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月—1939年12月
關燈
小
中
大
管閑事,甯非我們所願?可是貴讀者不答應我們,其奈之何呢?話又說回來了,好在我們也不希望做羅斯福。
1939年4月30日 狗才 水 “狗才”這名詞,好像有點兒陌生。
可是你如常聽戲,或看過民間通俗本的鼓詞兒,就知其所以然了。
當戲台上主子罵那奴才不稱職的時候,總是說“你這狗才”。
據生理學家說,生物腦筋裡的靈性,人類有百分之百,猿猴百分之二十,狗百分之四。
這樣說,狗未嘗無才。
但它的最短處,隻要是面生的人,縱然是他主子的忠實朋友或骨肉,它一見便得狂吠一陣,甚至黑暗中沒有看清楚人,連主子也在受狂吠之列。
必須他鼻子嗅出主人的氣味,才搖着尾巴。
自然這是會受着主子喝罵的,但它不以為恥,也不會改掉這脾氣。
奴才如不稱職,隻有生熟,沒有是非,在主子面前當然等于狗才一樣了。
我欽佩開始發明這一名詞的人。
1933年5月1日 地球不易安居了 水 從前中國一國之内,秦人視越人之肥瘠無關痛癢。
今日則巴爾幹半島發出一粒子彈,全球将為之震動。
空間為科學進步而縮小,人類相互間之禍福,遂視天涯為比鄰矣! 蘋果筐中有一個微爛蘋果,不出三日,必牽及全體。
世界中有一野心國,誰又得置身事外。
故吾人今日對于人生之認識,不得不更為廣泛,對于生存之競争,不得不更為努力。
歐戰必發,或屬當然。
歐戰暫免,實屬僥幸。
總之,空間小,民族雜,人心壞,嗜念深,摩擦多,這地球是不大容易安居了。
朋友,努力吧! 1939年5月2日 遠東德人之幽默 水 在日德間喊成自己哥們兒的今日,倭寇在有希特勒老大哥的地方,自然顯得很親密,而德國人未必全肯做矮子的老大哥。
最近在上海報上,看到了有這樣一則簡訊: 遠東德人定本月份起,舉行一九一四年青島被日軍攻陷紀念。
現設事務所于南京路二三三号,辦理此事。
這是遠東德國人的幽默,也未嘗不可以看出德國人一部分的心理。
這世界上誰不為自己打算,誰忘了自己上過當?德國人記得第一次歐戰,倭寇自然也記得。
于這一點,也可以想到倭奴對軍事問題的概念了。
1939年5月3日 久違了 水 日子是這樣的容易過去,本刊與讀者不相見已經有一百天了。
這一百天不可小看了它。
積十八個一百天,便是一個五年計劃。
對這一百天的消逝,我們是守财奴一般的看法,頗為舍不得。
一百天之間,我們不知道讀者的感想如何?若就我們自己而談,仿佛像那些祿蠹,三日無官,則惶惶如也。
許多日子不扯幾句談,真憋得難受。
在這裡也看出新聞記者是一條勞碌命。
不像古來言責之官,如禦史大夫等等,十年不開口動筆,依然吃飯睡覺,其肥如豬。
今天不鬧抗戰八股,抄兩句詩來結束這段閑文。
“帶一分憨情更好,不多時别興尤濃。
”與諸公共勉之。
1939年8月13日 尚論古人 編者 在過去的《最後關頭》上,我曾作了《讀史随筆》十幾則,也是日課一文,苦無題目。
不得已而出此。
其實,那題目是歪曲了的。
我每為想起一件事,或者發生一點兒感想,再去翻書;并不是讀史随筆,而是随筆讀史。
現在我想與其題目與事實相違,不如幹脆改過來為尚論古人吧。
抗戰兩年的今日,我們還高談古事,也許是“燕萑處堂”之類。
不過我們自視“卑之無甚高論”,并不想做個董狐。
假如在讀報人看來,究竟不是作《燕子箋》的阮胡子那樣毫無心肝,也就是于願已足。
自然,隔靴搔癢是免不了的。
但天下最痛快的事,莫如評論古人,要恭維就恭維,要指責就指責,可以肆意為之。
讀者雖不得肉,又何妨過屠而大嚼一下呢? 1939年8月16日 大哉屈原 ——尚論古人之一 水 兒時剛學兩句詞章,好高骛遠地就讀《離騷》。
結果,隻見滿紙是草木鳥獸、神仙雲霧,落個莫名其妙。
年歲大了,再買兩個注疏的《楚辭》看看,也還是不得要領。
直等自己碰盡了壁子,才恍然大悟。
有人問我悟着什麼?我悟的是“不得已”三個字。
我想,以屈原之才智和忠貞,當七國争用人才的時候,哪裡不能去?上焉者,學孔丘孟轲,不難以仁義之說遊齊梁。
次焉者,也可以學蘇秦張儀,做諸侯上客。
他死守楚國,盡忠那親小人遠君子的懷王父子,這未免是太想不開了。
可是他的偉大也就在這裡。
他是楚人,一定忠于楚國。
雖然憤而投江,自暴自棄了,他卻不去效力鄰邦,有害故國。
何嘗不是殺身成仁呢?這一點兒委屈,他不說兩句話,于心何忍!然而,這話還是說不出來。
可憐! 曹雪芹說:“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以贈屈原,以贈《離騷》。
1939年8月16日 圈住了 水 于此有人焉:做官是貪官,經商是奸商,為吏是污吏,教書是庸師,甚至在民間還是土豪劣紳。
照說,這等人是為社會所不容的了。
可是我們到社會上去睜眼看看,最有辦法的是誰呢? 社會上有兩種不可磨滅的威力,其一是錢,這是大家全知道的。
其二就是此種人吹牛拍馬的工夫,已經登峰造極,足以颠倒衆生,自成一個勢力圈。
這勢力圈之對于社會,我也沒法形容。
記得《西遊補》裡有一段說法:不老婆婆将名圈、利圈、酒圈、色圈,一切利害圈丢去,都套不住小行者。
後來把一隻小小的镯兒好勝圈丢去,小行者就圍在萬丈圍城裡了。
社會對于某種人,就是小行者碰到了好勝圈。
奈何!奈何! 1939年8月17日 康有為目 舊燕 民國四年,中國參加歐戰,康有為反對最烈,常為一長文伸叙理由,遍載國内各報。
其題予已忘之。
但憶其中有兩語,為國人所稱道,則“請抉吾目懸于國門,以視德艦之入也”是已。
其後,德艦未來,康之目亦未嘗抉。
事後,言之者,頗為康羞。
此可見對國際政局,不能過于武斷,而文人宣誓,尤不值一笑。
今歐戰或不免重開,效康氏論調者當無其人矣。
1939年8月17日 趙匡胤與趙普 ——尚論古人之二 水 我曾到過洛陽的宋太祖落坐處夾馬營。
一個黃土坡,偏在郊外。
想趙匡胤起家寒微,和漢高祖差不多。
但漢高祖用蕭何,比宋太祖用趙普就高明些。
趙普為了參與陳橋起事之功,一朝做相,拚命地弄錢,甚至霸占民房,販賣禁貨,大理寺雷德骧參趙普一本。
宋太祖說什麼“鼎铛尚有耳,汝不聞普吾社稷臣乎?”,親自用柱斧打掉雷氏兩顆牙齒,還要殺他。
後五年,宋太祖到趙普家去,發現了吳越送來的十瓶瓜子金。
雖然說:“第受之,彼謂國家事,皆由汝書生爾。
”我想,他心裡一定有點兒四川人所說“有點兒不大了然”,也就為雷德骧兩個牙齒喊冤了。
1939年8月19日 說三國用人 ——尚論古人之三 水 大蘇論三國,說劉備有容人之量,有知人之明,而無用人之才。
孫權有容人之量,有用人之才,而無知人之明。
曹操有知人之明,有用人之才,而無容人之量,所以三個人全不成功。
據我想,才、明、量三樣,雖缺一不可,但萬不得已,無用人之才也還不要緊。
