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63 列傳第五十三

關燈
王神念羊侃羊鴉仁 王神念,太原祁人也。

    少好儒術,尤明内典。

    仕魏位潁川太守,與子僧辯據郡歸梁,封南城縣侯。

    曆安成、武一陽一、宣城内史,皆着政績。

    後爲青、冀二州刺史。

    神念一性一剛正,所更州郡必禁止一婬一祠,時青州東北有石鹿山臨海,先有神廟祅巫,欺惑百姓,遠近祈禱,糜費極多。

    及神念至,便令毀撤,風俗遂改。

    後征爲右衛将軍,卒于官,諡曰壯。

    及元帝初,追贈侍中、中書令,改諡忠公。

     神念少善騎射,及老不衰。

    嘗于武帝前手執二刀楯,左右交度,馭馬往來,冠絕群伍。

     時複有楊華者,能作驚軍騎,亦一時妙捷,帝深賞之。

    華本名白花,武都仇池人。

    父大眼爲魏名将。

    華少有勇力,容貌瑰偉,魏胡太後一逼一幸之。

    華懼禍,及大眼死,擁部曲,載父一屍一,改名華,來降。

    胡太後追思不已,爲作楊白花歌辭,使宮人晝夜連臂蹋蹄歌之,聲甚凄斷。

    華後位太子左衛率,卒于侯景軍中。

     神念長子遵業,位太仆卿。

    次子僧辯。

     僧辯字君才,學涉該博,尤明左氏春秋。

    言辭辯捷,器宇肅然,雖射不穿劄,而有陵雲之氣。

    元帝爲江州刺史,僧辯随府爲中兵參軍。

    時有安成望族劉敬躬者,田間得白蛆化爲金龜,将銷之,龜生光照室,敬躬以爲神而禱之。

    所請多驗,無賴者多依之。

    平生有德有怨者必報,遂謀作亂,遠近回應。

    元帝命中直兵參軍曹子郢讨之,使僧辯襲安成。

    子郢既破其軍,敬躬走安成,僧辯禽之。

    又讨平安州反蠻,由是以勇略稱。

     元帝除荊州,僧辯爲貞毅府谘議參軍,代柳仲禮爲竟陵太守。

    及侯景反,元帝命僧辯總督舟師一萬赴援。

    及至,台城陷沒,侯景悉收其軍實而厚加綏撫,遣歸竟陵。

    于是倍道兼行,西就元帝。

    元帝承制,以爲領軍将軍。

    及荊、湘疑貳,元帝令僧辯及鮑泉讨之。

    時僧辯以竟陵間部下皆勁勇,猶未盡來,意欲待集然後上頓。

    與泉俱入,使泉先言之,泉入不敢言。

    元帝問僧辯,僧辯以情對。

    元帝一性一忌,以爲遷延不去,大怒厲聲曰:“卿憚行拒命,欲同賊邪?今唯死耳。

    ”僧辯對曰:“今日就戮甘心,但恨不見老母。

    ”帝自斫之,中其髀,流血至地,悶絕,久之方蘇。

    即送廷尉,并收其子侄并系之。

    其母脫簪珥待罪,帝意解,賜以良藥,故不死。

    會嶽一陽一軍襲江陵,人情搔擾。

    元帝遣就獄出僧辯以爲城内都督。

    俄而嶽一陽一奔退,而鮑泉力不能克長沙,帝命僧辯代之。

    僧辯仍部分将帥,并力攻圍,遂平湘土。

    還複領軍将軍。

     侯景浮江西寇,軍次夏首。

    僧辯爲大都督,軍次巴陵。

    景既陷郢城,将進寇荊州,于是緣江屯戍望風請服。

    僧辯并沈公私船于水,分命衆軍乘城固守,偃旗卧鼓,安若無人。

    翌日,賊衆濟江,輕騎至城下,謂城中曰:“語王領軍,何不早降?“僧辯使答曰:“大軍但向荊州,此城自當非礙。

    僧辯百口在人掌握,豈得便降。

    ”景軍肉薄苦攻,城内同時鼓噪,矢石雨下,賊乃引退。

    元帝又命平北将軍胡僧佑率兵援僧辯。

    是日,賊複攻城不克,又爲火艦燒栅,風不便,自一焚而退。

    有流星堕其營中,賊徒大駭,相顧失色。

    賊帥任約又爲陸法和所禽,景乃燒營夜遁,旋軍夏首。

     元帝以僧辯爲征東将軍、開府儀同三司、江州刺史,封長甯縣公,命即率巴陵諸軍沿流讨景。

    攻拔魯山,仍攻郢,即入羅城。

    又有大星如車輪墜賊營,去地十丈變成火,一時碎散。

    有龍自城出,五色光曜,入城前鹦鹉洲水中。

    景聞之,倍道歸建邺。

    賊帥宋子仙等困蹙,求輸郢城,身還就景。

    僧辯僞許之。

    子仙謂爲信然,浮舟将發,僧辯命杜龛鼓噪掩至,大破之,禽子仙、丁和等送江陵。

    元帝命生釘和舌脔殺之。

     郢州既平,僧辯進師尋一陽一。

    軍人多夢周何二廟神雲:“吾已助天子讨賊。

    ”自稱征讨大将軍,并乘朱航。

    俄而反曰:“已殺景。

    ”同夢者數十百焉。

     元帝加僧辯侍中、尚書令、征東大将軍。

    僧辯頻表勸進,并蒙優答。

    于是發江州直指建邺,乃先命南兖州刺史侯瑱襲南陵、鵲頭等戍,并克之。

     先是,陳武帝率衆五萬出自南江,前軍五千行至盆口。

    陳武名蓋僧辯,僧辯憚之。

    既至盆口,與僧辯會于白茅洲爲盟。

    于是升壇歃血,共讀盟文,辭氣慷慨,皆淚下沾衿。

    及發鵲頭,中江而風一浪一,師人鹹懼。

    僧辯再拜告天曰:“僧辯忠臣,奉辭伐罪,社稷中興,當使風息;若鼎命中淪,請從此逝。

    ”言訖風止,自此遂泛安流。

    有群魚躍水飛空引導,賊望官軍上有五色雲,雙龍挾艦,行甚迅疾。

     景自出戰于石頭城北,僧辯等大破之。

    盧晖略聞景戰敗,以石頭城降。

    僧辯引軍入據之。

    景走朱方,僧辯命衆将入據台城。

    其夜軍人失火燒太極殿及東西堂。

    僧辯雖有滅賊之功,而馭下無法,軍人鹵掠,驅一逼一居人。

    都下百姓父子兄弟相哭,自石頭至于東城,被執縛者,男一女一裸一露,衵衣不免。

    緣淮号叫,翻思景焉。

     僧辯命侯瑱、裴之橫東追景,僞行台趙伯超自吳松江降侯瑱,瑱送至僧辯,僧辯謂曰:“卿荷國重恩,遂複同逆,今日之事,将欲如何。

    ”因命送江陵。

    伯超既出,僧辯顧坐客曰:“朝廷昔唯知有趙伯超,豈識王僧辯乎。

    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