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1月—1940年12月
關燈
小
中
大
豐履厚、頤指氣使的人多呢?當然是賣力氣的人多之又多。
人之要來賣力氣,還不是為了饑寒所驅使嗎?換句話說,也就是為了饑寒來奮鬥。
那些起盜心的人,隻是一種不肯奮鬥,想僥幸發财的懶人,不能代表饑寒者。
更進一步地說,那些因飽暖而淫欲,因淫欲而荒唐的人,享受既成習慣,生活技能又毫無。
一天入不敷出,不到饑寒線上,就要無所不為,倒是很可擔心的分子。
所以先儒一再告人:“國奢則示之以儉,國儉則示之以禮。
”奉勸闊主兒,别盡把眼睛瞧着窮人。
1940年2月14日 關于少爺小姐 水 我們的環境裡,依然可以看到許多摩登小姐和纨绔子弟,自然會發生一點兒感慨。
不過,這種人,生長在錦繡叢中,到了内地,無跳舞場可上,無新鮮影片可看,無好角兒戲可聽,無外國廚子做的大菜可吃,他們已透着委屈了,我們豈能再對他們有所苛求。
所以,這裡所要說的,卻是少爺小姐以外的事情。
少爺小姐當然不會掙錢。
除了有個替他掙錢的老子而外,還有一個養活着他們的家庭。
平常少爺小姐所費的,總不過一座公館支出的百分之幾。
由少爺小姐大把掏鈔票向外花的一點看去,便可以想到他公館裡的支出如何浩大?假如老天爺并不向他公館裡下洋錢的話,又可以想到他的家長是怎樣在外面摟錢。
這已經是個社會問題了(當然不止此)。
同時,社會上有了小姐少爺,如美國之有好萊塢,要引起許多驕奢淫逸的玩意兒。
雖然,社會之驕奢淫逸,不完全為了有少爺小姐,但他們與驕奢淫逸的社會分不開,卻是鐵的事實。
嗚呼!然則如之何其可也? 1940年2月19日 勸勸财神爺 水 對于有錢人花錢一層,我們窮小子雖然有點兒不順眼,可是财神爺這樣說:“大爺有錢,大爺愛花,幹你鳥事!”我們不就無言可對了嗎?不過,我們為人類的愛,終于不能不勸勸他們。
“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殷鑒不遠,舉幾個眼前人談談吧。
袁世凱聽中醫的話,每天吃一勺珍珠粉,以為可延年益壽,結果是八十三日皇帝憂心而終。
龍濟光号稱龍王,産業分在雲南、香港、上海、平、津等地,他的後人現在有流為乞丐的。
張宗昌有三不知:錢不知多少,兵不知多少,姨太太不知多少。
長腿将軍于今安在? 這不都是奢侈的下場頭嗎? 抗戰到了争取最後五分鐘的時候,大家都要咬緊牙關,掙紮過去。
你們為萬代子孫計,也應當将一擲萬金的壯舉略改一改,縱不把錢獻出來,投資到實業上去,也為國人所歡迎。
1940年2月20日 人民知識之總和 水 發明相對論的愛因斯坦,是猶太人。
發明鐳的居裡夫人,是波蘭人。
這都是希特勒所謂的劣等民族。
請問,德國能拿出這樣出色的人物多少?不過,平心而論,德國人民的文化水準,普遍地說起來,是絕不低于任何一國的。
國家強盛,為人民知識之總和所構成的。
這固然需要一個超人的領袖,而被領導的民衆,卻也要夠得上做一個時代公民。
賽拉西跑到意大利來,未必有今日的羅馬步伐;而墨索裡尼跑到阿比西尼亞去,更是英雄無用武之地。
假如我們在抗戰前,減少百分之二十或三十的文盲,則敵寇早已被我們踢出國境去了。
雖然,我們有四萬萬五千萬人民,取其中的精華,也不少于日本的人口。
但為建立強大的中國計,人民知識的總和,是越多越好。
一年之計在于春,希望今年的打除文盲運動,加工前進! 1940年2月21日 内症難治? 水 中國的醫道,向來輕外科而重内科。
因為外科一目了然,頭疼醫頭,腳痛醫腳,絕不會誤事。
甚至割肉補瘡,也可以對症下藥。
隻有内科呢,病藏在血管和髒腑裡,望不到,也摸不到。
看去好像是感冒,其實是傷寒。
推測是傷了食,其實是盲腸炎。
這要一有耽誤,病人便有點兒難治,漫說是會下錯了藥了。
自從新醫學來到了中華,内科已不須像從前在暗中探索了。
盡管病在裡面,有血可驗,有愛克斯光可照,還有許多證據可依,病在那裡,隻要是有高明的醫生,是不患無從下手的。
雖然中國人這個“善善而不能行,惡惡而不能去”的毛病,卻是由黃帝一直遺傳到如今。
盡管有許多新法可以治内症,但在病未入膏肓,總不肯驗驗血,照照愛克斯光,聽其蔓延。
一到不可救藥,卻說是内症難治。
嗚呼,其真内症難治耶? 1940年2月22日 多少不平鳴? “富家一席酒,窮漢半年糧。
”這十個字的經驗談,不知有了若幹年的曆史。
在孟子所說“庖有肥肉”“野有餓莩”這一點看起來,那可以知道這個不平等,似乎是人類有史以來就産生着。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不隻杜甫有這樣的正義感,但杜詩之得以流傳下來,卻是為了他說得很沉痛的緣故。
夫曆代有此不平等,曆代并沒有這樣沉痛的詩文來反映一下。
然則這個不平等每況愈下,似乎今古文人不得不負點兒責任。
老實說,較之“酒肉臭”和“凍死骨”相對比還要懸殊的事情,天地間不知有多少。
