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叉傳
關燈
小
中
大
歡作樂,毫不避諱。
朝廷政務荒廢,法紀松弛,州、鎮的行政、軍事長官,大多都極不稱職。
從此,整個國家的局勢日益陷入混亂。
自從劉騰死後,元叉等人對胡太後的防範戒備漸漸松懈,元叉也放寬了心,時常住宿于宮外,每日裡東遊西逛,甚至在去外地遊玩時,流連忘返,樂不思歸。
胡太後暗中觀察到了這一切。
元叉卻對這種逍遙自在的生活方式習以為常,高枕無憂,不再有戒心。
他的親信們向他發出警告,元叉卻毫不理睬。
正光五年(524)秋天,胡太後當着孝明帝的面,對大臣們說:“你們将我們母子隔絕,不準我探望兒子,還要我有什麼用?讓我出家當尼姑好了,我将與世隔絕,去嵩山閑居寺修道。
先帝遠見卓識,能夠預見未來之事,當初興建這座佛寺,正是為了我今天能有個安身之處。
”說完,自己就要剪下頭發。
孝明帝與大臣們極為恐慌,一齊跪地叩頭,痛哭流涕,竭力苦勸。
而胡太後的聲音、神色卻顯得更加怨憤凄慘,态度也更為堅決。
于是孝明帝就陪母親住在嘉福殿,一連幾日,與胡太後秘密商議除掉元叉的辦法。
孝明帝雖處心積慮地要除掉元叉,但在表面上卻與元叉顯得更加親密,把胡太後發怒時所說的話,與她想自由往來顯陽殿的意思,都告訴了元叉。
又對元叉哭訴他因胡太後想要出家修行所引起的憂傷恐懼之情。
像這樣,一天哭訴三、四次,元叉不但絲毫不起疑心,反而勸孝明帝遵從胡太後的意願。
于是胡太後時常來往于嘉福殿與顯陽殿之間,元叉在南北二宮之間設置的警戒線,也就不複存在了。
元叉曾推薦他的親戚元法僧擔任徐州刺史,而元法僧卻獻出徐州,投降梁朝,胡太後經常提起此事,使元叉深感羞愧和悔恨。
丞相、高陽王元雍,雖然官位比元叉高,但對元叉卻十分畏懼忌憚,想向孝明帝提議除去元叉,但苦于沒有機會。
恰好胡太後與孝明帝南遊洛水,元雍便向他們發出邀請,于是胡太後與孝明帝駕臨元雍的府第。
入夜之後,孝明帝與胡太後進入元雍的内室,随從們一概不許入内,于是三人商定了除去元叉的計劃。
其後,元雍随孝明帝朝見太後,對太後說:“臣并不憂慮天下群賊,惟獨擔憂元叉。
為什麼呢?元叉統率着禁衛軍,京城的軍隊都歸他指揮;他的父親元繼統帥着百萬大軍,在京城西面虎視眈眈;他的弟弟元羅身為都督,統轄着青、光、南青三州的兵馬。
元叉無謀反之心則已,若有謀反之心,朝廷将靠什麼與他對抗呢?元叉嘴上雖然說不反叛朝廷,但誰知道他内心是怎麼想的呢?這不能不讓人感到恐懼。
”胡太後說:“對。
元郎如果真的效忠朝廷而無謀反之心,為什麼不辭去領軍的職務,而以其餘的官職輔佐朝政呢?”元叉得知後,非常恐慌,馬上請求解除領軍将軍的職務。
于是朝廷将元叉提升為骠騎大将軍、儀同三司、尚書令、侍中、領左右。
元叉雖被解除了兵權,但仍然總管朝廷内外事務,根本沒想象到自己正面臨着被罷黜的命運。
不久,趁元叉出宮留宿家中時,孝明帝下诏免除元叉侍中的職務。
第二天清早,元叉要進宮時,守門的侍衛卻拒絕他入内。
接着,元叉被解除一切職務,取消作為皇族成員的資格,貶為平民。
後來,胡太後對左右的侍臣們說:“當初劉騰、元叉曾向朕索取免死鐵券,希望犯了死罪時能夠免于一死,朕幸好沒有給他們。
”中書舍人韓子熙說:“犯了罪隻看該不該殺,怎能看是否給了免死鐵券。
陛下昔日雖然未給免死鐵券,哪裡知道今天并不會殺他呢?”胡太後聽了,一副茫然若失的樣子。
不久,有人告發元叉與弟弟元瓜陰謀造反,想命令他的黨羽攻占鄰近京城的各縣,破壞、焚燒城鎮以震驚天下,計劃先派他的堂弟元洪業,率領六鎮中本是投降過來的鎮民在定州造反,又派人勾結魯陽諸蠻族襲擊依阙,由元叉元瓜兄弟充當内應。
事情發生已經有些日子,又查獲了元叉的親筆信。
胡太後因為元叉是她妹夫的緣故,仍不忍心立刻作出死刑的判決。
黃門侍郎李琰之說:“元叉的罪行,遠近皆知,怎能遲遲疑疑不作出判決,而讓人們感到迷惑不解。
”黃門徐纥走上前來,想替元叉求情,但又猶猶豫豫不敢開口。
大臣們再三請求,态度十分堅決,孝明帝也發言附和大臣們的意見,胡太後隻得同意。
于是,命元叉及其弟元瓜在家中自盡。
胡太後還是因為妹妹的緣故,仍追贈元叉為侍中、骠騎大将軍、儀同三司、尚書令、冀州刺史。
