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16 列傳第六
關燈
小
中
大
王鎮惡朱齡石一毛一修之傅弘之朱修之王玄谟
後随叔父曜歸晉,客荊州,頗讀諸子兵書,喜論軍國大事,騎射非長,而從橫善果斷。
宋武帝伐廣固,鎮惡時爲天門郡臨澧令。
人或薦之武帝,召與語,異焉,因留宿。
旦謂諸佐曰:“鎮惡王猛孫,所謂将門有将。
”即以署前部賊曹。
拒盧循有功,封博陸縣五等子。
武帝謀讨劉毅,鎮惡曰:“公若有事西楚,請給百舸爲前驅。
”及西讨,轉鎮惡參軍事,使率龍骧将軍蒯恩百舸前發。
鎮惡受命,便晝夜兼行,揚聲劉兖州上。
毅謂爲信,不知見襲。
鎮惡去江陵城二十裡,舍船步上,蒯恩軍在前,鎮惡次之,舸留一二人,對舸岸上豎旗安鼓。
語所留人曰:“計我将至城,便長嚴,令如後有大軍狀。
又分隊在後,令燒江津船。
鎮惡徑前襲城,津戍及百姓皆言劉藩實上,晏然不疑。
将至城,逢毅要将朱顯之馳前問藩所在,軍人答雲“在後”。
及至軍後不見藩,又望見江津船艦被燒而鼓聲甚盛,知非藩上,便躍馬告毅,令閉城門。
鎮惡亦馳進得入城,便因風放火,燒大城南門及東門。
又遣人以诏及赦文并武帝手書凡三函示毅,毅皆燒不視。
金城内亦未信帝自來。
及短兵接戰,鎮惡軍人與毅下将或是父兄子弟中表親一親,且鬥且語,知武帝在後,人情離懈。
初,毅常所乘馬在城外不得入,倉卒無馬,使就子肅取馬,肅不與。
朱顯之謂曰:“人取汝父而惜馬,汝走欲何之?”奪馬以授毅,從大城東門出奔牛牧佛寺自缢。
鎮惡身被五箭,手所執矟于手中破折。
江陵平後二十日,大軍方至,以功封漢壽縣子。
及武帝北伐,爲鎮西谘議,行龍骧将軍,領前鋒。
将發,前将軍劉穆之謂曰:“昔晉文王委蜀于鄧艾,今亦委卿以關中,卿其勉之。
”鎮惡曰:“吾等因托風雲,并蒙一抽一擢,今鹹一陽一不克,誓不濟江。
三秦若定,而公九錫不至,亦卿之責矣。
” 鎮惡入賊境,戰無不捷,破虎牢及柏谷塢。
進次渑池,造故人李方家,升堂見母,厚加酬赉,即授方渑池令。
方軌徑據潼關,将士乏食,乃親到弘農督人租。
百姓競送義粟,軍食複振。
初,武帝與鎮惡等期,若克洛一陽一,須待大軍,未可輕前。
既而鎮惡等至潼關,爲僞大将軍姚紹所拒不得進,馳告武帝求糧援。
時帝軍入河,魏軍屯河岸,軍不得進。
帝呼所遣人開舫北戶指河上軍示之曰:“我語令勿進而深入,岸上如此,何由得遣軍。
”鎮惡既得義租,紹又病死,僞撫軍将軍姚贊代紹守嶮,衆力猶盛。
武帝至湖城,贊引退。
大軍次潼關,謀進取計,鎮惡請率水軍自河入渭,直至渭橋。
鎮惡所乘皆蒙沖小艦,行船者悉在艦内,泝渭而進,艦外不見有行船人。
北土素無舟烜,莫不驚以爲神。
鎮惡既至,令将士食畢,便棄船登岸。
渭水流急,諸艦悉逐流去,鎮惡撫一慰士卒曰:“此是長安城北門外,去家萬裡,而舫乘衣糧并已逐流,唯宜死戰,可立大功。