不見有好詩文來暴露,那也是文人的體驗與描寫的手段不夠所緻。
若文人不承認這句話,那就是“不為也,非不能也”了。
因此,我覺得文人不能積極地鳴不平,而消極地停止歌功頌德,是應該的了。
1940年2月24日 投稿官 水 一位朋友賜信給我,提到了“窮朋友”問題。
說是有人月入數百元,也向人哭窮,迹近欺騙。
我說,此事當兩方面看。
(一)此種人,以前混迹南北,至少月入此數,以今日之購買力視之,他當然可以稱窮。
(二)此種人既非窮朋友,也不是文人,他是以發表文章而為貴人的“投稿官”。
夫既為官矣,而猶免不了抹桌子投稿(辦刊物在内),則其呼窮也亦宜。
準上兩個原則,我們客觀地說他呼窮,迹近欺騙;但他主觀的說法,卻是批評者“不知做官之艱難”了。
所以,在窮朋友方面,隻有盡其在我。
假如不能掃除文壇這些祿蠹的話,我們也無須眼紅,隻要愛惜羽毛,不為此蠹所蝕,也就無愧斯文了。
順此答複賜信的某兄。
1940年2月26日 對平津糧荒另一種看法 水 據合衆社的電訊:北平的大米賣到一百元一包(一百五十餘斤),面粉賣到二十四元一袋(約三十七八斤),這實在是留居平津人士的厄運。
在敵人鐵蹄下的同胞,精神上已經夠痛苦的了,再加上物質上的奇形貧乏,其何以堪? 但在另一方面看,塞翁失馬,也未始非福。
一、證明平津絕不是敵人所稱的“王道樂土”。
二、在華北水旱連年的今天,敵人還繼續運糧東去,造成平津大恐慌,暴露敵人之殘忍。
三、粉碎敵人寄居平津的苟安心理。
四、促使人民離開平津與鐵路線,無形的發展不合作運動。
五、促使大批壯丁走進遊擊區。
六、增加敵人及漢奸的困難。
七、動搖敵僞平津金融。
這一些事實,都是必然會發生的。
反過來,便是我們抗戰中的好處。
對物價壓迫下的平津同胞,我們愛莫能助,唯有祝愛國分子能抓住時機,利用民衆,來打擊敵人。
1940年2月27日 魔術家的嘴 水 看中國魔術,有件事令人不耐,就是主演者喜歡耍貧嘴。
一種魔術有五分鐘可了的,他至少要說二十五分鐘的廢話。
這種姿态,當往日在街頭廣場擺地攤子,可以說是為了逼着看客扔錢。
等到近年中國魔術已搬上鏡面式舞台,看客早是買票入場的,主演者無須乎向之逼錢了;而上演的時候,依然大說其廢話,把看客寶貴光陰都鬼混掉了,真是可惜! 主演魔術者為什麼非要耍貧嘴不可呢?有人說是為了轉移看客視線,他好從中運用手法。
但像白水變血之類,不過是玻璃杯子裡放點化學藥品,根本無所謂手法,也廢話一套幹什麼?又有人說,主演者擺龍門陣是混時間。
這也不盡然。
像百戲場裡(如上海大世界)的魔術場,時間就極短,不說什麼話,表演兩三套戲法就過去了,然而他還是說。
我以為說是魔術家的一種可慣,比較近理。
任何職業者都免不了一種職業毛病,所望個個自省,以資革除,而做新人! 1940年2月28日 貴人的憂慮 ——尚論古人之十七 水 在春雨連綿裡,想到南唐李中主的名句:“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
”覺得富貴人家的憂郁情緒,也非尋常老百姓所能了解。
我們覺得除了雨有時可喜不說,便就這阕《山花子》詞的環境而論,是菡萏池塘、玉笙樓閣,在這裡能依欄閑眺,便是人間天上,寫意之至!何來的“多少淚珠無限恨”呢。
“死于安樂,生于憂患。
”像李中主這種憂患,也等于聞蛙鳴而問公私,聞饑馑而問“何不食肉糜”,絕不能求生。
所以到了李後主,就變本加厲。
做皇帝的人,臨到“倉皇辭廟日”,也就慘極了。
而他還來個“不堪重聽懊侬歌,垂淚對宮娥”。
此公為人,隻有教後人說句“唔煞話頭”。
“其父殺人,其子必為盜行劫。
”一個人的反常行為,是不宜太過,投機發财,也當有個止境!财神爺怕金元寶變成耗子的過分憂慮,一般的會教壞子孫。
1940年3月2日 蜜蜂鑽紙窗 水 “糊紙窗兒用力鑽,不能鑽處幾多難,忽然撞着來時路,始覺生前被眼瞞。
”這本是一個和尚詠蜜蜂鑽紙窗詩,稍微有點兒悟性的人,都知道這首詩是勸人看破人世的。
在當今,我們自不必拿這詩去勸人解脫一切。
相反的就是教人入世做事,也未嘗不可去參悟這二十八個字。
譬如沒有看透社會背景,去努力社會事業;沒有了解中國農村社會,去努力改善農村經濟,哪一種力量,都是蜜蜂鑽紙窗的玩意兒,眼見前面有些光明,真鑽了過去,卻是碰壁大吉。
以這種碰壁的遭遇,歸咎于環境之不良,那是不對的。
要做事,必須有眼光;要有眼光,必須有學識。
學識是從哪裡來的呢?願那隻問收獲,不問耕耘的人,書此詩于壁。
1940年3月7日 都是中國人 水 在民國十四五年時,北京市上有一句流行的行話:“都是中國人。
” 這雖是一句極平凡的話,在排難解紛的時候,往往能發生極大的影響。
比如在電車上,甲踩了乙一腳,乙瞪了甲一眼,在各不相容的情況下,幾乎要奮臂而起,人叢中有一位丙說了句“都是中國人”,再經人一附和,立刻這場風雲可以煙消霧散。
據傳說,這句話是由天津租界上傳出來的。