朝廷政務荒廢,法紀松弛,州、鎮的行政、軍事長官,大多都極不稱職。
從此,整個國家的局勢日益陷入混亂。
自從劉騰死後,元叉等人對胡太後的防範戒備漸漸松懈,元叉也放寬了心,時常住宿于宮外,每日裡東遊西逛,甚至在去外地遊玩時,流連忘返,樂不思歸。
胡太後暗中觀察到了這一切。
元叉卻對這種逍遙自在的生活方式習以為常,高枕無憂,不再有戒心。
他的親信們向他發出警告,元叉卻毫不理睬。
正光五年(524)秋天,胡太後當着孝明帝的面,對大臣們說:“你們将我們母子隔絕,不準我探望兒子,還要我有什麼用?讓我出家當尼姑好了,我将與世隔絕,去嵩山閑居寺修道。
先帝遠見卓識,能夠預見未來之事,當初興建這座佛寺,正是為了我今天能有個安身之處。
”說完,自己就要剪下頭發。
孝明帝與大臣們極為恐慌,一齊跪地叩頭,痛哭流涕,竭力苦勸。
而胡太後的聲音、神色卻顯得更加怨憤凄慘,态度也更為堅決。
于是孝明帝就陪母親住在嘉福殿,一連幾日,與胡太後秘密商議除掉元叉的辦法。
孝明帝雖處心積慮地要除掉元叉,但在表面上卻與元叉顯得更加親密,把胡太後發怒時所說的話,與她想自由往來顯陽殿的意思,都告訴了元叉。
又對元叉哭訴他因胡太後想要出家修行所引起的憂傷恐懼之情。
像這樣,一天哭訴三、四次,元叉不但絲毫不起疑心,反而勸孝明帝遵從胡太後的意願。
于是胡太後時常來往于嘉福殿與顯陽殿之間,元叉在南北二宮之間設置的警戒線,也就不複存在了。
元叉曾推薦他的親戚元法僧擔任徐州刺史,而元法僧卻獻出徐州,投降梁朝,胡太後經常提起此事,使元叉深感羞愧和悔恨。
丞相、高陽王元雍,雖然官位比元叉高,但對元叉卻十分畏懼忌憚,想向孝明帝提議除去元叉,但苦于沒有機會。
恰好胡太後與孝明帝南遊洛水,元雍便向他們發出邀請,于是胡太後與孝明帝駕臨元雍的府第。
入夜之後,孝明帝與胡太後進入元雍的内室,随從們一概不許入内,于是三人商定了除去元叉的計劃。
其後,元雍随孝明帝朝見太後,對太後說:“臣并不憂慮天下群賊,惟獨擔憂元叉。
為什麼呢?元叉統率着禁衛軍,京城的軍隊都歸他指揮;他的父親元繼統帥着百萬大軍,在京城西面虎視眈眈;他的弟弟元羅身為都督,統轄着青、光、南青三州的兵馬。
元叉無謀反之心則已,若有謀反之心,朝廷将靠什麼與他對抗呢?元叉嘴上雖然說不反叛朝廷,但誰知道他内心是怎麼想的呢?這不能不讓人感到恐懼。
”胡太後說:“對。
元郎如果真的效忠朝廷而無謀反之心,為什麼不辭去領軍的職務,而以其餘的官職輔佐朝政呢?”元叉得知後,非常恐慌,馬上請求解除領軍将軍的職務。
于是朝廷将元叉提升為骠騎大将軍、儀同三司、尚書令、侍中、領左右。
元叉雖被解除了兵權,但仍然總管朝廷内外事務,根本沒想象到自己正面臨着被罷黜的命運。
不久,趁元叉出宮留宿家中時,孝明帝下诏免除元叉侍中的職務。
第二天清早,元叉要進宮時,守門的侍衛卻拒絕他入内。
接着,元叉被解除一切職務,取消作為皇族成員的資格,貶為平民。
後來,胡太後對左右的侍臣們說:“當初劉騰、元叉曾向朕索取免死鐵券,希望犯了死罪時能夠免于一死,朕幸好沒有給他們。
”中書舍人韓子熙說:“犯了罪隻看該不該殺,怎能看是否給了免死鐵券。
陛下昔日雖然未給免死鐵券,哪裡知道今天并不會殺他呢?”胡太後聽了,一副茫然若失的樣子。
不久,有人告發元叉與弟弟元瓜陰謀造反,想命令他的黨羽攻占鄰近京城的各縣,破壞、焚燒城鎮以震驚天下,計劃先派他的堂弟元洪業,率領六鎮中本是投降過來的鎮民在定州造反,又派人勾結魯陽諸蠻族襲擊依阙,由元叉元瓜兄弟充當内應。
事情發生已經有些日子,又查獲了元叉的親筆信。
胡太後因為元叉是她妹夫的緣故,仍不忍心立刻作出死刑的判決。
黃門侍郎李琰之說:“元叉的罪行,遠近皆知,怎能遲遲疑疑不作出判決,而讓人們感到迷惑不解。
”黃門徐纥走上前來,想替元叉求情,但又猶猶豫豫不敢開口。
大臣們再三請求,态度十分堅決,孝明帝也發言附和大臣們的意見,胡太後隻得同意。
于是,命元叉及其弟元瓜在家中自盡。
胡太後還是因為妹妹的緣故,仍追贈元叉為侍中、骠騎大将軍、儀同三司、尚書令、冀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