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最初的歐亞文化高度發達的核心區
關燈
小
中
大
的怛邏斯戰役中擊敗了中國人。
于是,中亞成為穆斯林的天下;而且,在以後好幾個世紀裡,一直是中國和西方之間,以及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障礙,而不是橋梁。
随着陸上道路給最後關閉,貿易轉移到大一陸周圍、正開始由阿拉伯水手和商人控制的海上。
直到13世紀,蒙古人征服了從太平洋到波羅的海和黑海的整個歐亞大一陸時,才有了再一次重新打開陸路,從而為中世紀的馬可波羅及其同行商人掃清道路的可能。
綜上聽述,盡避貿易方向發生過各種轉變,但有一基本事實始終未變;這就是古典時代與早先的古代時期大為不同,其貿易範圍和貿易量都有了質的提高。
不管是在地中海,阿拉伯海,還是在歐亞大草原的某些地帶,其貿易範圍都不再限于單個地區,而是随着貨物經由海陸兩路從歐亞大一陸的一端運送到另一端而愈來愈成為跨地區的。
這些構成了新興的歐亞核心區的經濟組成部分,下面一節将考察這一核心區的文化方面。
三、文化聯結 商業聯結和文化聯結這兩者不是互不關聯的,或者說,不是相互獨立的。
印度文化移植到東南亞,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印度商人;同樣,希臘文化傳播整個東方,主要是靠追随亞曆山大軍隊東進的希臘商人。
印度佛教傳布中國的過程可以沿着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了解到,而中國漢朝時期最重要的怫教中心洛一陽一城之所以聞名天下,則與它是"來自西域的蠻族商人"的聚居地分不開。
不過,各種文化運動有它們自己内在的動力,并非完全依靠商人和商路。
公元前二千紀後期發明的簡單的字母文字。
就是影響除中國以外整個古典世界文化發展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
在那時以前,隻有少數書吏能夠閱讀和書寫美索不達米亞的結構複雜的楔形文字和埃及的象形文字。
第一個字母系統是由西奈半島的閃族商人發明的。
他們用自己所通曉的一些埃及字符來标示輔音,又用許多别的符号來标示單詞和音節,因而.他們的文字未能發展成為嚴格的音标文字。
真正的音标文字是由腓尼基人完成的,他們于公元前13世紀将原有文字發展成由23個輔音音符所組成的字母系統。
這一字母系統後經希臘人增補元音字母而進一步完備,形成希臘字母。
希臘字母又經過一些改進後,由羅馬人向西傳播,由拜占庭人向東傳播。
字母文字的意義就在于它打開了智力交流的世界,使智力交流的範圍遠遠地超出了從前僅囿于祭司和官吏的那個圈子。
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的書吏對這種新型文字自然是取回避的态度,他們繼續使用傳統文字,幾乎一直到公元。
中國因與世隔絕,也仍然使用自己原先的文字,這種文字是由表音和象形兩種文字結合而成的,經過幾次改進,一直使用到今天。
但是,在歐亞其他地方,都采用字母文字,隻是采用時稍許作了些變動,以适合各自不同的語言。
這樣做的結果是,無論哪裡,在高雅文化與低俗文化之間、城市統治集一團一與農民群衆之間,随文明的到來而不斷擴大的裂縫雖然沒有被完全地或大大地彌合,但多少都縮小了。
