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孝文帝紀
關燈
小
中
大
日,孝文帝前往靈泉池。
十八日,起駕回宮。
本月,高麗、吐谷渾兩國派使臣入朝進貢。
六月二日,孝文帝駕臨方山。
二十日,給皇子命名為“恂”,大赦天下。
秋,七月九日,孝文帝再次駕臨方山。
八月十七日,授予尚書以上官員與具有五等以上爵位的貴族以朱色官服、玉佩及佩戴玉佩的各種絲帶。
九月三日,下诏興建明堂、辟雍等慶典、祭祀場所。
冬,十月十六日,負責祭祀的官員建議,依照曆朝先例,将拓跋氏始祖們的靈位供奉于南郊的祖廟内。
十一月,規定州、郡、縣的各級官員,依照他們轄區内戶口數目的多少,發給俸祿。
十二月十六日,蠕蠕國進犯邊塞。
二十七日,勿吉國派使臣入朝進貢。
二十九日,孝文帝下诏,因汝南、颍川發生大饑荒,免去當地百姓的田租,開倉放糧,救濟災民。
太和十一年(487)春,正月初一,孝文帝下诏審定音樂典目,凡是不夠典雅的,一律删除,禁止演奏。
二月八日,孝文帝下诏,因肆州的雁門與代郡發生饑荒,命令開倉放糧,救濟災民。
夏,四月四日,吐谷渾國派使臣入朝進貢。
五月八日,孝文帝先至靈泉池,後至方山。
五月九日,南平王拓跋渾去世。
十日,孝文帝起駕回宮。
下诏,凡皇室七世以内的子孫,以及“五服”以内的皇親國戚,全部免除賦稅勞役。
命令南部尚書公孫文慶、上谷張伏千率軍南征舞陰。
高麗、吐谷渾兩國派使臣入朝進貢。
六月二十七日,秦州百姓鬧饑荒,開倉放糧,救濟饑民。
二十九日,孝文帝下诏說:“春旱至今,原野上看不到青草。
這是上天對我無德無能的懲罰。
無辜的百姓們,面臨着饑餓的威脅。
我日夜冥思苦想,也想不出好辦法來。
公卿大臣及各級官員,我把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希望你們出謀劃策,直抒己見,以拯救民衆的苦難。
” 秋,七月六日,孝文帝下诏:“今年五谷顆粒無收,可聽從百姓們出關謀食逃荒,派人編造戶籍名冊,由百姓們自己決定離去或留下,各地開倉放糧,救濟百姓。
”八月十九日,蠕蠕進犯邊境,孝文帝派平原王陸睿率軍征讨。
事見《蠕蠕傳》。
二十七日,朝廷召開大會商議北伐,發表意見的有一百餘人。
二十八日,撤除山北苑,将那裡的土地分給貧民。
悉萬斤國派使臣入朝進貢。
九月二十八日,孝文帝下诏:“夏季時,因遇大旱,百姓饑餓,要逃往别處謀生,舊有的戶籍雜亂無章,難以分辨。
所以依照百姓的去留,重新編造了戶籍,希望能按百姓去留的實際情況,公平合理地發放救濟。
然而自那時以來,還有人餓死路旁,無人認領收屍。
實在是由于辦事機構沒有查明實際情況,沒有落實戶籍,救濟不周密所造成的。
朕枉為萬民之主,得知此事心情沉痛。
可重新派人仔細檢查,不得再有遺漏。
” 冬,十月十九日,孝文帝下诏,撤銷起部對國計民生沒有益處的工程項目,将不參加紡織勞動的宮女趕出皇宮。
二十二日,孝文帝下诏:“民間日常禮儀敗壞,就會導緻長幼無序。
初冬十月,正是農閑時節,應在此時向民衆進行仁義道德的宣傳教育。
可在各州的黨、裡之内推舉德高望重的長者,讓他教導鄉鄰要父慈、子孝、兄弟友愛、夫妻和睦。
不聽從長者教誨的,把他們的名單上報朝廷。
”十一月二十六日,孝文帝下诏,撤銷尚方監下屬的錦繡绫羅紡織工廠,天下百姓自己願意織造錦緞的,任他們織造,不加禁止。
将皇宮内庫中所藏的衣物、金銀、珠玉、錦繡绫羅、飲食祭祀器具、禦用的交通工具及弓箭刀槍的絕大部分,拿出來賞賜給文武百官及首都的士人百姓,甚至工匠、商人、衙役,以及六鎮的邊防士兵,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賞賜。
二十七日,孝文帝下诏:“朕惟恐上級辦案機關不了解情況,緻使百姓遭受不白之冤。
今冬天氣嚴寒,刑訊審問讓人難以承受。
自本月至明年初夏,不準拷問犯人。
又因今年收成不好,百姓飽受饑餓之苦,罪行較輕的犯人,應盡快作出判決,不要讓他們久留獄中。
”十二月,下诏命秘書丞李彪、著作郎崔光依照紀傳體體例修改國史。
本年,全國發生嚴重饑荒,孝文帝下诏,命各地開倉放糧,救濟饑民。
太和十二年(488)春,正月初一,開始使用五牛圖案的旗幟。
十五日,孝文帝下诏:“凡鎮守邊疆與被流放到荒遠地區的人,如年滿七十,孤苦無依,雖有妻妾而無子孫,諸如此類,都可遷回原籍。
凡被判死刑的犯人,如父母、祖父母年老,既無已成年的子孫,也無可服喪一年的親屬的,應奏報朝廷。
”二月十二日,高麗國派使臣入朝聘問。
三月八日,宕昌國派使臣入朝進貢。
中散大夫梁衆保等人謀反,被殺。
夏,四月,高麗、吐谷渾兩國派使臣入朝聘問。