所以劉玄德以織席編履的窮漢,還能三分鼎足。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有可為之人,居可為之地,而不能統一中國,就壞在他不能容人。
孫權襲父兄之餘蔭,人才多半是哥哥留下來的,根本不足論。
可是,不管好壞,一齊留下,成了他的半壁江山。
由此看來,要事業成功,容人第一。
項羽有一範增而不能用,這是後人感慨系之的了。
1939年8月20日 高燭台 水 家藏有錫制燭台一對,高二尺許。
其下盛油之盤有二,大者居下,直徑約尺二,小者居上,直徑六七八寸。
年節或祀祖常用之,可插十斤重之紅炬。
燃時,光耀一堂,因名之曰“滿堂紅”,固非誇張也。
兒時,于除夕日,戲躍紅燭下,玩弄飾物為戲,将帽上一金羅漢擲案上,忽失所在,家人群起動員,百覓不得,莫不以為奇。
祖父聞之,捧水煙袋徐徐出,呼燃手上所執紙煤,照燭台下層油盤一匝,以二指箝金羅漢示衆人曰:“在是矣。
爾等須知,燭光雖巨,但明亮之處過高,恒不足以照足下。
爾等随燭光所在覓物,燭光不至,爾等之目光亦不至,自無所得矣。
” 忽忽三十餘年,至今思之,其言彌覺隽永可愛。
1939年8月21日 帝羓 ——尚論古人之四 水 中國人之受辱異族,莫過于五代之後晉。
那位主子石敬瑭,向契丹稱兒皇帝,在曆史上造成了空前紀錄。
他兒子重貴,雖以不肯向契丹稱孫而亡國被執,多少還有點兒人氣。
可恥的是那批士大夫之流,無一人敢說個不字。
等到契丹北歸死于路,卻嘲笑一陣說他是帝羓。
這就算報仇了。
把肉煮幹了,用鹽腌着,這叫幹肉羓子。
史載,契丹主耶律德光死在殺狐林,契丹人挖開肚子,裝鹽數鬥,運了回去。
于是乎中國人大為開味,說這是皇帝羓子。
無論契丹有沒有這種風俗,在不可考之列。
便算是真,回想到當年的主子,叫着皇帝羓子做爸爸,又做何感想呢?這種打死老虎的精神勝利,原來是其來也久矣。
1939年8月22日 沈約無恥 ——尚論古人之五 水 文章到了六朝,華麗已極,而文人不守節操,也就與文字浮滑相同。
談中國文學的,總知道沈約這個人,可是他也就最無恥。
他和蕭衍,同為齊竟陵王幕下的八友。
齊和帝在上遊自立,命蕭衍發襄陽,讨寶卷。
蕭入建康,有篡齊之意,本還要考量考量;而沈約卻教他渾水摸魚。
說是:“若天子還都,公卿在位,則君臣分定,無複異心,豈更有人同公做賊?”後來蕭衍廢齊主為巴陵王,想安置他到廣東。
沈約又勸蕭做惡人到底,不可慕虛名,受實禍。
于是蕭衍弑齊主于姑熟。
勸人篡位之不足,一定還要勸人弑君。
蕭齊的後人總算交上一位好友了。
讀書人沒有修養,往往是才适足以濟其惡。
幕府中多收此種人,敗則家破人亡,成功也不過是亂臣賊子而已。
1939年8月23日 庸醫之罪 水 在北平,在南京,常常在報紙社會新聞欄裡,發現庸醫殺人案。
我們不懂法律,不能亂談。
就人情一方面說,庸醫的罪是值得考慮的。
其一,醫生行醫,有他的行醫執照。
當局既發執照給他行醫,是不以他為庸,而教人民信任他。
若庸醫因治病錯誤而殺人,這事自有一個根本上負責的。
其二,病家治病,是生死關頭所在,應該請什麼醫生,自己當充分考慮一下。
若請了一位庸醫來把人診死,知其庸,而請之,有何話說?不知其庸而請之,也是病家自己糊塗。
我并不為庸醫辯護,我是勸人有病尋醫,當慎之于始。
庸人有庸福,哪裡是天生的?全是社會上對庸人姑息所緻罷了。
1939年8月24日 關于民族英雄 水 張君劢日前通電斥汪,把一個篡晉弑君的南北朝宋武帝劉裕當作了趙宋漢奸金人所立的僞齊帝劉豫。
裕豫同音,一錯就相去太遠。
這事經過同業指正,并且把劉寄奴升作了民族英雄。
我想張君劢除承認錯誤外,也無别法。
其實新聞記者為了時間關系,就最容易犯筆誤之病。
咬文嚼字,究是小事。
不過這民族英雄一頂帽子,是否可以随便送人,在今日都愛這個調調兒之下,似乎值得我們考量一下。
不才的意見,做一個英雄,不僅雄才大略而已,在道德方面也應有點兒修養;而況英雄上還有“民族”兩個字。
劉裕身為晉臣,借功篡位,猶可說是對曹取漢,對司馬取魏,來個依樣葫蘆。
而晉恭帝欣然草诏讓位,未嘗對不起,何必弑之于廢為零陵王之後?曹丕廢漢獻帝為山陽公,可馬炎廢魏主為陳留王,不殺故主,何害于事?劉裕忍心害理,開了條六朝五代弑君的前例,其罪不小。
後來,蕭道成取宋家天下,照例弑順帝于廢為汝陰王之後,還來個滅其家,豈不是一證?可見當時就以劉寄奴為作惡标準了。
由此,我認為劉裕不配稱民族英雄。
頭巾氣的話,高明以為如何? 1939年8月25日 車轎漲價的看法 水 重慶車轎猛烈漲價,多數以為是奇事。
但就我個人愚見,倒是站在贊成的一邊。
世界文明國家,絕沒有以窮人當牛馬乘騎的辦法。
轎子是國産,人力車來自日本,全是人與人之間一種不平等的待遇。
敵國以工資漲價,人力車是很少了。
我國卻因人工太賤,窮人反以拖車擡轎是一條出路。
許多講人道主義的,主張廢除以人代步,而同時卻以窮人無事可做為慮。
所以直到于今,人力車是随公路馬路的無孔不入,也就是牛馬的窮人增多。
閉目一想,這實在是一件可悲泣的事情。
我相信中國走上建國之途的日子,人工價值一定增高,賣力的人有了辦法,絕不擡轎拖車,縱然擡與拖,價值也很高,而非普通人所敢乘坐。
這樣,窮人就漸漸可以不變牛馬了。
雖然重慶車轎漲價,是一時畸形的發展,我們是唯其不能持久與擴大。
所以這種現象,論情論理,無可反對。
1939年8月26日 談孔子教人 水 孔子的學說,除一小部分為時代所不容外,十之七八是可崇奉的。
教師們對于平民教育要擴大宣傳,我們就談談孔子教人。
讀過《論語》的人,就可以看到孔子對三千弟子,是個别教化,謹讷的鼓勵他進取,魯率的勸告他慎重。
即以群弟子問孝而論,他就各有各的答法。
于此,可見他教人是怎樣的仔細?他一般的教育宗旨是“有教無類”,是“誨人不倦”,是“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吾無隐乎爾”。
老實說,即是這幾樣,已是今人所難能。
此外,他一般主張教育普及,所以他說:“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
”他又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更可證明他這一主張的,便是他對于春秋諸侯各國文字上的出入,而努力于“書同文”的運動。
我們正不必看看孔子過于古老,隻問孔子所能的,我們能不能? 1939年8月27日 合夥者的教訓 水 在歐洲局面大動蕩之下,雖是非利害,各有看法不同,但一言以蔽之,大家全幹的是現實主義。
