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58 列傳第四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衡州刺史。
皇太子出餞新亭,執粲手曰:“與卿不爲久别。
”久之,帝複召還爲散騎常侍。
還至廬陵,聞侯景作逆,便簡閱部下,倍道赴援。
至豫章,即就内史劉孝儀共謀之。
孝儀曰:“必如此,當有敕,安可輕信單使,妄相驚動。
或恐不然。
”時孝儀置酒,粲怒以杯抵地曰:“賊已度江,便一逼一宮阙,水陸阻斷,何暇有報;假令無敕,豈得自安。
韋粲今日何情飲酒。
”即馳馬出,部分将發。
會江州刺史當一陽一公大心遣使要粲,粲乃分麾下配第八弟助、第九弟警爲前軍。
粲馳往見大心曰:“上遊蕃鎮,江州去都最近,殿下情計,實宜在先。
但中流任重,當須應接,不可阙鎮。
今宜張軍聲勢,移鎮盆城,遣偏将賜随,于事便足。
”大心然之,遣中兵柳昕帥兵二千随粲。
粲悉留家累于江州,以輕舸就路。
至南洲,粲外弟司州刺史柳仲禮亦帥步騎萬馀人至橫江。
粲即送糧仗給之,并散私金帛以賞其戰士。
先是,安北鄱一陽一王範亦自合肥遣西豫州刺史裴之高與其世子嗣帥江西之衆赴都,屯于張公洲,待上流諸軍。
至是,之高遣船度仲禮,與粲合軍進屯新林王遊苑。
粲建議推仲禮爲大都督,報下流衆軍。
裴之高自以年位高,恥居其下。
乃雲:“柳節下已是州将,何須我複鞭闆。
”累日不決。
粲乃抗言于衆曰:“今同赴國難,義在除賊,所以推柳司州者,政以久捍邊疆,先爲侯景所憚。
且士馬一精一銳,無出其前。
若論位次,柳在粲下,語其年齒,亦少于粲,直以社稷之計,不得複論。
今日貴在将和,若人心不同,大事去矣。
裴公朝之舊齒,豈應複挾私以阻大計。
粲請爲諸君解釋之。
”乃單舸至之高營切讓之。
之高泣曰:“吾荷國榮,自應帥先士卒,顧恨衰老,不能效命,企望柳使君共平兇逆。
前謂衆議已定,無俟老夫爾。
若必有疑,當剖心相示。
”于是諸将定議,仲禮方得進軍。
次新亭,賊列陣于中興寺,相持至晚各解歸。
是夜,仲禮入粲營部分衆軍,旦日将戰,諸将各有據守。
令粲頓青塘,當石頭中路。
粲慮栅壘未立,賊争之,頗以爲憚,謂仲禮曰:“下官才非禦侮,直欲以身徇國,節下善量其宜,不可緻有虧喪。
”仲禮曰:“青塘立營,迫近淮渚,欲以糧儲船乘盡就迫之。
此事大,非兄不可。
若疑兵少,當更差軍相助。
”粲帥所部水陸俱進。
時昏霧,軍人失道,比及青塘,夜已過半,壘栅至曉未合。
景登禅靈寺門,望粲營未立,便率銳卒來攻。
軍敗,乘勝入營,左右高馮牽粲避賊,粲不動,兵死略盡,遂見害。
粲子尼及三弟助、警、構、從弟昂皆戰死,親戚死者數百人。
賊傳粲首阙下,以示城内。
簡文聞之流涕,謂禦史中丞蕭恺曰:“社稷所寄,唯在韋公,如何不幸,先死行陣。
”诏贈護軍将軍。
元帝平侯景,追諡忠貞。
子諒,以學業爲陳始興王叔陵所引,爲中錄事參軍兼記室。
叔陵敗,伏誅。
放弟正。
正字敬直,位襄陵太守。