關于它的效力宏大,産生之初,總有一點原因呢! 真的!“都是中國人”,誰占誰一點便宜?所謂“楚弓楚得”,亦複何憾!可惜那時的北京政府,民運談不上,不然,就利用這句話,也可以做一點事業。
嗚呼!“風景不殊舉目有山河之異”。
于今的北京市老百姓,要說這句話時,得考量考量了。
同胞們,往日是“都是中國人”,于今是“都是同受壓迫的中國人”了。
思之思之,重複思之! 1940年3月10日 紅綠蛇 水 各種顔色配合起來,大半是好看的,縱不好看,也不至于醜惡。
這樣想,似乎是對的。
在深草叢外,看到一條蛇,墨綠色的皮,塗着紅黃色的斑紋。
當它很快地由石闆路上橫溜過去的時候,那醜惡的形狀,把我緩步當車的兩腿,突然加以阻止。
而同時我的皮膚,就皺起雞皮紋來。
三尺長的蛇,它不奈我何;何況我手上還有一根手杖,足以掃蕩它。
然而在我看到一道紅綠湊合的線條,橫過我面前的那一刹那,我實在有點兒吃驚。
這驚恐不是豆大的蛇眼、墨粗的蛇頭所給予的印象,而正是那平常好看的紅綠顔色,刺激了我的視覺神經。
由這一個小小的例子說起來,裝飾品是要引起人的好感的,若塗在不适宜的地方,則其結果,恐怕還不隻是适得其反。
那一味在外表上塗着顔色的人,是應當覺悟的。
1940年3月12日 袁紹父子 ——尚論古人之十八 水 漢末群雄并起,勢莫盛于袁紹。
彼既已三公之後,緻門生屬吏滿天下;且擁地四州,帶甲數十萬。
其從弟袁術,屯兵江淮,亦睥睨一世。
使二袁協力以圖中原,曹操尚不足平,更何有于三國?而二袁離貳,術先以僭号敗死,紹繼以驕奢自毀。
讀史至此,未嘗不令人歎其有肉骨之兵而不能用也。
降及紹子袁譚、袁熙、袁尚,變本加厲。
尚以母愛繼承父職,首使譚拒曹操,故少與之兵,而欲置之死地。
操攻譚,尚且助之,人心之變,莫此為甚。
卒使兄弟相攻,曹操得先奔紹地入邺,而繼斬袁譚于南皮。
基礎既盡,尚乃與其仲兄熙一奔烏桓,再奔遼西,悉為公孫康所斬,袁氏骨肉,蓋至此盡矣。
富貴何在哉? 同根相煎,禍延滅門,千古笑罵,固不僅“親者痛而仇者快”。
雖然,後人哀袁氏而不暇自哀,亦複使後人哀後人而已。
1949年3月13日 教材問題 水 國民教育會議開幕,同業中都有所獻。
本刊卑之毋甚高論,也願從小處發表一點意見,便是教材問題。
我覺得我國小學教科書的取材,隻是一種江浙人民的生活環境,至多是适合于華中的城市小學生,不合用于鄉下,更不合于全國。
舉兩個例:北平一個小學生,對“搖搖搖,搖到外婆橋”這個故事,他不懂。
本來,黃河以北,誰能坐小船當車子呢?又我的親戚申君,是察哈爾人,他對教科書上畫的水田,認為奇觀,而高粱地則怪其不曾有。
這是事實,證明教科書由上海幾家書局的洋場編輯包辦,是不合宜的。
國民教育,無疑的,應當就地取材料,漸次及遠,使人容易了解,也絕無談教育而可以忽略人民生活環境的道理,我們希望教育部對教科書審查時,要顧到這點。
1940年3月15日 再談教材問題 水 談到教科書的教材,不能不顧到人民的生活環境,幹脆地說,就是中國地方民衆,教科書要有地方性,分開來用。
譬如蒙古、青海的國語、常識,不能不多寫一點兒駱駝牛羊,而東四省的國語、常識,不能不多寫一點兒大豆高粱。
反過來,上海各書局的出版物,寫着在家看天井,出外蕩小船,勉強東北、西北人讀,隻能當故事講給學生聽而已,實際效用很少。
1940年3月l6日 霸王廟 水 烏江有座項羽廟,南京上海長江來往船隻,到此要燒香焚化錢紙。
俗傳不然的話,有逆風作祟。
一個秀才經過,吟了一首詩送他,末二句說:“三分天下有其二,一束黃錢值幾多。
”冥冥之中,霸王大怒,風雷大作,将廟門轉了過來,背對烏江。
這自然是個笑話,然而形容項羽之不輸氣,卻是能淋漓盡緻。
天下不少銀樣镴槍頭,碰着了硬貨,開溜大吉,而見着無能為力的三尺孺子,他還是像煞有介事地吓唬人家的糖果吃,這就是多江廟裡的項羽一般做法。
不過人類的腦子是進化了,縱有酸秀才向他吟詩,他也不會理會絲毫。
假使項羽是現代人,他一定刮起一陣罡風,把那吟詩的酸秀才送到半天空裡去。
把廟門移轉,那是無臉見人的表示,大好佬是不肯做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于今烏江廟項羽魂不可得,而吟詩的酸秀才又向哪裡去找呢? 1940年3月17日 雨後感 水 小時在私塾裡念書,遇到雙日作八股,單日作試帖詩。
詩的題目,總有一個公式,是事情加時間加古人名句。
所以下雨的日子,在鄉下就來個“賦得好雨知時節”,在城裡便是“賦得小樓昨夜聽春雨”了。
在這一點小事裡,也可以想到文字乃生活之反映,絲毫沒有問題。
譬如近日這場大雨,你在鄉下無論遇到誰,都要說句雨下得好。
城裡不但少聽到這種話,終日在街市上消耗時間與金錢的朋友,還要說句天氣太壞。
于是,我發生了一點疑問,那些以談農村為最時髦的專家,大半是住在城中洋樓上的,他們何以不到農村而能理解農村呢?難道他們有千裡眼、順風耳?因之聯想到普羅文學家在咖啡館裡開座談會,也就不足為怪了。