這現實主義幹得好不好,卻是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
在這些國家裡,算盤打得太精的是波蘭。
她一面親德,與蘇聯暗鬥,自捷克滅亡後,她感到有些唇亡齒寒,才開始聯蘇。
為了政治曆史關系,她對蘇聯又不能坦然處之。
在英法蘇談判之下,一旦有事,她隻願蘇聯空軍幫助,而不願陸軍入境。
請問,蘇聯又何愛于波蘭,隻管屈就呢?假使德之目的隻在波蘭西部,而不侵犯蘇聯,她也就樂得不管這件閑事了。
于是,就變成了現在反共集團散夥,蘇聯專力遠東的局面。
要别人替你保镖,又怕人趁火打劫,這種心理徒然叫保镖的心寒,是千萬要不得的。
中國儒家曾有八個字合夥格言,就是“疑人勿用,用人勿疑”。
這不僅是道德觀念,利害關頭也就在此。
想利用人而不相信人的,世界上多得很,殷鑒不遠,請看蘇聯之于波蘭。
1939年8月28日 不是閑話 小百姓 在後方的人,聽到許多前方的戰績,往往認為是神話;在前方的人,聽到後方像坐汽車兜風這一類事情,又認為是瘋話。
城市的人都疏散下鄉了,飲食起居都會感着不便起來。
但有一條妙計,想法子弄個闊佬兒在這裡住公館,就一切有辦法了。
戰區失陷,城市裡的米、糧,往往貴到四五十元一擔。
但是鄉下的米,卻隻五六元一擔,因之,非萬不得已的人是不願做順民的。
有汪逆精衛這種人,鑽進大軍包圍裡當傀儡,天下事往往不可解如此。
日本人跟着德意反共,漢奸報紙又跟着敵人後面反共。
當希特勒抛去反共旗幟的今日,不知他們何以自圓其說?圓不過來,就說個反共到底吧。
天下跟着人搖旗呐喊的,最大痛苦不過如此。
這幾天真熱。
但熱也照常做事,想到往年在南京,忙着上廬山,奔青島,實在是浪費。
歐局動蕩,蘇聯馬首東向,有一大批人哈哈大笑。
他們笑的不是抗戰有利,他們笑的是消息靈通,在公債和外彙上又掙了一筆大錢。
1939年8月28日 國際看法 水 蘇德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各國有各國的看法,卻以倭寇的看法為最妙。
他們認為是蘇聯有加入軸心國之意。
再問一句,軸心國家的号召是些什麼呢?答,是反共。
共是誰呢?是蘇聯。
那麼,蘇聯加入軸心國家要反對他自己嗎?那也好将莫斯科以東,拱手而讓與日本吧。
若不是一個人犯了瘋病,他不應當說這種話。
但後來他也覺得不像人話,不好意思再說了。
對于國際變化,多數人都是以主觀的成見來解釋的,這也不能專指責倭寇。
但這種解釋,至少要言之成理。
言之不成理而勉強說出來,十分之九會成為一種反宣傳作用的。
由此,我們對于國際情勢是必須用冷靜的頭腦去觀察,不由于我有利無利,先想想與人有害無害?任何國家交朋友,仁義道德,全是幌子,為的是現錢交易。
認定了這層,則國際情形雖然複雜,也沒有什麼看不透的。
1939年8月29日 某師長席上除奸 ——安徽處罰土劣之決舉 潛山人 “八一三”在滬作戰的某師長,現随某主席在皖,雖李廣數奇,仍居師長職,而其英氣勃勃,未減當年。
過去一年,大别山南北麓,常有某師長蹤迹,至則遍問民間痛苦,量力匡助。
而于土豪劣紳之懲罰,尤效用卓著。
土劣甚多,固不能一一除之,某則至一縣,必除其最著名之一人。
某潛山人也,請談潛山。
是今年春間,某師長至邑,各界開會歡迎以迓之。
儀式既畢,邑人宴某師長于财政局。
席間,某師長起立曰:“聞邑紳有王禮經先生,在座否?”王為本邑劣紳最著之一人,勾結官府,剝削鄉民,霸占民妻,陷害青年,無惡不作,而曆任縣長辄無如之何。
某師長既發問,王以為師長格外垂青,即起立曰:“王禮經在此歡迎。
”某師長勃然變色,顧随侍在側之數衛隊曰:“将此人綁了。
”王不及避,已束手就擒,猶昂然曰:“列席恭迎,我何罪?”某師長曰:“爾之罪,全邑人皆知,爾亦當自知,無多言,爾當一死以謝鄉人。
”言訖,揮手令衛隊牽之出。
衛隊固已先布置好者,遂即引至附近之東門外槍決之。
王被綁時,一座失色。
王既出,某師長拱手向座中人曰:“為諸公除一害,顧不快耶?”座上有大半數為受新教育之人,忽悟,鼓掌稱快,三呼萬歲而罷。
此事實,無一字虛構。
聞某師長在他邑尚不如此,實以潛山逼近前線,王又十分狡猾,故不得不出其不意以除之。
如其在嶽西,殺著名劣紳蔣某時,則曾開一民衆大會,數其十大罪而後伏法。
但凡此種種,皖人群認為快舉,固無一嫌其魯莽。
1939年8月30日 山人詞客者流 水 “裝點山林大架子,附庸風雅小名家。
”明朝的文人都好這個調調兒,于是有山人詞客這一類人物産生。
雖然那些熱心仕進的人,認為這是異端;但這風氣直到明亡而不能糾正,你看《桃花扇》一部書,對于山人詞客渲染得如何有聲有色? 封建時代,父诏兄勉,唯恐其子弟不為官,何以明朝的讀書人好作一種似隐非隐的生涯呢?一言以蔽之,環境使然也。
由明太祖算起,一直到崇祯帝止,哪一個主子是寬宏量大的?加之奸相作惡,太監掌權,史不絕書。
正人君子,随時有玩掉腦袋的可能。
名利别有可圖,人又何必不做山人詞客? 前幾年,“《論語》派”的文人提倡明人小品,有一部分文人(現在大半做官了)大為攻擊,以為是亡國之言。
其實,他們并不夠山人詞客的資格,隻是另找一條賣文之路而已。
至于他們因何效法山人詞客,我至今不十分明白。
1939年8月30日 倭哨兵開始敬禮 水 上海寇哨兵向英警開始敬禮,路透社拍電報告其事,可見得對之很感興趣了。
小病多暇,倚枕作起講一段,真正抗戰八股也。
(題眼在始字) 應有而久未有之禮節,固不料其突然東顧也(破題)。
夫異國軍警相晤,緻敬亦屬常禮。
滬倭兵向英警獨不屑為,則亦已矣。
乃相持兩年之久,一旦始為之,得不令人愕然相向乎(承題)?且大不列颠之人民,皆尖頭兒們也。
在民間有其禮,在戎伍亦有其禮,不以地異焉。
對同族有其禮,對異族亦有其禮,不以人異焉。
想倭寇兵始布侵占區上也,英警立于蘇州河橋之上,以為人也,必有人禮,又以為軍人也,必有軍禮。
怪哉!乃始焉,若不相睹,繼焉毫不為動,久焉概不相睬,則非軍人也,更非人也,将無望于其人舉手舉槍矣!于是十步之外,兩年之久,洋洋而來,望望而去者,各亦安之若素。
今不圖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六日之晨,無睹者一變而為翹首注目,不動者一變而為挺立舉手,不睬者一變而為挺立緻敬,誤乎?無誤!瘋耶?非瘋!此破題而第一遭,真莫名其妙矣(起講)。
雖然,是必有故也。
1939年8月31日 趕場 水 他省人所謂趕集,四川人叫作趕場。
這“場”字比“集”字有意義多了。
趕了一場又一場,一場文,一場武,上場容易下場難,唯有“場”字足以盡之。
這玩意兒舊北京城裡也有,叫作廟會。
當廟會大開的時候,城裡人也來,鄉下人也來,九流三教也來,富貴人家小姐兒,還來趕廟會,瞧個熱鬧呢。
