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卷 宋小官團圓破氈笠
關燈
小
中
大
了,卻教管家看守門牆,自己帶了三千兩銀子,領子四個家人,兩個美童,顧了一隻航船,逞至昆山來訪劉翁、劉岖。
鄰舍人家說道:“三日前往儀真去了。
”宋金将銀兩販了布匹,轉至儀真,下個有名的主家,上貨了畢。
次日,去河口尋着了劉家船隻,遙見渾家在船艄麻衣素妝,知其守節未嫁,傷感不已。
回到下處,向主人王公說道:“河下有一舟婦,帶孝而甚美。
我已仿得是昆山劉順泉之船,此婦即其女也。
吾喪偶已将二年,欲求此女為繼室。
”遂于袖中取出白金十兩,奉與王公道:“此薄意權為酒資,煩老翁執伐。
成事之日,更當厚謝。
若間财禮,雖千金吾亦不吝。
”王公接銀歡喜,徑往船上邀劉翁到一酒館,盛設相款,推劉翁于上坐。
劉翁大驚道:“老漢操舟之人,何勞如此厚待?必有緣故。
”王公道:“且吃三杯,方敢啟齒。
”劉翁心中愈疑道:“若不說明,必不敢坐。
”王公道,“小店有個陝西錢員外,萬貫家财。
喪偶将二載,慕令愛小娘子美貌,欲求為繼室,願出聘禮千金。
特央小于作伐,望勿見拒。
”劉翁道:“舟女得配富室,豈非至願。
但吾兒守節甚堅,言及再婚,便欲尋死。
此事不敢奉命,盛意亦不敢領。
”便欲起身。
王公一手扯住道:“此設亦出錢員外之意,托小子做個主人。
既已費了,不可虛之,事員不諧,無害也。
”劉翁隻得坐了。
飲酒中間,王公又說起:。
‘員外相求,出于至誠,望老翁回舟,從容商議。
”劉翁被女兒幾遍投水唬壞了,隻是搖頭,略不統口酒散各别。
王公回家,将劉翁之語,述與員外。
宋金方知渾家守志之堅。
乃對王公說道:“姻事不成也罷了,我要雇他的船載貨往上江出脫,難道也不允?”王公道:“天下船載天下客。
不消說,自然從命。
”王公即時與劉翁說了顧船之事,劉翁果然依允。
宋金乃分付家童,先把鋪陳行李發下船來,貨且留岸上,明日發也未遲。
宋金錦衣貂帽,兩個美童,各穿綠絨直身,手執熏爐如意跟随。
劉翁夫婦認做陝西錢員外,不複相識。
到底夫婦之間,與他人不同,宜春在艄尾窺視,雖不敢便信是丈夫,暗暗的驚怪道:有七八分厮像。
隻見那錢員外才上得船,便向船艄說道:“我腹中饑了,要飯吃;若是冷的,把些熱茶淘來罷。
”宜春已自心疑。
那錢員外又貶喝童仆道:“個兒郎吃我家飯,穿我家衣,閑時搓些繩,打些索,也有用處,不可空坐!”這幾句分明是宋小官初上船時劉翁分付的話。
宜春聽得,愈加疑心。
少頃,劉翁親自捧茶奉錢員外。
員外道:“你船艄上有一破氈笠,借我用之。
”劉翁愚蠢,全不省事,徑與女兒讨那破氈笠。
宜春取氈笠付與父親,口中微吟四句: 氈笠雖然破,經奴手自縫。
因思戴笠者,無複舊時容。
錢員外聽艄後吟詩,嘿嘿會意,接笠在乎,亦吟四句: 仙凡已換骨,故鄉人不識。
雖則錦衣還,難忘舊氈笠。
是夜宜春對翁姬道:“艙中錢員外,疑即宋郎也。
不然何以知吾船有破氈笠,且面龐相肖,語言可疑,可細叩之。
”劉翁大笑道:“癡女于!那宋家疥病鬼,此時骨肉俱消矣。