享有特權的知識分子集一團一對這種現狀一般是支持的,他們在國家中居壟斷地位,因而,遭到了那些頭腦簡單的書吏的反對,書吏們不僅對傳統的一愛一國和知識表示亵渎,而且在國内煽起了某種一騷一動。
在古典時代的這些世紀裡,歐亞各文明中顯著的、帶有全盤一性一的文化模一式是,諸地方文化分解,并入擁有各自獨特的語言、宗教和社會制度的新的地區文明。
對這些文明來說,交換有形的貨物比交流具有不同特點的文化要容易得多。
紡織品、香料和各種奢侈品到處可用、悅人心意而祖先崇拜、種一性一等級制度和城邦一超出它們的發源地則成了不合時宜、不受人歡迎的東西。
因而,在歐亞大一陸具有普遍一性一影響的早期階段,地區間的商業聯結通常比文化聯結更廣泛,更有影響。
不過,後者的确存在,而且,在某些情況下,具有極其重大的曆史意義。
如希臘文化就是最突出的一例,它曾從希臘世界向東傳播到亞洲,向西傳播至歐洲。
此外,将近古典時代末期興起的偉大的世界一性一宗教,尤其是基督教和怫教,也是很好的例子;這些宗教不是要求任何一個一團一體,而是要求全體人類皈依它們。
先考察希臘文化。
希臘文化一詞是從希臘人的"Hellas"意即"希臘"一詞派生的。
希臘文化之所以能傳播整個中東,主要是由于亞曆山大對中亞和印度河流域進行了舉世聞名的東征。
正如下一章将提到的,亞曆山大帝國僅在亞曆山大生前維持了數年。
公元前323年,亞曆山大去世,帝國即為他手下的将領所分割,以後;又為西方的羅馬和東方的帕提亞人所瓜分。
公元前4世紀和3世紀,希臘士兵在軍事上占有優勢,從而,為成千上萬的希臘商人、行政官員和各種專業人員成群地湧往亞曆山大及其繼承人所建立的許多城市鋪平了道路。
這些城市從最著名的埃及的亞曆山大港到最東面的亞曆山大城即阿富汗的科賈特,都成為傳播希臘文化的中心。
有許多希臘移民和當地婦女結婚,因為亞曆山大本人就以身作則,娶了一名波斯貴族女子為妻,并于印度戰役之後,安排了3000名士兵和波斯婦女舉行大規模的集體婚禮。
亞曆山大還招募波斯士兵入伍,他本人還穿戴波斯君主的袍服和頭巾,采用波斯朝廷的禮儀。
雖然地統治下的居民多數沒有希臘化,但典型的城市基本上都希臘化了,都有選舉産生的地方行政官、議會和市民大會。
一種新型的希臘語言即柯因内語成為整個中東的共同語。
這種語言比古典時代的希臘語簡單,所以,那些已希臘化的土著學起來也比較容易。
中東請民族中受同化程度最高的是小亞細亞的一些民族,它們已忘卻自己的本族語,一操一柯因内語。
在其他地方,希臘的生活方式、娛樂活動、鑄币和各種藝術也已為城市的上層階級所采用。
面對這種情況,希臘人的世界主義日漸發展,他們開始尊重過去一直稱之為蠻人的外國人。
早先,亞曆山大的父親菲力浦國王入侵亞洲,主要是受了希臘學者伊索克拉底的慫恿,想把亞洲諸民族"從野蠻的暴政下解救出來,置于希臘的保護下"。
而亞曆山大死了幾十年後,情況大為不同,希臘的另一位學者埃拉托色尼撰文批評了那些"把人類劃分為希臘人和蠻人兩大等級"的人,他說:"較好的做法是根據善與惡來區分人類,因為希臘人中也有許多卑鄙小人,而蠻人中也可找到不少高度文明的人;隻要看看其政治制度極其完善的羅馬人和迦太基人即可明白。
"到公元1世紀,希臘傳記作家普盧塔克聲稱,亞曆山大"是受上帝的派遣,來當所有人的統治者和調解者","他吩咐所有的人都要把居住地看成自己的祖國。
……。
希臘文化的影響向東擴展到印度北部和阿富汗的大夏和粟特。