齊武帝蕭赜派将軍陳顯達等進犯北魏邊境。
四月五日,孝文帝下诏,命豫州刺史元斤率軍抵禦齊軍。
十五日,大赦天下。
十六日,孝文帝駕臨靈泉池;十八日,駕臨方山。
二十日,起駕回宮。
陳顯達攻陷醴陽,左仆射、長樂王穆亮率一萬騎兵前往征讨。
五月十八日,孝文帝下诏,命六鎮、河西及關内六郡,各修水田,疏通、修築灌溉渠道。
二十三日,在祖廟中增設祭祀器具。
六月六日,宕昌國派遣使臣入朝聘問。
秋,七月十一日,孝文帝駕臨靈泉池,後往方山。
二十一日,起駕回宮。
八月十七日,勿吉國進貢眓矢、石纈。
九月,吐谷渾、宕昌國派使臣入朝聘問。
十七日,孝文帝下诏說:“日月的陰晴圓缺,是有變化規律的自然現象,聖人為了防止君主的懶惰放縱,就根據這種自然現象來著書立說,以警誡君主注意自身的德行,所以有‘出現日蝕,就要提高道德修養;出現月蝕,就要修訂完善刑法’的說法。
十六日夜,出現了月全蝕。
所以公卿大夫以下的各級官員,應謹慎地使用刑罰,以順應天意。
”二十日興建宣文堂、經武殿。
二十六日,侍中、司徒、淮南王拓跋他謝世。
吐谷渾、宕昌、武興諸國各派使臣入朝聘問。
閏九月十八日,孝文帝駕臨南郊,視察修築圓丘的工地。
十九日,高麗國派使臣入朝聘問。
二十九日,駕臨靈泉池。
二十七日,起駕回宮。
十一月,孝文帝下诏,因雍、豫三州民衆饑荒,命令開倉放糧,救濟饑民。
梁州刺史臨淮王拓跋提貪贓枉法,被流放北鎮。
十二月,蠕蠕國伊吾駐軍首領高羔子,率部三千,舉城歸順北魏。
任命侍中、安豐王拓跋猛為開府儀同三司。
太和十三年(489)春,正月七日,孝文帝在南郊的圓丘舉行祭天盛典,首次使用“大駕”。
二十一日,兖州人王伯恭在勞山聚衆起事,自稱齊王。
東萊守将孔伯孫率兵鎮壓,殺死王伯恭。
二十四日,齊武帝蕭赜派遣軍隊進犯北魏邊境,淮陽太守王僧俊率軍擊敗齊軍。
二月八日,高麗國派遣使臣入朝進貢。
二十六日,孝文帝與群臣探讨政治及施政方針的得失。
三月二十一日,吐谷渾國派使臣入朝進貢。
夏州刺史章武王拓跋彬因貪污被削去封爵。
夏,四月四日,孝文帝下诏說:“在樓上向百姓發放救濟物品,導緻人馬擁擠相互踐踏,使很多人受傷,今後廢止此法。
應将救濟物品直接送給窮困貧苦的人、老人和孤苦無依的人。
”十四日,孝文帝駕臨靈泉池,後往方山。
十六日,起駕回宮。
吐谷渾國派使臣入朝聘問。
十五個州鎮發生大饑荒,孝文帝下诏命各地開倉放糧,救濟百姓。
五月八日,孝文帝在方澤舉行祭祀典禮。
六月,汝陰王拓跋天賜、南安王拓跋桢因收受賄賂,被削去封爵,降為平民。
高麗國派使臣入朝觐見。
秋,七月三日,陰平國派使臣入朝觐見。
二十五日,孝文帝駕臨靈泉池,與群臣共乘龍舟,暢遊賦詩。
在首都興建孔子廟。
八月四日,孝文帝下诏,派兼職員外散騎常侍邢産、兼職員外散騎侍郎侯靈紹出使南齊。
十七日,孝文帝下诏,命各州鎮凡有水田的地方,疏通灌溉渠道,并派工匠赴各地指導,傳授經驗。
中尺國派遣使臣入朝觐見。
九月六日,吐谷渾、武興、宕昌等國各派使臣入朝進貢。
将大批宮女賞賜給北鎮無妻或喪妻的貧民為妻。
冬,十月十四日,高麗國派使臣入朝觐見。
十一月十九日,安豐王拓跋猛逝世。
十二月七日,侍中、司空、河東王苟頹逝世。
二十五日,齊武帝蕭赜派使臣入朝聘問。
三十日,任命尚書令尉元為司徒,左仆射穆亮為司空。
本年,蠕蠕國别部首領叱呂勤率衆歸順北魏。
太和十四年(490)春,正月二十六日,孝文帝駕臨方山。
二月三日,駕臨靈泉池。
四日,起駕回宮。
十日,孝文帝下诏,開始實行起居注制度。
十一日,孝文帝下诏,派侍臣巡行各州郡,查訪民間疾苦。
三月壬申日,吐谷渾、宕昌、武興、陰平等國派使臣入朝觐見。
夏,四月,地豆于部落屢次侵犯北魏邊境。
四月七日,征西大将軍、陽平王拓跋頤率軍擊退地豆于部落。
二十七日,孝文帝下诏,派兼職員外散騎常侍邢産、兼職員外散騎侍郎蘇季連出使南齊。
五月十二日,庫莫奚部落侵犯北魏邊境,安州都将樓龍兒将其擊退。
僧人司馬惠禦自稱聖王,策劃攻占平原郡,被擒獲處死。
秋,七月八日,孝文帝下诏,廢除都牧雜制。
十日,孝文帝駕臨方山。
二十日,前往靈泉池。
高麗國派使臣入朝觐見。
八月一日,孝文帝起駕回宮。
二十六日,宕昌國派使臣入朝觐見。
孝文帝下诏,命群臣讨論各國形勢。
九月十八日,太皇太後馮氏逝世。
二十七日,高麗國派使臣入朝觐見。
孝文帝下诏,準許各藩鎮中曾經擔任皇宮内侍的人,相繼前往京師,參加馮太後的喪禮。
冬,十月四日,孝文帝下诏說:“自從太後謝世的災難降臨,已有半個月了。
仰遵太後的遺旨,已選定了安葬的日期。
朕将親自侍奉太皇太後的靈柩前往墓地。
凡平常使用的儀仗,全部停止使用。
武裝警衛部隊,照常部署。
”九日,安葬文明太皇太後馮氏于永固陵。
十日,孝文帝祭拜永固陵。
