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德宗傳(附司馬德文傳)
關燈
小
中
大
司馬德宗即位為晉安帝,改年号為隆安。
司馬德宗授予司馬道子以太傅、揚州牧、中書監等職,加賜特殊的禮儀,其儀仗有黃钺、羽葆、鼓吹等,又增賜衛士一百人入殿。
不久,朝廷内外各種事務都必須首先經過司馬道子之手。
尚書仆射王國寶輕薄無德行,被道子當作親信,他的權勢顯赫,震懾京城建業,竟然擅自把禁衛東宮的士卒用來配備自己的私府。
司馬道子任用王緒為輔國将軍、琅邪内史,又擅自兼并守衛石頭城的軍隊,把他們屯駐在建業城。
王緒還兼任他的從事中郎,在中樞部門主事,倍受寵幸而主持朝政。
司馬德宗屬下的兖州刺史王恭向來憎惡王國寶、王緒這一幫人擾亂朝政,就約荊州刺史殷仲堪到期同時舉事。
王恭上奏表給司馬德宗說:“王國寶犯有滔天大罪,我恭敬地向陛下陳述他的罪狀。
前任荊州刺史王悅,是王國寶的同胞兄弟。
王悅在西藩任上,不幸喪亡。
國寶向陛下告假奔喪,卻遲遲不願上路,禦史台對此事進行糾察,他害怕獲罪黜免,就改換衣服冠帽,僞裝成婦人,與婢女同坐一車,到相王司馬道子那裡求情。
再則先帝暴崩之時,朝廷上下莫不驚哭,但國寶若無其事,絲毫不見悲哀之貌,并且潛入宮中,謀求施行奸計,想要詐稱聖上遺诏,僞造皇帝玺印。
事實昭著在外,上下莫不知曉。
先前讒言離間王繤、王珉兄弟,使二者不和勝過仇敵;後又樹立私黨,遍及朝廷官府。
侵吞軍隊物資儲備,據為私人财産;公然賣官鬻爵,威勢恣肆于天下。
網羅不得志者,招集亡命之徒。
輔國将軍王緒兇狂狡詐,為人所不齒,二人狼狽為奸,共同竊居要位。
彼等自知惡貫滿盈,人鬼都為之怨憤,就圖謀背叛朝廷,廢毀天下。
昔日趙鞅興晉陽之甲,鏟除君側之惡,我雖拙笨愚劣,豈敢忘卻這個道理。
”王恭的表章送到朝廷,司馬道子得知以後就密謀要讨伐王恭,任司馬元顯為征虜将軍,令内外各路軍隊暗中嚴加防備。
但王國寶惶恐畏懼,不知道怎麼行事,就派出數百人守衛竹裡,夜晚遇到大風大雨,将士各自奔散而回。
王緒勸說王國寶殺死王繤,然後出兵南征北伐,王國寶不聽,反而向王繤征求對策。
不久王國寶恐懼過度,就向朝廷上表請求免去自己的官職。
沒過多久他又畏懼而反悔,就詐稱司馬德宗有诏令其官複原職。
司馬道子既不能抵抗王恭等人的軍隊,又想要借此而推卸自己的罪責,就把王國寶逮捕起來交付廷尉處死,又斬王緒于市,以取悅于王恭等人。
司徒左長史王廣欽因為母親亡故而在吳郡服喪,王恭就授予他吳國内史之職。
王廣欽就征集動用吳興等各郡的兵卒。
王國寶被處死之後,王恭要王廣欽仍回家服喪。
王廣欽認為這是一次極好的機遇,可以實現自己的意願,于是就占據吳郡,派遣自己的子弟率兵攻擊王恭。
王廣欽以女兒為真烈将軍,也設置各種文武官員,領兵自衛。
王恭派司馬劉牢之前往征讨,平定了王廣欽。
