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卷 萬秀娘仇報山亭兒
關燈
小
中
大
州府賞錢,和萬員外賞錢,共添做三千貫,明示榜文,要捉這賊,則是沒捉處。
當日萬員外鄰舍一個公公,七十餘歲,養得一個兒子,小名叫做合哥。
大怕道:“合哥,你隻管躲懶,沒個長進。
今日也好去上行些個‘山亭兒’來賣。
”合哥挑着兩個土袋,扭着二三百錢,來焦吉莊裡,問焦吉上行些個‘山亭兒,揀幾個物事。
喚做: 山亭兒,庵兒,寶塔兒,石橋兒,屏風兒.人物兒。
買了幾件了。
合哥道:“更把幾件好樣式底‘山亭兒’賣與我。
”大字焦吉道:“你自去屋角頭窗子外面自揀幾個。
”當時合哥移步來窗子外面,正在那裡揀“山亭兒”,則聽得窗子裡面一個人,低低地叫道:“合哥。
”那合哥聽得道:“這人好似萬員外底女兒聲音。
”合哥道:“誰叫我?”應聲道:“是萬秀娘叫.”那合哥道:“小娘子,你如何在這裡?”萬秀娘說:“一言難盡,我被陶鐵憎領他們劫我在這裡。
相煩你歸去,說與我爹爹媽媽,教去下狀,差人來捉這大字焦吉七十條龍苗忠,和那陶鐵憎。
如今與你一個執照歸去。
”就身上解下一個刺繡香羹,從那窗自籠子掉出,自人去。
合哥接得,貼腰沉着,還了焦吉“山亭兒”錢,挑着擔子使行。
僥吉道:“你這厮在窗子邊和甚麼人說話?”唬得合哥一似: 分開八面頂陽骨,傾下半桶冰雪水。
合哥放下“山亭兒”擔子,看着焦吉道:“你見甚麼,便說我和兀誰說話?”焦吉探那窗子裡面,真個沒誰。
擔起擔子便走,一向不歇腳,直入城來,把一擔”山亭兒”和擔一時盡都把來傾在河裡,掉臂渾拳歸來。
爺見他空手歸來,間道:“‘山亭兒’在那裡?”合哥應道:“傾在河裡了。
”間道:“擔子呢?”應道:“抑在河裡。
”“匾擔呢?”應道:“掉在河裡。
”大怕焦躁起來道:“打殺這厮,你是甚意思?”合哥道:“三千貫賞錢劈面地來。
”大伯道:“是如何?”合哥道:“我見萬員外女兒萬秀娘在一個去處;”大伯道:“你不得胡說,他在那裡?”合哥就懷裡取出那刺繡香羹,教把看了,同去萬員外家裡。
萬員外見說,看了香亟,叫出他這媽媽來,看見了刺繡香翼,認得真個是秀娘手迹,舉家都哭起來。
萬員外道:“且未消得哭。
即時同合哥來州裡下狀。
官司見說,即特差士兵二十餘人,各人盡帶着器械,前去緝捉這場公事。
當時叫這合哥引着一行人,取苗忠莊上去,即時就公廳上責了限狀,唱罷暗,迄逞登程而去。
真個是: 個個威雄似虎,人人猛烈如龍。
雨具麻鞋,行纏搭膊,手中杖牛頭檔,撥互叉,鼠尾刀,畫皮弓,柳葉箭。
在路上饑食渴仗,夜住宵行。
才過杏花村,又經芳草渡。
好似皂雕追紫燕,渾如俄虎趕黃羊。
其時合哥兒一行到得苗忠莊上,分付教衆緝捕人:“且休來,待我先去探間。
”多時不見合哥兒回來,那衆人商議道:“想必是那苗忠知得這事,将身躲了。
”合哥回來,與衆人低低道:“作一計引他,他便出來。
”離不得到那苗忠莊前莊後,打一觀看,不見蹤由。
衆做公底人道:“是那苗忠每常間見這合哥兒來家中,如父母看待,這番卻是如何?”别商量一計,先教差一人去,用火燒了那苗忠莊,便知苗忠躲在那裡。
苗忠一見士兵燒起那莊子,便提着一條樸刀,向西便走。
做公底一發趕将來,正是: 有似皂雕追困雁,渾如雪鴉打寒鴻。
那十條龍苗忠慌忙走去,到一個林子前,苗忠人這林子内去。
方才走得十餘步,則見一個大漢,渾身血污,手裡溺着一條樸刀,在林子裡等他,便是那吃他壞了性命底孝義尹宗在這裡相遇。
所謂是: 功君莫要作冤仇,狹路相逢難躲避。
苗忠認得尹宗了,欲待行,被他攔住路。
正恁地進退不得,後面做公底趕上,将一條繩子,縛了苗忠并大字焦吉、茶博士陶鐵僧,解在襄陽府來,押下司理院。
繃爬吊拷,一一勘正,三人各自招伏了。
同日将大字焦吉、十條龍苗忠、茶博士’陶鐵僧,押赴市曹,照條處斬。
合哥便請了那三千貫賞錢。
萬員外要報答孝義尹宗,差人迎他母親到家奉養。
又去官中下狀用錢,就襄陽府城外五裡頭,為這尹宗起立一座廟字。
直到如今,襄陽府城外五頭孝義廟,便是這尹宗底,至今古迹尚存,香煙不斷。
話名隻喚做《山亭兒》,亦名《十條龍陶鐵僧孝義尹宗事迹》。
