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文集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夫人享年七十一其卒也以政和四年十一月五日其葬也以八年十一月一日銘曰
豐泉之原封若斧祔而合之蓋從魯其甥銘之固其所
行狀
唐先生行狀
唐先生諱某字彥通眉州丹棱縣人曾祖諱某祖諱某考諱某俱不仕皇考之捐館也先生始六歲是時鄉人未知宦學先生孤露自奮卒為名儒其學博而不雜其制行和而不流輕财好施出於自然蓋自堯舜三代以來理亂廢興典章人物莫不考論旁至諸子百家天文地理方技醫蔔之書莫不通曉其博至於如此然特深於經術着四經微旨行於世而專用春秋名家為講義三十卷辨三傳七卷大抵以春秋為無褒其於傳注取二三策而已此所以見其不雜也性簡易不作崖檢與鄉人處由由然無貴賤皆得其懽心比其殁也遠近聞之俱出涕歎息逮今二十年思之不忘其和至於如此然議論剛正無所阿附負其所藴非其友不友亦以是見惡於不善者此所以見其不流也平生用财不問其數嘗至蒙陽其尉丁憂貧不能去先生雅不識其人傾囊贈之空手而歸其好施類皆如此而未嘗有難色此所以見其自然也自嘉佑治平間先生已有盛名西南學者争宗師之授經者累數百人然應進士舉反不中益昌龍圖閣直學士陸公诜薦之亦不報浮沈丘園無複仕進意熙甯初罷詩賦以經義取人士論喜其必有所合旣而春秋不為經先生亦老矣始終不遇蜀人惜之然予嘗考其行事以求其用心則平生所有良亦可見族本以治産富饒而先生專業儒士方以聲律進取而先生獨治經此其志豈為利祿計哉命雖不偶於今而其書具在足以傳於後世無窮複何憾焉元佑三年閏十二月二十五日終於家享年六十有三前娶家氏再娶史氏男五人女四人适某皆士人也孫男四人孫女二人皆幼小以崇甯三年二月二十八日葬縣之南二十裡鼓面山之原以史氏祔予頃出守鹹安道過阆中而先生之子某适宰是邑傾蓋如故遂定為忘年友然則狀先生行義以告於士大夫者非其職耶謹狀
史夫人行狀
夫人史氏眉州青神縣人嘉州軍事推官諱着明之曾孫大理寺丞諱昭吉之孫進士諱及之女魯國先生諱某之配也先生喜賓客重然諾視金錢如泥無分毫顧惜不論多寡費盡乃已竟坐此貧而夫人處之怡然自得其為善之樂也先生自言吾六歲而孤勤苦自立取名於時豈有兄弟教哉常持是說未嘗督責三子以學而夫人則不然躬課諸郎讀書至丙夜乃寝率以是為常平生無所好獨聞誦書聲辄欣然蓋性之所嗜如此夫人不逮事舅姑事先生如事父治飲食以進必立侍須徹馔乃去或者以為過元佑三年春先生遇疾幾殆夫人焚香禱祈願以身代死家人止之不聽俄而疾暴作擲香爐於地扶掖就枕已不知人後六日夫人病笃而先生疾稍間先生竟愈而夫人遂不起時二月二十日也初夫人之祈死也先生疾革不知夫人旣卒諸子以事告先生哀甚為詩以哭之聞者莫不泣下夫人享年五十六某其子也某其婿也某其孫也孫女二人尚幼崇甯三年二月二十八日從先生葬於丹棱縣鼓面山之原先生道雖不行於民其行於家者蓋如此非先生何以當夫人之賢觀夫人足以知先生之道此其子所以必欲狀其行以傳於人予所以不得而辭也嗚呼誠亦可書也哉謹狀
先君真贊
嘉佑熙甯間西南有隐君子焉幅巾布衣時時出遊人間士大夫好事者多從之遊喜談易詩春秋辭旨邃遠能得先儒所未到者遇人饑寒解衣衣之推食食之人有所求則鬻衣賣履與之無難色緩急辄隂救之問其姓名則嫚罵不以告逢人無貴賤皆抵掌談笑蜀人皆知其為有道之士相與強呼為先生然竟莫測其果何人也元佑末遂不複出遊豈遊不複出耶抑出而人不見也傳者以為卒矣是殆不然先生遊無何有之鄉獨與道遊者也道在與在道亡與亡使道而果亡則先生信死矣道未喪於天下則先生烏乎死紹聖初有姓唐名庚者畫先生之像而事之為先生作真贊自稱為先生之子雲贊曰
軒然其颀幅巾布衣清風蕭蕭在人目圍此豈先生者耶孰能援筆一揮摹其心中之精微也哉
有翠亭銘
山不遠人人自遠山見即為易有之為難隴上牧兒林間樵叟雖能得之而不可有貴戚買園寵侯賜宅雖或有之而不可得惟我放浪與是有緣得而有之蒼翠滿前為亭北牖其高三仞目力所到阆山皆盡客來登亭勿嗔吾貪子如欲之為君分甘
次齋銘
生而知之自誠而明學而知之自明而誠困而學之又其次者困而不學民斯為下吾少也狂自以為健出而接物然後知困今雖老矣幸其未衰陳書於齋以學以思
家藏古研銘
硯與筆墨蓋氣類也出處相近也任用寵遇相近也獨夀夭不相近也筆之夀以日計墨之夀以月計研之夀以世計其故何也其為體也筆最銳墨次之研鈍者也豈非鈍者夀而銳者夭乎其為用也筆最動墨次之研靜者也豈非靜者夀而動者天乎吾於是得養生焉以鈍為體以靜為用或曰夀夭數也非鈍銳動靜所制借令筆不銳不動吾知其不能與硯久遠也雖然甯為此勿為彼也銘曰
不能銳因以鈍為體不能動因以靜為用惟其然是以能永年
眉山文集卷五
<集部,别集類,北宋建隆至靖康,眉山集__眉山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