如前一節所述,這些王國在滄亡于來自蒙古的遊牧部落大月氏之前,曾繁榮了幾乎兩個世紀。
這些深入亞洲中心的希臘文化的前哨基地對周圍請民族産生了一種世所公認、範圍廣闊的影響。
首先發生影響的是用高明技術制作的希臘硬币,這些硬币實際上導緻了印度鑄币的産生;接着是稱為《彌蘭一陽一王問經》的佛經(彌蘭陀即大夏的希臘國王,統治古印度西北部),它将希臘的對話體裁引入印度文學。
在語言方面,有許多希臘詞,包括馬嚼子、鋼筆、墨水、書和礦等單詞,被并入梵文。
在科學方面,也有一些希臘詞作為術語,被收入印度的星占學和醫學。
希臘文化對一個被稱為犍陀羅的宗教藝術流派有十分重大的影響。
犍陀羅原是印度西北部一地區的名宇,該地區曾在希臘統治之下。
犍陀羅藝術的主要作品是佛陀像和描繪佛經中各種場景的浮雕品。
犍陀羅的佛陀像酷似希臘的阿波羅神,與印度其他宗教的佛陀像有顯著差别。
前者是現實主義的,強調一精一确地表現人一體解剖上的各種細節,如描繪各塊肌肉、添上胡子等。
後者是理想主義的,更注重一精一神的表現而不是外表的相似。
犍陀羅藝術傳入中國的情況,可以沿着早先由商人以及佛教朝聖者踩出的絲綢之路了解到。
佛教雕刻在移植中國的過程中,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它的自然,變得簡樸、一抽一象;但原先的希臘現實主義仍表現在如衣服的裙子一類表面細節上。
因而,希臘藝術風格明顯地影響了偉大的亞洲各文明。
盡避希臘文化的傳播給人以深刻印象,但它并沒有在中東留下永久的印記,更不用說亞洲其餘地方了。
其根本原因是,希臘文化的影響僅限于希臘殖民者居住的城市和一些希臘王朝的宮廷所在地。
雖然有些土著民族也受到了影響,但真正受到影響的幾乎僅囿于少數上等階層。
廣大農村甚至許多城市的絕大多數人,仍繼續說自己的語言,崇拜自己的神。
因而,希臘文化并沒有深深紮根,未能經過幾個世紀仍幸存下來。
當中世紀穆斯杯征服者前來時,他們沒費多大事就将小島似的希臘文化制一服了。
所以今天,希臘語言和文化僅幸存于巴爾幹半島南端的希臘本土。
希臘文化在地中海西部的生根要緩慢一些,因為當地土著居民的生活還不富裕,文明程度很低。
要不足這一原因,希臘文化對該地區的長遠影響,會由于當地文化的競争力較弱而更為持久。
早在公元前6世紀,羅馬人已受到意大利南部希臘殖民地的影響,但直到3世紀起,也就是羅馬人征服了巴爾幹半島和地中海東部地區的希臘文化的中心地帶時,他們才感覺到希臘文化的全部力量。
這時,羅馬士兵和官吏與受過高度教育的希臘統治者和行政官員發生了直接交往,在他們帶回羅馬的人質和奴隸中有許多具有各種專長的希臘人——從倫理學家到柔軟雜技演員,從善于贊美的詩人到主廚。
當上層階級的羅馬人聽到口齒伶俐的臣民們的令人眼花缭亂的雄辯和演說時,眼界大開,一個新的知識世界在他們面前展現。
希臘人給那些上層家庭當私人教師,講授希臘語言、修辭學,哲學和文學。
到公元前1世紀,送年青的羅馬人到雅典或羅得島的哲學學校去受教育,已是很普通的事。
希臘文學作品有極為強大的影響,由于這種影響,羅馬人在文學方面未能有重大建樹。
開始時,受過教育的羅馬人給優美的希臘詩歌、戲劇和散文所迷住,滿足于翻譯或模仿希臘原作;漸漸地,羅馬貴族要求文學作品能以羅馬人的生活為主題,能表現羅馬人的生活理想。
于是,一個民族文學開始産生,不過,無論是在維吉爾、賀拉斯和奧維德的"黃金時代",還是在塞内加、塔西伯、老普林尼和小普林尼的"白銀時代&qu