1940年3月18日 做人與治國 水 中國的政治哲學,雖是由正心、修身做到治國、平天下,但做人與治國,手段卻各有不同。
做人要從小處着手,講個灑掃應對。
但治國是要大開大合,不必顧及小事。
至少如孔子對于燒馬棚,“傷人乎?不問馬”。
所以呂端大事不糊塗,為今古所贊美。
做人要顧小事,治國不必顧小事,這是不是一個矛盾呢?不!譬如古時的監察禦史,平常他自該衣冠整潔,可是在他的職守上說,路上有衣冠不整的人經過,他盡管熟視無睹,卻無關系。
若國家有大奸大惡,他不能起而彈劾,就是屍位素餐。
“治大國如烹小鮮”,這不過是一個道理。
并不是做宰相都像做廚子那樣拿刀動勺,用同一的手段。
人的精神有限,而環身的事物無涯。
治國的人察察為明,在小事上浪費了精神,以至大事來臨而應付不及,那卻是極不通的一番算盤。
平居有所思,寫出這樣一段。
1940年3月19日 哀郝耕仁 水 我證于我的老友郝耕仁,我相信年老的革命黨,依然保持他三十年前的精神。
他在民十六以前,為革命到過黑龍江,曾步行由湖南到廣州,加入一支革命軍裡去。
他可是前清一位秀才。
然而除了“五四”時代,蕪湖一隅的文化界,知道他是一個努力革命的人,幾乎無人知道他的姓名。
抗戰後,他以年過五十的文人,寄食到甘肅河西一帶,窮困交迫,以至于死。
他知道我也窮,不願受我的接濟,很少來信。
我每次寄信給他,反要托漢中一位親戚轉,真不失一位耿介忠恕之士。
最近親戚來信,寄他的信由涼州退回來了,信面批着收信人病故,我惘然若失者竟日。
前年他回我最後的一封信,有八個字打動了我的心弦,乃是“少壯革命,垂老投荒”。
想不到這一投,卻是不能生還了。
他和先烈韓恢最為莫逆,韓也是個終生潦倒的革命黨,我想能慰他于九泉吧! 1940年3月21日 海棠溪之路 水 海棠溪,這是一個多麼香豔的名詞!但到過海棠溪的人,會為了醉心香豔名詞而失望。
自去冬起,這失望使人加深。
一條水泥平坦的路面,可以閉了眼睛走,直達到輪渡碼頭。
但那裡不走人,走着吞汽油或酒精的怪獸。
另一支小路,沿着懸岩,經過約一裡路鵝卵石的江灘,才達江邊。
那才是每日數萬人(恕我無法統計)經過的南北岸渡口。
天下過雨後,懸岩上的陡坡成了滑油山,幾乎行人爬都爬不上去。
岩上站着十來個幸災樂禍者,向下看慘劇,大聲調笑在滑油山上滾泥的同此圓顱方趾的人。
吞汽油的怪獸,被封神榜上的人物騎着,發出嗚嗚的得意聲,在通另一碼頭的水泥路上滑去。
幸災樂禍者看了那後影表示欣羨。
這裡包含一首詩、一篇小說,甚至一本很厚社會問題書本的材料。
1940年3月22日 墨翁的影子 水 “紫鵑是林黛玉的影子,襲人是寶钗的影子。
”我對于意相齊亞諾有這麼一種感想,他是“墨翁的影子”。
在報上,你可以常常碰到此公的名字。
但像蘇聯的莫洛托夫,德國的裡賓特洛甫,甚至像過去波蘭的伯克,那一些有刺激的行為,在他身上找不到。
你看他送往迎來,隻是代表了墨索裡尼。
也就是說,與其看他的言行,莫如看墨翁的言行。
他除了當代表外,他不會和意大利再出些主意。
那麼,墨索裡尼幹脆再兼一下外交總長好了,何必用這麼一個影子在國際上活動呢?我想,或者為了外長總有些送往迎來的事情,墨翁無暇分身自來,隻好用一個影子了。
話又說回來了。
影子究比木模活動些。
世界各國的外長,哪來許多裡賓特洛甫與莫洛托夫,不如齊亞諾的還多着呢。
比如日本的外相,就始終是軍部代言人,我隻舉這一個例。
1940年3月24日 德育要活講 水 教育界人士常講到德育問題,□□□□這裡顯然含着一種“曾經見缺”的意味在内,其實這倒不是學校裡少了這項課程,根本是做先生的人,未能躬自力行。
我們要知道,德育這件事,并不在書本上去講究,而要在平常的視聽言動上去實踐。
要學生如何如何,必須先要先生如何如何。
舉一個例,先生西裝革履,頭發梳得油光,而教學生樸素無華,豈不是樁笑話? 聽說四川省參議員,有人提案恢複修身課,其實公民裡本課的課,學生能夠做到,那就很夠“修身”二字了。
我們當中學生的時候,正在習着修身課。
每星期一小時,由那教國文的老先生(一個舉人)捧着講義念上一遍,我們隻有坐着打一點鐘瞌睡,絲毫不受影響。
如此講德育,倒不如多讓我們習一點鐘音樂了。
于是歸納一句,德育要活講。
1940年3月25日 挂一漏萬 水 性善性惡,這是中國談哲學的人兩三千年來未能解決的一個問題。
其實倒是主性善的孟轲,有一句題外的話,說來很适中,便是“人心之不同,各如其面”。
世上有慈悲為懷的人,也有乖戾成性的人,不能見一性善者說舉世皆善,也不能見一性惡者說舉世皆惡。
個人交友,看人當如此。
為國求賢,看人也未嘗能夠例外。
在北平倒穢水挑糞的人,多山東籍,在南京洗澡堂子裡當茶房的人,多揚州籍。
當然,這種賣苦力者,其知識水準不高,若把這種人來做評論山東人與揚州人的根據,豈不是挂一漏萬?現在有一部分作理論文章的先生,就犯了這個毛病,總是挑一個爛蘋果來評論,而借口斥責整樹的蘋果。
不知而如此,這是眼孔小,其過可恕;若故意抹煞好人,則實在是心不可問了。
