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關燈
于言詞系屬天性使然!” 老少兩人算計一定,立即如議動手。

    收起破線帽,改戴皮套,夾毛草靴也改成桐油釘鞋,抛卻繩索斧斤,另于腰間分别系上一隻軟皮藥囊。

    整束停當,然後沿下降坡道向山谷中,那片隐有炊煙升起的竹林走去。

     走進林中數步,老少擡頭一看,原來是座尼庵! 庵門緊閉着,階前積雪盈尺,庵中女尼,似已多日未曾打開這兩扇庵門了。

     庵檐下,一匾靜橫,匾上是三個米體草書:“紫陽庵”!“紫陽庵”三字入目,老少兩人不禁相互溜了一眼。

     慧眼仙樵低聲道:“你且等在這裡!” 說着,走上前去,伸手在庵門上輕輕拍了三四下。

    隔了好半晌,門裡院中,方才自後殿方面傳來一陣細緩的腳步聲。

     不一會,庵門吱喽一聲打開。

     門裡伸出的,是一張老尼的面孔。

     那老尼看上去約在六旬左右,缁袍陳舊,頭裹絨巾,臉色很蒼白,神态極為慈祥。

     老尼向仙樵身後望了一眼,然道:“兩位施主怎會在這種嚴冬季節” 慧眼仙樵連忙賠笑接口道:“小老兒姓喬,系皖南廣濟藥莊的藥師,奉敝莊主之命,本拟來王屋中條這一帶,采集一點雪蓮回莊備用,不意受大雪封山影響,因處山中幾達半月之久,以緻雪蓮未曾采得一株,所攜幹糧卻已全部用盡!” 說着,轉身指了指蘇天民又道:“這孩子是小老兒的族侄,名叫喬英年,不知師太可否慈悲一下,借間柴房,容叔侄暫渡一宵,另外并請師太濟一點口糧,至于香火之費,小老兒定當如數奉獻…。

     老尼念了一聲阿彌陀佛,說道:“施主這是說哪裡話來,快快請進,還有那位小施主。

     貧尼賤号玉華,這庵中僅有貧尼師徒,及打雜老婦一名,接待不周之處,尚望兩位施主多多包涵才好!” 聽得老尼自稱法号“玉華”,老少兩人均止不住心頭突地一跳。

     “紫陽仙子名玉華”,庵為“紫陽庵”,尼名“玉華尼”,這是一時之巧合?還是公孫老魔那部“六合真經”,真與這座紫陽庵,甚至跟這位玉華老尼有着密切關系呢? 進入庵門,是一片方圓五六丈的碎石庭院,東西兩廂為草房,迎面是一座瓦殿,正殿供奉者似乎是一尊千手觀音。

    殿後是否另有其它房屋,不得而知。

     不過,至少有一間廚房,是毫無疑問的,因為兩廂上空均無煙筒設備,可見剛才那陣炊煙顯然是升自正殿之後。

     玉華老尼将老少兩人讓進東廂一間空屋,合什道:“兩位施主請寬坐,待貧尼去準備一點茶水和飲食。

    ” 慧眼仙樵說道:“有勞師太了。

    ” 老尼退去後,仙樵低聲道:“老弟看法如何?” 蘇天民蹙額說道:“隻是這位老尼待人過于坦率,反使晚輩有些拿不定主意起來。

    ” 慧眼仙樵搖搖頭道:“先前是老漢表示懷疑,如今老漢之看法恰恰相反;老漢可以斷定,這座尼庵以及這名老尼,必與平遙魔府方面多少有點關系!” 蘇天民低聲道:“因為一座尼庵不應該建來這種荒山窮谷中,是不是?” 慧眼仙樵點頭道:“是的!老尼之所以對我們如此誠懇親切,也許是因為她已深信我們隻是兩名普通的采藥人!” 蘇天民思索着,搖了一下頭道:“晚輩則有另一種想法。

    ” 慧眼仙樵忙問道:“什麼想法?” 蘇天民緩緩說道:“因為中條山中根本沒有一座玉華峰,而這座獨秀峰舊名锺山,又在這兒發現一座紫陽庵,并于庵中住着一名玉華尼,這與晚輩前此所引證之詩文,可謂不謀而合;如說這座紫陽庵,以及這名玉華尼,與那部六合真經毫無牽連,自然無人能信。

    不過,晚輩所懷疑者,就是那位公孫老魔連自己一名幼年孫女都在提防之列,他又會不會将一部絕世武學秘笈托管于一名老尼之手?” 慧眼仙樵霎了霎眼皮道:“老弟意思是說” 蘇天民平靜地接着道:“所以,晚輩以為,那部六合真經或許就在這座尼庵之中,而這位玉華老尼也許根本就不知情!” 慧眼仙樵愣了片刻,連連點頭道:“有道理,有道理!” 接着,聲浪一低,壓着嗓門又道:“這樣好不好?老漢對佛學方面,多少還能應酬一下,等會兒由老漢纏住這位玉華尼,兜搭着談些經典故要,老弟則裝作不耐疲累,先行就寝,便溜出去,四下窺察一番,看能不能找出一點蛛絲馬迹來。

    以老漢之善觀詞色,以及老弟這一身神化輕功,或能有所獲也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