蠕蠕傳
關燈
小
中
大
捉拿了步鹿真和社拔,把他們絞死,就自己立為部族首領。
大檀,是社侖的叔父仆渾之子,先前統率其他部落,鎮守在西部邊界,由于他很得人心,部族的人都推崇擁戴他,自号為牟汗纥升蓋可汗,就是魏國人所說“制勝”的意思。
斛律父子到了和龍城以後,馮跋封他為上谷侯。
後來大檀率部向南遷移進犯邊塞,太宗親自帶兵征讨,大檀畏懼逃跑。
太宗派山陽侯奚斤等人領兵追擊,碰上嚴寒大雪,戰士們凍死的、凍掉手指的占十分之二三。
到太宗駕崩後,世祖即位,大檀聽到這消息大喜,始光元年(424)秋,就來侵犯雲中郡。
世祖帶兵親往讨伐,三天兩夜趕赴雲中。
大檀率領騎兵包圍世祖,共圍了五十層,後面的馬頭緊靠前面的馬,一層接一層就像是土牆一樣。
魏軍士卒十分恐慌,而世祖卻神色自若,于是軍情才得以安定。
早先,大檀的弟弟大那與社侖争奪領導權,失敗後投奔朝廷。
大檀以大那的兒子于陟斤為部帥,魏朝軍士用亂箭将于陟斤射死,大檀恐懼,就退了回去。
始光二年(425),世祖發兵大舉征伐,分兵從東西五路齊發并進:平陽王長孫翰等人從黑漠進發,汝陰公長孫道生從黑白兩漠之間進軍,世祖從中路前進,東平公娥清從偏西方向經栗園進軍,宜城王奚斤、将軍安原等從西路經爾寒山進軍。
各部分頭前進到達漠南,留下辎重,騎兵輕裝隻帶十五天的幹糧,橫穿大沙漠合兵圍剿,大檀部落驚恐懼怕,向北而逃。
神..元年(428)八月,大檀又派兒子率騎兵萬餘人侵入邊塞,殺戮搶掠邊地居民而逃。
魏朝附屬國高車出兵追擊,将他們打敗。
皇帝從廣甯回朝,派兵追擊卻沒有追到。
神..二年(429)四月,世祖在南郊操練兵馬,準備攻擊大檀。
朝廷的公卿大臣們都不願意出兵,術士張淵、徐辯用觀察星象的結果去勸阻世祖,世祖卻聽從崔浩的建議決定進兵。
剛好派往江南的使者回來,報告了劉義隆想要進犯黃河以南地區的情況,劉義隆對使者說:“你速速回去告知魏朝皇帝,歸還我黃河以南地區,我就立即罷兵,不然的話,我就會下令将士全力進攻。
”世祖聽說後大笑,對朝廷公卿大臣說:“劉義隆不過是一個龜鼈小兒,連自救都顧不上,能有什麼作為。
即使他敢于來犯,倘若不先滅除蠕蠕,就等于是坐等賊寇到來,使我們腹背受敵,這不是上策。
我出兵征讨蠕蠕的主意已經定了。
”于是,皇帝的車駕出東路向黑山進發,平陽王長孫翰率兵從西路向大娥山進發,兩路合兵直逼蠕蠕的政權中心。
同年五月,軍隊駐紮在大沙漠之南,留下辎重輕裝奔襲,兵到栗水,大檀所部聞風向西逃竄。
大檀的弟弟匹黎原先掌管東邊部落,打算趕赴大檀所在之處,途中遭遇長孫翰的軍隊,長孫翰派騎兵進擊,殺死其酋長數百人。
大檀聞訊十分震驚恐懼,就率領他的部族,燒掉氈帳房舍,向西逃走,不留行迹,沒有人知道他們逃到了哪裡。
于是,蠕蠕國部落四處奔散,竄逃藏匿于山谷地區,棄下各種牲畜遍布四野,沒有人看管照料。
世祖沿着栗水向西而行,路經漢代大将窦憲昔日的營壘。
六月,世祖的車駕駐紮在兔園水,這裡離平城有三千七百裡。
分兵搜索征讨,東邊到達大沙漠,西邊接近張掖水,北邊越過燕然山,東西五千餘裡,南北三千裡。