司馬德宗屬下谯王司馬尚之兄弟又去遊說司馬道子,認為當前各地藩鎮勢力強盛,而朝廷宰相權勢薄弱,應當暗地裡樹置朋黨,作為保衛自己的屏障。
司馬道子同意他們的看法,就分派自己的心腹之人,占據許多位置重要的州郡,從此内外騷動不得安甯。
王恭深恐發生禍害,再次秘密相約殷仲堪、西中郎将庾楷、廣州刺史桓玄按期舉兵同會于京都建業。
桓玄等人立即響應。
王恭向朝廷上表,向各地傳檄,以讨伐江州刺史王愉、司馬尚之作為起兵的事由。
殷仲堪派龍骧将軍、南郡相楊亻全期率水師五千人從江陵進發,桓玄向殷仲堪借兵,殷仲堪也借給他五千兵馬。
于是,司馬德宗采取了嚴密的防衛措施:給司馬道子加賜黃钺;派右将軍謝琰領兵抵抗王恭等人;任司馬元顯為征讨都督,率領衆軍作後續相繼進發;令前軍王王旬率領中軍府的部隊駐紮在京都北郊;任司馬尚之為豫州刺史,率領其弟司馬恢之、司馬允之向西讨伐庾楷等人。
所有各部都令人舉着白虎幡走在前列。
王恭派劉牢之為前鋒,駐紮在竹裡。
當初,司馬道子圖謀除掉王恭,曾許以重賞收買了劉牢之,劉牢之就殺了王恭的别帥顔延和他的弟弟顔強,把兩個人的首級送給謝琰。
謝琰與劉牢之同時襲擊王恭,王恭被打敗逃往曲阿,被湖浦軍尉拿獲,解送到建業。
司馬尚之與庾楷之子庾鴻在牛渚交戰,斬殺了庾鴻的前鋒将領殷萬,庾鴻隻得逃回到曆陽。
司馬尚之還是不敢渡水作戰。
桓玄、楊亻全期等突然到達橫江,司馬尚之引兵退走,司馬恢之所率領的軍隊全部覆沒。
桓玄等人徑直到達石頭城,殷仲堪所部繼而進到蕪湖,建業受到威脅,京城震駭。
司馬道子在倪塘把王恭處斬。
桓玄
司馬德宗授予司馬道子以太傅、揚州牧、中書監等職,加賜特殊的禮儀,其儀仗有黃钺、羽葆、鼓吹等,又增賜衛士一百人入殿。
不久,朝廷内外各種事務都必須首先經過司馬道子之手。
尚書仆射王國寶輕薄無德行,被道子當作親信,他的權勢顯赫,震懾京城建業,竟然擅自把禁衛東宮的士卒用來配備自己的私府。
司馬道子任用王緒為輔國将軍、琅邪内史,又擅自兼并守衛石頭城的軍隊,把他們屯駐在建業城。
王緒還兼任他的從事中郎,在中樞部門主事,倍受寵幸而主持朝政。
司馬德宗屬下的兖州刺史王恭向來憎惡王國寶、王緒這一幫人擾亂朝政,就約荊州刺史殷仲堪到期同時舉事。
王恭上奏表給司馬德宗說:“王國寶犯有滔天大罪,我恭敬地向陛下陳述他的罪狀。
前任荊州刺史王悅,是王國寶的同胞兄弟。
王悅在西藩任上,不幸喪亡。
國寶向陛下告假奔喪,卻遲遲不願上路,禦史台對此事進行糾察,他害怕獲罪黜免,就改換衣服冠帽,僞裝成婦人,與婢女同坐一車,到相王司馬道子那裡求情。
再則先帝暴崩之時,朝廷上下莫不驚哭,但國寶若無其事,絲毫不見悲哀之貌,并且潛入宮中,謀求施行奸計,想要詐稱聖上遺诏,僞造皇帝玺印。
事實昭著在外,上下莫不知曉。
先前讒言離間王繤、王珉兄弟,使二者不和勝過仇敵;後又樹立私黨,遍及朝廷官府。
侵吞軍隊物資儲備,據為私人财産;公然賣官鬻爵,威勢恣肆于天下。
網羅不得志者,招集亡命之徒。