1940年3月26日 悼天虛我生 水 在報上看到陳蝶仙先生逝世的廣
人之要來賣力氣,還不是為了饑寒所驅使嗎?換句話說,也就是為了饑寒來奮鬥。
那些起盜心的人,隻是一種不肯奮鬥,想僥幸發财的懶人,不能代表饑寒者。
更進一步地說,那些因飽暖而淫欲,因淫欲而荒唐的人,享受既成習慣,生活技能又毫無。
一天入不敷出,不到饑寒線上,就要無所不為,倒是很可擔心的分子。
所以先儒一再告人:“國奢則示之以儉,國儉則示之以禮。
”奉勸闊主兒,别盡把眼睛瞧着窮人。
1940年2月14日 關于少爺小姐 水 我們的環境裡,依然可以看到許多摩登小姐和纨绔子弟,自然會發生一點兒感慨。
不過,這種人,生長在錦繡叢中,到了内地,無跳舞場可上,無新鮮影片可看,無好角兒戲可聽,無外國廚子做的大菜可吃,他們已透着委屈了,我們豈能再對他們有所苛求。
所以,這裡所要說的,卻是少爺小姐以外的事情。
少爺小姐當然不會掙錢。
除了有個替他掙錢的老子而外,還有一個養活着他們的家庭。
平常少爺小姐所費的,總不過一座公館支出的百分之幾。
由少爺小姐大把掏鈔票向外花的一點看去,便可以想到他公館裡的支出如何浩大?假如老天爺并不向他公館裡下洋錢的話,又可以想到他的家長是怎樣在外面摟錢。
這已經是個社會問題了(當然不止此)。
同時,社會上有了小姐少爺,如美國之有好萊塢,要引起許多驕奢淫逸的玩意兒。
雖然,社會之驕奢淫逸,不完全為了有少爺小姐,但他們與驕奢淫逸的社會分不開,卻是鐵的事實。
嗚呼!然則如之何其可也? 1940年2月19日 勸勸财神爺 水 對于有錢人花錢一層,我們窮小子雖然有點兒不順眼,可是财神爺這樣說:“大爺有錢,大爺愛花,幹你鳥事!”我們不就無言可對了嗎?不過,我們為人類的愛,終于不能不勸勸他們。
“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殷鑒不遠,舉幾個眼前人談談吧。
袁世凱聽中醫的話,每天吃一勺珍珠粉,以為可延年益壽,結果是八十三日皇帝憂心而終。
龍濟光号稱龍王,産業分在雲南、香港、上海、平、津等地,他的後人現在有流為乞丐的。
張宗昌有三不知:錢不知多少,兵不知多少,姨太太不知多少。
長腿将軍于今安在? 這不都是奢侈的下場頭嗎? 抗戰到了争取最後五分鐘的時候,大家都要咬緊牙關,掙紮過去。
你們為萬代子孫計,也應當将一擲萬金的壯舉略改一改,縱不把錢獻出來,投資到實業上去,也為國人所歡迎。
1940年2月20日 人民知識之總和 水 發明相對論的愛因斯坦,是猶太人。
發明鐳的居裡夫人,是波蘭人。
這都是希特勒所謂的劣等民族。
請問,德國能拿出這樣出色的人物多少?不過,平心而論,德國人民的文化水準,普遍地說起來,是絕不低于任何一國的。
國家強盛,為人民知識之總和所構成的。
這固然需要一個超人的領袖,而被領導的民衆,卻也要夠得上做一個時代公民。
賽拉西跑到意大利來,未必有今日的羅馬步伐;而墨索裡尼跑到阿比西尼亞去,更是英雄無用武之地。
假如我們在抗戰前,減少百分之二十或三十的文盲,則敵寇早已被我們踢出國境去了。
雖然,我們有四萬萬五千萬人民,取其中的精華,也不少于日本的人口。
但為建立強大的中國計,人民知識的總和,是越多越好。
一年之計在于春,希望今年的打除文盲運動,加工前進! 1940年2月21日 内症難治? 水 中國的醫道,向來輕外科而重内科。
因為外科一目了然,頭疼醫頭,腳痛醫腳,絕不會誤事。
甚至割肉補瘡,也可以對症下藥。
隻有内科呢,病藏在血管和髒腑裡,望不到,也摸不到。
看去好像是感冒,其實是傷寒。
推測是傷了食,其實是盲腸炎。
這要一有耽誤,病人便有點兒難治,漫說是會下錯了藥了。
自從新醫學來到了中華,内科已不須像從前在暗中探索了。
盡管病在裡面,有血可驗,有愛克斯光可照,還有許多證據可依,病在那裡,隻要是有高明的醫生,是不患無從下手的。
雖然中國人這個“善善而不能行,惡惡而不能去”的毛病,卻是由黃帝一直遺傳到如今。
盡管有許多新法可以治内症,但在病未入膏肓,總不肯驗驗血,照照愛克斯光,聽其蔓延。
一到不可救藥,卻說是内症難治。
嗚呼,其真内症難治耶? 1940年2月22日 多少不平鳴? “富家一席酒,窮漢半年糧。
”這十個字的經驗談,不知有了若幹年的曆史。
在孟子所說“庖有肥肉”“野有餓莩”這一點看起來,那可以知道這個不平等,似乎是人類有史以來就産生着。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不隻杜甫有這樣的正義感,但杜詩之得以流傳下來,卻是為了他說得很沉痛的緣故。
夫曆代有此不平等,曆代并沒有這樣沉痛的詩文來反映一下。
然則這個不平等每況愈下,似乎今古文人不得不負點兒責任。
老實說,較之“酒肉臭”和“凍死骨”相對比還要懸殊的事情,天地間不知有多少。
不見有好詩文來暴露,那也是文人的體驗與描寫的手段不夠所緻。
若文人不承認這句話,那就是“不為也,非不能也”了。
因此,我覺得文人不能積極地鳴不平,而消極地停止歌功頌德,是應該的了。