高車各部族捕殺大檀屬下的人,前後有三十餘萬人歸降,俘獲大小頭領及胡馬百餘萬匹。
這年八月,世祖聽說東部的高車人屯紮在已尼陂,人口和牲畜非常多,離官軍一千多裡。
于是派左仆射安原等人前往征伐。
軍隊開到已尼陂,高車各部落紛紛向官軍投降,共計數十萬人。
大檀的部落從此衰弱不堪,大檀也發病而死,其子吳提繼位,号敕連可汗,是魏人所說“神聖”之意。
神鹿加四年(431),吳提派使者向朝廷進貢。
起先,北方邊境魏軍的哨騎抓獲吳提派往南邊巡邏的士卒二十餘人,世祖賜給他們衣服,把他們遣送回去。
吳提上下的人都感激朝廷恩德,所以就向朝廷納貢。
世祖将其使者當作貴賓給以厚待,并送他們回去。
延和三年(434)二月,因吳提娶了西海公主為妻,世祖又派使者前往把吳提的妹妹納為夫人,後又将她進升為左昭儀。
吳提派其兄秃鹿傀和近侍數百人前來朝貢,獻馬二千匹,世祖大悅,對他們頒賜甚為豐厚。
到了太延二年(436),吳提又斷絕和睦關系進犯邊塞。
四年(438),世祖帶兵到達五原,征伐吳提。
樂平王拓跋丕、河東公賀多羅督率十五員大将出兵東路,永昌王拓跋健、宜都王穆壽督率十五員大将從西路進軍,世祖從中路進發。
到達浚稽山,又将中路軍分成兩路,陳留王拓跋崇由大澤向涿邪山前進,世祖則從浚稽往北向天山進軍。
軍隊登上西邊的白阜山,在石頭上刻字記載其行蹤,終因沒有發現蠕蠕人的蹤迹而回還。
當時漠北大旱,大沙漠中沒有水草,軍馬死亡甚多。
太延五年(439),世祖向西讨伐沮渠牧犍,宜都王穆壽輔助景穆帝留守京師,長樂王嵇敬、建甯王拓跋崇率二萬人鎮守漠南,以防備蠕蠕來犯。
吳提果然侵犯邊塞,穆壽一向不加防備,緻使敵軍進至七介山,京城的人大為驚恐,争相奔往中城。
司空長孫道生領兵迎敵于吐頹山。
吳提前來侵犯之時,留其兄乞列歸與北邊各鎮的軍隊對峙,長樂王嵇敬、建甯王拓跋崇等人率兵大破乞列歸于陰山北面,将他擒獲。
乞列歸歎道:“這是沮渠牧犍陷我于死地啊。
”又抓獲乞列歸的伯父他吾無鹿胡及其将帥五百人,斬首萬餘級。
吳提聞訊逃走,長孫道生随後追擊,追到漠南而還。
真君四年(443),世祖駕幸漠南,分兵四路:樂安王拓跋範、建甯王拓跋崇各領十五員大将出東路,樂平王拓跋丕督率十五員大将出西路,世祖率軍出中路,中山王拓跋辰統領十五員大将為中路軍的後繼。
世祖到達鹿渾谷,将要同敵軍遭遇,吳提逃走,魏軍追至安頁根河,将吳提軍擊破。
世祖到達石水而還。
真君五年(444),世祖又到漠南,想要攻擊吳提,吳提逃到很遠的地方,世祖才回朝。
吳提死後,其子吐賀真繼位,号處可汗,是魏人所說“答應”的意思。
真君十年(449)正月,世祖北伐,高涼王拓跋那出東路,略陽王拓跋羯兒出西路,世祖與景穆帝由中路出涿邪山。
吐賀真的部落首領爾綿他拔等人率一千多家前來投降。
當時,魏軍前行數千裡,吐賀真由于剛剛即位,十分畏懼就遠遠地逃遁。
這一年九月,世祖又一次北伐,高涼王拓跋那從東路進發,略陽王拓跋羯兒從中路出兵,與各路軍約定時間在地弗池會師。
吐賀真集合全國的精銳兵力,軍隊物資非常充足,将高涼王拓跋那圍困