後人評得好: 萬員外刻深招禍,陶鐵憎窮極行兇。
生報仇秀娘堅忍,死為神孝義尹宗。
當日萬員外鄰舍一個公公,七十餘歲,養得一個兒子,小名叫做合哥。
大怕道:“合哥,你隻管躲懶,沒個長進。
今日也好去上行些個‘山亭兒’來賣。
”合哥挑着兩個土袋,扭着二三百錢,來焦吉莊裡,問焦吉上行些個‘山亭兒,揀幾個物事。
喚做: 山亭兒,庵兒,寶塔兒,石橋兒,屏風兒.人物兒。
買了幾件了。
合哥道:“更把幾件好樣式底‘山亭兒’賣與我。
”大字焦吉道:“你自去屋角頭窗子外面自揀幾個。
”當時合哥移步來窗子外面,正在那裡揀“山亭兒”,則聽得窗子裡面一個人,低低地叫道:“合哥。
”那合哥聽得道:“這人好似萬員外底女兒聲音。
”合哥道:“誰叫我?”應聲道:“是萬秀娘叫.”那合哥道:“小娘子,你如何在這裡?”萬秀娘說:“一言難盡,我被陶鐵憎領他們劫我在這裡。
相煩你歸去,說與我爹爹媽媽,教去下狀,差人來捉這大字焦吉七十條龍苗忠,和那陶鐵憎。
如今與你一個執照歸去。
”就身上解下一個刺繡香羹,從那窗自籠子掉出,自人去。
合哥接得,貼腰沉着,還了焦吉“山亭兒”錢,挑着擔子使行。
僥吉道:“你這厮在窗子邊和甚麼人說話?”唬得合哥一似: 分開八面頂陽骨,傾下半桶冰雪水。
合哥放下“山亭兒”擔子,看着焦吉道:“你見甚麼,便說我和兀誰說話?”焦吉探那窗子裡面,真個沒誰。
擔起擔子便走,一向不歇腳,直入城來,把一擔”山亭兒”和擔一時盡都把來傾在河裡,掉臂渾拳歸來。
爺見他空手歸來,間道:“‘山亭兒’在那裡?”合哥應道:“傾在河裡了。
”間道:“擔子呢?”應道:“抑在河裡。
”“匾擔呢?”應道:“掉在河裡。
”大怕焦躁起來道:“打殺這厮,你是甚意思?”合哥道:“三千貫賞錢劈面地來。
”大伯道:“是如何?”合哥道:“我見萬員外女兒萬秀娘在一個去處;”大伯道:“你不得胡說,他在那裡?”合哥就懷裡取出那刺繡香羹,教把看了,同去萬員外家裡。
萬員外見說,看了香亟,叫出他這媽媽來,看見了刺繡香翼,認得真個是秀娘手迹,舉家都哭起來。
萬員外道:“且未消得哭。
即時同合哥來州裡下狀。
官司見說,即特差士兵二十餘人,各人盡帶着器械,前去緝捉這場公事。
當時叫這合哥引着一行人,取苗忠莊上去,即時就公廳上責了限狀,唱罷暗,迄逞登程而去。
真個是: 個個威雄似虎,人人猛烈如龍。
雨具麻鞋,行纏搭膊,手中杖牛頭檔,撥互叉,鼠尾刀,畫皮弓,柳葉箭。
在路上饑食渴仗,夜住宵行。
才過杏花村,又經芳草渡。
好似皂雕追紫燕,渾如俄虎趕黃羊。
其時合哥兒一行到得苗忠莊上,分付教衆緝捕人:“且休來,待我先去探間。
”多時不見合哥兒回來,那衆人商議道:“想必是那苗忠知得這事,将身躲了。
”合哥回來,與衆人低低道:“作一計引他,他便出來。
”離不得到那苗忠莊前莊後,打一觀看,不見蹤由。
衆做公底人道:“是那苗忠每常間見這合哥兒來家中,如父母看待,這番卻是如何?”别商量一計,先教差一人去,用火燒了那苗忠莊,便知苗忠躲在那裡。
苗忠一見士兵燒起那莊子,便提着一條樸刀,向西便走。
做公底一發趕将來,正是: 有似皂雕追困雁,渾如雪鴉打寒鴻。
那十條龍苗忠慌忙走去,到一個林子前,苗忠人這林子内去。
方才走得十餘步,則見一個大漢,渾身血污,手裡溺着一條樸刀,在林子裡等他,便是那吃他壞了性命底孝義尹宗在這裡相遇。
所謂是: 功君莫要作冤仇,狹路相逢難躲避。
苗忠認得尹宗了,欲待行,被他攔住路。
正恁地進退不得,後面做公底趕上,将一條繩子,縛了苗忠并大字焦吉、茶博士陶鐵僧,解在襄陽府來,押下司理院。
繃爬吊拷,一一勘正,三人各自招伏了。
同日将大字焦吉、十條龍苗忠、茶博士’陶鐵僧,押赴市曹,照條處斬。
合哥便請了那三千貫賞錢。
萬員外要報答孝義尹宗,差人迎他母親到家奉養。
又去官中下狀用錢,就襄陽府城外五裡頭,為這尹宗起立一座廟字。
直到如今,襄陽府城外五頭孝義廟,便是這尹宗底,至今古迹尚存,香煙不斷。
話名隻喚做《山亭兒》,亦名《十條龍陶鐵僧孝義尹宗事迹》。
後人評得好: 萬員外刻深招禍,陶鐵憎窮極行兇。
生報仇秀娘堅忍,死為神孝義尹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