1940年2月24日 投稿官 水 一位朋友賜信給我,提到了“窮朋友”問題。
說是有人月入數百元,也向人哭窮,迹近欺騙。
我說,此事當兩方面看。
(一)此種人,以前混迹南北,至少月入此數,以今日之購買力視之,他當然可以稱窮。
(二)此種人既非窮朋友,也不是文人,他是以發表文章而為貴人的“投稿官”。
夫既為官矣,而猶免不了抹桌子投稿(辦刊物在内),則其呼窮也亦宜。
準上兩個原則,我們客觀地說他呼窮,迹近欺騙;但他主觀的說法,卻是批評者“不知做官之艱難”了。
所以,在窮朋友方面,隻有盡其在我。
假如不能掃除文壇這些祿蠹的話,我們也無須眼紅,隻要愛惜羽毛,不為此蠹所蝕,也就無愧斯文了。
順此答複賜信的某兄。
1940年2月26日 對平津糧荒另一種看法 水 據合衆社的電訊:北平的大米賣到一百元一包(一百五十餘斤),面粉賣到二十四元一袋(約三十七八斤),這實在是留居平津人士的厄運。
在敵人鐵蹄下的同胞,精神上已經夠痛苦的了,再加上物質上的奇形貧乏,其何以堪? 但在另一方面看,塞翁失馬,也未始非福。
一、證明平津絕不是敵人所稱的“王道樂土”。
二、在華北水旱連年的今天,敵人還繼續運糧東去,造成平津大恐慌,暴露敵人之殘忍。
三、粉碎敵人寄居平津的苟安心理。
四、促使人民離開平津與鐵路線,無形的發展不合作運動。
五、促使大批壯丁走進遊擊區。
六、增加敵人及漢奸的困難。
七、動搖敵僞平津金融。
這一些事實,都是必然會發生的。
反過來,便是我們抗戰中的好處。
對物價壓迫下的平津同胞,我們愛莫能助,唯有祝愛國分子能抓住時機,利用民衆,來打擊敵人。
1940年2月27日 魔術家的嘴 水 看中國魔術,有件事令人不耐,就是主演者喜歡耍貧嘴。
一種魔術有五分鐘可了的,他至少要說二十五分鐘的廢話。
這種姿态,當往日在街頭廣場擺地攤子,可以說是為了逼着看客扔錢。
等到近年中國魔術已搬上鏡面式舞台,看客早是買票入場的,主演者無須乎向之逼錢了;而上演的時候,依然大說其廢話,把看客寶貴光陰都鬼混掉了,真是可惜! 主演魔術者為什麼非要耍貧嘴不可呢?有人說是為了轉移看客視線,他好從中運用手法。
但像白水變血之類,不過是玻璃杯子裡放點化學藥品,根本無所謂手法,也廢話一套幹什麼?又有人說,主演者擺龍門陣是混時間。
這也不盡然。
像百戲場裡(如上海大世界)的魔術場,時間就極短,不說什麼話,表演兩三套戲法就過去了,然而他還是說。
我以為說是魔術家的一種可慣,比較近理。
任何職業者都免不了一種職業毛病,所望個個自省,以資革除,而做新人! 1940年2月28日 貴人的憂慮 ——尚論古人之十七 水 在春雨連綿裡,想到南唐李中主的名句:“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
”覺得富貴人家的憂郁情緒,也非尋常老百姓所能了解。
我們覺得除了雨有時可喜不說,便就這阕《山花子》詞的環境而論,是菡萏池塘、玉笙樓閣,在這裡能依欄閑眺,便是人間天上,寫意之至!何來的“多少淚珠無限恨”呢。
“死于安樂,生于憂患。
”像李中主這種憂患,也等于聞蛙鳴而問公私,聞饑馑而問“何不食肉糜”,絕不能求生。
所以到了李後主,就變本加厲。
做皇帝的人,臨到“倉皇辭廟日”,也就慘極了。
而他還來個“不堪重聽懊侬歌,垂淚對宮娥”。
此公為人,隻有教後人說句“唔煞話頭”。
“其父殺人,其子必為盜行劫。
”一個人的反常行為,是不宜太過,投機發财,也當有個止境!财神爺怕金元寶變成耗子的過分憂慮,一般的會教壞子孫。
1940年3月2日 蜜蜂鑽紙窗 水 “糊紙窗兒用力鑽,不能鑽處幾多難,忽然撞着來時路,始覺生前被眼瞞。
”這本是一個和尚詠蜜蜂鑽紙窗詩,稍微有點兒悟性的人,都知道這首詩是勸人看破人世的。
在當今,我們自不必拿這詩去勸人解脫一切。
相反的就是教人入世做事,也未嘗不可去參悟這二十八個字。
譬如沒有看透社會背景,去努力社會事業;沒有了解中國農村社會,去努力改善農村經濟,哪一種力量,都是蜜蜂鑽紙窗的玩意兒,眼見前面有些光明,真鑽了過去,卻是碰壁大吉。
以這種碰壁的遭遇,歸咎于環境之不良,那是不對的。
要做事,必須有眼光;要有眼光,必須有學識。
學識是從哪裡來的呢?願那隻問收獲,不問耕耘的人,書此詩于壁。
1940年3月7日 都是中國人 水 在民國十四五年時,北京市上有一句流行的行話:“都是中國人。
” 這雖是一句極平凡的話,在排難解紛的時候,往往能發生極大的影響。
比如在電車上,甲踩了乙一腳,乙瞪了甲一眼,在各不相容的情況下,幾乎要奮臂而起,人叢中有一位丙說了句“都是中國人”,再經人一附和,立刻這場風雲可以煙消霧散。
據傳說,這句話是由天津租界上傳出來的。
關于它的效力宏大,産生之初,總有一點原因呢! 真的!“都是中國人”,誰占誰一點便宜?所謂“楚弓楚得”,亦複何憾!可惜那時的北京政府,民運談不上,不然,就利用這句話,也可以做一點事業。
嗚呼!“風景不殊舉目有山河之異”。