就使當年未死,亦不過乞食他鄉,安能緻此富盛乎?”劉岖道:“你當初怪爹娘勸你除孝改嫁,動不動跳水求死。
今見客人富貴,便要認他是丈夫,倘你認他不認,豈不可羞?”宜春滿面羞慚,不敢開口。
劉翁便招阿媽到背處道:“阿媽你休如此說。
姻緣之事,莫非天數。
前日王店主請我到酒館中飲酒,說陝西錢員外願出于金聘禮,求我女兒為繼室。
我因女兒執性,不曾統口。
今日難得女兒自家心活,何不将機就機,把他許配錢員外,落得你我下半世受用。
”劉姬道:“阿老見得是。
那錢員外來顧我家船隻,或者其中有意,阿老明臼可讓探之。
”劉翁道:“我自有道理。
” 次早,錢員外起身,梳洗已畢,手持破氈笠于船頭上翻複把玩。
劉翁啟口而問道:“員外,看這破氈笠則甚?”員外道:“我愛那縫補處,這行針線,必出自妙手。
劉翁道:“此乃小女所縫,有何妙處?前日王店主傳員外之命,曾有一言,未知真否?”錢員外故意問道:“所傳何言?劉翁道:“他說員外喪了孺人,己将二載,未曾繼娶,欲得小女為婚。
”員外道:“老翁願也不願?”劉翁道:“老漢求之不得。
但恨小女守節甚堅,誓不再嫁,所以不敢輕諾。
員外道:“令婿為何而死?”劉翁道:小婿不幸得了個痞瘁之疾,其年因上岸打柴未還,老漢不知,錯開了船,以後曾出招帖尋訪了三個月,并尤動靜,多是投江而死了。
”員外道:“令婿不死,他遇了個異人,病都好了,反獲大财緻富。
老翁若要會令婿時,可沽令愛出來。
” 此時宜春側耳而聽,一聞此言,便哭将起來,罵道:“薄悻錢郎!我為你帶了三年重孝,受了于辛萬苦,今日還不說實話,待怎麼?”宋金也堕淚道:“我妻,快來相見!”夫妻二人抱頭大哭。
劉翁道:“阿媽,眼見得不是什麼錢員外了,我與你須索去謝罪。
”劉翁、劉樞走進艙來,施禮不疊。
宋金道:“丈人丈母,不須恭敬。
隻是小婿他日有病痛時,莫再脫賺!”兩個老人家羞慚滿面。
宜春便除了孝服,将靈位抛向水中。
金宋便喚跟随的童仆來與主母磕頭。
翁姬殺雞置酒,管待女婿,又當接風,又是慶賀筵席。
安席已畢,劉翁叙起女兒自來不吃葷酒之意,宋金慘然下淚,親自與渾家把盞,勸他開葷。
随對翁岖道:“據你們設心脫賺,欲絕吾命,恩斷義絕,不該相認了。
今日勉強吃你這杯酒,都看你女兒之面。
”宜春道:“不因這番脫賺,你何由發迹?況爹媽日前也有好處,今後但記恩,莫記怨。
兒宋金道:“謹依賢妻尊命。
我已立家于南京,田園富足。
你老人家可棄了駕舟之業,随我到彼,同享安樂,豈不美哉!”翁岖再三稱謝,是夜無話,次日,王店主聞知比事,登船拜賀,又吃了一日酒。
宋金留家童三人于王店主家發布取帳,自己開船先往南京大宅子。
住了三日,同渾家到昆山故鄉掃墓,追薦亡親。
宗族親黨各有厚贈。
此時範知縣已罷官在家,聞知宋小官發迹還鄉,恐怕街坊撞見沒趣,躲向鄉裡,有月餘不敢入城。
宋金完了故鄉之事,重回南京,閩家歡喜,安享富貴,不在話下。
再說宜春見宋金每早必進佛堂中拜佛誦經,問其緣故。
宋金将老僧所傳《金剛經》卻病延年之事,說了一遍。
宜春亦起信心,要丈大教會了,夫妻同誦,到老不衰。
後享壽各九十餘,無疾而終。
子孫為南京世富之家,亦有發科第者。