”乃身先士卒,即陷長安城。
城内六萬馀戶,鎮惡撫一慰初附,号令嚴肅。
于灞上奉迎,武帝勞之曰:“成吾霸業者真卿也。
”謝曰:“此明公之威,諸将之力。
”帝笑曰:“卿欲學馮異邪。
” 時關中豐全,鎮惡一性一貪,收斂子女玉帛不可勝計,帝以其功大不問。
時有白帝言鎮惡藏姚泓僞辇,有異志,帝使觇之,知鎮惡剔取飾辇金銀,棄辇于垣側,帝乃安。
帝留第二子桂一陽一公義真爲安西将軍、雍秦二州刺史,鎮長安。
鎮惡以征虜将軍領安西司馬、馮翊太守,委以扞禦之任。
及大軍東還,赫連勃勃一逼一北地,義真遣中兵參軍沈田子拒之。
虜甚盛,田子退屯劉因堡,遣使還報鎮惡。
鎮惡對田子使謂安西長史王修曰:“公以十歲兒付吾等,當共思竭力,今擁兵不進,賊何由得平?”使反言之,田子甚懼。
王猛之相苻堅也,北人以方諸葛亮。
入關之功,又鎮惡爲首,時論者深憚之。
田子嶢柳之捷,威震三輔,而與鎮惡争功。
武帝将歸,留田子與鎮惡,私謂田子曰:“锺會不得遂其亂者,爲有衛瓘等也。
語曰:‘猛獸不如群狐。
’卿等十餘人何懼王鎮惡。
”故二人常有猜心。
時鎮惡師于泾上,與田子俱會傅弘之壘,田子求屏人,因斬之幕下,并兄基弟鴻、遵、深從弟昭、朗、弘,凡七人。
弘之奔告義真,義真率王智、王修被甲登橫門以察其變。
俄而田子至,言鎮惡反。
修執田子,以專戮斬焉。
是歲,義熙十四年正月十五日也。
追贈左将軍、青州刺史。
及帝受命,追封龍一陽一縣侯,諡曰
宋武帝伐廣固,鎮惡時爲天門郡臨澧令。
人或薦之武帝,召與語,異焉,因留宿。
旦謂諸佐曰:“鎮惡王猛孫,所謂将門有将。
”即以署前部賊曹。
拒盧循有功,封博陸縣五等子。
武帝謀讨劉毅,鎮惡曰:“公若有事西楚,請給百舸爲前驅。
”及西讨,轉鎮惡參軍事,使率龍骧将軍蒯恩百舸前發。
鎮惡受命,便晝夜兼行,揚聲劉兖州上。
毅謂爲信,不知見襲。
鎮惡去江陵城二十裡,舍船步上,蒯恩軍在前,鎮惡次之,舸留一二人,對舸岸上豎旗安鼓。
語所留人曰:“計我将至城,便長嚴,令如後有大軍狀。
又分隊在後,令燒江津船。
鎮惡徑前襲城,津戍及百姓皆言劉藩實上,晏然不疑。
将至城,逢毅要将朱顯之馳前問藩所在,軍人答雲“在後”。
及至軍後不見藩,又望見江津船艦被燒而鼓聲甚盛,知非藩上,便躍馬告毅,令閉城門。
鎮惡亦馳進得入城,便因風放火,燒大城南門及東門。
又遣人以诏及赦文并武帝手書凡三函示毅,毅皆燒不視。
金城内亦未信帝自來。
及短兵接戰,鎮惡軍人與毅下将或是父兄子弟中表親一親,且鬥且語,知武帝在後,人情離懈。
初,毅常所乘馬在城外不得入,倉卒無馬,使就子肅取馬,肅不與。
朱顯之謂曰:“人取汝父而惜馬,汝走欲何之?”奪馬以授毅,從大城東門出奔牛牧佛寺自缢。
鎮惡身被五箭,手所執矟于手中破折。