群臣一再請求孝文帝脫下喪服,孝文帝沒有答應。
十五日,孝文帝再次祭拜永固陵。
十六日,孝文帝居住于守墓小屋,在太和殿接見群臣時,太尉、東陽王拓跋丕等人,依據北魏舊有的典章制度及曆代的先例,一再奏請孝文帝脫下喪服,停止服喪,孝文帝援引古代的禮儀制度,與他們展開論辯,群臣才不再堅持。
孝文帝與群臣論辯的經過及言論,記載于《禮志》中。
京兆王太興犯罪,被免去官職和封爵。
孝文帝下诏說:“公卿大臣們屢次依據太後的遺旨與本朝舊有的典章制度及先例,請求朕安葬太後後,就結束服喪,換上禮服。
朕想遵守古代的禮儀,為太後守三年的孝。
依照古代禮制,安葬先人後,除早晚各哭一次外,就不再随時痛哭。
本月二十一日,朕将變更喪服,以葛布代替麻布作為喪服。
既然君主穿着喪服,公卿大臣就不能擅自脫下喪服,所以對朕的變更喪服,公卿大臣可改穿絹制的喪服。
公卿以下的各級官員,可根據與太後關系的親疏、遠近程度,以及地位的高低、貴賤,作出是否穿着喪服或穿着何種喪服的選擇。
考慮到古今實際情況的差異,既要盡量接近古人制定喪禮的初衷,又要遵守太後讓臣民盡快脫下喪服的遺旨,所以才想出這個辦法,以便臣民們能适當地表示出對失去太後的巨大哀痛。
”十九日,孝文帝下诏說:“朕要遵守古代禮制,守滿三年的孝。
而文武百官依據太後的遺旨,要使朕改變心願,遵從本朝的規矩。
朕仰遵太後遺旨與本朝舊制,心中反複斟酌,決定兼顧古今之禮,不采納群臣的建議,不能以朕穿喪服超過太後規定的期限為由,終止朕一年四季對太後的思念。
同時,朕也遵奉聖人的遺訓與古代典籍的教誨,不敢緘默獨居,以荒廢政務。
這樣才既不違背太後遺旨的本意,又可以适當地表達朕的哀悼思念之情。
宣告天下各州鎮,一律禁止包括元旦在内的各種慶祝活動。
”二十日,孝文帝再次祭拜永固陵。
二十七日,孝文帝下诏說:“文武群臣因政務繁多,請求朕上朝處理政事。
朕敬奉太後遺願,也想振作起來。
但哀思纏綿,心神迷離恍惚,無力處理國事。
高級侍從中以前掌管過機要事務的,都是很有智謀的人,可将政事暫時交給他們處理。
如有疑難之事,朕自會與他們商議、決定。
”十一月二十日,孝文帝下诏說:“冬至節即将來臨,想起逝去的太後,凡是做臣子的,沒有誰不悲戚的。
朝廷内外的官員、先朝的老臣、及各方雜客,冬至之日,都可入朝祭拜太後。
三品以上穿喪服的官員,全天均可前往,其餘人等,隻許在早晨前往。
至于拜哭的禮節,由各人自己決定。
”二十三日,齊武帝蕭赜派使臣入朝聘問。
十二月十九日,孝文帝下诏,準許實行“準丘井”法,派遣專使協助州郡貫徹執行。
凡沒有申報和漏掉的人口,可以重新登記。
若倚仗勢力,欺淩壓迫孤苦貧弱者,可按罪依法量刑。
太和十五年(491)春,正月丁卯日,孝文帝開始在皇信東室處理政事。
開始分别設置左、右史官的職位。
吐谷渾國派使臣入朝觐見。
二月十二日,木包罕守将長孫百年,請求進攻吐谷渾設置的洮陽、泥和兩座城堡,孝文帝批準了這一請求。
二十六日,齊武帝蕭赜派使臣入朝聘問。
三月十二日,孝文帝祭拜永固陵。
十七日,悉萬斤等五國派使者入朝觐見。
夏,四月一日,孝文帝開始進食蔬菜。
三日,孝文帝祭拜永固陵。
北魏境内,自正月以來,直到四月十一日,滴雨未降。
有關部門請求孝文帝祈禱百神賜福降雨,孝文帝下诏說:“古時商湯與齊景王遇到旱災,并不是因為祈求山川之神顯靈,才導緻雨從天降,而是因為他們為國為民的一片至誠之心感動了蒼天,才普降甘霖、滋潤大地。
所以天下遭災,都是朕一人的罪過引起的。
如今,普天下各階層的臣民,都沉浸在失去太後的巨大哀痛之中,即使天神有靈,也不會在此時心安理得地接受世人的祭祀,更何況四季還未過完,怎麼能夠舉行祭神典禮呢?朕惟有反省自身的過失,等待上天的懲罰。
”十二日,孝文帝下诏,派員外散騎常侍李彪、尚書郎公孫阿六頭出使南齊。
十七日,興建明堂,改建太廟。
五月八日,孝文帝修改法律,在東明觀親自審理疑難案件。
二十四日,長孫百年攻克吐谷渾國的洮陽、泥和兩座邊城,俘獲三千餘人,孝文帝下诏,釋放全部戰俘回國。
高麗國派使臣入朝進貢。
二十五日,孝文帝下诏,制造皇室專用的五種車輛。
六月丁未日,濟陰王拓跋郁因貪婪殘暴,被賜自盡。
秋,閏七月五日,孝文帝祭拜永固陵,籌建壽陵。
十八日,吐谷渾國派使臣入朝觐見。
十九日,孝文帝下诏,調整祖宗的廟号,調整祖宗牌位在太廟中的供奉秩序,追尊道武帝拓跋皀為太祖。
二十五日,孝文帝巡視首都地區,處理各類訴訟案件後,起駕回宮。
八月三日,孝文帝與群臣商議“養老”制度及祭祀上帝與六位先帝的禮儀。
孝文帝下诏,各州郡及諸侯國,若有可以作為太廟供品的特産,應向朝廷進貢。
九日,将道教祭壇遷往桑幹河南岸,改稱“崇虛寺”。
十日,孝文帝下诏,命各州以才能學識為首要标準,向朝廷舉薦秀才。
