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卷 宋小官團圓破氈笠
關燈
小
中
大
原來是塊元寶,看時像少,稱時便多,到有七錢多重,先教陳三郎收了。
将身上穿的那一件新聯就的潔白湖綢道袍脫下,道:“這一件衣服,價在一兩之外,倘嫌不值,權時相抵,待小子取贖;若用得時,便乞收算。
”陳三郎道:“小店大膽了,莫怪計較。
”将銀子衣服收過了。
宋敦又在舍上拔下一根銀曾,約有二錢之重,交與那人道:“這枝眷,相煩換些銅錢,以為殡殓雜用。
”當下店中看的人都道:“難得這位好事的客官,他擔當了大事去。
其餘小事,我們地方上也該湊出些錢鈔相助。
”衆人都湊錢去了。
宋敦又複身到蘆席邊,看那老僧,果然化去,不覺雙眼垂淚,分明如親戚一般,心下好生酸楚,正不知什麼緣故。
不忍再看,含淚而行。
到婁門時,航船已開,乃自喚一隻小船,當日回家。
渾家見丈夫黑夜回來,身上不穿道袍,面又帶憂慘之色,隻道與人争競,忙忙的來問。
宋敦搖首道:“話長哩!”一徑走到佛堂中,将兩副布袱布袋挂起,在佛前磕了個頭,進房坐下,讨茶吃了,方才開談,将老和尚之事備細說知。
渾家道:“正該如此。
也不嗅怪。
宋敦見渾家賢慧,到也回愁作喜。
是夜夫妻二口睡到五更,宋敦夢見那老和尚登門拜謝道:“桓越命合無子,壽數亦止于此矣。
因檀越心田慈善,上帝命延壽半紀。
老僧與檀越又有一段因緣,願投宅上為兒,以報蓋棺之德。
”盧氏也夢見一個金身羅漢走進房裡,夢中叫喊起來,連丈夫也驚醒了。
各言其夢,似信似疑,嗟歎不已。
正是: 種瓜還得瓜,種豆還得豆。
勸人行好心,自作還自受。
從此盧氏懷孕,十月滿足,生下一個孩兒。
因夢見金身羅漢,小名金郎,官名就叫宋金。
夫妻歡喜,自不必說。
此時劉有才也生一女,小名宜春。
各各長成,有人抑掇兩家對親。
劉有才到也心中情願。
宋敦卻嫌他船戶出身,不是名門舊族。
口雖不語,心中有不允之意。
那宋金方年六歲,宋敦一病不起,嗚呼哀哉了。
自古道:“家中百事興,全靠主人命。
十個婦人,敵不得一個男子。
自從宋敦故後,盧氏掌家,連遭荒歉,又裡中欺他孤寡,科派戶役。
盧氏撐持不定,隻得将田房漸次賣了,賃屋而居。
初時,還是詐窮,以後坐吃!山崩,不上十年,弄做真窮了,盧氏亦得病而亡。
斷送了畢,宋金隻剩得一雙赤手,被房主趕逐出屋,無處投奔。
且喜從幼學得一件本事,會寫會算。
偶然本處一個範舉人選了浙江櫥州府江山縣知縣,正要尋個寫算的人。
有人将宋金說了,範公就教人引來。
見他年紀幼小,又生得齊整,心中甚喜。
叩其所長,果然書通真草,算善歸除。
當日就留于書房之中,取一套新衣與他換過,同桌而食,好生優待。
擇了吉日,範知縣與宋金下了官船,同往任所。
正是: 冬冬畫鼓催征掉,習習和風蕩錦帆。
卻說宋金雖然貧賤,終是舊家子弟出身。
今日做範公門館,豈肯卑污苟賤,與童仆輩和光同塵,受其戲侮。
那些管家們欺他年幼,見他做作,愈有不然之意。
自昆山起程,都是水路,到杭州便起旱了。
衆人掉扭家主道:“宋金小厮家,在此寫算服事老爺,還該小心謙遜,他全不知禮。
老爺優待他忒過分了,與他同坐同食。
