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靜帝紀
關燈
小
中
大
孝靜皇帝,名善見,清河文宣王元..的世子,母親胡妃。
永熙三年(534),官拜通直散騎侍郎,八月,任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出帝元修既已西入潼關,齊獻武王高歡迎請不到元修,便與百官商議,擁立元善見為肅宗孝明帝元诩的皇位繼承人,元善見時年十一歲。
冬,十月十七日,元善見在洛陽城東北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永熙三年為天平元年。
二十一日,任命太師、趙郡王元谌為大司馬,任命司空、鹹陽王元坦為太尉,任命開府儀同三司高盛為司徒,開府儀同三司高昂為司空。
二十三日,祭祀太廟。
孝靜帝下诏說:“安于所居之地才能遷移,這是自古的明典;居住之地不能永遠固定,這是過去的成規。
所以殷商遷過八個都城,周朝換過三個首都。
吉兇自有定數,興隆不能永久。
事情要多變通,原因在于有不得已的情況啊。
高祖孝文皇帝順應天象,協合人謀,從武州崛起,來到嵩縣,魏雖是舊國,但命運則為之一新。
到正光的時期,國家艱難,喪亂不斷,敵寇盜賊蜂起,殘害百姓,毫無對策。
現在遵循古代的規則,驗證于當前的時事,占卦為吉數,遷居到漳滏,希望能夠興隆皇業,再度光昌國運。
主持者要明白這個道理,及時進行。
”十一日,孝靜帝北遷邺城。
下诏令齊獻武王留守舊地,改司州名為洛州,授衛大将軍、尚書令元弼為骠騎大将軍、儀同三司、洛州刺史,鎮守洛陽。
下令跟從遷移的人家,百官免征賦役三年,安居者免征賦役五年。
十一月,兖州刺史樊子鹄和南青州刺史大野拔占據瑕丘反叛。
二十七日,孝靜帝到了邺城,住在城北相州的官署。
改相州刺史為司州牧,魏郡太守為魏尹,将邺城舊居之人遷到西邊百裡之外以便安置新遷來的人。
邺城下設置臨漳縣,将魏郡,林慮、廣平、陽丘、汲郡、黎陽、東濮陽、清河、廣宗等郡定為京城直轄區域。
十二月十九日,燕郡王賀拔允去世。
二十二日,下令内外解除戒嚴,百官都依照過去的規範,穿上正式的官服,不得再着穿戎裝,拿着矛與刀之類的武器來上朝議政。
二十八日,派侍中封隆之等五人為大使,到各地巡視并告谕天下。
二十九日,赦京城所轄之地。
閏月,蕭衍任命元慶和為鎮北将軍、魏王,進占平濑鄉,宇文黑獺謀害了出帝後,就擁立南陽王元寶炬僭稱皇帝尊号。
開始設置四個中郎将,在礓石橋置東中郎将,蒲泉置西中郎将,濟北置南中郎将,..水置北中郎将。
天平二年(535)春正月,元寶炬手下的渭州刺史可朱渾道元領自己的部衆投降,由齊獻武王迎入接納,并赈發他們糧饷。
二十二日,下诏任齊獻武王為相國,持黃..,可劍履上殿,進朝不用一步一趨,其他都和過去一樣,齊獻武王堅決推辭不接受。
二十八日,兼尚書右仆射、東南道行台元宴讨伐元慶和,打敗了他。
二月初五日,任命太尉、鹹陽王元坦為太傅,任命司州牧、西河王元胔為太尉。
十二日,前南青州刺史大野拔斬殺了樊子鹄後投降,兖州平定。
二十一日,蕭衍部下的司州刺史陳慶之侵犯豫州,刺史堯雄擊退了他。
三月十五日,任命司徒高盛為太尉,司空高昂為司徒,濟陽王元晖業為司空。
齊獻武王已讨伐平定了山胡劉蠡升,斬殺了他,他的兒子南海王又竊稱帝号,齊獻武王進擊,攻破了他的軍營擒獲了他及其弟西海王、皇後、夫人等以下四百多人,還有逃亡之人二萬餘戶。
二十五日,因幹旱原因,孝靜帝下令京邑及諸州郡縣收埋暴露于田野的屍骨。
這年春,高麗、契丹都派來使者朝貢。
夏四月,以前的青州刺史侯淵反叛,攻占擄掠青齊兩地。
初七日,濟州刺史蔡鯭征讨平定了他們。
十六日,降京師見囚。
