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玄傳
關燈
小
中
大
了徐州刺史桓..,與沛國的劉毅、東海的何無忌等收集部衆渡過長江。
桓玄授任桓謙為征讨都督,召集侍從官員留住在宮禁之内。
桓玄遷回到上宮,文武百官都步行跟從。
又大赦揚、豫、徐、兖、青、冀等六州。
派頓丘太守吳甫之、右衛将軍皇甫敷在江乘抗拒北邊的劉裕。
劉裕斬了吳甫之,進軍到了羅落橋,又斬了皇甫敷的首級。
桓玄表面上粗疏威猛,骨子裡怯懦恐懼,及至聽說兩将已死,主意已經窮盡,無計可施,天天和巫術道士作詛咒制勝之法。
于是他問衆人道:“我難道失敗了嗎?”黃門侍郎曹靖回答說:“神明發怒民衆忿怨,為臣實在憂慮恐懼。
”桓玄說:“民衆忿怨尚可理解,神明為何發怒?”曹靖回答說:“遷走了晉朝的宗廟,使其祖宗飄泊沒有定所;大楚朝的廟祭,又不能及于祖先。
這就是神明發怒的原因啊。
”桓玄說:“你為何早不對我谏勸?”回答說:“朝中諸位君子都認為大楚是堯舜之世,為臣怎麼敢谏勸。
”桓玄派桓謙、何澹之屯兵于東陵口,卞範之屯兵于覆舟山之西,兩下合兵共二萬人。
又派武衛庾赜之配備精銳的士卒武器,前往援助桓謙等人。
桓謙等大敗,桓玄揚言要親往作戰,帶領子侄出南掖門,向西到達石頭城。
先已派殷仲文在渡口準備了船隻,于是就一道乘船往南逃走。
一連幾天找不到糧食,左右隻得用粗糧做的粥送給他吃,難于吞咽下去。
桓玄之子桓升才隻五六歲,抱着桓玄的胸脯撫摸他,桓玄見狀悲不自勝。
桓玄挾持司馬德宗從尋陽出發,到達江陵,西中郎将桓石康接納了他們。
桓玄在江陵城南搭起帳幕,設置文武百官,以卞範之為尚書仆射,殷仲文為徐州刺史,其餘各官都予以顯要的任用。
桓玄對諸侍臣說:“你們都是通過清淨的途徑得以榮升,翼從于我的身邊,京都中那些竊居官位者正應當來軍門謝罪,等到他們看見你們再次進入石頭城,你們就無異于雲霄中的人了。
”桓玄因為在失敗逃亡之後,害怕法令不能整肅,就輕易動怒妄殺無辜,越發變得暴虐。
殷仲文對他進行谏勸,桓玄大怒道:“漢高祖、魏武帝屢次遭遇失敗,隻是因為他們的部将作戰失利而已。
由于上天縱容邪惡,所以我回來以舊楚為都,但群小愚昧無知,妄生是非,正應當用威猛予以追究,不應對他們施以恩惠。
”荊、江一帶的郡守,由于桓玄流亡到此,都派使者來進表交結,其中有不安定的言辭,桓玄一概不予接受,就命令所在各郡進表慶賀他遷都之喜。
桓玄在逃亡路上自己撰寫《起居注》,叙述他抗拒劉裕的事,自稱他的謀略沒有失誤之處,而是諸将違背節制調度,以至于失敗。
他沒有時間去謀劃議論軍事,隻是述說記錄他的經曆而已。
劉裕派遣他的冠軍将軍劉毅從建邺發兵,追擊桓玄。
桓玄軍屢次打敗仗。
桓玄經常在他的大船旁邊裝配輕便小舟以備不時之需,所以他的将士沒有鬥志。
桓玄竟丢棄部下而逃,其餘軍隊就依次崩潰逃散,他就與司馬德宗一起逃回到江陵。