舟中還可混帳,到陸路中火歇宿,老爺也要存個體面。
小人們商議,不如教他寫一紙靠身文書,方才妥帖。
到衙門時,他也不敢放肆為非。
”範舉人是棉花做的耳朵,就依了衆人言語,喚宋金到艙,要他寫靠身文書,宋金如何肯寫?逼勒了多時,範公發怒,喝教剝去衣服,喝出船去。
衆蒼頭拖拖拽拽,剝的幹幹淨淨,一領單布衫,趕在岸上。
氣得宋金半晌開口不得。
隻見轎馬紛紛伺候範知縣起陸。
宋金噙着雙淚,隻得回避開去。
身邊并無财物,受餓不過,少不得學那兩個古人: 伍相吹蕭子吳門,韓王寄食于漂母。
日間街坊乞食,夜間古廟栖身。
還有一件,宋金終是舊家子弟出身,任你十分落泊,還存三分骨氣,不肯随那叫街丐戶一流,奴言婢膝,沒廉沒恥,讨得來便吃了,讨不來忍餓,有一頓沒一頓。
過了幾時,漸漸面黃肌瘦,全無昔日豐神。
正是: 好花遭雨紅俱褪,芳草經霜綠盡調。
時值暮秋天氣,金風催冷,忽降下一場大雨。
宋金食缺衣單,在北新關關王廟中擔饑受凍,出頭不得。
這雨自辰牌直下至午牌方止。
宋金将腰帶收緊。
那步出廟門來。
未及數步,劈面遇着一人。
宋金睜眼一看,正是父親宋敦的最契之友,叫做劉有才,号順泉的。
宋金無面目“見江東父老”,不敢相認,隻得垂眼低頭而走。
那劉有才早已看見,從背後一手挽住,叫道:“你不是宋小官麼?為何如此模樣?”宋金兩淚交流,叉手告道:“小侄衣衫不齊,不敢為禮了,承老叔垂問。
”如此如此,這般這般,将範知縣無禮之事,告訴了一遍。
劉翁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你肯在我船上相幫,管教你飽暖過日。
”宋金便下跪道:“若得老叔收留,便是重生父母。
” 當下劉翁引着宋金到于河下。
劉翁先上船,對劉摳說知其事。
劉姬道:“此乃兩得其便,有何不美。
”劉翁就在船頭上招宋小官上船,于自身上脫下舊布道袍,教他穿了。
引他到後艄,見了媽媽徐氏,女兒宜春在傍,也相見了。
宋金走出船頭。
劉翁道:“把飯與宋小官吃。
劉漚道:“飯便有,隻是冷的。
”宜春道:“有熱茶在鍋内。
”宜春便将瓦罐于舀了一罐滾熱的茶。
劉漚便在廚櫃内取了些酪菜,和那冷飯,付與宋金道:“宋小官,船上買賣,比不得家裡,胡亂用些罷!”宋金接得在手。
又見細雨紛紛而下,劉翁叫女兒:“後艄有舊氈笠,取下來與宋小官戴。
”宜春取舊氈笠看時,一邊已自綻開。
宜春手快,就盤舍上拔下針線将綻處縫了,丢在船篷之上,叫道:“拿氈笠去戴/宋金戴了破氈笠,吃了茶淘冷飯。
劉翁教他收拾船上家火,掃抹船隻,自往岸上接客,至晚方回,一夜無話。
次日,劉翁起身,見宋金在船頭上閑坐,心中暗想:“初來之人,莫慣了他。
”便貶喝道:“個兒郎吃我家飯,穿我家衣,閑時搓些繩,打些索,也有用處,如何空坐?,,宋金連忙答應道:“但憑驅使,不敢有違。
”劉翁便取一榮麻皮,付與宋金,教他打索子。
正是: 在他矮糟下,怎敢不低頭。
宋金自此朝夕小心,辛勤做活,并不偷懶,兼之寫算精通,凡客貨在船,都是他記帳,出入分毫不爽。
别船上交易,也多有央他去拿算盤,登帳薄。
客人無不敬而愛之,都誇道好個宋小官,少年憐俐。
劉翁劉岖見他小心得用,另眼相待,好衣好食的管顧他。