五月,天大旱,命令城門、殿門以及省、府、寺、署、坊門向人澆水,王公也不例外,不限時日,直到下雨後才停止。
六月,元慶和侵犯南豫州,刺史堯雄打敗他們。
秋七月三十日,封汝南王元悅之孫元綽為琅邪王。
八月十七日,司空、洛陽王元晖業因事被罷免。
二十日,征發民衆七萬六千人營建新宮。
九月,齊獻武王因治民之官大都不遵守法律,請求選擇朝中清直剛正的人,往每州派一人去詢問民間民疾苦。
十四日,任命開府儀同三司、襄城王元旭為司空。
冬十一月初四日,蕭衍的将領柳仲禮侵犯荊州,刺史王元抗擊并取得勝利。
初十日,祭禮圓丘。
十一日,阊阖門着火,于并州一家人的井中見到龍。
二十三日,下诏封齊文襄王為散騎常侍、骠騎大将軍、左光祿大夫、儀同三司、太原郡開國公,食邑三千戶。
十二月十六日,孝靜帝在邺城東狩獵。
二十二日,評議文武百官,根據他們所做的事務給予俸祿。
天平三年(536)春正月初一,在前殿與群臣共宴。
初六日,下诏百官推舉士人,如果推薦之人與所講的才幹不相符,連推薦人一同罷免。
齊獻武王攻擊元寶炬占據的西夏州,攻克,下诏給齊獻武王加九錫之禮,令侍中元子思前往宣诏,齊獻武王堅決辭讓才罷。
二月二十四日,蕭衍部下光州刺史郝樹獻光州歸順、二十六日下诏加齊文襄王行使持節、尚書令、大行台、大都督之職,将鮮卑、高車從酋長到平民都歸屬到齊文襄王麾下。
三月十三日,任命開府儀同三司、華山王元鸷為大司馬。
二十日,陽夏太守盧公纂據郡南反叛,大都督元整打破了他。
夏四月二十七日,昌樂王元誕去世。
五月十三日,賞賜鳏寡孤獨貧窮者衣物不等,十六日,任命錄尚書事、西河王元胔為司州牧。
二十二日,太尉高盛去世。
六月十二日,趙郡王元湛去世。
秋七月初一日,大赦天下。
蕭衍部下的夏州刺史田獨鍸和颍川防城都督劉鸾慶獻所屬州縣歸順。
八月,并、肆、汾、建四個州突降寒霜,百姓饑困。
九月初四日,命定州刺史侯景兼尚書右仆射、南道行台,負責指揮各
永熙三年(534),官拜通直散騎侍郎,八月,任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出帝元修既已西入潼關,齊獻武王高歡迎請不到元修,便與百官商議,擁立元善見為肅宗孝明帝元诩的皇位繼承人,元善見時年十一歲。
冬,十月十七日,元善見在洛陽城東北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永熙三年為天平元年。
二十一日,任命太師、趙郡王元谌為大司馬,任命司空、鹹陽王元坦為太尉,任命開府儀同三司高盛為司徒,開府儀同三司高昂為司空。
二十三日,祭祀太廟。
孝靜帝下诏說:“安于所居之地才能遷移,這是自古的明典;居住之地不能永遠固定,這是過去的成規。
所以殷商遷過八個都城,周朝換過三個首都。
吉兇自有定數,興隆不能永久。
事情要多變通,原因在于有不得已的情況啊。
高祖孝文皇帝順應天象,協合人謀,從武州崛起,來到嵩縣,魏雖是舊國,但命運則為之一新。
到正光的時期,國家艱難,喪亂不斷,敵寇盜賊蜂起,殘害百姓,毫無對策。
現在遵循古代的規則,驗證于當前的時事,占卦為吉數,遷居到漳滏,希望能夠興隆皇業,再度光昌國運。
主持者要明白這個道理,及時進行。
”十一日,孝靜帝北遷邺城。
下诏令齊獻武王留守舊地,改司州名為洛州,授衛大将軍、尚書令元弼為骠騎大将軍、儀同三司、洛州刺史,鎮守洛陽。
下令跟從遷移的人家,百官免征賦役三年,安居者免征賦役五年。
十一月,兖州刺史樊子鹄和南青州刺史大野拔占據瑕丘反叛。
二十七日,孝靜帝到了邺城,住在城北相州的官署。
改相州刺史為司州牧,魏郡太守為魏尹,将邺城舊居之人遷到西邊百裡之外以便安置新遷來的人。
邺城下設置臨漳縣,将魏郡,林慮、廣平、陽丘、汲郡、黎陽、東濮陽、清河、廣宗等郡定為京城直轄區域。