十六日,孝文帝親自确定了祭天與祭祖的禮儀。
二十八日,孝文帝命群臣商議法律條例及祭祀事務。
九月二十二日,齊武帝蕭赜派使臣入朝聘問。
二十三日,吐谷渾、高麗、宕昌、鄧至等國派使臣入朝進貢。
冬,十月二日,孝文帝祭拜永固陵。
本月,明堂、太廟落成。
十一月九日,孝文帝将祖宗靈位遷入新落成的太廟。
十七日,制定官員的等級品位。
二十日,考核州郡行政長官的政績。
孝文帝下诏,命代理通直散騎常侍李彪、代理散騎侍郎蔣少遊出使南齊。
二十八日,廢除“小歲”朝賀制度。
二十九日,孝文帝下诏,将俸祿為二千石、考核成績為上上等的官員,授予四品将軍的虛銜,賜給黃馬一匹;成績為上中等的,授予五品将軍的虛銜;成績為上下等的,賜給官服一套。
十二月五日,将祭祀土地神的社廟遷到首都平城内城的西面。
六日,賜給刺史以下各級官員官服和官帽。
任命安定王拓跋休為太傅,齊郡王拓跋簡為太保。
孝文帝為高麗國王高琏在都城東郊的行宮舉行哀悼儀式。
二十二日,孝文帝在東郊舉行迎春典禮。
二十四日,孝文帝下诏選拔樂官。
太和十六年(492)春,正月一日,孝文帝在太華殿大宴文武百官。
在殿中設置禮樂器具,但沒有演奏。
二日,孝文帝在明堂祭祀父親———顯祖獻文皇帝拓跋弘,将他的靈位供在上帝牌位的旁邊。
然後登上靈台,觀察天象;下來後,進入青陽堂左室處理政事。
此後,每月初一都舉行這一活動。
四日,開始在南郊祭天的同時,祭祀太祖道武帝拓跋皀。
五日,孝文帝下诏,依據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的順序,确定北魏為水德,上承晉王朝的金德。
七日,孝文帝下诏,禁止百姓赤身裸體。
八日,規定凡非太祖道武帝拓跋皀的後代,而被封為王的,以及異姓被封為王的,一律降為公爵;被封為公的,降為侯爵;被封為侯的,降為伯爵;被封為子爵和男爵的,一律照舊。
并全部撤銷他們的将軍封号。
十一日,孝文帝在思義殿主持對秀才和孝廉的考試。
十九日,規定在每個季節的第一個月舉行祭祀。
二月二日,孝文帝移居永樂宮。
四日,拆除太華殿,重建太極殿。
五日,廢除寒食節的祭祀、慶祝典禮。
六日,孝文帝駕臨北部曹,視察中央政府各個部門,巡視首都地區,審理冤案。
八日,首次在東郊舉行祭日典禮,此後,形成了祭日的制度。
十一日,孝文帝下诏,在平陽祭祀堯帝,在廣甯祭祀舜帝,在安邑祭祀大禹,在洛陽祭祀周文王。
二十一日,孝文帝将孔子的谥号改為“文聖尼父”,前往孔廟祭拜。
三月十一日,孝文帝巡視京都地區。
十七日,孝文帝廢除在西郊祭天時的一些繁文缛節。
十九日,孝文帝首次在南郊舉行迎接節氣的典禮,此後這便形成為一種制度。
二十五日,孝文帝立逝世的高麗王高琏的孫子高雲為高麗國王。
齊武帝蕭赜派使臣入朝聘問。
本月,高麗、鄧至兩國派使臣入朝觐見。
四月一日,北魏頒布新法律,大赦天下。
七日,契齧國派使臣入朝觐見。
二十八日,孝文帝視察皇族子弟學校,向博士請教經義方面的問題。
五月二十八日,孝文帝下诏,命群臣在皇信堂修改、審定法律條款,及流放罪犯的範圍,孝文帝親臨現場,作出了最後的決定。
六月四日,高麗國派使臣入朝觐見。
十九日,孝文帝下诏說:“農業生産,是國家的頭等大事,鼓勵農耕,是君主的日常職責。
如今氣候适宜,風調雨順,應充分利用這一天時地利,努力耕作。
然而首都地區的百姓中,遊手好閑的人很多,如果不加以督促、引導,就會耽誤農時。
可選派精明強幹的官員,考察民間的勤勞、懶惰狀況,上報朝廷。
” 秋,七月六日,吐谷渾國國王的世子慕容賀虜頭入朝觐見。
八日,孝文帝下诏說:“帝王設置官職,使之各司其責,而自身垂衣拱手,隻起督促作用,從而綱舉目張,使國家事務按部就班地得到解決。
朕缺乏知人善任的才能,怎能一見之下就識别出各人才能的優劣、長短?這樣隻會違背君主委任官職要擇善而從的本義。
今後選拔官吏,時間定在每個季度的最後一個月,由選拔單位與吏部具體負責。
”二十日,孝文帝下诏,命兼職員外散騎常侍宋弁、兼職員外散騎侍郎房亮出使南齊。
八月六日,孝文帝首次在西郊舉行祭月典禮,此後,這便形成為一種制度。
七日,高麗國派使臣入朝觐見。
十一日,孝文帝下诏,命陽平王拓跋頤、左仆射陸睿,統領十二位将領,率七萬騎兵,北征蠕蠕國。
二十二日,宕昌國王梁彌承入朝觐見。
司徒尉元因年紀老邁,自請辭職。
二十五日,孝文帝任命尉元為“三老”,遊明根為“五更”,為“國老”、“庶老”舉行養老典禮。
将要舉行大射禮時,天下起了雨,未能舉行。
二十九日,孝文帝下诏說:“文治、武功,自古以來都是同時施行的;威權與恩德的使用,也是相互配合的。
所以三皇五帝雖然仁至義盡,也還是使用了戰争的手段;夏禹、商湯雖然英明睿智,也沒有放棄軍事行動。