在客人面前,認為表侄。
宋金亦自以為得所,心安體适,
将身上穿的那一件新聯就的潔白湖綢道袍脫下,道:“這一件衣服,價在一兩之外,倘嫌不值,權時相抵,待小子取贖;若用得時,便乞收算。
”陳三郎道:“小店大膽了,莫怪計較。
”将銀子衣服收過了。
宋敦又在舍上拔下一根銀曾,約有二錢之重,交與那人道:“這枝眷,相煩換些銅錢,以為殡殓雜用。
”當下店中看的人都道:“難得這位好事的客官,他擔當了大事去。
其餘小事,我們地方上也該湊出些錢鈔相助。
”衆人都湊錢去了。
宋敦又複身到蘆席邊,看那老僧,果然化去,不覺雙眼垂淚,分明如親戚一般,心下好生酸楚,正不知什麼緣故。
不忍再看,含淚而行。
到婁門時,航船已開,乃自喚一隻小船,當日回家。
渾家見丈夫黑夜回來,身上不穿道袍,面又帶憂慘之色,隻道與人争競,忙忙的來問。
宋敦搖首道:“話長哩!”一徑走到佛堂中,将兩副布袱布袋挂起,在佛前磕了個頭,進房坐下,讨茶吃了,方才開談,将老和尚之事備細說知。
渾家道:“正該如此。
也不嗅怪。
宋敦見渾家賢慧,到也回愁作喜。
是夜夫妻二口睡到五更,宋敦夢見那老和尚登門拜謝道:“桓越命合無子,壽數亦止于此矣。
因檀越心田慈善,上帝命延壽半紀。
老僧與檀越又有一段因緣,願投宅上為兒,以報蓋棺之德。
”盧氏也夢見一個金身羅漢走進房裡,夢中叫喊起來,連丈夫也驚醒了。
各言其夢,似信似疑,嗟歎不已。
正是: 種瓜還得瓜,種豆還得豆。
勸人行好心,自作還自受。
從此盧氏懷孕,十月滿足,生下一個孩兒。
因夢見金身羅漢,小名金郎,官名就叫宋金。
夫妻歡喜,自不必說。
此時劉有才也生一女,小名宜春。
各各長成,有人抑掇兩家對親。
劉有才到也心中情願。
宋敦卻嫌他船戶出身,不是名門舊族。
口雖不語,心中有不允之意。
那宋金方年六歲,宋敦一病不起,嗚呼哀哉了。
自古道:“家中百事興,全靠主人命。
十個婦人,敵不得一個男子。
自從宋敦故後,盧氏掌家,連遭荒歉,又裡中欺他孤寡,科派戶役。
盧氏撐持不定,隻得将田房漸次賣了,賃屋而居。
初時,還是詐窮,以後坐吃!山崩,不上十年,弄做真窮了,盧氏亦得病而亡。
斷送了畢,宋金隻剩得一雙赤手,被房主趕逐出屋,無處投奔。
且喜從幼學得一件本事,會寫會算。
偶然本處一個範舉人選了浙江櫥州府江山縣知縣,正要尋個寫算的人。
有人将宋金說了,範公就教人引來。
見他年紀幼小,又生得齊整,心中甚喜。
叩其所長,果然書通真草,算善歸除。
當日就留于書房之中,取一套新衣與他換過,同桌而食,好生優待。
擇了吉日,範知縣與宋金下了官船,同往任所。
正是: 冬冬畫鼓催征掉,習習和風蕩錦帆。
卻說宋金雖然貧賤,終是舊家子弟出身。
今日做範公門館,豈肯卑污苟賤,與童仆輩和光同塵,受其戲侮。
那些管家們欺他年幼,見他做作,愈有不然之意。
自昆山起程,都是水路,到杭州便起旱了。
衆人掉扭家主道:“宋金小厮家,在此寫算服事老爺,還該小心謙遜,他全不知禮。
老爺優待他忒過分了,與他同坐同食。
舟中還可混帳,到陸路中火歇宿,老爺也要存個體面。
小人們商議,不如教他寫一紙靠身文書,方才妥帖。
到衙門時,他也不敢放肆為非。