起初,桓玄把司馬德宗的妻兒留在巴陵,殷仲文與桓玄同在一條船上,就勸說桓玄尋找别的船隻收集散軍,于是把司馬德宗之妻送回到建邺。
桓玄進入江陵城,南平太守馮該勸桓玄再戰。
桓玄想要出發到漢中,投奔梁州刺史桓希,夜晚安排停當将要出發,城内已經大亂,他的命令已不能執行,隻好帶領其心腹百餘人往城北逃出。
走到城門邊,左右就在黑暗中迎面砍殺桓玄,前後相互厮殺,人馬交錯塞滿了道路。
桓玄僅僅得以逃到船上。
司馬德宗則進入了南郡府第。
桓玄已經下船,還想要往漢中逃走。
桓玄的屯騎校尉毛..之誘騙他進入蜀地,他就同桓石康等人溯江而上。
船到枚回洲,被益州參軍費恬等人迎面射擊,箭如雨下。
桓玄一中了流矢,他的兒子桓升就把箭拔出來。
益州督護馮遷抽刀登上桓玄的艦船,桓玄叫道:“你是何人,敢殺天子!”馮遷說:“我就是要殺掉天子的逆賊。
”于是斬下桓玄以及桓石康等人的首級,把桓升斬于江陵街市,将桓玄首級傳送到建業,懸挂在朱雀門示衆。
桓玄已經失敗,桓謙在沮中藏匿起來。
桓振逃到華容水濱,暗中聚集黨徒數千人,在早晨襲擊江陵城,把它占領了。
桓謙也就聚衆而出。
桓振到了江陵,打聽桓玄之子桓升之所在,得知桓升已死,就要殺掉司馬德宗,桓謙苦苦相勸才得以住手。
于是桓振等人就為桓玄舉哀,給他定谥号為武悼皇帝。
桓謙率領群官又立司馬德宗為帝,桓振自任為都督八州、鎮軍将軍、荊州刺史,桓謙恢複原職,又加授江豫二州刺史。
後來,司馬德宗的益州刺史毛璩在漢中殺了桓希。
桓振入侵江陵,被唐興所殺。
他的其餘親信随從,有的當時被擒獲,有的逃散到外地,幾年之間,全都被消滅。
桓玄授任桓謙為征讨都督,召集侍從官員留住在宮禁之内。
桓玄遷回到上宮,文武百官都步行跟從。
又大赦揚、豫、徐、兖、青、冀等六州。
派頓丘太守吳甫之、右衛将軍皇甫敷在江乘抗拒北邊的劉裕。
劉裕斬了吳甫之,進軍到了羅落橋,又斬了皇甫敷的首級。
桓玄表面上粗疏威猛,骨子裡怯懦恐懼,及至聽說兩将已死,主意已經窮盡,無計可施,天天和巫術道士作詛咒制勝之法。
于是他問衆人道:“我難道失敗了嗎?”黃門侍郎曹靖回答說:“神明發怒民衆忿怨,為臣實在憂慮恐懼。
”桓玄說:“民衆忿怨尚可理解,神明為何發怒?”曹靖回答說:“遷走了晉朝的宗廟,使其祖宗飄泊沒有定所;大楚朝的廟祭,又不能及于祖先。
這就是神明發怒的原因啊。
”桓玄說:“你為何早不對我谏勸?”回答說:“朝中諸位君子都認為大楚是堯舜之世,為臣怎麼敢谏勸。
”桓玄派桓謙、何澹之屯兵于東陵口,卞範之屯兵于覆舟山之西,兩下合兵共二萬人。
又派武衛庾赜之配備精銳的士卒武器,前往援助桓謙等人。
桓謙等大敗,桓玄揚言要親往作戰,帶領子侄出南掖門,向西到達石頭城。
先已派殷仲文在渡口準備了船隻,于是就一道乘船往南逃走。
一連幾天找不到糧食,左右隻得用粗糧做的粥送給他吃,難于吞咽下去。
桓玄之子桓升才隻五六歲,抱着桓玄的胸脯撫摸他,桓玄見狀悲不自勝。
桓玄挾持司馬德宗從尋陽出發,到達江陵,西中郎将桓石康接納了他們。
