其後,相率兼行,弟馬軍宜須在前。
”摩诃因夜發,選一精一騎八千,率先沖突,自後衆騎繼焉。
比旦,達淮南。
宣帝征還,授右衛将軍。
及宣帝崩,始興王叔陵于殿内手刃後主,遂奔東府城。
摩诃入受敕,乃率馬步數百趣東府城,斬之。
以功授車騎大将軍,封綏建郡公。
叔陵素所蓄聚金帛累巨萬,後主悉以賜之。
改授侍中、骠騎大将軍、左光祿大夫。
舊制三公黃合聽事置鸱尾。
後主特诏摩诃開黃合,門施行馬,聽事寝堂,并置鸱尾。
仍以其女爲皇太子妃。
會隋總管賀若弼鎮廣陵,後主委摩诃禦之,授南徐州刺史。
祯明三年元會,征摩诃還朝,弼乘虛濟江,襲京口。
摩诃請率兵逆戰,後主不許。
及弼進锺山,摩诃又曰:“弼懸軍深入,壘塹未堅,出兵掩襲,必克。
”又不許。
及将出戰,後主謂曰:“公可爲我一決。
”摩诃曰:“從來行陣,爲國爲身,今日之事,兼爲妻子。
”後主多出金帛賦諸軍,以充賞賜。
令中領軍魯廣達陳兵白土岡,居衆軍南,鎮東大将軍任忠次之,護軍将軍樊毅、都官尚書孔範又次之,摩诃軍最居北。
衆軍南北亘二十裡,首尾進退不相知。
弼初謂未戰,将輕騎登山,望見衆軍,因馳下置陣。
後主通于摩诃之妻,故摩诃雖領勁兵八千,初無戰意,唯魯廣達、田端以其徒力戰。
賀若弼及所部行軍七總管楊牙、韓洪、員明、黃昕、張默言、達奚隆、張辯等甲士凡八千人,各勒陣以待之。
弼躬當魯廣達,麾下戰死者二百七十三人,弼縱煙以自隐,窘而複振。
陳兵得人頭,皆走獻後主,求賞金銀。
弼更趣孔範,範兵暫交便敗走。
陳軍盡潰,死者五千人。
諸門衛皆走,黃昕馳燒北掖門而入。
員明禽摩诃以送弼,弼以刀臨頸,詞色不撓,乃釋而禮之。
及城平,弼置後主于德教殿,令兵衛守,摩诃請弼曰:“今爲囚虜,命在斯須,願一見舊主,死無所恨。
”弼哀而許之。
入見後主,俯伏号泣,仍于舊廚取食進之,辭訣而出,守衛者皆不能仰視。
隋文帝聞摩诃抗答賀若弼,曰:“壯士也,此亦人之所難。
”入隋,授開府儀同三司。
尋從漢王諒詣并州,同諒作逆,伏誅,年七十三。
摩诃讷于言,恂恂長者。
至于臨戎對寇
後代兄悉達爲吳州刺史,封中宿縣侯。
光大元年,遷南豫州刺史。
華皎稱兵上流,诏司空淳于量進讨。
軍至夏口,見皎舟師強盛,莫敢進。
廣達首率骁勇,直沖賊軍。
廣達堕水,沈溺久之,因救獲免。
皎平,授巴州刺史。
太建初,與儀同章昭達入峽口,招定安蜀等諸州鎮。
時周圖江左,大造舟艦于蜀,并運糧青泥,廣達與錢道戢等将兵掩襲,縱火焚之,仍還本鎮。
廣達爲政簡要,推誠任下,吏人便之。
及秩滿,皆詣阙表請,于是诏申二年。
五年衆軍北伐,略淮南舊地,廣達與齊軍會于大岘,大破之,斬其敷城王張元範。
進克北徐州。
仍授北徐州刺史。
十年,授都督、合州刺史。
十一年,周将梁士彥圍壽春,诏遣中領軍樊毅、左衛将軍任忠等分部趣一陽一平、秦郡,廣達率衆入淮爲掎角以擊之。