十二月十九日,燕郡王賀拔允去世。
二十二日,下令内外解除戒嚴,百官都依照過去的規範,穿上正式的官服,不得再着穿戎裝,拿着矛與刀之類的武器來上朝議政。
二十八日,派侍中封隆之等五人為大使,到各地巡視并告谕天下。
二十九日,赦京城所轄之地。
閏月,蕭衍任命元慶和為鎮北将軍、魏王,進占平濑鄉,宇文黑獺謀害了出帝後,就擁立南陽王元寶炬僭稱皇帝尊号。
開始設置四個中郎将,在礓石橋置東中郎将,蒲泉置西中郎将,濟北置南中郎将,..水置北中郎将。
天平二年(535)春正月,元寶炬手下的渭州刺史可朱渾道元領自己的部衆投降,由齊獻武王迎入接納,并赈發他們糧饷。
二十二日,下诏任齊獻武王為相國,持黃..,可劍履上殿,進朝不用一步一趨,其他都和過去一樣,齊獻武王堅決推辭不接受。
二十八日,兼尚書右仆射、東南道行台元宴讨伐元慶和,打敗了他。
二月初五日,任命太尉、鹹陽王元坦為太傅,任命司州牧、西河王元胔為太尉。
十二日,前南青州刺史大野拔斬殺了樊子鹄後投降,兖州平定。
二十一日,蕭衍部下的司州刺史陳慶之侵犯豫州,刺史堯雄擊退了他。
三月十五日,任命司徒高盛為太尉,司空高昂為司徒,濟陽王元晖業為司空。
齊獻武王已讨伐平定了山胡劉蠡升,斬殺了他,他的兒子南海王又竊稱帝号,齊獻武王進擊,攻破了他的軍營擒獲了他及其弟西海王、皇後、夫人等以下四百多人,還有逃亡之人二萬餘戶。
二十五日,因幹旱原因,孝靜帝下令京邑及諸州郡縣收埋暴露于田野的屍骨。
這年春,高麗、契丹都派來使者朝貢。
夏四月,以前的青州刺史侯淵反叛,攻占擄掠青齊兩地。
初七日,濟州刺史蔡鯭征讨平定了他們。
十六日,降京師見囚。
五月,天大旱,命令城門、殿門以及省、府、寺、署、坊門向人澆水,王公也不例外,不限時日,直到下雨後才停止。
六月,元慶和侵犯南豫州,刺史堯雄打敗他們。
秋七月三十日,封汝南王元悅之孫元綽為琅邪王。
八月十七日,司空、洛陽王元晖業因事被罷免。
二十日,征發民衆七萬六千人營建新宮。
九月,齊獻武王因治民之官大都不遵守法律,請求選擇朝中清直剛正的人,往每州派一人去詢問民間民疾苦。
十四日,任命開府儀同三司、襄城王元旭為司空。
冬十一月初四日,蕭衍的将領柳仲禮侵犯荊州,刺史王元抗擊并取得勝利。
初十日,祭禮圓丘。
十一日,阊阖門着火,于并州一家人的井中見到龍。
二十三日,下诏封齊文襄王為散騎常侍、骠騎大将軍、左光祿大夫、儀同三司、太原郡開國公,食邑三千戶。
十二月十六日,孝靜帝在邺城東狩獵。
二十二日,評議文武百官,根據他們所做的事務給予俸祿。
天平三年(536)春正月初一,在前殿與群臣共宴。
初六日,下诏百官推舉士人,如果推薦之人與所講的才幹不相符,連推薦人一同罷免。
齊獻武王攻擊元寶炬占據的西夏州,攻克,下诏給齊獻武王加九錫之禮,令侍中元子思前往宣诏,齊獻武王堅決辭讓才罷。
二月二十四日,蕭衍部下光州刺史郝樹獻光州歸順、二十六日下诏加齊文襄王行使持節、尚書令、大行台、大都督之職,将鮮卑、高車從酋長到平民都歸屬到齊文襄王麾下。
三月十三日,任命開府儀同三司、華山王元鸷為大司馬。
二十日,陽夏太守盧公纂據郡南反叛,大都督元整打破了他。
夏四月二十七日,昌樂王元誕去世。
五月十三日,賞賜鳏寡孤獨貧窮者衣物不等,十六日,任命錄尚書事、西河王元胔為司州牧。
二十二日,太尉高盛去世。
六月十二日,趙郡王元湛去世。
秋七月初一日,大赦天下。
蕭衍部下的夏州刺史田獨鍸和颍川防城都督劉鸾慶獻所屬州縣歸順。
八月,并、肆、汾、建四個州突降寒霜,百姓饑困。
九月初四日,命定州刺史侯景兼尚書右仆射、南道行台,負責指揮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