于是,中亞成為穆斯林的天下;而且,在以後好幾個世紀裡,一直是中國和西方之間,以及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障礙,而不是橋梁。
随着陸上道路給最後關閉,貿易轉移到大一陸周圍、正開始由阿拉伯水手和商人控制的海上。
直到13世紀,蒙古人征服了從太平洋到波羅的海和黑海的整個歐亞大一陸時,才有了再一次重新打開陸路,從而為中世紀的馬可波羅及其同行商人掃清道路的可能。
綜上聽述,盡避貿易方向發生過各種轉變,但有一基本事實始終未變;這就是古典時代與早先的古代時期大為不同,其貿易範圍和貿易量都有了質的提高。
不管是在地中海,阿拉伯海,還是在歐亞大草原的某些地帶,其貿易範圍都不再限于單個地區,而是随着貨物經由海陸兩路從歐亞大一陸的一端運送到另一端而愈來愈成為跨地區的。
這些構成了新興的歐亞核心區的經濟組成部分,下面一節将考察這一核心區的文化方面。
三、文化聯結 商業聯結和文化聯結這兩者不是互不關聯的,或者說,不是相互獨立的。
印度文化移植到東南亞,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印度商人;同樣,希臘文化傳播整個東方,主要是靠追随亞曆山大軍隊東進的希臘商人。
印度佛教傳布中國的過程可以沿着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了解到,而中國漢朝時期最重要的怫教中心洛一陽一城之所以聞名天下,則與它是"來自西域的蠻族商人"的聚居地分不開。
不過,各種文化運動有它們自己内在的動力,并非完全依靠商人和商路。
公元前二千紀後期發明的簡單的字母文字。
就是影響除中國以外整個古典世界文化發展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
在那時以前,隻有少數書吏能夠閱讀和書寫美索不達米亞的結構複雜的楔形文字和埃及的象形文字。
第一個字母系統是由西奈半島的閃族商人發明的。
他們用自己所通曉的一些埃及字符來标示輔音,又用許多别的符号來标示單詞和音節,因而.他們的文字未能發展成為嚴格的音标文字。
真正的音标文字是由腓尼基人完成的,他們于公元前13世紀将原有文字發展成由23個輔音音符所組成的字母系統。
這一字母系統後經希臘人增補元音字母而進一步完備,形成希臘字母。
希臘字母又經過一些改進後,由羅馬人向西傳播,由拜占庭人向東傳播。
字母文字的意義就在于它打開了智力交流的世界,使智力交流的範圍遠遠地超出了從前僅囿于祭司和官吏的那個圈子。
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的書吏對這種新型文字自然是取回避的态度,他們繼續使用傳統文字,幾乎一直到公元。
中國因與世隔絕,也仍然使用自己原先的文字,這種文字是由表音和象形兩種文字結合而成的,經過幾次改進,一直使用到今天。
但是,在歐亞其他地方,都采用字母文字,隻是采用時稍許作了些變動,以适合各自不同的語言。
這樣做的結果是,無論哪裡,在高雅文化與低俗文化之間、城市統治集一團一與農民群衆之間,随文明的到來而不斷擴大的裂縫雖然沒有被完全地或大大地彌合,但多少都縮小了。
享有特權的知識分子集一團一對這種現狀一般是支持的,他們在國家中居壟斷地位,因而,遭到了那些頭腦簡單的書吏的反對,書吏們不僅對傳統的一愛一國和知識表示亵渎,而且在國内煽起了某種一騷一動。