天下雖然太
十八日,起駕回宮。
本月,高麗、吐谷渾兩國派使臣入朝進貢。
六月二日,孝文帝駕臨方山。
二十日,給皇子命名為“恂”,大赦天下。
秋,七月九日,孝文帝再次駕臨方山。
八月十七日,授予尚書以上官員與具有五等以上爵位的貴族以朱色官服、玉佩及佩戴玉佩的各種絲帶。
九月三日,下诏興建明堂、辟雍等慶典、祭祀場所。
冬,十月十六日,負責祭祀的官員建議,依照曆朝先例,将拓跋氏始祖們的靈位供奉于南郊的祖廟内。
十一月,規定州、郡、縣的各級官員,依照他們轄區内戶口數目的多少,發給俸祿。
十二月十六日,蠕蠕國進犯邊塞。
二十七日,勿吉國派使臣入朝進貢。
二十九日,孝文帝下诏,因汝南、颍川發生大饑荒,免去當地百姓的田租,開倉放糧,救濟災民。
太和十一年(487)春,正月初一,孝文帝下诏審定音樂典目,凡是不夠典雅的,一律删除,禁止演奏。
二月八日,孝文帝下诏,因肆州的雁門與代郡發生饑荒,命令開倉放糧,救濟災民。
夏,四月四日,吐谷渾國派使臣入朝進貢。
五月八日,孝文帝先至靈泉池,後至方山。
五月九日,南平王拓跋渾去世。
十日,孝文帝起駕回宮。
下诏,凡皇室七世以内的子孫,以及“五服”以内的皇親國戚,全部免除賦稅勞役。
命令南部尚書公孫文慶、上谷張伏千率軍南征舞陰。
高麗、吐谷渾兩國派使臣入朝進貢。
六月二十七日,秦州百姓鬧饑荒,開倉放糧,救濟饑民。
二十九日,孝文帝下诏說:“春旱至今,原野上看不到青草。
這是上天對我無德無能的懲罰。
無辜的百姓們,面臨着饑餓的威脅。
我日夜冥思苦想,也想不出好辦法來。
公卿大臣及各級官員,我把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希望你們出謀劃策,直抒己見,以拯救民衆的苦難。
” 秋,七月六日,孝文帝下诏:“今年五谷顆粒無收,可聽從百姓們出關謀食逃荒,派人編造戶籍名冊,由百姓們自己決定離去或留下,各地開倉放糧,救濟百姓。
”八月十九日,蠕蠕進犯邊境,孝文帝派平原王陸睿率軍征讨。
事見《蠕蠕傳》。
二十七日,朝廷召開大會商議北伐,發表意見的有一百餘人。
二十八日,撤除山北苑,将那裡的土地分給貧民。
悉萬斤國派使臣入朝進貢。
九月二十八日,孝文帝下诏:“夏季時,因遇大旱,百姓饑餓,要逃往别處謀生,舊有的戶籍雜亂無章,難以分辨。
所以依照百姓的去留,重新編造了戶籍,希望能按百姓去留的實際情況,公平合理地發放救濟。
然而自那時以來,還有人餓死路旁,無人認領收屍。
實在是由于辦事機構沒有查明實際情況,沒有落實戶籍,救濟不周密所造成的。
朕枉為萬民之主,得知此事心情沉痛。
可重新派人仔細檢查,不得再有遺漏。
” 冬,十月十九日,孝文帝下诏,撤銷起部對國計民生沒有益處的工程項目,将不參加紡織勞動的宮女趕出皇宮。
二十二日,孝文帝下诏:“民間日常禮儀敗壞,就會導緻長幼無序。
初冬十月,正是農閑時節,應在此時向民衆進行仁義道德的宣傳教育。
可在各州的黨、裡之内推舉德高望重的長者,讓他教導鄉鄰要父慈、子孝、兄弟友愛、夫妻和睦。
不聽從長者教誨的,把他們的名單上報朝廷。
”十一月二十六日,孝文帝下诏,撤銷尚方監下屬的錦繡绫羅紡織工廠,天下百姓自己願意織造錦緞的,任他們織造,不加禁止。
将皇宮内庫中所藏的衣物、金銀、珠玉、錦繡绫羅、飲食祭祀器具、禦用的交通工具及弓箭刀槍的絕大部分,拿出來賞賜給文武百官及首都的士人百姓,甚至工匠、商人、衙役,以及六鎮的邊防士兵,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賞賜。
二十七日,孝文帝下诏:“朕惟恐上級辦案機關不了解情況,緻使百姓遭受不白之冤。
今冬天氣嚴寒,刑訊審問讓人難以承受。
自本月至明年初夏,不準拷問犯人。
又因今年收成不好,百姓飽受饑餓之苦,罪行較輕的犯人,應盡快作出判決,不要讓他們久留獄中。
”十二月,下诏命秘書丞李彪、著作郎崔光依照紀傳體體例修改國史。
本年,全國發生嚴重饑荒,孝文帝下诏,命各地開倉放糧,救濟饑民。
太和十二年(488)春,正月初一,開始使用五牛圖案的旗幟。
十五日,孝文帝下诏:“凡鎮守邊疆與被流放到荒遠地區的人,如年滿七十,孤苦無依,雖有妻妾而無子孫,諸如此類,都可遷回原籍。
凡被判死刑的犯人,如父母、祖父母年老,既無已成年的子孫,也無可服喪一年的親屬的,應奏報朝廷。
”二月十二日,高麗國派使臣入朝聘問。
三月八日,宕昌國派使臣入朝進貢。
中散大夫梁衆保等人謀反,被殺。
夏,四月,高麗、吐谷渾兩國派使臣入朝聘問。
齊武帝蕭赜派将軍陳顯達等進犯北魏邊境。
四月五日,孝文帝下诏,命豫州刺史元斤率軍抵禦齊軍。
十五日,大赦天下。
十六日,孝文帝駕臨靈泉池;十八日,駕臨方山。