”範舉人是棉花做的耳朵,就依了衆人言語,喚宋金到艙,要他寫靠身文書,宋金如何肯寫?逼勒了多時,範公發怒,喝教剝去衣服,喝出船去。
衆蒼頭拖拖拽拽,剝的幹幹淨淨,一領單布衫,趕在岸上。
氣得宋金半晌開口不得。
隻見轎馬紛紛伺候範知縣起陸。
宋金噙着雙淚,隻得回避開去。
身邊并無财物,受餓不過,少不得學那兩個古人: 伍相吹蕭子吳門,韓王寄食于漂母。
日間街坊乞食,夜間古廟栖身。
還有一件,宋金終是舊家子弟出身,任你十分落泊,還存三分骨氣,不肯随那叫街丐戶一流,奴言婢膝,沒廉沒恥,讨得來便吃了,讨不來忍餓,有一頓沒一頓。
過了幾時,漸漸面黃肌瘦,全無昔日豐神。
正是: 好花遭雨紅俱褪,芳草經霜綠盡調。
時值暮秋天氣,金風催冷,忽降下一場大雨。
宋金食缺衣單,在北新關關王廟中擔饑受凍,出頭不得。
這雨自辰牌直下至午牌方止。
宋金将腰帶收緊。
那步出廟門來。
未及數步,劈面遇着一人。
宋金睜眼一看,正是父親宋敦的最契之友,叫做劉有才,号順泉的。
宋金無面目“見江東父老”,不敢相認,隻得垂眼低頭而走。
那劉有才早已看見,從背後一手挽住,叫道:“你不是宋小官麼?為何如此模樣?”宋金兩淚交流,叉手告道:“小侄衣衫不齊,不敢為禮了,承老叔垂問。
”如此如此,這般這般,将範知縣無禮之事,告訴了一遍。
劉翁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你肯在我船上相幫,管教你飽暖過日。
”宋金便下跪道:“若得老叔收留,便是重生父母。
” 當下劉翁引着宋金到于河下。
劉翁先上船,對劉摳說知其事。
劉姬道:“此乃兩得其便,有何不美。
”劉翁就在船頭上招宋小官上船,于自身上脫下舊布道袍,教他穿了。
引他到後艄,見了媽媽徐氏,女兒宜春在傍,也相見了。
宋金走出船頭。
劉翁道:“把飯與宋小官吃。
劉漚道:“飯便有,隻是冷的。
”宜春道:“有熱茶在鍋内。
”宜春便将瓦罐于舀了一罐滾熱的茶。
劉漚便在廚櫃内取了些酪菜,和那冷飯,付與宋金道:“宋小官,船上買賣,比不得家裡,胡亂用些罷!”宋金接得在手。
又見細雨紛紛而下,劉翁叫女兒:“後艄有舊氈笠,取下來與宋小官戴。
”宜春取舊氈笠看時,一邊已自綻開。
宜春手快,就盤舍上拔下針線将綻處縫了,丢在船篷之上,叫道:“拿氈笠去戴/宋金戴了破氈笠,吃了茶淘冷飯。
劉翁教他收拾船上家火,掃抹船隻,自往岸上接客,至晚方回,一夜無話。
次日,劉翁起身,見宋金在船頭上閑坐,心中暗想:“初來之人,莫慣了他。
”便貶喝道:“個兒郎吃我家飯,穿我家衣,閑時搓些繩,打些索,也有用處,如何空坐?,,宋金連忙答應道:“但憑驅使,不敢有違。
”劉翁便取一榮麻皮,付與宋金,教他打索子。
正是: 在他矮糟下,怎敢不低頭。
宋金自此朝夕小心,辛勤做活,并不偷懶,兼之寫算精通,凡客貨在船,都是他記帳,出入分毫不爽。
别船上交易,也多有央他去拿算盤,登帳薄。
客人無不敬而愛之,都誇道好個宋小官,少年憐俐。
劉翁劉岖見他小心得用,另眼相待,好衣好食的管顧他。
在客人面前,認為表侄。
宋金亦自以為得所,心安體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