在古典時代的這些世紀裡,歐亞各文明中顯著的、帶有全盤一性一的文化模一式是,諸地方文化分解,并入擁有各自獨特的語言、宗教和社會制度的新的地區文明。
對這些文明來說,交換有形的貨物比交流具有不同特點的文化要容易得多。
紡織品、香料和各種奢侈品到處可用、悅人心意而祖先崇拜、種一性一等級制度和城邦一超出它們的發源地則成了不合時宜、不受人歡迎的東西。
因而,在歐亞大一陸具有普遍一性一影響的早期階段,地區間的商業聯結通常比文化聯結更廣泛,更有影響。
不過,後者的确存在,而且,在某些情況下,具有極其重大的曆史意義。
如希臘文化就是最突出的一例,它曾從希臘世界向東傳播到亞洲,向西傳播至歐洲。
此外,将近古典時代末期興起的偉大的世界一性一宗教,尤其是基督教和怫教,也是很好的例子;這些宗教不是要求任何一個一團一體,而是要求全體人類皈依它們。
先考察希臘文化。
希臘文化一詞是從希臘人的"Hellas"意即"希臘"一詞派生的。
希臘文化之所以能傳播整個中東,主要是由于亞曆山大對中亞和印度河流域進行了舉世聞名的東征。
正如下一章将提到的,亞曆山大帝國僅在亞曆山大生前維持了數年。
公元前323年,亞曆山大去世,帝國即為他手下的将領所分割,以後;又為西方的羅馬和東方的帕提亞人所瓜分。
公元前4世紀和3世紀,希臘士兵在軍事上占有優勢,從而,為成千上萬的希臘商人、行政官員和各種專業人員成群地湧往亞曆山大及其繼承人所建立的許多城市鋪平了道路。
這些城市從最著名的埃及的亞曆山大港到最東面的亞曆山大城即阿富汗的科賈特,都成為傳播希臘文化的中心。
有許多希臘移民和當地婦女結婚,因為亞曆山大本人就以身作則,娶了一名波斯貴族女子為妻,并于印度戰役之後,安排了3000名士兵和波斯婦女舉行大規模的集體婚禮。
亞曆山大還招募波斯士兵入伍,他本人還穿戴波斯君主的袍服和頭巾,采用波斯朝廷的禮儀。
雖然地統治下的居民多數沒有希臘化,但典型的城市基本上都希臘化了,都有選舉産生的地方行政官、議會和市民大會。
一種新型的希臘語言即柯因内語成為整個中東的共同語。
這種語言比古典時代的希臘語簡單,所以,那些已希臘化的土著學起來也比較容易。
中東請民族中受同化程度最高的是小亞細亞的一些民族,它們已忘卻自己的本族語,一操一柯因内語。
在其他地方,希臘的生活方式、娛樂活動、鑄币和各種藝術也已為城市的上層階級所采用。
面對這種情況,希臘人的世界主義日漸發展,他們開始尊重過去一直稱之為蠻人的外國人。
早先,亞曆山大的父親菲力浦國王入侵亞洲,主要是受了希臘學者伊索克拉底的慫恿,想把亞洲諸民族"從野蠻的暴政下解救出來,置于希臘的保護下"。
而亞曆山大死了幾十年後,情況大為不同,希臘的另一位學者埃拉托色尼撰文批評了那些"把人類劃分為希臘人和蠻人兩大等級"的人,他說:"較好的做法是根據善與惡來區分人類,因為希臘人中也有許多卑鄙小人,而蠻人中也可找到不少高度文明的人;隻要看看其政治制度極其完善的羅馬人和迦太基人即可明白。
"到公元1世紀,希臘傳記作家普盧塔克聲稱,亞曆山大"是受上帝的派遣,來當所有人的統治者和調解者","他吩咐所有的人都要把居住地看成自己的祖國。
……。
希臘文化的影響向東擴展到印度北部和阿富汗的大夏和粟特。
如前一節所述,這些王國在滄亡于來自蒙古的遊牧部落大月氏之前,曾繁榮了幾乎兩個世紀。
這些深入亞洲中心的希臘文化的前哨基地對周圍請民族産生了一種世所公認、範圍廣闊的影響。