二十日,起駕回宮。
陳顯達攻陷醴陽,左仆射、長樂王穆亮率一萬騎兵前往征讨。
五月十八日,孝文帝下诏,命六鎮、河西及關内六郡,各修水田,疏通、修築灌溉渠道。
二十三日,在祖廟中增設祭祀器具。
六月六日,宕昌國派遣使臣入朝聘問。
秋,七月十一日,孝文帝駕臨靈泉池,後往方山。
二十一日,起駕回宮。
八月十七日,勿吉國進貢眓矢、石纈。
九月,吐谷渾、宕昌國派使臣入朝聘問。
十七日,孝文帝下诏說:“日月的陰晴圓缺,是有變化規律的自然現象,聖人為了防止君主的懶惰放縱,就根據這種自然現象來著書立說,以警誡君主注意自身的德行,所以有‘出現日蝕,就要提高道德修養;出現月蝕,就要修訂完善刑法’的說法。
十六日夜,出現了月全蝕。
所以公卿大夫以下的各級官員,應謹慎地使用刑罰,以順應天意。
”二十日興建宣文堂、經武殿。
二十六日,侍中、司徒、淮南王拓跋他謝世。
吐谷渾、宕昌、武興諸國各派使臣入朝聘問。
閏九月十八日,孝文帝駕臨南郊,視察修築圓丘的工地。
十九日,高麗國派使臣入朝聘問。
二十九日,駕臨靈泉池。
二十七日,起駕回宮。
十一月,孝文帝下诏,因雍、豫三州民衆饑荒,命令開倉放糧,救濟饑民。
梁州刺史臨淮王拓跋提貪贓枉法,被流放北鎮。
十二月,蠕蠕國伊吾駐軍首領高羔子,率部三千,舉城歸順北魏。
任命侍中、安豐王拓跋猛為開府儀同三司。
太和十三年(489)春,正月七日,孝文帝在南郊的圓丘舉行祭天盛典,首次使用“大駕”。
二十一日,兖州人王伯恭在勞山聚衆起事,自稱齊王。
東萊守将孔伯孫率兵鎮壓,殺死王伯恭。
二十四日,齊武帝蕭赜派遣軍隊進犯北魏邊境,淮陽太守王僧俊率軍擊敗齊軍。
二月八日,高麗國派遣使臣入朝進貢。
二十六日,孝文帝與群臣探讨政治及施政方針的得失。
三月二十一日,吐谷渾國派使臣入朝進貢。
夏州刺史章武王拓跋彬因貪污被削去封爵。
夏,四月四日,孝文帝下诏說:“在樓上向百姓發放救濟物品,導緻人馬擁擠相互踐踏,使很多人受傷,今後廢止此法。
應将救濟物品直接送給窮困貧苦的人、老人和孤苦無依的人。
”十四日,孝文帝駕臨靈泉池,後往方山。
十六日,起駕回宮。
吐谷渾國派使臣入朝聘問。
十五個州鎮發生大饑荒,孝文帝下诏命各地開倉放糧,救濟百姓。
五月八日,孝文帝在方澤舉行祭祀典禮。
六月,汝陰王拓跋天賜、南安王拓跋桢因收受賄賂,被削去封爵,降為平民。
高麗國派使臣入朝觐見。
秋,七月三日,陰平國派使臣入朝觐見。
二十五日,孝文帝駕臨靈泉池,與群臣共乘龍舟,暢遊賦詩。
在首都興建孔子廟。
八月四日,孝文帝下诏,派兼職員外散騎常侍邢産、兼職員外散騎侍郎侯靈紹出使南齊。
十七日,孝文帝下诏,命各州鎮凡有水田的地方,疏通灌溉渠道,并派工匠赴各地指導,傳授經驗。
中尺國派遣使臣入朝觐見。
九月六日,吐谷渾、武興、宕昌等國各派使臣入朝進貢。
将大批宮女賞賜給北鎮無妻或喪妻的貧民為妻。
冬,十月十四日,高麗國派使臣入朝觐見。
十一月十九日,安豐王拓跋猛逝世。
十二月七日,侍中、司空、河東王苟頹逝世。
二十五日,齊武帝蕭赜派使臣入朝聘問。
三十日,任命尚書令尉元為司徒,左仆射穆亮為司空。
本年,蠕蠕國别部首領叱呂勤率衆歸順北魏。
太和十四年(490)春,正月二十六日,孝文帝駕臨方山。
二月三日,駕臨靈泉池。
四日,起駕回宮。
十日,孝文帝下诏,開始實行起居注制度。
十一日,孝文帝下诏,派侍臣巡行各州郡,查訪民間疾苦。
三月壬申日,吐谷渾、宕昌、武興、陰平等國派使臣入朝觐見。
夏,四月,地豆于部落屢次侵犯北魏邊境。
四月七日,征西大将軍、陽平王拓跋頤率軍擊退地豆于部落。
二十七日,孝文帝下诏,派兼職員外散騎常侍邢産、兼職員外散騎侍郎蘇季連出使南齊。
五月十二日,庫莫奚部落侵犯北魏邊境,安州都将樓龍兒将其擊退。
僧人司馬惠禦自稱聖王,策劃攻占平原郡,被擒獲處死。
秋,七月八日,孝文帝下诏,廢除都牧雜制。
十日,孝文帝駕臨方山。
二十日,前往靈泉池。
高麗國派使臣入朝觐見。
八月一日,孝文帝起駕回宮。
二十六日,宕昌國派使臣入朝觐見。
孝文帝下诏,命群臣讨論各國形勢。
九月十八日,太皇太後馮氏逝世。
二十七日,高麗國派使臣入朝觐見。
孝文帝下诏,準許各藩鎮中曾經擔任皇宮内侍的人,相繼前往京師,參加馮太後的喪禮。
冬,十月四日,孝文帝下诏說:“自從太後謝世的災難降臨,已有半個月了。
仰遵太後的遺旨,已選定了安葬的日期。
朕将親自侍奉太皇太後的靈柩前往墓地。
凡平常使用的儀仗,全部停止使用。
武裝警衛部隊,照常部署。
”九日,安葬文明太皇太後馮氏于永固陵。
十日,孝文帝祭拜永固陵。
群臣一再請求孝文帝脫下喪服,孝文帝沒有答應。
十五日,孝文帝再次祭拜永固陵。