江陵平後二十日,大軍方至,以功封漢壽縣子。
及武帝北伐,爲鎮西谘議,行龍骧将軍,領前鋒。
将發,前将軍劉穆之謂曰:“昔晉文王委蜀于鄧艾,今亦委卿以關中,卿其勉之。
”鎮惡曰:“吾等因托風雲,并蒙一抽一擢,今鹹一陽一不克,誓不濟江。
三秦若定,而公九錫不至,亦卿之責矣。
” 鎮惡入賊境,戰無不捷,破虎牢及柏谷塢。
進次渑池,造故人李方家,升堂見母,厚加酬赉,即授方渑池令。
方軌徑據潼關,将士乏食,乃親到弘農督人租。
百姓競送義粟,軍食複振。
初,武帝與鎮惡等期,若克洛一陽一,須待大軍,未可輕前。
既而鎮惡等至潼關,爲僞大将軍姚紹所拒不得進,馳告武帝求糧援。
時帝軍入河,魏軍屯河岸,軍不得進。
帝呼所遣人開舫北戶指河上軍示之曰:“我語令勿進而深入,岸上如此,何由得遣軍。
”鎮惡既得義租,紹又病死,僞撫軍将軍姚贊代紹守嶮,衆力猶盛。
武帝至湖城,贊引退。
大軍次潼關,謀進取計,鎮惡請率水軍自河入渭,直至渭橋。
鎮惡所乘皆蒙沖小艦,行船者悉在艦内,泝渭而進,艦外不見有行船人。
北土素無舟烜,莫不驚以爲神。
鎮惡既至,令将士食畢,便棄船登岸。
渭水流急,諸艦悉逐流去,鎮惡撫一慰士卒曰:“此是長安城北門外,去家萬裡,而舫乘衣糧并已逐流,唯宜死戰,可立大功。
”乃身先士卒,即陷長安城。
城内六萬馀戶,鎮惡撫一慰初附,号令嚴肅。
于灞上奉迎,武帝勞之曰:“成吾霸業者真卿也。
”謝曰:“此明公之威,諸将之力。
”帝笑曰:“卿欲學馮異邪。
” 時關中豐全,鎮惡一性一貪,收斂子女玉帛不可勝計,帝以其功大不問。
時有白帝言鎮惡藏姚泓僞辇,有異志,帝使觇之,知鎮惡剔取飾辇金銀,棄辇于垣側,帝乃安。
帝留第二子桂一陽一公義真爲安西将軍、雍秦二州刺史,鎮長安。
鎮惡以征虜将軍領安西司馬、馮翊太守,委以扞禦之任。
及大軍東還,赫連勃勃一逼一北地,義真遣中兵參軍沈田子拒之。
虜甚盛,田子退屯劉因堡,遣使還報鎮惡。
鎮惡對田子使謂安西長史王修曰:“公以十歲兒付吾等,當共思竭力,今擁兵不進,賊何由得平?”使反言之,田子甚懼。
王猛之相苻堅也,北人以方諸葛亮。
入關之功,又鎮惡爲首,時論者深憚之。
田子嶢柳之捷,威震三輔,而與鎮惡争功。
武帝将歸,留田子與鎮惡,私謂田子曰:“锺會不得遂其亂者,爲有衛瓘等也。
語曰:‘猛獸不如群狐。
’卿等十餘人何懼王鎮惡。
”故二人常有猜心。
時鎮惡師于泾上,與田子俱會傅弘之壘,田子求屏人,因斬之幕下,并兄基弟鴻、遵、深從弟昭、朗、弘,凡七人。
弘之奔告義真,義真率王智、王修被甲登橫門以察其變。
俄而田子至,言鎮惡反。
修執田子,以專戮斬焉。
是歲,義熙十四年正月十五日也。
追贈左将軍、青州刺史。
及帝受命,追封龍一陽一縣侯,諡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