老早的線裝書裡對這下過定義:“日中為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 不過說到各得其所,現在的趕場,是與古代“日中為市”有點兒分别的。
場上除了鄉下人把雞豬菜米換去城裡的日用百貨之外,至于那些九流三教之徒,他們隻帶了一張光嘴來,卻把什麼去和人家交易?這些醫蔔星相,第一等人物便是說真方賣假藥,第二等人物是不看金面看佛面。
若論各得其所,在他們身上,“各”字應改為“獨”字才對。
鄉居以來,常常趕場,得其經驗如此。
1939年9月1日 書生其奈何 水 書生談兵,自古認為笑話。
生當今之日,書生不談兵,也是笑話。
反正是笑話,書生書生其奈何? “中原人物思王猛,江左功名愧謝安”,趙孟之言,自是狂妄。
“王師未報收東郡,城阙秋生畫角哀。
”倒想不到“老去漸于詩律細”的杜甫,居然喊了出來。
老杜詩聖,可是他的詩,就缺乏為唐室中興呐喊之作,後人是很失望的。
可憐,還是陸放翁的絕筆,沉痛得有生氣:“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 書生知道什麼,他隻知道紅旗報捷,就是可喜的事。
何以能至此?他又是外行,也胡主張不得。
百無一用是書生,其信然乎?固作一絕,以勉書生。
三鼓無聲敵膽寒,扶桑王氣半摧殘。
已臨收複中原日,莫作諸侯壁上觀。
1939年9月2日 做官何必讀書 水 兒時讀《論語》,燈下常由父親講解着,對于孔子這位帶劍學生子路,我總喜歡他憨直得可愛,父親講道:“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欤?子路聞之喜。
”父親說:“子路人太老實,不懂得夫子發牢騷。
”我卻以為這是《水浒傳》上的李逵,寫法很有趣。
孔子說:“必也正名乎?”子路竟毫不客氣譏諷先生:“有是哉?子之迂也!”後來他越來越頑皮,他竟主張:“何必讀書,然後為仕?”雖然孔子對他這胡來,常罵他,而周遊天下之時,總帶着他同行,可見依然喜歡他的。
為什麼這樣一個入門子弟,竟主張做官不讀書,這必然有他的背景。
專就當時魯國而論,季氏家裡出來一條狗,也不愁沒有位置。
三千弟子讀盡了幾年子甲骨竹簡,遠不如那條狗,他覺得跟先生學一陣子治國平天下,是白費勁,索性先去做官吧。
子路先生,其亦乘桴浮海之意欤? 1938年9月3日 笑而不答 小百姓 一部分人辦刊物,第二個目的是宣傳抗戰。
或問第一個目的是什麼?我笑而不答。
有些人拿着雞毛當令箭,第二原因自然也是謹慎十二分。
或問第一原因是什麼?我笑而不答。
人看到車轎漲價,由一毛變為五毛,大是吃驚。
而搬家過半條街,費用卻以萬計,并無人奇怪。
有人問我何故,我笑而不答。
衙門裡同鄉多,親戚多,或問基于何種原因?我笑而不答。
或問:看任何闊人的費用,都超過他薪水的收入(包括特别辦公費),何以并不借債,我笑而不答。
糧先漲價之先,而已有維持糧價消息之後,有一部分人趁機撈了一筆大财。
或問是誰?我笑而不答。
1939年9月3日 看羅馬的 水 希特勒在歐洲,雖然是橫沖直撞,敢作敢為,但是他對兩個人還有點兒含糊。
其一是斯大林,其一是墨索裡尼。
他為了含糊斯大林,所以把不相幹的反共口号取消,和蘇聯訂約。
至于墨翁呢?是他的盟友,他似乎不必耿耿在心。
然而唯其是盟友,他才不得不曲盡敷衍之道。
萬一和英法打起來了,墨翁來個王顧左右而言他,豈不糟糕?自然德意互相标榜,一國失敗,他國以孤立也必定失敗,墨翁未必要希特勒變成拿破侖?隻是墨翁沒有十分赢的把握,無所謂地跟着希特勒大敗下去,他也決計不幹的。
大家幹着現實外交,現實主義,墨翁豈敢後人?當希特勒明目張膽談現錢交易的日子,墨翁必一定也在暗中找兌現之處。
或者英法也照樣來幹個釜底抽薪吧?這就看羅馬的黑市情形了。
1939年9月4日 該注意國醫了 水 在西藥吃不起的今天,回轉頭來,我們一般希望國醫國藥發揮抗戰精神,如植物油木炭之能代替汽油。
而無如其不然。
上古不可考矣,由漢到現在,差不多兩千年,國醫之發生作用,不為不久。
可是這兩千年來,隻出了一位能創作的張仲景。
此外是誰也跳不出那五行生克的圈子,更談不上什麼發明,人類生活越來越複雜,宇宙空間越來越縮小,以劃一不二的玄學之國醫,應付事物萬變之現實人生,真是嘎嘎乎難哉! 國醫是不懂科學而不願改良,西醫又瞧不起國醫,不屑予以研究。
國醫是永遠踏上沒落之途了。
其實,國藥如碰準了病症,自有它不可磨滅的特效事實的。
如抓住了這一點,發揮光大起來,不但是國醫之光,也是人類福音。
可是就是沒有人幹。
假使抗戰建國的簡釋是“救人”,這救人的國醫國藥學,應該由冬烘先生手裡抓搶出來,交給那不帶洋氣的科學家,開始樹立起新的基礎。
1939年9月5日 突如其來 水 最近兩月,常在報上看到突如其來的新聞,用出号字作題目,發表出來,老先生們也這樣驚異着說,現在的世事,真是不可測呵。
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現在差不多每一秒鐘,都要打算怎樣活下去了。
你這個“怎樣”,正在計劃中,還沒有做到的時候,若是被别人知道了,重則讓人将計就計,成了個進攻機會,輕則被别人抄了丹方去,搶先偷吃了你這劑妙藥。
所以無論什麼大玩意兒,事前都是秘密的。
及至發表,你以為這事突如其來,其實是來之久矣,沒有讓你知道罷了。
這還是就自處而言,若是對人,要打人一個措手不及,更是要出如脫兔。
“謹厚者亦複為之”。
這世界逼得人不能不如此。
有道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我們該随時随地留心有“突如其來”的事情。
1939年9月7日 德國遠非昔比了 水 歐戰已開火了一周,在這一周的情形看起來,德國顯然不是一九一四年那種威風了。
第一,德國沒有了同盟國,連小國都沒有。
第二,以英、法之強,還加工一個未可小視的波蘭。
以一敵三,太費力。
第三,意大利之拆夥,給予德人作戰計劃以一種很不好的影響。
第四,德國人在希特勒指揮之下,顯然沒有在威廉二世統治下那樣熱狂。
德國的海軍,當然不及英、法。
陸軍雖強,比起法、波的總和,人口要差一半。
難道他專靠優越的空軍取勝嗎?希特勒的前途是很危險的。
1939年9月11日 “日本在刀口” 水 有朋友自潇湘之南來信,說是第×戰區有一種新奇的标語,乃是“日本在刀口”。
問起來,才知道,這是俘虜傳說出來的。
他說,昭和的昭字,拆起來是日刀口。
而平沼内閣的沼,也在刀口。
他們很悲觀。
日本人民原是很迷信的,俘虜有這樣的感想,并不為奇。
自然,我們不能根據敵人的迷信,以斷定敵國之在刀口。