十六日,孝文帝居住于守墓小屋,在太和殿接見群臣時,太尉、東陽王拓跋丕等人,依據北魏舊有的典章制度及曆代的先例,一再奏請孝文帝脫下喪服,停止服喪,孝文帝援引古代的禮儀制度,與他們展開論辯,群臣才不再堅持。
孝文帝與群臣論辯的經過及言論,記載于《禮志》中。
京兆王太興犯罪,被免去官職和封爵。
孝文帝下诏說:“公卿大臣們屢次依據太後的遺旨與本朝舊有的典章制度及先例,請求朕安葬太後後,就結束服喪,換上禮服。
朕想遵守古代的禮儀,為太後守三年的孝。
依照古代禮制,安葬先人後,除早晚各哭一次外,就不再随時痛哭。
本月二十一日,朕将變更喪服,以葛布代替麻布作為喪服。
既然君主穿着喪服,公卿大臣就不能擅自脫下喪服,所以對朕的變更喪服,公卿大臣可改穿絹制的喪服。
公卿以下的各級官員,可根據與太後關系的親疏、遠近程度,以及地位的高低、貴賤,作出是否穿着喪服或穿着何種喪服的選擇。
考慮到古今實際情況的差異,既要盡量接近古人制定喪禮的初衷,又要遵守太後讓臣民盡快脫下喪服的遺旨,所以才想出這個辦法,以便臣民們能适當地表示出對失去太後的巨大哀痛。
”十九日,孝文帝下诏說:“朕要遵守古代禮制,守滿三年的孝。
而文武百官依據太後的遺旨,要使朕改變心願,遵從本朝的規矩。
朕仰遵太後遺旨與本朝舊制,心中反複斟酌,決定兼顧古今之禮,不采納群臣的建議,不能以朕穿喪服超過太後規定的期限為由,終止朕一年四季對太後的思念。
同時,朕也遵奉聖人的遺訓與古代典籍的教誨,不敢緘默獨居,以荒廢政務。
這樣才既不違背太後遺旨的本意,又可以适當地表達朕的哀悼思念之情。
宣告天下各州鎮,一律禁止包括元旦在内的各種慶祝活動。
”二十日,孝文帝再次祭拜永固陵。
二十七日,孝文帝下诏說:“文武群臣因政務繁多,請求朕上朝處理政事。
朕敬奉太後遺願,也想振作起來。
但哀思纏綿,心神迷離恍惚,無力處理國事。
高級侍從中以前掌管過機要事務的,都是很有智謀的人,可将政事暫時交給他們處理。
如有疑難之事,朕自會與他們商議、決定。
”十一月二十日,孝文帝下诏說:“冬至節即将來臨,想起逝去的太後,凡是做臣子的,沒有誰不悲戚的。
朝廷内外的官員、先朝的老臣、及各方雜客,冬至之日,都可入朝祭拜太後。
三品以上穿喪服的官員,全天均可前往,其餘人等,隻許在早晨前往。
至于拜哭的禮節,由各人自己決定。
”二十三日,齊武帝蕭赜派使臣入朝聘問。
十二月十九日,孝文帝下诏,準許實行“準丘井”法,派遣專使協助州郡貫徹執行。
凡沒有申報和漏掉的人口,可以重新登記。
若倚仗勢力,欺淩壓迫孤苦貧弱者,可按罪依法量刑。
太和十五年(491)春,正月丁卯日,孝文帝開始在皇信東室處理政事。
開始分别設置左、右史官的職位。
吐谷渾國派使臣入朝觐見。
二月十二日,木包罕守将長孫百年,請求進攻吐谷渾設置的洮陽、泥和兩座城堡,孝文帝批準了這一請求。
二十六日,齊武帝蕭赜派使臣入朝聘問。
三月十二日,孝文帝祭拜永固陵。
十七日,悉萬斤等五國派使者入朝觐見。
夏,四月一日,孝文帝開始進食蔬菜。
三日,孝文帝祭拜永固陵。
北魏境内,自正月以來,直到四月十一日,滴雨未降。
有關部門請求孝文帝祈禱百神賜福降雨,孝文帝下诏說:“古時商湯與齊景王遇到旱災,并不是因為祈求山川之神顯靈,才導緻雨從天降,而是因為他們為國為民的一片至誠之心感動了蒼天,才普降甘霖、滋潤大地。
所以天下遭災,都是朕一人的罪過引起的。
如今,普天下各階層的臣民,都沉浸在失去太後的巨大哀痛之中,即使天神有靈,也不會在此時心安理得地接受世人的祭祀,更何況四季還未過完,怎麼能夠舉行祭神典禮呢?朕惟有反省自身的過失,等待上天的懲罰。
”十二日,孝文帝下诏,派員外散騎常侍李彪、尚書郎公孫阿六頭出使南齊。
十七日,興建明堂,改建太廟。
五月八日,孝文帝修改法律,在東明觀親自審理疑難案件。
二十四日,長孫百年攻克吐谷渾國的洮陽、泥和兩座邊城,俘獲三千餘人,孝文帝下诏,釋放全部戰俘回國。
高麗國派使臣入朝進貢。
二十五日,孝文帝下诏,制造皇室專用的五種車輛。
六月丁未日,濟陰王拓跋郁因貪婪殘暴,被賜自盡。
秋,閏七月五日,孝文帝祭拜永固陵,籌建壽陵。
十八日,吐谷渾國派使臣入朝觐見。
十九日,孝文帝下诏,調整祖宗的廟号,調整祖宗牌位在太廟中的供奉秩序,追尊道武帝拓跋皀為太祖。
二十五日,孝文帝巡視首都地區,處理各類訴訟案件後,起駕回宮。
八月三日,孝文帝與群臣商議“養老”制度及祭祀上帝與六位先帝的禮儀。
孝文帝下诏,各州郡及諸侯國,若有可以作為太廟供品的特産,應向朝廷進貢。
九日,将道教祭壇遷往桑幹河南岸,改稱“崇虛寺”。
十日,孝文帝下诏,命各州以才能學識為首要标準,向朝廷舉薦秀才。
十六日,孝文帝親自确定了祭天與祭祖的禮儀。
二十八日,孝文帝命群臣商議法律條例及祭祀事務。