周軍攻陷豫、霍二州,南北兖、晉等各自拔,諸将并無功,盡失淮南之地,廣達因免官,以侯還第。
十二年,與南豫州刺史樊毅北讨,克郭默城。
尋授平西将軍、都督郢州以上七州諸軍事,頓兵江夏。
周安州總管元景山征江外,廣達命偏師擊走之。
至德二年,爲侍中,改封綏越郡公。
尋爲中領軍。
及賀若弼進軍锺山,廣達于白土岡置陣,與弼旗鼓相對。
廣達躬擐甲胄,手執桴鼓,率勵敢死而進,隋軍退走。
如是者數四。
及弼乘勝至宮城,燒北掖門,廣達猶督馀兵苦戰不息。
會日暮,乃解甲,面台再拜恸哭。
謂衆曰:“我身不能救國,負罪深矣。
”士卒皆涕泣歔欷,于是就執。
祯明三年,依例入隋。
廣達追怆本朝淪覆,遘疾不療,尋以憤慨卒。
尚書令江總撫柩恸哭,乃命筆題其棺頭,爲詩曰:“黃泉雖抱恨,白日自留名,悲君感義死,不作負恩生。
”又制廣達墓銘,述其忠概。
初,隋将韓擒濟江,廣達長子世真在新蔡,乃與其弟世雄及所部奔擒,擒遣使緻書招廣達。
廣達時屯兵都下,乃自劾廷尉請罪,後主謂曰:“世真雖異路中大夫,公國之重臣,吾所恃賴,豈得自同嫌疑之間乎?”加賜黃金,即日還營。
廣達有隊主楊孝辯,時從廣達在軍中,力戰陷陣,其子亦随孝辯揮刀殺隋兵十馀人,力窮,父子俱死。
蕭摩诃字元胤,蘭陵人也。
父諒,梁始興郡丞。
摩诃随父之郡,年數歲而父卒,其姊夫蔡路養時在南康,乃收養之。
稍長,果毅有勇力。
侯景之亂,陳武帝赴援建邺,路養起兵拒武帝,摩诃時年十三,單騎出戰,軍中莫有當者。
及路養敗,摩诃歸侯安都,常從征讨,安都遇之甚厚。
及任約、徐嗣徽引齊兵爲寇,武帝遣安都北拒齊軍于锺山龍尾及北郊壇。
安都謂摩诃曰:“卿骁勇有名,千聞不如一見。
”摩诃對曰:“今日令公見之。
”及戰,安都墜馬被圍,摩诃獨騎大呼,直沖齊軍,齊軍稍解去,安都乃免。
以平留異、歐一陽一纥功,累遷巴山太守。
太建五年,衆軍北伐,摩诃随都督吳明徹濟江攻秦郡。
時齊遣大将尉破胡等率衆十萬來援,其前隊有“蒼頭”、“犀角“、“大力”之号,皆身長八尺,膂力絕倫,其鋒甚銳。
又有西域胡,妙于弓矢,弦無虛發,衆軍尤憚之。
及将戰,明徹謂摩诃曰:“若殪此胡,則彼軍奪氣,君有關、張之名,可斬顔良矣。
”摩诃曰:“願得識其形狀。
”明徹乃召降人有識胡者,雲胡绛衣,桦皮裝弓,兩端骨弭。
明徹遣人觇伺,知胡在陣,仍自酌酒飲摩诃。
摩诃飲訖,馳馬沖齊軍,胡挺身出陣前十馀步,彀弓未發,摩诃遙擲銑鋧,正中其額,應手而仆。
齊軍“大力”十餘人出戰,摩诃又斬之,于是齊師退走。
以功封廉平縣伯。
尋進爲侯,位太仆卿。
又随明徹進圍宿預,擊走齊将王康得,以功除晉熙太守。
九年,明徹進軍呂梁,與齊大戰,摩诃率七騎先入,手奪齊軍大旗,齊衆大潰。
以功授谯州刺史。
及周武帝滅齊,遣其将宇文忻争呂梁。