可是俘虜那種測字法,就可以反映出敵人沒有了絲毫的
1939年4月30日 狗才 水 “狗才”這名詞,好像有點兒陌生。
可是你如常聽戲,或看過民間通俗本的鼓詞兒,就知其所以然了。
當戲台上主子罵那奴才不稱職的時候,總是說“你這狗才”。
據生理學家說,生物腦筋裡的靈性,人類有百分之百,猿猴百分之二十,狗百分之四。
這樣說,狗未嘗無才。
但它的最短處,隻要是面生的人,縱然是他主子的忠實朋友或骨肉,它一見便得狂吠一陣,甚至黑暗中沒有看清楚人,連主子也在受狂吠之列。
必須他鼻子嗅出主人的氣味,才搖着尾巴。
自然這是會受着主子喝罵的,但它不以為恥,也不會改掉這脾氣。
奴才如不稱職,隻有生熟,沒有是非,在主子面前當然等于狗才一樣了。
我欽佩開始發明這一名詞的人。
1933年5月1日 地球不易安居了 水 從前中國一國之内,秦人視越人之肥瘠無關痛癢。
今日則巴爾幹半島發出一粒子彈,全球将為之震動。
空間為科學進步而縮小,人類相互間之禍福,遂視天涯為比鄰矣! 蘋果筐中有一個微爛蘋果,不出三日,必牽及全體。
世界中有一野心國,誰又得置身事外。
故吾人今日對于人生之認識,不得不更為廣泛,對于生存之競争,不得不更為努力。
歐戰必發,或屬當然。
歐戰暫免,實屬僥幸。
總之,空間小,民族雜,人心壞,嗜念深,摩擦多,這地球是不大容易安居了。
朋友,努力吧! 1939年5月2日 遠東德人之幽默 水 在日德間喊成自己哥們兒的今日,倭寇在有希特勒老大哥的地方,自然顯得很親密,而德國人未必全肯做矮子的老大哥。
最近在上海報上,看到了有這樣一則簡訊: 遠東德人定本月份起,舉行一九一四年青島被日軍攻陷紀念。
現設事務所于南京路二三三号,辦理此事。
這是遠東德國人的幽默,也未嘗不可以看出德國人一部分的心理。
這世界上誰不為自己打算,誰忘了自己上過當?德國人記得第一次歐戰,倭寇自然也記得。
于這一點,也可以想到倭奴對軍事問題的概念了。
1939年5月3日 久違了 水 日子是這樣的容易過去,本刊與讀者不相見已經有一百天了。
這一百天不可小看了它。
積十八個一百天,便是一個五年計劃。
對這一百天的消逝,我們是守财奴一般的看法,頗為舍不得。
一百天之間,我們不知道讀者的感想如何?若就我們自己而談,仿佛像那些祿蠹,三日無官,則惶惶如也。
許多日子不扯幾句談,真憋得難受。
在這裡也看出新聞記者是一條勞碌命。
不像古來言責之官,如禦史大夫等等,十年不開口動筆,依然吃飯睡覺,其肥如豬。
今天不鬧抗戰八股,抄兩句詩來結束這段閑文。
“帶一分憨情更好,不多時别興尤濃。
”與諸公共勉之。
1939年8月13日 尚論古人 編者 在過去的《最後關頭》上,我曾作了《讀史随筆》十幾則,也是日課一文,苦無題目。
不得已而出此。
其實,那題目是歪曲了的。
我每為想起一件事,或者發生一點兒感想,再去翻書;并不是讀史随筆,而是随筆讀史。
現在我想與其題目與事實相違,不如幹脆改過來為尚論古人吧。
抗戰兩年的今日,我們還高談古事,也許是“燕萑處堂”之類。
不過我們自視“卑之無甚高論”,并不想做個董狐。
假如在讀報人看來,究竟不是作《燕子箋》的阮胡子那樣毫無心肝,也就是于願已足。
自然,隔靴搔癢是免不了的。
但天下最痛快的事,莫如評論古人,要恭維就恭維,要指責就指責,可以肆意為之。
讀者雖不得肉,又何妨過屠而大嚼一下呢? 1939年8月16日 大哉屈原 ——尚論古人之一 水 兒時剛學兩句詞章,好高骛遠地就讀《離騷》。
結果,隻見滿紙是草木鳥獸、神仙雲霧,落個莫名其妙。
年歲大了,再買兩個注疏的《楚辭》看看,也還是不得要領。
直等自己碰盡了壁子,才恍然大悟。
有人問我悟着什麼?我悟的是“不得已”三個字。
我想,以屈原之才智和忠貞,當七國争用人才的時候,哪裡不能去?上焉者,學孔丘孟轲,不難以仁義之說遊齊梁。
次焉者,也可以學蘇秦張儀,做諸侯上客。
他死守楚國,盡忠那親小人遠君子的懷王父子,這未免是太想不開了。
可是他的偉大也就在這裡。
他是楚人,一定忠于楚國。
雖然憤而投江,自暴自棄了,他卻不去效力鄰邦,有害故國。
何嘗不是殺身成仁呢?這一點兒委屈,他不說兩句話,于心何忍!然而,這話還是說不出來。
可憐! 曹雪芹說:“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以贈屈原,以贈《離騷》。
1939年8月16日 圈住了 水 于此有人焉:做官是貪官,經商是奸商,為吏是污吏,教書是庸師,甚至在民間還是土豪劣紳。
照說,這等人是為社會所不容的了。
可是我們到社會上去睜眼看看,最有辦法的是誰呢? 社會上有兩種不可磨滅的威力,其一是錢,這是大家全知道的。
其二就是此種人吹牛拍馬的工夫,已經登峰造極,足以颠倒衆生,自成一個勢力圈。
這勢力圈之對于社會,我也沒法形容。
記得《西遊補》裡有一段說法:不老婆婆将名圈、利圈、酒圈、色圈,一切利害圈丢去,都套不住小行者。
後來把一隻小小的镯兒好勝圈丢去,小行者就圍在萬丈圍城裡了。
社會對于某種人,就是小行者碰到了好勝圈。
奈何!奈何! 1939年8月17日 康有為目 舊燕 民國四年,中國參加歐戰,康有為反對最烈,常為一長文伸叙理由,遍載國内各報。
其題予已忘之。
但憶其中有兩語,為國人所稱道,則“請抉吾目懸于國門,以視德艦之入也”是已。
其後,德艦未來,康之目亦未嘗抉。
事後,言之者,頗為康羞。
此可見對國際政局,不能過于武斷,而文人宣誓,尤不值一笑。
今歐戰或不免重開,效康氏論調者當無其人矣。
1939年8月17日 趙匡胤與趙普 ——尚論古人之二 水 我曾到過洛陽的宋太祖落坐處夾馬營。
一個黃土坡,偏在郊外。
想趙匡胤起家寒微,和漢高祖差不多。
但漢高祖用蕭何,比宋太祖用趙普就高明些。
趙普為了參與陳橋起事之功,一朝做相,拚命地弄錢,甚至霸占民房,販賣禁貨,大理寺雷德骧參趙普一本。
宋太祖說什麼“鼎铛尚有耳,汝不聞普吾社稷臣乎?”,親自用柱斧打掉雷氏兩顆牙齒,還要殺他。
後五年,宋太祖到趙普家去,發現了吳越送來的十瓶瓜子金。
雖然說:“第受之,彼謂國家事,皆由汝書生爾。
”我想,他心裡一定有點兒四川人所說“有點兒不大了然”,也就為雷德骧兩個牙齒喊冤了。
1939年8月19日 說三國用人 ——尚論古人之三 水 大蘇論三國,說劉備有容人之量,有知人之明,而無用人之才。
孫權有容人之量,有用人之才,而無知人之明。
曹操有知人之明,有用人之才,而無容人之量,所以三個人全不成功。
據我想,才、明、量三樣,雖缺一不可,但萬不得已,無用人之才也還不要緊。
所以劉玄德以織席編履的窮漢,還能三分鼎足。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有可為之人,居可為之地,而不能統一中國,就壞在他不能容人。