九月二十二日,齊武帝蕭赜派使臣入朝聘問。
二十三日,吐谷渾、高麗、宕昌、鄧至等國派使臣入朝進貢。
冬,十月二日,孝文帝祭拜永固陵。
本月,明堂、太廟落成。
十一月九日,孝文帝将祖宗靈位遷入新落成的太廟。
十七日,制定官員的等級品位。
二十日,考核州郡行政長官的政績。
孝文帝下诏,命代理通直散騎常侍李彪、代理散騎侍郎蔣少遊出使南齊。
二十八日,廢除“小歲”朝賀制度。
二十九日,孝文帝下诏,将俸祿為二千石、考核成績為上上等的官員,授予四品将軍的虛銜,賜給黃馬一匹;成績為上中等的,授予五品将軍的虛銜;成績為上下等的,賜給官服一套。
十二月五日,将祭祀土地神的社廟遷到首都平城内城的西面。
六日,賜給刺史以下各級官員官服和官帽。
任命安定王拓跋休為太傅,齊郡王拓跋簡為太保。
孝文帝為高麗國王高琏在都城東郊的行宮舉行哀悼儀式。
二十二日,孝文帝在東郊舉行迎春典禮。
二十四日,孝文帝下诏選拔樂官。
太和十六年(492)春,正月一日,孝文帝在太華殿大宴文武百官。
在殿中設置禮樂器具,但沒有演奏。
二日,孝文帝在明堂祭祀父親———顯祖獻文皇帝拓跋弘,将他的靈位供在上帝牌位的旁邊。
然後登上靈台,觀察天象;下來後,進入青陽堂左室處理政事。
此後,每月初一都舉行這一活動。
四日,開始在南郊祭天的同時,祭祀太祖道武帝拓跋皀。
五日,孝文帝下诏,依據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的順序,确定北魏為水德,上承晉王朝的金德。
七日,孝文帝下诏,禁止百姓赤身裸體。
八日,規定凡非太祖道武帝拓跋皀的後代,而被封為王的,以及異姓被封為王的,一律降為公爵;被封為公的,降為侯爵;被封為侯的,降為伯爵;被封為子爵和男爵的,一律照舊。
并全部撤銷他們的将軍封号。
十一日,孝文帝在思義殿主持對秀才和孝廉的考試。
十九日,規定在每個季節的第一個月舉行祭祀。
二月二日,孝文帝移居永樂宮。
四日,拆除太華殿,重建太極殿。
五日,廢除寒食節的祭祀、慶祝典禮。
六日,孝文帝駕臨北部曹,視察中央政府各個部門,巡視首都地區,審理冤案。
八日,首次在東郊舉行祭日典禮,此後,形成了祭日的制度。
十一日,孝文帝下诏,在平陽祭祀堯帝,在廣甯祭祀舜帝,在安邑祭祀大禹,在洛陽祭祀周文王。
二十一日,孝文帝将孔子的谥号改為“文聖尼父”,前往孔廟祭拜。
三月十一日,孝文帝巡視京都地區。
十七日,孝文帝廢除在西郊祭天時的一些繁文缛節。
十九日,孝文帝首次在南郊舉行迎接節氣的典禮,此後這便形成為一種制度。
二十五日,孝文帝立逝世的高麗王高琏的孫子高雲為高麗國王。
齊武帝蕭赜派使臣入朝聘問。
本月,高麗、鄧至兩國派使臣入朝觐見。
四月一日,北魏頒布新法律,大赦天下。
七日,契齧國派使臣入朝觐見。
二十八日,孝文帝視察皇族子弟學校,向博士請教經義方面的問題。
五月二十八日,孝文帝下诏,命群臣在皇信堂修改、審定法律條款,及流放罪犯的範圍,孝文帝親臨現場,作出了最後的決定。
六月四日,高麗國派使臣入朝觐見。
十九日,孝文帝下诏說:“農業生産,是國家的頭等大事,鼓勵農耕,是君主的日常職責。
如今氣候适宜,風調雨順,應充分利用這一天時地利,努力耕作。
然而首都地區的百姓中,遊手好閑的人很多,如果不加以督促、引導,就會耽誤農時。
可選派精明強幹的官員,考察民間的勤勞、懶惰狀況,上報朝廷。
” 秋,七月六日,吐谷渾國國王的世子慕容賀虜頭入朝觐見。
八日,孝文帝下诏說:“帝王設置官職,使之各司其責,而自身垂衣拱手,隻起督促作用,從而綱舉目張,使國家事務按部就班地得到解決。
朕缺乏知人善任的才能,怎能一見之下就識别出各人才能的優劣、長短?這樣隻會違背君主委任官職要擇善而從的本義。
今後選拔官吏,時間定在每個季度的最後一個月,由選拔單位與吏部具體負責。
”二十日,孝文帝下诏,命兼職員外散騎常侍宋弁、兼職員外散騎侍郎房亮出使南齊。
八月六日,孝文帝首次在西郊舉行祭月典禮,此後,這便形成為一種制度。
七日,高麗國派使臣入朝觐見。
十一日,孝文帝下诏,命陽平王拓跋頤、左仆射陸睿,統領十二位将領,率七萬騎兵,北征蠕蠕國。
二十二日,宕昌國王梁彌承入朝觐見。
司徒尉元因年紀老邁,自請辭職。
二十五日,孝文帝任命尉元為“三老”,遊明根為“五更”,為“國老”、“庶老”舉行養老典禮。
将要舉行大射禮時,天下起了雨,未能舉行。
二十九日,孝文帝下诏說:“文治、武功,自古以來都是同時施行的;威權與恩德的使用,也是相互配合的。
所以三皇五帝雖然仁至義盡,也還是使用了戰争的手段;夏禹、商湯雖然英明睿智,也沒有放棄軍事行動。
天下雖然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