初,正與東海王僧孺善,及僧孺爲吏部郎,參掌大選,賓友故人莫不傾意,正獨澹然。
及僧孺擯廢,正複笃素分,有踰曩日,論者稱焉。
卒于給事黃門侍郎。
子載。
載字德基,少聰慧,笃志好學。
年十二,随叔父棱見沛國劉顯,顯問漢書十事,載随問應無疑滞。
及長,博涉文史,沈敏有器局。
仕梁爲尚書三公郎。
侯景之亂,元帝承制,以爲中書侍郎。
尋爲尋一陽一太守,随都督王僧辯東讨侯景。
景平,曆位琅邪、義興太守。
陳武帝誅王僧辯,乃遣周文育襲載,載嬰城自守。
載所屬縣卒,并陳武舊兵,多善用一弩一,載收得數十人,系以長鎖,令所親監之,使射文育軍。
約曰:“十發不兩中者死。
”每發辄中,所中皆斃,相持數旬。
陳武帝聞文育軍不利,以書喻載以誅王僧辯意,并奉梁敬帝敕,敕載解兵。
載得書,乃以衆降。
陳武帝引載恒置左右,與之謀議。
徐嗣徽、任約等引齊軍濟江,據石頭城,帝問計于載。
載曰:“齊軍若分兵先據三吳之路,略地東境,則時事去矣。
今可急于淮南即侯景故壘築城,以通東道轉輸,别令輕兵絕其糧運,使進無所虜,退無所資,則齊将之首,旬日可緻。
”帝從之。
永定中,位散騎常侍、太子右衛率。
天嘉元年,以疾去官。
載有田十馀頃,在江乘縣之白山,至是遂築室而居,屏絕人事,吉兇慶吊,無所往來,不入籬門者幾十載。
卒于家。
載弟鼎。
鼎字超盛,少通曉,博涉經史,明一陰一陽一逆剌,尤善相術。
仕梁起家湘東王法曹參軍。
遭父憂,水漿不入口者五日,哀毀過禮,殆将滅一性一。
服阕,爲邵陵王主簿。
侯景之亂,鼎兄昂于京口戰死,鼎負一屍一出,寄于中興寺,求棺無所得。
鼎哀憤恸哭,忽見江中有物流至鼎所,
皇太子出餞新亭,執粲手曰:“與卿不爲久别。
”久之,帝複召還爲散騎常侍。
還至廬陵,聞侯景作逆,便簡閱部下,倍道赴援。
至豫章,即就内史劉孝儀共謀之。
孝儀曰:“必如此,當有敕,安可輕信單使,妄相驚動。
或恐不然。
”時孝儀置酒,粲怒以杯抵地曰:“賊已度江,便一逼一宮阙,水陸阻斷,何暇有報;假令無敕,豈得自安。
韋粲今日何情飲酒。
”即馳馬出,部分将發。
會江州刺史當一陽一公大心遣使要粲,粲乃分麾下配第八弟助、第九弟警爲前軍。
粲馳往見大心曰:“上遊蕃鎮,江州去都最近,殿下情計,實宜在先。
但中流任重,當須應接,不可阙鎮。
今宜張軍聲勢,移鎮盆城,遣偏将賜随,于事便足。
”大心然之,遣中兵柳昕帥兵二千随粲。
粲悉留家累于江州,以輕舸就路。
至南洲,粲外弟司州刺史柳仲禮亦帥步騎萬馀人至橫江。
粲即送糧仗給之,并散私金帛以賞其戰士。
先是,安北鄱一陽一王範亦自合肥遣西豫州刺史裴之高與其世子嗣帥江西之衆赴都,屯于張公洲,待上流諸軍。
至是,之高遣船度仲禮,與粲合軍進屯新林王遊苑。
粲建議推仲禮爲大都督,報下流衆軍。
裴之高自以年位高,恥居其下。
乃雲:“柳節下已是州将,何須我複鞭闆。
”累日不決。
粲乃抗言于衆曰:“今同赴國難,義在除賊,所以推柳司州者,政以久捍邊疆,先爲侯景所憚。
且士馬一精一銳,無出其前。
若論位次,柳在粲下,語其年齒,亦少于粲,直以社稷之計,不得複論。