輔國将軍王緒兇狂狡詐,為人所不齒,二人狼狽為奸,共同竊居要位。
彼等自知惡貫滿盈,人鬼都為之怨憤,就圖謀背叛朝廷,廢毀天下。
昔日趙鞅興晉陽之甲,鏟除君側之惡,我雖拙笨愚劣,豈敢忘卻這個道理。
”王恭的表章送到朝廷,司馬道子得知以後就密謀要讨伐王恭,任司馬元顯為征虜将軍,令内外各路軍隊暗中嚴加防備。
但王國寶惶恐畏懼,不知道怎麼行事,就派出數百人守衛竹裡,夜晚遇到大風大雨,将士各自奔散而回。
王緒勸說王國寶殺死王繤,然後出兵南征北伐,王國寶不聽,反而向王繤征求對策。
不久王國寶恐懼過度,就向朝廷上表請求免去自己的官職。
沒過多久他又畏懼而反悔,就詐稱司馬德宗有诏令其官複原職。
司馬道子既不能抵抗王恭等人的軍隊,又想要借此而推卸自己的罪責,就把王國寶逮捕起來交付廷尉處死,又斬王緒于市,以取悅于王恭等人。
司徒左長史王廣欽因為母親亡故而在吳郡服喪,王恭就授予他吳國内史之職。
王廣欽就征集動用吳興等各郡的兵卒。
王國寶被處死之後,王恭要王廣欽仍回家服喪。
王廣欽認為這是一次極好的機遇,可以實現自己的意願,于是就占據吳郡,派遣自己的子弟率兵攻擊王恭。
王廣欽以女兒為真烈将軍,也設置各種文武官員,領兵自衛。
王恭派司馬劉牢之前往征讨,平定了王廣欽。
司馬德宗屬下谯王司馬尚之兄弟又去遊說司馬道子,認為當前各地藩鎮勢力強盛,而朝廷宰相權勢薄弱,應當暗地裡樹置朋黨,作為保衛自己的屏障。
司馬道子同意他們的看法,就分派自己的心腹之人,占據許多位置重要的州郡,從此内外騷動不得安甯。
王恭深恐發生禍害,再次秘密相約殷仲堪、西中郎将庾楷、廣州刺史桓玄按期舉兵同會于京都建業。
桓玄等人立即響應。
王恭向朝廷上表,向各地傳檄,以讨伐江州刺史王愉、司馬尚之作為起兵的事由。
殷仲堪派龍骧将軍、南郡相楊亻全期率水師五千人從江陵進發,桓玄向殷仲堪借兵,殷仲堪也借給他五千兵馬。
于是,司馬德宗采取了嚴密的防衛措施:給司馬道子加賜黃钺;派右将軍謝琰領兵抵抗王恭等人;任司馬元顯為征讨都督,率領衆軍作後續相繼進發;令前軍王王旬率領中軍府的部隊駐紮在京都北郊;任司馬尚之為豫州刺史,率領其弟司馬恢之、司馬允之向西讨伐庾楷等人。
所有各部都令人舉着白虎幡走在前列。
王恭派劉牢之為前鋒,駐紮在竹裡。
當初,司馬道子圖謀除掉王恭,曾許以重賞收買了劉牢之,劉牢之就殺了王恭的别帥顔延和他的弟弟顔強,把兩個人的首級送給謝琰。
謝琰與劉牢之同時襲擊王恭,王恭被打敗逃往曲阿,被湖浦軍尉拿獲,解送到建業。
司馬尚之與庾楷之子庾鴻在牛渚交戰,斬殺了庾鴻的前鋒将領殷萬,庾鴻隻得逃回到曆陽。
司馬尚之還是不敢渡水作戰。
桓玄、楊亻全期等突然到達橫江,司馬尚之引兵退走,司馬恢之所率領的軍隊全部覆沒。
桓玄等人徑直到達石頭城,殷仲堪所部繼而進到蕪湖,建業受到威脅,京城震駭。
司馬道子在倪塘把王恭處斬。
桓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