孫權襲父兄之餘蔭,人才多半是哥哥留下來的,根本不足論。
可是,不管好壞,一齊留下,成了他的半壁江山。
由此看來,要事業成功,容人第一。
項羽有一範增而不能用,這是後人感慨系之的了。
1939年8月20日 高燭台 水 家藏有錫制燭台一對,高二尺許。
其下盛油之盤有二,大者居下,直徑約尺二,小者居上,直徑六七八寸。
年節或祀祖常用之,可插十斤重之紅炬。
燃時,光耀一堂,因名之曰“滿堂紅”,固非誇張也。
兒時,于除夕日,戲躍紅燭下,玩弄飾物為戲,将帽上一金羅漢擲案上,忽失所在,家人群起動員,百覓不得,莫不以為奇。
祖父聞之,捧水煙袋徐徐出,呼燃手上所執紙煤,照燭台下層油盤一匝,以二指箝金羅漢示衆人曰:“在是矣。
爾等須知,燭光雖巨,但明亮之處過高,恒不足以照足下。
爾等随燭光所在覓物,燭光不至,爾等之目光亦不至,自無所得矣。
” 忽忽三十餘年,至今思之,其言彌覺隽永可愛。
1939年8月21日 帝羓 ——尚論古人之四 水 中國人之受辱異族,莫過于五代之後晉。
那位主子石敬瑭,向契丹稱兒皇帝,在曆史上造成了空前紀錄。
他兒子重貴,雖以不肯向契丹稱孫而亡國被執,多少還有點兒人氣。
可恥的是那批士大夫之流,無一人敢說個不字。
等到契丹北歸死于路,卻嘲笑一陣說他是帝羓。
這就算報仇了。
把肉煮幹了,用鹽腌着,這叫幹肉羓子。
史載,契丹主耶律德光死在殺狐林,契丹人挖開肚子,裝鹽數鬥,運了回去。
于是乎中國人大為開味,說這是皇帝羓子。
無論契丹有沒有這種風俗,在不可考之列。
便算是真,回想到當年的主子,叫着皇帝羓子做爸爸,又做何感想呢?這種打死老虎的精神勝利,原來是其來也久矣。
1939年8月22日 沈約無恥 ——尚論古人之五 水 文章到了六朝,華麗已極,而文人不守節操,也就與文字浮滑相同。
談中國文學的,總知道沈約這個人,可是他也就最無恥。
他和蕭衍,同為齊竟陵王幕下的八友。
齊和帝在上遊自立,命蕭衍發襄陽,讨寶卷。
蕭入建康,有篡齊之意,本還要考量考量;而沈約卻教他渾水摸魚。
說是:“若天子還都,公卿在位,則君臣分定,無複異心,豈更有人同公做賊?”後來蕭衍廢齊主為巴陵王,想安置他到廣東。
沈約又勸蕭做惡人到底,不可慕虛名,受實禍。
于是蕭衍弑齊主于姑熟。
勸人篡位之不足,一定還要勸人弑君。
蕭齊的後人總算交上一位好友了。
讀書人沒有修養,往往是才适足以濟其惡。
幕府中多收此種人,敗則家破人亡,成功也不過是亂臣賊子而已。
1939年8月23日 庸醫之罪 水 在北平,在南京,常常在報紙社會新聞欄裡,發現庸醫殺人案。
我們不懂法律,不能亂談。
就人情一方面說,庸醫的罪是值得考慮的。
其一,醫生行醫,有他的行醫執照。
當局既發執照給他行醫,是不以他為庸,而教人民信任他。
若庸醫因治病錯誤而殺人,這事自有一個根本上負責的。
其二,病家治病,是生死關頭所在,應該請什麼醫生,自己當充分考慮一下。
若請了一位庸醫來把人診死,知其庸,而請之,有何話說?不知其庸而請之,也是病家自己糊塗。
我并不為庸醫辯護,我是勸人有病尋醫,當慎之于始。
庸人有庸福,哪裡是天生的?全是社會上對庸人姑息所緻罷了。
1939年8月24日 關于民族英雄 水 張君劢日前通電斥汪,把一個篡晉弑君的南北朝宋武帝劉裕當作了趙宋漢奸金人所立的僞齊帝劉豫。
裕豫同音,一錯就相去太遠。
這事經過同業指正,并且把劉寄奴升作了民族英雄。
我想張君劢除承認錯誤外,也無别法。
其實新聞記者為了時間關系,就最容易犯筆誤之病。
咬文嚼字,究是小事。
不過這民族英雄一頂帽子,是否可以随便送人,在今日都愛這個調調兒之下,似乎值得我們考量一下。
不才的意見,做一個英雄,不僅雄才大略而已,在道德方面也應有點兒修養;而況英雄上還有“民族”兩個字。
劉裕身為晉臣,借功篡位,猶可說是對曹取漢,對司馬取魏,來個依樣葫蘆。
而晉恭帝欣然草诏讓位,未嘗對不起,何必弑之于廢為零陵王之後?曹丕廢漢獻帝為山陽公,可馬炎廢魏主為陳留王,不殺故主,何害于事?劉裕忍心害理,開了條六朝五代弑君的前例,其罪不小。
後來,蕭道成取宋家天下,照例弑順帝于廢為汝陰王之後,還來個滅其家,豈不是一證?可見當時就以劉寄奴為作惡标準了。
由此,我認為劉裕不配稱民族英雄。
頭巾氣的話,高明以為如何? 1939年8月25日 車轎漲價的看法 水 重慶車轎猛烈漲價,多數以為是奇事。
但就我個人愚見,倒是站在贊成的一邊。
世界文明國家,絕沒有以窮人當牛馬乘騎的辦法。
轎子是國産,人力車來自日本,全是人與人之間一種不平等的待遇。
敵國以工資漲價,人力車是很少了。
我國卻因人工太賤,窮人反以拖車擡轎是一條出路。
許多講人道主義的,主張廢除以人代步,而同時卻以窮人無事可做為慮。
所以直到于今,人力車是随公路馬路的無孔不入,也就是牛馬的窮人增多。
閉目一想,這實在是一件可悲泣的事情。
我相信中國走上建國之途的日子,人工價值一定增高,賣力的人有了辦法,絕不擡轎拖車,縱然擡與拖,價值也很高,而非普通人所敢乘坐。
這樣,窮人就漸漸可以不變牛馬了。
雖然重慶車轎漲價,是一時畸形的發展,我們是唯其不能持久與擴大。
所以這種現象,論情論理,無可反對。
1939年8月26日 談孔子教人 水 孔子的學說,除一小部分為時代所不容外,十之七八是可崇奉的。
教師們對于平民教育要擴大宣傳,我們就談談孔子教人。
讀過《論語》的人,就可以看到孔子對三千弟子,是個别教化,謹讷的鼓勵他進取,魯率的勸告他慎重。
即以群弟子問孝而論,他就各有各的答法。
于此,可見他教人是怎樣的仔細?他一般的教育宗旨是“有教無類”,是“誨人不倦”,是“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吾無隐乎爾”。
老實說,即是這幾樣,已是今人所難能。
此外,他一般主張教育普及,所以他說:“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
”他又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更可證明他這一主張的,便是他對于春秋諸侯各國文字上的出入,而努力于“書同文”的運動。
我們正不必看看孔子過于古老,隻問孔子所能的,我們能不能? 1939年8月27日 合夥者的教訓 水 在歐洲局面大動蕩之下,雖是非利害,各有看法不同,但一言以蔽之,大家全幹的是現實主義。
這現實主義幹得好不好,卻是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
在這些國家裡,算盤打得太精的是波蘭。