今日貴在将和,若人心不同,大事去矣。
裴公朝之舊齒,豈應複挾私以阻大計。
粲請爲諸君解釋之。
”乃單舸至之高營切讓之。
之高泣曰:“吾荷國榮,自應帥先士卒,顧恨衰老,不能效命,企望柳使君共平兇逆。
前謂衆議已定,無俟老夫爾。
若必有疑,當剖心相示。
”于是諸将定議,仲禮方得進軍。
次新亭,賊列陣于中興寺,相持至晚各解歸。
是夜,仲禮入粲營部分衆軍,旦日将戰,諸将各有據守。
令粲頓青塘,當石頭中路。
粲慮栅壘未立,賊争之,頗以爲憚,謂仲禮曰:“下官才非禦侮,直欲以身徇國,節下善量其宜,不可緻有虧喪。
”仲禮曰:“青塘立營,迫近淮渚,欲以糧儲船乘盡就迫之。
此事大,非兄不可。
若疑兵少,當更差軍相助。
”粲帥所部水陸俱進。
時昏霧,軍人失道,比及青塘,夜已過半,壘栅至曉未合。
景登禅靈寺門,望粲營未立,便率銳卒來攻。
軍敗,乘勝入營,左右高馮牽粲避賊,粲不動,兵死略盡,遂見害。
粲子尼及三弟助、警、構、從弟昂皆戰死,親戚死者數百人。
賊傳粲首阙下,以示城内。
簡文聞之流涕,謂禦史中丞蕭恺曰:“社稷所寄,唯在韋公,如何不幸,先死行陣。
”诏贈護軍将軍。
元帝平侯景,追諡忠貞。
子諒,以學業爲陳始興王叔陵所引,爲中錄事參軍兼記室。
叔陵敗,伏誅。
放弟正。
正字敬直,位襄陵太守。
初,正與東海王僧孺善,及僧孺爲吏部郎,參掌大選,賓友故人莫不傾意,正獨澹然。
及僧孺擯廢,正複笃素分,有踰曩日,論者稱焉。
卒于給事黃門侍郎。
子載。
載字德基,少聰慧,笃志好學。
年十二,随叔父棱見沛國劉顯,顯問
及長,博涉文史,沈敏有器局。
仕梁爲
侯景之亂,元帝承制,以爲中書侍郎。
尋爲尋一陽一太守,随都督王僧辯東讨侯景。
景平,曆位琅邪、義興太守。
陳武帝誅王僧辯,乃遣周文育襲載,載嬰城自守。
載所屬縣卒,并陳武舊兵,多善用一弩一,載收得數十人,系以長鎖,令所親監之,使射文育軍。
約曰:“十發不兩中者死。
”每發辄中,所中皆斃,相持數旬。
陳武帝聞文育軍不利,以書喻載以誅王僧辯意,并奉梁敬帝敕,敕載解兵。
載得書,乃以衆降。
陳武帝引載恒置左右,與之謀議。
徐嗣徽、任約等引齊軍濟江,據石頭城,帝問計于載。
載曰:“齊軍若分兵先據三吳之路,略地東境,則時事去矣。
今可急于淮南即侯景故壘築城,以通東道轉輸,别令輕兵絕其糧運,使進無所虜,退無所資,則齊将之首,旬日可緻。
”帝從之。
永定中,位散騎常侍、太子右衛率。
天嘉元年,以疾去官。
載有田十馀頃,在江乘縣之白山,至是遂築室而居,屏絕人事,吉兇慶吊,無所往來,不入籬門者幾十載。
卒于家。
載弟鼎。
鼎字超盛,少通曉,博涉經史,明一陰一陽一逆剌,尤善相術。
仕梁起家湘東王法曹參軍。
遭父憂,水漿不入口者五日,哀毀過禮,殆将滅一性一。
服阕,爲邵陵王主簿。
侯景之亂,鼎兄昂于京口戰死,鼎負一屍一出,寄于中興寺,求棺無所得。
鼎哀憤恸哭,忽見江中有物流至鼎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