大檀,是社侖的叔父仆渾之子,先前統率其他部落,鎮守在西部邊界,由于他很得人心,部族的人都推崇擁戴他,自号為牟汗纥升蓋可汗,就是魏國人所說“制勝”的意思。
斛律父子到了和龍城以後,馮跋封他為上谷侯。
後來大檀率部向南遷移進犯邊塞,太宗親自帶兵征讨,大檀畏懼逃跑。
太宗派山陽侯奚斤等人領兵追擊,碰上嚴寒大雪,戰士們凍死的、凍掉手指的占十分之二三。
到太宗駕崩後,世祖即位,大檀聽到這消息大喜,始光元年(424)秋,就來侵犯雲中郡。
世祖帶兵親往讨伐,三天兩夜趕赴雲中。
大檀率領騎兵包圍世祖,共圍了五十層,後面的馬頭緊靠前面的馬,一層接一層就像是土牆一樣。
魏軍士卒十分恐慌,而世祖卻神色自若,于是軍情才得以安定。
早先,大檀的弟弟大那與社侖争奪領導權,失敗後投奔朝廷。
大檀以大那的兒子于陟斤為部帥,魏朝軍士用亂箭将于陟斤射死,大檀恐懼,就退了回去。
始光二年(425),世祖發兵大舉征伐,分兵從東西五路齊發并進:平陽王長孫翰等人從黑漠進發,汝陰公長孫道生從黑白兩漠之間進軍,世祖從中路前進,東平公娥清從偏西方向經栗園進軍,宜城王奚斤、将軍安原等從西路經爾寒山進軍。
各部分頭前進到達漠南,留下辎重,騎兵輕裝隻帶十五天的幹糧,橫穿大沙漠合兵圍剿,大檀部落驚恐懼怕,向北而逃。
神..元年(428)八月,大檀又派兒子率騎兵萬餘人侵入邊塞,殺戮搶掠邊地居民而逃。
魏朝附屬國高車出兵追擊,将他們打敗。
皇帝從廣甯回朝,派兵追擊卻沒有追到。
神..二年(429)四月,世祖在南郊操練兵馬,準備攻擊大檀。
朝廷的公卿大臣們都不願意出兵,術士張淵、徐辯用觀察星象的結果去勸阻世祖,世祖卻聽從崔浩的建議決定進兵。
剛好派往江南的使者回來,報告了劉義隆想要進犯黃河以南地區的情況,劉義隆對使者說:“你速速回去告知魏朝皇帝,歸還我黃河以南地區,我就立即罷兵,不然的話,我就會下令将士全力進攻。
”世祖聽說後大笑,對朝廷公卿大臣說:“劉義隆不過是一個龜鼈小兒,連自救都顧不上,能有什麼作為。
即使他敢于來犯,倘若不先滅除蠕蠕,就等于是坐等賊寇到來,使我們腹背受敵,這不是上策。
我出兵征讨蠕蠕的主意已經定了。
”于是,皇帝的車駕出東路向黑山進發,平陽王長孫翰率兵從西路向大娥山進發,兩路合兵直逼蠕蠕的政權中心。
同年五月,軍隊駐紮在大沙漠之南,留下辎重輕裝奔襲,兵到栗水,大檀所部聞風向西逃竄。
大檀的弟弟匹黎原先掌管東邊部落,打算趕赴大檀所在之處,途中遭遇長孫翰的軍隊,長孫翰派騎兵進擊,殺死其酋長數百人。
大檀聞訊十分震驚恐懼,就率領他的部族,燒掉氈帳房舍,向西逃走,不留行迹,沒有人知道他們逃到了哪裡。
于是,蠕蠕國部落四處奔散,竄逃藏匿于山谷地區,棄下各種牲畜遍布四野,沒有人看管照料。
世祖沿着栗水向西而行,路經漢代大将窦憲昔日的營壘。
六月,世祖的車駕駐紮在兔園水,這裡離平城有三千七百裡。
分兵搜索征讨,東邊到達大沙漠,西邊接近張掖水,北邊越過燕然山,東西五千餘裡,南北三千裡。
高車各部族捕殺大檀屬下的人,前後有三十餘萬人歸降,俘獲大小頭領及胡馬百餘萬匹。