于今的北京市老百姓,要說這句話時,得考量考量了。
同胞們,往日是“都是中國人”,于今是“都是同受壓迫的中國人”了。
思之思之,重複思之! 1940年3月10日 紅綠蛇 水 各種顔色配合起來,大半是好看的,縱不好看,也不至于醜惡。
這樣想,似乎是對的。
在深草叢外,看到一條蛇,墨綠色的皮,塗着紅黃色的斑紋。
當它很快地由石闆路上橫溜過去的時候,那醜惡的形狀,把我緩步當車的兩腿,突然加以阻止。
而同時我的皮膚,就皺起雞皮紋來。
三尺長的蛇,它不奈我何;何況我手上還有一根手杖,足以掃蕩它。
然而在我看到一道紅綠湊合的線條,橫過我面前的那一刹那,我實在有點兒吃驚。
這驚恐不是豆大的蛇眼、墨粗的蛇頭所給予的印象,而正是那平常好看的紅綠顔色,刺激了我的視覺神經。
由這一個小小的例子說起來,裝飾品是要引起人的好感的,若塗在不适宜的地方,則其結果,恐怕還不隻是适得其反。
那一味在外表上塗着顔色的人,是應當覺悟的。
1940年3月12日 袁紹父子 ——尚論古人之十八 水 漢末群雄并起,勢莫盛于袁紹。
彼既已三公之後,緻門生屬吏滿天下;且擁地四州,帶甲數十萬。
其從弟袁術,屯兵江淮,亦睥睨一世。
使二袁協力以圖中原,曹操尚不足平,更何有于三國?而二袁離貳,術先以僭号敗死,紹繼以驕奢自毀。
讀史至此,未嘗不令人歎其有肉骨之兵而不能用也。
降及紹子袁譚、袁熙、袁尚,變本加厲。
尚以母愛繼承父職,首使譚拒曹操,故少與之兵,而欲置之死地。
操攻譚,尚且助之,人心之變,莫此為甚。
卒使兄弟相攻,曹操得先奔紹地入邺,而繼斬袁譚于南皮。
基礎既盡,尚乃與其仲兄熙一奔烏桓,再奔遼西,悉為公孫康所斬,袁氏骨肉,蓋至此盡矣。
富貴何在哉? 同根相煎,禍延滅門,千古笑罵,固不僅“親者痛而仇者快”。
雖然,後人哀袁氏而不暇自哀,亦複使後人哀後人而已。
1949年3月13日 教材問題 水 國民教育會議開幕,同業中都有所獻。
本刊卑之毋甚高論,也願從小處發表一點意見,便是教材問題。
我覺得我國小學教科書的取材,隻是一種江浙人民的生活環境,至多是适合于華中的城市小學生,不合用于鄉下,更不合于全國。
舉兩個例:北平一個小學生,對“搖搖搖,搖到外婆橋”這個故事,他不懂。
本來,黃河以北,誰能坐小船當車子呢?又我的親戚申君,是察哈爾人,他對教科書上畫的水田,認為奇觀,而高粱地則怪其不曾有。
這是事實,證明教科書由上海幾家書局的洋場編輯包辦,是不合宜的。
國民教育,無疑的,應當就地取材料,漸次及遠,使人容易了解,也絕無談教育而可以忽略人民生活環境的道理,我們希望教育部對教科書審查時,要顧到這點。
1940年3月15日 再談教材問題 水 談到教科書的教材,不能不顧到人民的生活環境,幹脆地說,就是中國地方民衆,教科書要有地方性,分開來用。
譬如蒙古、青海的國語、常識,不能不多寫一點兒駱駝牛羊,而東四省的國語、常識,不能不多寫一點兒大豆高粱。
反過來,上海各書局的出版物,寫着在家看天井,出外蕩小船,勉強東北、西北人讀,隻能當故事講給學生聽而已,實際效用很少。
1940年3月l6日 霸王廟 水 烏江有座項羽廟,南京上海長江來往船隻,到此要燒香焚化錢紙。
俗傳不然的話,有逆風作祟。
一個秀才經過,吟了一首詩送他,末二句說:“三分天下有其二,一束黃錢值幾多。
”冥冥之中,霸王大怒,風雷大作,将廟門轉了過來,背對烏江。
這自然是個笑話,然而形容項羽之不輸氣,卻是能淋漓盡緻。
天下不少銀樣镴槍頭,碰着了硬貨,開溜大吉,而見着無能為力的三尺孺子,他還是像煞有介事地吓唬人家的糖果吃,這就是多江廟裡的項羽一般做法。
不過人類的腦子是進化了,縱有酸秀才向他吟詩,他也不會理會絲毫。
假使項羽是現代人,他一定刮起一陣罡風,把那吟詩的酸秀才送到半天空裡去。
把廟門移轉,那是無臉見人的表示,大好佬是不肯做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于今烏江廟項羽魂不可得,而吟詩的酸秀才又向哪裡去找呢? 1940年3月17日 雨後感 水 小時在私塾裡念書,遇到雙日作八股,單日作試帖詩。
詩的題目,總有一個公式,是事情加時間加古人名句。
所以下雨的日子,在鄉下就來個“賦得好雨知時節”,在城裡便是“賦得小樓昨夜聽春雨”了。
在這一點小事裡,也可以想到文字乃生活之反映,絲毫沒有問題。
譬如近日這場大雨,你在鄉下無論遇到誰,都要說句雨下得好。
城裡不但少聽到這種話,終日在街市上消耗時間與金錢的朋友,還要說句天氣太壞。
于是,我發生了一點疑問,那些以談農村為最時髦的專家,大半是住在城中洋樓上的,他們何以不到農村而能理解農村呢?難道他們有千裡眼、順風耳?因之聯想到普羅文學家在咖啡館裡開座談會,也就不足為怪了。
1940年3月18日 做人與治國 水 中國的政治哲學,雖是由正心、修身做到治國、平天下,但做人與治國,手段卻各有不同。
做人要從小處着手,講個灑掃應對。
但治國是要大開大合,不必顧及小事。