她一面親德,與蘇聯暗鬥,自捷克滅亡後,她感到有些唇亡齒寒,才開始聯蘇。
為了政治曆史關系,她對蘇聯又不能坦然處之。
在英法蘇談判之下,一旦有事,她隻願蘇聯空軍幫助,而不願陸軍入境。
請問,蘇聯又何愛于波蘭,隻管屈就呢?假使德之目的隻在波蘭西部,而不侵犯蘇聯,她也就樂得不管這件閑事了。
于是,就變成了現在反共集團散夥,蘇聯專力遠東的局面。
要别人替你保镖,又怕人趁火打劫,這種心理徒然叫保镖的心寒,是千萬要不得的。
中國儒家曾有八個字合夥格言,就是“疑人勿用,用人勿疑”。
這不僅是道德觀念,利害關頭也就在此。
想利用人而不相信人的,世界上多得很,殷鑒不遠,請看蘇聯之于波蘭。
1939年8月28日 不是閑話 小百姓 在後方的人,聽到許多前方的戰績,往往認為是神話;在前方的人,聽到後方像坐汽車兜風這一類事情,又認為是瘋話。
城市的人都疏散下鄉了,飲食起居都會感着不便起來。
但有一條妙計,想法子弄個闊佬兒在這裡住公館,就一切有辦法了。
戰區失陷,城市裡的米、糧,往往貴到四五十元一擔。
但是鄉下的米,卻隻五六元一擔,因之,非萬不得已的人是不願做順民的。
有汪逆精衛這種人,鑽進大軍包圍裡當傀儡,天下事往往不可解如此。
日本人跟着德意反共,漢奸報紙又跟着敵人後面反共。
當希特勒抛去反共旗幟的今日,不知他們何以自圓其說?圓不過來,就說個反共到底吧。
天下跟着人搖旗呐喊的,最大痛苦不過如此。
這幾天真熱。
但熱也照常做事,想到往年在南京,忙着上廬山,奔青島,實在是浪費。
歐局動蕩,蘇聯馬首東向,有一大批人哈哈大笑。
他們笑的不是抗戰有利,他們笑的是消息靈通,在公債和外彙上又掙了一筆大錢。
1939年8月28日 國際看法 水 蘇德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各國有各國的看法,卻以倭寇的看法為最妙。
他們認為是蘇聯有加入軸心國之意。
再問一句,軸心國家的号召是些什麼呢?答,是反共。
共是誰呢?是蘇聯。
那麼,蘇聯加入軸心國家要反對他自己嗎?那也好将莫斯科以東,拱手而讓與日本吧。
若不是一個人犯了瘋病,他不應當說這種話。
但後來他也覺得不像人話,不好意思再說了。
對于國際變化,多數人都是以主觀的成見來解釋的,這也不能專指責倭寇。
但這種解釋,至少要言之成理。
言之不成理而勉強說出來,十分之九會成為一種反宣傳作用的。
由此,我們對于國際情勢是必須用冷靜的頭腦去觀察,不由于我有利無利,先想想與人有害無害?任何國家交朋友,仁義道德,全是幌子,為的是現錢交易。
認定了這層,則國際情形雖然複雜,也沒有什麼看不透的。
1939年8月29日 某師長席上除奸 ——安徽處罰土劣之決舉 潛山人 “八一三”在滬作戰的某師長,現随某主席在皖,雖李廣數奇,仍居師長職,而其英氣勃勃,未減當年。
過去一年,大别山南北麓,常有某師長蹤迹,至則遍問民間痛苦,量力匡助。
而于土豪劣紳之懲罰,尤效用卓著。
土劣甚多,固不能一一除之,某則至一縣,必除其最著名之一人。
某潛山人也,請談潛山。
是今年春間,某師長至邑,各界開會歡迎以迓之。
儀式既畢,邑人宴某師長于财政局。
席間,某師長起立曰:“聞邑紳有王禮經先生,在座否?”王為本邑劣紳最著之一人,勾結官府,剝削鄉民,霸占民妻,陷害青年,無惡不作,而曆任縣長辄無如之何。
某師長既發問,王以為師長格外垂青,即起立曰:“王禮經在此歡迎。
”某師長勃然變色,顧随侍在側之數衛隊曰:“将此人綁了。
”王不及避,已束手就擒,猶昂然曰:“列席恭迎,我何罪?”某師長曰:“爾之罪,全邑人皆知,爾亦當自知,無多言,爾當一死以謝鄉人。
”言訖,揮手令衛隊牽之出。
衛隊固已先布置好者,遂即引至附近之東門外槍決之。
王被綁時,一座失色。
王既出,某師長拱手向座中人曰:“為諸公除一害,顧不快耶?”座上有大半數為受新教育之人,忽悟,鼓掌稱快,三呼萬歲而罷。
此事實,無一字虛構。
聞某師長在他邑尚不如此,實以潛山逼近前線,王又十分狡猾,故不得不出其不意以除之。
如其在嶽西,殺著名劣紳蔣某時,則曾開一民衆大會,數其十大罪而後伏法。
但凡此種種,皖人群認為快舉,固無一嫌其魯莽。
1939年8月30日 山人詞客者流 水 “裝點山林大架子,附庸風雅小名家。
”明朝的文人都好這個調調兒,于是有山人詞客這一類人物産生。
雖然那些熱心仕進的人,認為這是異端;但這風氣直到明亡而不能糾正,你看《桃花扇》一部書,對于山人詞客渲染得如何有聲有色? 封建時代,父诏兄勉,唯恐其子弟不為官,何以明朝的讀書人好作一種似隐非隐的生涯呢?一言以蔽之,環境使然也。
由明太祖算起,一直到崇祯帝止,哪一個主子是寬宏量大的?加之奸相作惡,太監掌權,史不絕書。
正人君子,随時有玩掉腦袋的可能。
名利别有可圖,人又何必不做山人詞客? 前幾年,“《論語》派”的文人提倡明人小品,有一部分文人(現在大半做官了)大為攻擊,以為是亡國之言。
其實,他們并不夠山人詞客的資格,隻是另找一條賣文之路而已。
至于他們因何效法山人詞客,我至今不十分明白。
1939年8月30日 倭哨兵開始敬禮 水 上海寇哨兵向英警開始敬禮,路透社拍電報告其事,可見得對之很感興趣了。
小病多暇,倚枕作起講一段,真正抗戰八股也。
(題眼在始字) 應有而久未有之禮節,固不料其突然東顧也(破題)。
夫異國軍警相晤,緻敬亦屬常禮。
滬倭兵向英警獨不屑為,則亦已矣。
乃相持兩年之久,一旦始為之,得不令人愕然相向乎(承題)?且大不列颠之人民,皆尖頭兒們也。
在民間有其禮,在戎伍亦有其禮,不以地異焉。
對同族有其禮,對異族亦有其禮,不以人異焉。
想倭寇兵始布侵占區上也,英警立于蘇州河橋之上,以為人也,必有人禮,又以為軍人也,必有軍禮。
怪哉!乃始焉,若不相睹,繼焉毫不為動,久焉概不相睬,則非軍人也,更非人也,将無望于其人舉手舉槍矣!于是十步之外,兩年之久,洋洋而來,望望而去者,各亦安之若素。
今不圖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六日之晨,無睹者一變而為翹首注目,不動者一變而為挺立舉手,不睬者一變而為挺立緻敬,誤乎?無誤!瘋耶?非瘋!此破題而第一遭,真莫名其妙矣(起講)。
雖然,是必有故也。
1939年8月31日 趕場 水 他省人所謂趕集,四川人叫作趕場。
這“場”字比“集”字有意義多了。
趕了一場又一場,一場文,一場武,上場容易下場難,唯有“場”字足以盡之。
這玩意兒舊北京城裡也有,叫作廟會。
當廟會大開的時候,城裡人也來,鄉下人也來,九流三教也來,富貴人家小姐兒,還來趕廟會,瞧個熱鬧呢。
老早的線裝書裡對這下過定義:“日中為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 不過說到各得其所,現在的趕場,是與古代“日中為市”有點兒分别的。