這年八月,世祖聽說東部的高車人屯紮在已尼陂,人口和牲畜非常多,離官軍一千多裡。
于是派左仆射安原等人前往征伐。
軍隊開到已尼陂,高車各部落紛紛向官軍投降,共計數十萬人。
大檀的部落從此衰弱不堪,大檀也發病而死,其子吳提繼位,号敕連可汗,是魏人所說“神聖”之意。
神鹿加四年(431),吳提派使者向朝廷進貢。
起先,北方邊境魏軍的哨騎抓獲吳提派往南邊巡邏的士卒二十餘人,世祖賜給他們衣服,把他們遣送回去。
吳提上下的人都感激朝廷恩德,所以就向朝廷納貢。
世祖将其使者當作貴賓給以厚待,并送他們回去。
延和三年(434)二月,因吳提娶了西海公主為妻,世祖又派使者前往把吳提的妹妹納為夫人,後又将她進升為左昭儀。
吳提派其兄秃鹿傀和近侍數百人前來朝貢,獻馬二千匹,世祖大悅,對他們頒賜甚為豐厚。
到了太延二年(436),吳提又斷絕和睦關系進犯邊塞。
四年(438),世祖帶兵到達五原,征伐吳提。
樂平王拓跋丕、河東公賀多羅督率十五員大将出兵東路,永昌王拓跋健、宜都王穆壽督率十五員大将從西路進軍,世祖從中路進發。
到達浚稽山,又将中路軍分成兩路,陳留王拓跋崇由大澤向涿邪山前進,世祖則從浚稽往北向天山進軍。
軍隊登上西邊的白阜山,在石頭上刻字記載其行蹤,終因沒有發現蠕蠕人的蹤迹而回還。
當時漠北大旱,大沙漠中沒有水草,軍馬死亡甚多。
太延五年(439),世祖向西讨伐沮渠牧犍,宜都王穆壽輔助景穆帝留守京師,長樂王嵇敬、建甯王拓跋崇率二萬人鎮守漠南,以防備蠕蠕來犯。
吳提果然侵犯邊塞,穆壽一向不加防備,緻使敵軍進至七介山,京城的人大為驚恐,争相奔往中城。
司空長孫道生領兵迎敵于吐頹山。
吳提前來侵犯之時,留其兄乞列歸與北邊各鎮的軍隊對峙,長樂王嵇敬、建甯王拓跋崇等人率兵大破乞列歸于陰山北面,将他擒獲。
乞列歸歎道:“這是沮渠牧犍陷我于死地啊。
”又抓獲乞列歸的伯父他吾無鹿胡及其将帥五百人,斬首萬餘級。
吳提聞訊逃走,長孫道生随後追擊,追到漠南而還。
真君四年(443),世祖駕幸漠南,分兵四路:樂安王拓跋範、建甯王拓跋崇各領十五員大将出東路,樂平王拓跋丕督率十五員大将出西路,世祖率軍出中路,中山王拓跋辰統領十五員大将為中路軍的後繼。
世祖到達鹿渾谷,将要同敵軍遭遇,吳提逃走,魏軍追至安頁根河,将吳提軍擊破。
世祖到達石水而還。
真君五年(444),世祖又到漠南,想要攻擊吳提,吳提逃到很遠的地方,世祖才回朝。
吳提死後,其子吐賀真繼位,号處可汗,是魏人所說“答應”的意思。
真君十年(449)正月,世祖北伐,高涼王拓跋那出東路,略陽王拓跋羯兒出西路,世祖與景穆帝由中路出涿邪山。
吐賀真的部落首領爾綿他拔等人率一千多家前來投降。
當時,魏軍前行數千裡,吐賀真由于剛剛即位,十分畏懼就遠遠地逃遁。
這一年九月,世祖又一次北伐,高涼王拓跋那從東路進發,略陽王拓跋羯兒從中路出兵,與各路軍約定時間在地弗池會師。
吐賀真集合全國的精銳兵力,軍隊物資非常充足,将高涼王拓跋那圍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