忻時有一精一騎數千,摩诃領十二騎,深入周軍,從橫奮擊,斬馘甚衆。
及周遣大将王軌來赴,結長圍連鎖于呂梁下流,斷大軍還路。
摩诃謂明徹曰:“聞軌始鎖下流,其兩頭築城,今尚未立,公若見遣擊之,彼必不敢相拒。
彼城若立,則吾屬虜矣。
”明徹奮髯曰:“搴旗陷陣,将軍事也;長算遠略,老夫事也。
”摩诃失色而退。
一旬之中,水路遂斷,周兵益至。
摩诃又請曰:“今求戰不得,進退無路,若潛軍突圍,未足爲恥。
願公率步卒乘馬輿徐行,摩诃驅馳前後,必使公安達京邑。
”明徹曰:“弟計乃良圖也。
然老夫受脤專征,今被圍一逼一,慚置無地。
且步軍既多,吾爲總督,必須身居其後,相率兼行,弟馬軍宜須在前。
”摩诃因夜發,選一精一騎八千,率先沖突,自後衆騎繼焉。
比旦,達淮南。
宣帝征還,授右衛将軍。
及宣帝崩,始興王叔陵于殿内手刃後主,遂奔東府城。
摩诃入受敕,乃率馬步數百趣東府城,斬之。
以功授車騎大将軍,封綏建郡公。
叔陵素所蓄聚金帛累巨萬,後主悉以賜之。
改授侍中、骠騎大将軍、左光祿大夫。
舊制三公黃合聽事置鸱尾。
後主特诏摩诃開黃合,門施行馬,聽事寝堂,并置鸱尾。
仍以其女爲皇太子妃。
會隋總管賀若弼鎮廣陵,後主委摩诃禦之,授南徐州刺史。
祯明三年元會,征摩诃還朝,弼乘虛濟江,襲京口。
摩诃請率兵逆戰,後主不許。
及弼進锺山,摩诃又曰:“弼懸軍深入,壘塹未堅,出兵掩襲,必克。
”又不許。
及将出戰,後主謂曰:“公可爲我一決。
”摩诃曰:“從來行陣,爲國爲身,今日之事,兼爲妻子。
”後主多出金帛賦諸軍,以充賞賜。
令中領軍魯廣達陳兵白土岡,居衆軍南,鎮東大将軍任忠次之,護軍将軍樊毅、都官尚書孔範又次之,摩诃軍最居北。
衆軍南北亘二十裡,首尾進退不相知。
弼初謂未戰,将輕騎登山,望見衆軍,因馳下置陣。
後主通于摩诃之妻,故摩诃雖領勁兵八千,初無戰意,唯魯廣達、田端以其徒力戰。
賀若弼及所部行軍七總管楊牙、韓洪、員明、黃昕、張默言、達奚隆、張辯等甲士凡八千人,各勒陣以待之。
弼躬當魯廣達,麾下戰死者二百七十三人,弼縱煙以自隐,窘而複振。
陳兵得人頭,皆走獻後主,求賞金銀。
弼更趣孔範,範兵暫交便敗走。
陳軍盡潰,死者五千人。
諸門衛皆走,黃昕馳燒北掖門而入。
員明禽摩诃以送弼,弼以刀臨頸,詞色不撓,乃釋而禮之。
及城平,弼置後主于德教殿,令兵衛守,摩诃請弼曰:“今爲囚虜,命在斯須,願一見舊主,死無所恨。
”弼哀而許之。
入見後主,俯伏号泣,仍于舊廚取食進之,辭訣而出,守衛者皆不能仰視。
隋文帝聞摩诃抗答賀若弼,曰:“壯士也,此亦人之所難。
”入隋,授開府儀同三司。
尋從漢王諒詣并州,同諒作逆,伏誅,年七十三。
摩诃讷于言,恂恂長者。
至于臨戎對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