後人評雲: 劉老兒為善不終,宋小官因禍得福。
《金剛經》消除災難,破氈笠團圓骨肉。
鄰舍人家說道:“三日前往儀真去了。
”宋金将銀兩販了布匹,轉至儀真,下個有名的主家,上貨了畢。
次日,去河口尋着了劉家船隻,遙見渾家在船艄麻衣素妝,知其守節未嫁,傷感不已。
回到下處,向主人王公說道:“河下有一舟婦,帶孝而甚美。
我已仿得是昆山劉順泉之船,此婦即其女也。
吾喪偶已将二年,欲求此女為繼室。
”遂于袖中取出白金十兩,奉與王公道:“此薄意權為酒資,煩老翁執伐。
成事之日,更當厚謝。
若間财禮,雖千金吾亦不吝。
”王公接銀歡喜,徑往船上邀劉翁到一酒館,盛設相款,推劉翁于上坐。
劉翁大驚道:“老漢操舟之人,何勞如此厚待?必有緣故。
”王公道:“且吃三杯,方敢啟齒。
”劉翁心中愈疑道:“若不說明,必不敢坐。
”王公道,“小店有個陝西錢員外,萬貫家财。
喪偶将二載,慕令愛小娘子美貌,欲求為繼室,願出聘禮千金。
特央小于作伐,望勿見拒。
”劉翁道:“舟女得配富室,豈非至願。
但吾兒守節甚堅,言及再婚,便欲尋死。
此事不敢奉命,盛意亦不敢領。
”便欲起身。
王公一手扯住道:“此設亦出錢員外之意,托小子做個主人。
既已費了,不可虛之,事員不諧,無害也。
”劉翁隻得坐了。
飲酒中間,王公又說起:。
‘員外相求,出于至誠,望老翁回舟,從容商議。
”劉翁被女兒幾遍投水唬壞了,隻是搖頭,略不統口酒散各别。
王公回家,将劉翁之語,述與員外。
宋金方知渾家守志之堅。
乃對王公說道:“姻事不成也罷了,我要雇他的船載貨往上江出脫,難道也不允?”王公道:“天下船載天下客。
不消說,自然從命。
”王公即時與劉翁說了顧船之事,劉翁果然依允。
宋金乃分付家童,先把鋪陳行李發下船來,貨且留岸上,明日發也未遲。
宋金錦衣貂帽,兩個美童,各穿綠絨直身,手執熏爐如意跟随。
劉翁夫婦認做陝西錢員外,不複相識。
到底夫婦之間,與他人不同,宜春在艄尾窺視,雖不敢便信是丈夫,暗暗的驚怪道:有七八分厮像。
隻見那錢員外才上得船,便向船艄說道:“我腹中饑了,要飯吃;若是冷的,把些熱茶淘來罷。
”宜春已自心疑。
那錢員外又貶喝童仆道:“個兒郎吃我家飯,穿我家衣,閑時搓些繩,打些索,也有用處,不可空坐!”這幾句分明是宋小官初上船時劉翁分付的話。
宜春聽得,愈加疑心。
少頃,劉翁親自捧茶奉錢員外。
員外道:“你船艄上有一破氈笠,借我用之。
”劉翁愚蠢,全不省事,徑與女兒讨那破氈笠。
宜春取氈笠付與父親,口中微吟四句: 氈笠雖然破,經奴手自縫。
因思戴笠者,無複舊時容。
錢員外聽艄後吟詩,嘿嘿會意,接笠在乎,亦吟四句: 仙凡已換骨,故鄉人不識。
雖則錦衣還,難忘舊氈笠。
是夜宜春對翁姬道:“艙中錢員外,疑即宋郎也。
不然何以知吾船有破氈笠,且面龐相肖,語言可疑,可細叩之。
”劉翁大笑道:“癡女于!那宋家疥病鬼,此時骨肉俱消矣。
就使當年未死,亦不過乞食他鄉,安能緻此富盛乎?”劉岖道:“你當初怪爹娘勸你除孝改嫁,動不動跳水求死。
今見客人富貴,便要認他是丈夫,倘你認他不認,豈不可羞?”宜春滿面羞慚,不敢開口。