桓玄在江陵城南搭起帳幕,設置文武百官,以卞範之為尚書仆射,殷仲文為徐州刺史,其餘各官都予以顯要的任用。
桓玄對諸侍臣說:“你們都是通過清淨的途徑得以榮升,翼從于我的身邊,京都中那些竊居官位者正應當來軍門謝罪,等到他們看見你們再次進入石頭城,你們就無異于雲霄中的人了。
”桓玄因為在失敗逃亡之後,害怕法令不能整肅,就輕易動怒妄殺無辜,越發變得暴虐。
殷仲文對他進行谏勸,桓玄大怒道:“漢高祖、魏武帝屢次遭遇失敗,隻是因為他們的部将作戰失利而已。
由于上天縱容邪惡,所以我回來以舊楚為都,但群小愚昧無知,妄生是非,正應當用威猛予以追究,不應對他們施以恩惠。
”荊、江一帶的郡守,由于桓玄流亡到此,都派使者來進表交結,其中有不安定的言辭,桓玄一概不予接受,就命令所在各郡進表慶賀他遷都之喜。
桓玄在逃亡路上自己撰寫《起居注》,叙述他抗拒劉裕的事,自稱他的謀略沒有失誤之處,而是諸将違背節制調度,以至于失敗。
他沒有時間去謀劃議論軍事,隻是述說記錄他的經曆而已。
劉裕派遣他的冠軍将軍劉毅從建邺發兵,追擊桓玄。
桓玄軍屢次打敗仗。
桓玄經常在他的大船旁邊裝配輕便小舟以備不時之需,所以他的将士沒有鬥志。
桓玄竟丢棄部下而逃,其餘軍隊就依次崩潰逃散,他就與司馬德宗一起逃回到江陵。
起初,桓玄把司馬德宗的妻兒留在巴陵,殷仲文與桓玄同在一條船上,就勸說桓玄尋找别的船隻收集散軍,于是把司馬德宗之妻送回到建邺。
桓玄進入江陵城,南平太守馮該勸桓玄再戰。
桓玄想要出發到漢中,投奔梁州刺史桓希,夜晚安排停當将要出發,城内已經大亂,他的命令已不能執行,隻好帶領其心腹百餘人往城北逃出。
走到城門邊,左右就在黑暗中迎面砍殺桓玄,前後相互厮殺,人馬交錯塞滿了道路。
桓玄僅僅得以逃到船上。
司馬德宗則進入了南郡府第。
桓玄已經下船,還想要往漢中逃走。
桓玄的屯騎校尉毛..之誘騙他進入蜀地,他就同桓石康等人溯江而上。
船到枚回洲,被益州參軍費恬等人迎面射擊,箭如雨下。
桓玄一中了流矢,他的兒子桓升就把箭拔出來。
益州督護馮遷抽刀登上桓玄的艦船,桓玄叫道:“你是何人,敢殺天子!”馮遷說:“我就是要殺掉天子的逆賊。
”于是斬下桓玄以及桓石康等人的首級,把桓升斬于江陵街市,将桓玄首級傳送到建業,懸挂在朱雀門示衆。
桓玄已經失敗,桓謙在沮中藏匿起來。
桓振逃到華容水濱,暗中聚集黨徒數千人,在早晨襲擊江陵城,把它占領了。
桓謙也就聚衆而出。
桓振到了江陵,打聽桓玄之子桓升之所在,得知桓升已死,就要殺掉司馬德宗,桓謙苦苦相勸才得以住手。
于是桓振等人就為桓玄舉哀,給他定谥号為武悼皇帝。
桓謙率領群官又立司馬德宗為帝,桓振自任為都督八州、鎮軍将軍、荊州刺史,桓謙恢複原職,又加授江豫二州刺史。
後來,司馬德宗的益州刺史毛璩在漢中殺了桓希。
桓振入侵江陵,被唐興所殺。
他的其餘親信随從,有的當時被擒獲,有的逃散到外地,幾年之間,全都被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