場上除了鄉下人把雞豬菜米換去城裡的日用百貨之外,至于那些九流三教之徒,他們隻帶了一張光嘴來,卻把什麼去和人家交易?這些醫蔔星相,第一等人物便是說真方賣假藥,第二等人物是不看金面看佛面。
若論各得其所,在他們身上,“各”字應改為“獨”字才對。
鄉居以來,常常趕場,得其經驗如此。
1939年9月1日 書生其奈何 水 書生談兵,自古認為笑話。
生當今之日,書生不談兵,也是笑話。
反正是笑話,書生書生其奈何? “中原人物思王猛,江左功名愧謝安”,趙孟之言,自是狂妄。
“王師未報收東郡,城阙秋生畫角哀。
”倒想不到“老去漸于詩律細”的杜甫,居然喊了出來。
老杜詩聖,可是他的詩,就缺乏為唐室中興呐喊之作,後人是很失望的。
可憐,還是陸放翁的絕筆,沉痛得有生氣:“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 書生知道什麼,他隻知道紅旗報捷,就是可喜的事。
何以能至此?他又是外行,也胡主張不得。
百無一用是書生,其信然乎?固作一絕,以勉書生。
三鼓無聲敵膽寒,扶桑王氣半摧殘。
已臨收複中原日,莫作諸侯壁上觀。
1939年9月2日 做官何必讀書 水 兒時讀《論語》,燈下常由父親講解着,對于孔子這位帶劍學生子路,我總喜歡他憨直得可愛,父親講道:“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欤?子路聞之喜。
”父親說:“子路人太老實,不懂得夫子發牢騷。
”我卻以為這是《水浒傳》上的李逵,寫法很有趣。
孔子說:“必也正名乎?”子路竟毫不客氣譏諷先生:“有是哉?子之迂也!”後來他越來越頑皮,他竟主張:“何必讀書,然後為仕?”雖然孔子對他這胡來,常罵他,而周遊天下之時,總帶着他同行,可見依然喜歡他的。
為什麼這樣一個入門子弟,竟主張做官不讀書,這必然有他的背景。
專就當時魯國而論,季氏家裡出來一條狗,也不愁沒有位置。
三千弟子讀盡了幾年子甲骨竹簡,遠不如那條狗,他覺得跟先生學一陣子治國平天下,是白費勁,索性先去做官吧。
子路先生,其亦乘桴浮海之意欤? 1938年9月3日 笑而不答 小百姓 一部分人辦刊物,第二個目的是宣傳抗戰。
或問第一個目的是什麼?我笑而不答。
有些人拿着雞毛當令箭,第二原因自然也是謹慎十二分。
或問第一原因是什麼?我笑而不答。
人看到車轎漲價,由一毛變為五毛,大是吃驚。
而搬家過半條街,費用卻以萬計,并無人奇怪。
有人問我何故,我笑而不答。
衙門裡同鄉多,親戚多,或問基于何種原因?我笑而不答。
或問:看任何闊人的費用,都超過他薪水的收入(包括特别辦公費),何以并不借債,我笑而不答。
糧先漲價之先,而已有維持糧價消息之後,有一部分人趁機撈了一筆大财。
或問是誰?我笑而不答。
1939年9月3日 看羅馬的 水 希特勒在歐洲,雖然是橫沖直撞,敢作敢為,但是他對兩個人還有點兒含糊。
其一是斯大林,其一是墨索裡尼。
他為了含糊斯大林,所以把不相幹的反共口号取消,和蘇聯訂約。
至于墨翁呢?是他的盟友,他似乎不必耿耿在心。
然而唯其是盟友,他才不得不曲盡敷衍之道。
萬一和英法打起來了,墨翁來個王顧左右而言他,豈不糟糕?自然德意互相标榜,一國失敗,他國以孤立也必定失敗,墨翁未必要希特勒變成拿破侖?隻是墨翁沒有十分赢的把握,無所謂地跟着希特勒大敗下去,他也決計不幹的。
大家幹着現實外交,現實主義,墨翁豈敢後人?當希特勒明目張膽談現錢交易的日子,墨翁必一定也在暗中找兌現之處。
或者英法也照樣來幹個釜底抽薪吧?這就看羅馬的黑市情形了。
1939年9月4日 該注意國醫了 水 在西藥吃不起的今天,回轉頭來,我們一般希望國醫國藥發揮抗戰精神,如植物油木炭之能代替汽油。
而無如其不然。
上古不可考矣,由漢到現在,差不多兩千年,國醫之發生作用,不為不久。
可是這兩千年來,隻出了一位能創作的張仲景。
此外是誰也跳不出那五行生克的圈子,更談不上什麼發明,人類生活越來越複雜,宇宙空間越來越縮小,以劃一不二的玄學之國醫,應付事物萬變之現實人生,真是嘎嘎乎難哉! 國醫是不懂科學而不願改良,西醫又瞧不起國醫,不屑予以研究。
國醫是永遠踏上沒落之途了。
其實,國藥如碰準了病症,自有它不可磨滅的特效事實的。
如抓住了這一點,發揮光大起來,不但是國醫之光,也是人類福音。
可是就是沒有人幹。
假使抗戰建國的簡釋是“救人”,這救人的國醫國藥學,應該由冬烘先生手裡抓搶出來,交給那不帶洋氣的科學家,開始樹立起新的基礎。
1939年9月5日 突如其來 水 最近兩月,常在報上看到突如其來的新聞,用出号字作題目,發表出來,老先生們也這樣驚異着說,現在的世事,真是不可測呵。
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現在差不多每一秒鐘,都要打算怎樣活下去了。
你這個“怎樣”,正在計劃中,還沒有做到的時候,若是被别人知道了,重則讓人将計就計,成了個進攻機會,輕則被别人抄了丹方去,搶先偷吃了你這劑妙藥。
所以無論什麼大玩意兒,事前都是秘密的。
及至發表,你以為這事突如其來,其實是來之久矣,沒有讓你知道罷了。
這還是就自處而言,若是對人,要打人一個措手不及,更是要出如脫兔。
“謹厚者亦複為之”。
這世界逼得人不能不如此。
有道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我們該随時随地留心有“突如其來”的事情。
1939年9月7日 德國遠非昔比了 水 歐戰已開火了一周,在這一周的情形看起來,德國顯然不是一九一四年那種威風了。
第一,德國沒有了同盟國,連小國都沒有。
第二,以英、法之強,還加工一個未可小視的波蘭。
以一敵三,太費力。
第三,意大利之拆夥,給予德人作戰計劃以一種很不好的影響。
第四,德國人在希特勒指揮之下,顯然沒有在威廉二世統治下那樣熱狂。
德國的海軍,當然不及英、法。
陸軍雖強,比起法、波的總和,人口要差一半。
難道他專靠優越的空軍取勝嗎?希特勒的前途是很危險的。
1939年9月11日 “日本在刀口” 水 有朋友自潇湘之南來信,說是第×戰區有一種新奇的标語,乃是“日本在刀口”。
問起來,才知道,這是俘虜傳說出來的。
他說,昭和的昭字,拆起來是日刀口。
而平沼内閣的沼,也在刀口。
他們很悲觀。
日本人民原是很迷信的,俘虜有這樣的感想,并不為奇。
自然,我們不能根據敵人的迷信,以斷定敵國之在刀口。
可是俘虜那種測字法,就可以反映出敵人沒有了絲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