至少如孔子對于燒馬棚,“傷人乎?不問馬”。
所以呂端大事不糊塗,為今古所贊美。
做人要顧小事,治國不必顧小事,這是不是一個矛盾呢?不!譬如古時的監察禦史,平常他自該衣冠整潔,可是在他的職守上說,路上有衣冠不整的人經過,他盡管熟視無睹,卻無關系。
若國家有大奸大惡,他不能起而彈劾,就是屍位素餐。
“治大國如烹小鮮”,這不過是一個道理。
并不是做宰相都像做廚子那樣拿刀動勺,用同一的手段。
人的精神有限,而環身的事物無涯。
治國的人察察為明,在小事上浪費了精神,以至大事來臨而應付不及,那卻是極不通的一番算盤。
平居有所思,寫出這樣一段。
1940年3月19日 哀郝耕仁 水 我證于我的老友郝耕仁,我相信年老的革命黨,依然保持他三十年前的精神。
他在民十六以前,為革命到過黑龍江,曾步行由湖南到廣州,加入一支革命軍裡去。
他可是前清一位秀才。
然而除了“五四”時代,蕪湖一隅的文化界,知道他是一個努力革命的人,幾乎無人知道他的姓名。
抗戰後,他以年過五十的文人,寄食到甘肅河西一帶,窮困交迫,以至于死。
他知道我也窮,不願受我的接濟,很少來信。
我每次寄信給他,反要托漢中一位親戚轉,真不失一位耿介忠恕之士。
最近親戚來信,寄他的信由涼州退回來了,信面批着收信人病故,我惘然若失者竟日。
前年他回我最後的一封信,有八個字打動了我的心弦,乃是“少壯革命,垂老投荒”。
想不到這一投,卻是不能生還了。
他和先烈韓恢最為莫逆,韓也是個終生潦倒的革命黨,我想能慰他于九泉吧! 1940年3月21日 海棠溪之路 水 海棠溪,這是一個多麼香豔的名詞!但到過海棠溪的人,會為了醉心香豔名詞而失望。
自去冬起,這失望使人加深。
一條水泥平坦的路面,可以閉了眼睛走,直達到輪渡碼頭。
但那裡不走人,走着吞汽油或酒精的怪獸。
另一支小路,沿着懸岩,經過約一裡路鵝卵石的江灘,才達江邊。
那才是每日數萬人(恕我無法統計)經過的南北岸渡口。
天下過雨後,懸岩上的陡坡成了滑油山,幾乎行人爬都爬不上去。
岩上站着十來個幸災樂禍者,向下看慘劇,大聲調笑在滑油山上滾泥的同此圓顱方趾的人。
吞汽油的怪獸,被封神榜上的人物騎着,發出嗚嗚的得意聲,在通另一碼頭的水泥路上滑去。
幸災樂禍者看了那後影表示欣羨。
這裡包含一首詩、一篇小說,甚至一本很厚社會問題書本的材料。
1940年3月22日 墨翁的影子 水 “紫鵑是林黛玉的影子,襲人是寶钗的影子。
”我對于意相齊亞諾有這麼一種感想,他是“墨翁的影子”。
在報上,你可以常常碰到此公的名字。
但像蘇聯的莫洛托夫,德國的裡賓特洛甫,甚至像過去波蘭的伯克,那一些有刺激的行為,在他身上找不到。
你看他送往迎來,隻是代表了墨索裡尼。
也就是說,與其看他的言行,莫如看墨翁的言行。
他除了當代表外,他不會和意大利再出些主意。
那麼,墨索裡尼幹脆再兼一下外交總長好了,何必用這麼一個影子在國際上活動呢?我想,或者為了外長總有些送往迎來的事情,墨翁無暇分身自來,隻好用一個影子了。
話又說回來了。
影子究比木模活動些。
世界各國的外長,哪來許多裡賓特洛甫與莫洛托夫,不如齊亞諾的還多着呢。
比如日本的外相,就始終是軍部代言人,我隻舉這一個例。
1940年3月24日 德育要活講 水 教育界人士常講到德育問題,□□□□這裡顯然含着一種“曾經見缺”的意味在内,其實這倒不是學校裡少了這項課程,根本是做先生的人,未能躬自力行。
我們要知道,德育這件事,并不在書本上去講究,而要在平常的視聽言動上去實踐。
要學生如何如何,必須先要先生如何如何。
舉一個例,先生西裝革履,頭發梳得油光,而教學生樸素無華,豈不是樁笑話? 聽說四川省參議員,有人提案恢複修身課,其實公民裡本課的課,學生能夠做到,那就很夠“修身”二字了。
我們當中學生的時候,正在習着修身課。
每星期一小時,由那教國文的老先生(一個舉人)捧着講義念上一遍,我們隻有坐着打一點鐘瞌睡,絲毫不受影響。
如此講德育,倒不如多讓我們習一點鐘音樂了。
于是歸納一句,德育要活講。
1940年3月25日 挂一漏萬 水 性善性惡,這是中國談哲學的人兩三千年來未能解決的一個問題。
其實倒是主性善的孟轲,有一句題外的話,說來很适中,便是“人心之不同,各如其面”。
世上有慈悲為懷的人,也有乖戾成性的人,不能見一性善者說舉世皆善,也不能見一性惡者說舉世皆惡。
個人交友,看人當如此。
為國求賢,看人也未嘗能夠例外。
在北平倒穢水挑糞的人,多山東籍,在南京洗澡堂子裡當茶房的人,多揚州籍。
當然,這種賣苦力者,其知識水準不高,若把這種人來做評論山東人與揚州人的根據,豈不是挂一漏萬?現在有一部分作理論文章的先生,就犯了這個毛病,總是挑一個爛蘋果來評論,而借口斥責整樹的蘋果。
不知而如此,這是眼孔小,其過可恕;若故意抹煞好人,則實在是心不可問了。
1940年3月26日 悼天虛我生 水 在報上看到陳蝶仙先生逝世的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