劉翁便招阿媽到背處道:“阿媽你休如此說。
姻緣之事,莫非天數。
前日王店主請我到酒館中飲酒,說陝西錢員外願出于金聘禮,求我女兒為繼室。
我因女兒執性,不曾統口。
今日難得女兒自家心活,何不将機就機,把他許配錢員外,落得你我下半世受用。
”劉姬道:“阿老見得是。
那錢員外來顧我家船隻,或者其中有意,阿老明臼可讓探之。
”劉翁道:“我自有道理。
” 次早,錢員外起身,梳洗已畢,手持破氈笠于船頭上翻複把玩。
劉翁啟口而問道:“員外,看這破氈笠則甚?”員外道:“我愛那縫補處,這行針線,必出自妙手。
劉翁道:“此乃小女所縫,有何妙處?前日王店主傳員外之命,曾有一言,未知真否?”錢員外故意問道:“所傳何言?劉翁道:“他說員外喪了孺人,己将二載,未曾繼娶,欲得小女為婚。
”員外道:“老翁願也不願?”劉翁道:“老漢求之不得。
但恨小女守節甚堅,誓不再嫁,所以不敢輕諾。
員外道:“令婿為何而死?”劉翁道:小婿不幸得了個痞瘁之疾,其年因上岸打柴未還,老漢不知,錯開了船,以後曾出招帖尋訪了三個月,并尤動靜,多是投江而死了。
”員外道:“令婿不死,他遇了個異人,病都好了,反獲大财緻富。
老翁若要會令婿時,可沽令愛出來。
” 此時宜春側耳而聽,一聞此言,便哭将起來,罵道:“薄悻錢郎!我為你帶了三年重孝,受了于辛萬苦,今日還不說實話,待怎麼?”宋金也堕淚道:“我妻,快來相見!”夫妻二人抱頭大哭。
劉翁道:“阿媽,眼見得不是什麼錢員外了,我與你須索去謝罪。
”劉翁、劉樞走進艙來,施禮不疊。
宋金道:“丈人丈母,不須恭敬。
隻是小婿他日有病痛時,莫再脫賺!”兩個老人家羞慚滿面。
宜春便除了孝服,将靈位抛向水中。
金宋便喚跟随的童仆來與主母磕頭。
翁姬殺雞置酒,管待女婿,又當接風,又是慶賀筵席。
安席已畢,劉翁叙起女兒自來不吃葷酒之意,宋金慘然下淚,親自與渾家把盞,勸他開葷。
随對翁岖道:“據你們設心脫賺,欲絕吾命,恩斷義絕,不該相認了。
今日勉強吃你這杯酒,都看你女兒之面。
”宜春道:“不因這番脫賺,你何由發迹?況爹媽日前也有好處,今後但記恩,莫記怨。
兒宋金道:“謹依賢妻尊命。
我已立家于南京,田園富足。
你老人家可棄了駕舟之業,随我到彼,同享安樂,豈不美哉!”翁岖再三稱謝,是夜無話,次日,王店主聞知比事,登船拜賀,又吃了一日酒。
宋金留家童三人于王店主家發布取帳,自己開船先往南京大宅子。
住了三日,同渾家到昆山故鄉掃墓,追薦亡親。
宗族親黨各有厚贈。
此時範知縣已罷官在家,聞知宋小官發迹還鄉,恐怕街坊撞見沒趣,躲向鄉裡,有月餘不敢入城。
宋金完了故鄉之事,重回南京,閩家歡喜,安享富貴,不在話下。
再說宜春見宋金每早必進佛堂中拜佛誦經,問其緣故。
宋金将老僧所傳《金剛經》卻病延年之事,說了一遍。
宜春亦起信心,要丈大教會了,夫妻同誦,到老不衰。
後享壽各九十餘,無疾而終。
子孫為南京世富之家,亦有發科第者。
後人評雲: 劉老兒為善不終,宋小官因禍得福。
《金剛經》消除災難,破氈笠團圓骨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