首先發生影響的是用高明技術制作的希臘硬币,這些硬币實際上導緻了印度鑄币的産生;接着是稱為《彌蘭一陽一王問經》的佛經(彌蘭陀即大夏的希臘國王,統治古印度西北部),它将希臘的對話體裁引入印度文學。
在語言方面,有許多希臘詞,包括馬嚼子、鋼筆、墨水、書和礦等單詞,被并入梵文。
在科學方面,也有一些希臘詞作為術語,被收入印度的星占學和醫學。
希臘文化對一個被稱為犍陀羅的宗教藝術流派有十分重大的影響。
犍陀羅原是印度西北部一地區的名宇,該地區曾在希臘統治之下。
犍陀羅藝術的主要作品是佛陀像和描繪佛經中各種場景的浮雕品。
犍陀羅的佛陀像酷似希臘的阿波羅神,與印度其他宗教的佛陀像有顯著差别。
前者是現實主義的,強調一精一确地表現人一體解剖上的各種細節,如描繪各塊肌肉、添上胡子等。
後者是理想主義的,更注重一精一神的表現而不是外表的相似。
犍陀羅藝術傳入中國的情況,可以沿着早先由商人以及佛教朝聖者踩出的絲綢之路了解到。
佛教雕刻在移植中國的過程中,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它的自然,變得簡樸、一抽一象;但原先的希臘現實主義仍表現在如衣服的裙子一類表面細節上。
因而,希臘藝術風格明顯地影響了偉大的亞洲各文明。
盡避希臘文化的傳播給人以深刻印象,但它并沒有在中東留下永久的印記,更不用說亞洲其餘地方了。
其根本原因是,希臘文化的影響僅限于希臘殖民者居住的城市和一些希臘王朝的宮廷所在地。
雖然有些土著民族也受到了影響,但真正受到影響的幾乎僅囿于少數上等階層。
廣大農村甚至許多城市的絕大多數人,仍繼續說自己的語言,崇拜自己的神。
因而,希臘文化并沒有深深紮根,未能經過幾個世紀仍幸存下來。
當中世紀穆斯杯征服者前來時,他們沒費多大事就将小島似的希臘文化制一服了。
所以今天,希臘語言和文化僅幸存于巴爾幹半島南端的希臘本土。
希臘文化在地中海西部的生根要緩慢一些,因為當地土著居民的生活還不富裕,文明程度很低。
要不足這一原因,希臘文化對該地區的長遠影響,會由于當地文化的競争力較弱而更為持久。
早在公元前6世紀,羅馬人已受到意大利南部希臘殖民地的影響,但直到3世紀起,也就是羅馬人征服了巴爾幹半島和地中海東部地區的希臘文化的中心地帶時,他們才感覺到希臘文化的全部力量。
這時,羅馬士兵和官吏與受過高度教育的希臘統治者和行政官員發生了直接交往,在他們帶回羅馬的人質和奴隸中有許多具有各種專長的希臘人——從倫理學家到柔軟雜技演員,從善于贊美的詩人到主廚。
當上層階級的羅馬人聽到口齒伶俐的臣民們的令人眼花缭亂的雄辯和演說時,眼界大開,一個新的知識世界在他們面前展現。
希臘人給那些上層家庭當私人教師,講授希臘語言、修辭學,哲學和文學。
到公元前1世紀,送年青的羅馬人到雅典或羅得島的哲學學校去受教育,已是很普通的事。
希臘文學作品有極為強大的影響,由于這種影響,羅馬人在文學方面未能有重大建樹。
開始時,受過教育的羅馬人給優美的希臘詩歌、戲劇和散文所迷住,滿足于翻譯或模仿希臘原作;漸漸地,羅馬貴族要求文學作品能以羅馬人的生活為主題,能表現羅馬人的生活理想。
于是,一個民族文學開始産生,不過,無論是在維吉爾、賀拉斯和奧維德的"黃金時代",還是在塞内加、塔西伯、老普林尼和小普林尼的"白銀時代&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