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回 大戰襄陽
關燈
小
中
大
,築成了一個十餘丈高的高台。
這時黃藥師、黃蓉、一燈、朱子柳等都已在城頭觀敵,見蒙古兵忽然構築高台,均感不解。
朱子柳道:“鞑子建此高台,若是要窺探城中軍情,不應離城如此之遠,何況我軍隻須射以火箭,立時焚毀,又有何用?”黃蓉皺眉沉思,一時也想不透敵軍的用意。
高台甫立,又見數百蒙古軍牽了騾馬,運來大批柴草,堆在台周,卻似要将此台焚毀一般。
衆人更覺奇怪。
朱子柳道:“難道敵軍攻城不下,于是要築壇祭天麼?又或許是甚麼厭勝祈禳的妖法。
”郭靖道:“我久在蒙古軍中,從未見過他們做過這般怪事。
” 說話之間,又望見千餘名士兵舞動長鍬鐵鏟,在高台四周挖了一條又深又闊的壕溝,挖出來的泥土便堆在壕溝以外,成為一堵土牆。
黃藥師怒道:“襄陽城是三國時諸葛亮的故居,鞑子無禮,在這位大賢門前玩弄玄虛,豈不是欺大宋無人麼?” 隻聽得号角吹動,鼙鼓聲中,一個萬人隊開了上來,列在高台左側,跟着又是一個萬人隊列在右側。
陣勢布定,又有一個萬人隊布在台前,連同先前的萬人隊,一共是四個萬人隊圍住了高台。
這個大陣綿延數裡,盾牌手、長矛手、斬馬手、強弩手、折沖手,一層一層的,将那高台圍得鐵桶相似。
猛聽得一陣号響,鼓聲止歇,數萬人鴉雀無聲,遠處兩乘馬馳到台下。
馬上乘客翻身下鞍,攜手上了高台,隻因隔得遠了,兩人的面目瞧不清楚,依稀可見似是一男一女。
衆人正錯愕間,黃蓉突然驚呼一聲,往後便倒,竟是暈了過去。
衆人急忙救醒,齊問:“怎麼?甚麼事?”黃蓉臉色慘白,顫聲道:“是襄兒,是襄兒。
”衆人吃了一驚,面面相觑。
朱子柳道:“郭夫人,你瞧明白了麼?”黃蓉道:“我雖瞧不清她面目,但依情理推斷,決計是她。
鞑子攻城不成,竟然使出奸計,真是……真是無恥卑鄙已極。
”黃藥師和朱子柳經她一說,登時省悟,滿臉憤激之色。
郭靖卻兀自未解,問道:“襄兒怎地會到這高台上去?鞑子使甚麼奸計了?” 黃蓉挺直身子,昂然道:“靖哥哥,襄兒不幸落入了鞑子的手裡,他們建此高台,台下堆了柴草,卻将襄兒置在台上,那是要逼你投降。
你若不降,他們便舉火燒台,叫咱們夫婦倆心痛斷腸,神智昏亂,不能專心守城。
” 郭靖又驚又怒,問道:“襄兒怎會落入鞑子手裡?”黃蓉道:“連日軍務緊急,我怕你分心,沒說此事。
”于是将郭襄如何在絕情谷中被金輪法王擄去之事說了郭靖一聽楊過在谷底失去蹤迹,連連追問端詳,待聽黃蓉說完,皺眉道:“蓉兒,這可是你的不對了,過兒生死未明,你怎能便舍他而去?”郭靖一向敬重愛妻,從未在旁人之前對他有絲毫失禮,這兩句責備之言說得甚重,不由得黃蓉滿臉通紅。
一燈道:“郭夫人深入寒潭,凍得死去活來,查明楊過确系不在谷底,又何況小姑娘落入奸人之手,大夥兒都主張追趕,須怪郭夫人不得。
”一燈既如此說,郭靖自不敢再說甚麼,隻恨恨的道:“郭襄這小娃兒成日闖禍,倘若過兒有甚麼好歹,咱們心中何安?讓她給蒙古兵燒死了幹淨。
” 黃蓉一言不發,轉身下城。
衆人正商議如何營救郭襄,忽見城門開處,一騎向北沖出,馬上乘者正是黃蓉。
衆人一見,無不大驚。
郭靖、黃藥師、一燈、朱子柳等紛紛上馬追出。
一行人奔向高台,在敵人強弓射不到的處勒馬站定。
隻見一個妙齡少女被綁在一根木樁上,卻不是郭襄是誰? 郭靖雖惱她時常惹事,但父女關心,如何不急?大聲叫道:“襄兒,你别急,爹爹媽媽都來救你啦!”他内力充沛,話聲清清楚楚的送上高台。
郭襄早已給太陽曬得昏昏沉沉,忽聽得父親聲音,喜叫:“爹爹,媽媽!” 金輪法王哈哈大笑,朗聲說道:“郭大俠,你要我釋放令愛,半點不難,隻瞧你有沒有這個膽量骨氣?”郭靖向來沉穩厚重,越處危境,越是甯定,聽法王這般說竟不動怒,說道:“法王有何難題,便請示下。
”法王道:“你若有做父母的慈愛之心,便馬上來束手受縛,一個換一個,我立時便放了令愛。
”他素知郭靖深明大義,決不肯為了女兒而斷送襄陽滿城百姓,是以出言相激,盼他自逞剛勇,入了圈套。
但郭靖怎能上他這個當,說道:“鞑子若非懼我,何須跟我小女兒為難?鞑子既然懼我,郭靖有為之身,豈肯輕易就死?” 法王冷笑道:“人道郭大俠武功卓絕,骁勇無倫,卻原來是個貪生怕死之徒。
” 他這激将之計若是用在旁人身上,或許能收效,但郭靖身系合城安危,隻是淡淡一笑,并不理會。
這幾句話卻惱了武三通和泗水漁隐,兩人一揮鐵錘,一舞雙槳縱馬向前沖去。
蒙古數千名射手挽弓搭箭,指住二人,隻待奔近,便要射得他們便似刺猬一般。
一燈大師見情勢不妙,飛身下馬,三個起伏,已攔在兩個徒弟的馬前,大袖一甩,阻住馬匹的去路,喝道:“回去!”武三通和泗水漁隐本是逞着一股血氣之勇,心中如何不知這一去有死無生,眼見師父阻攔,便勒馬而回。
蒙古官兵見這高齡和尚追及奔馬,禁不住暴雷也似喝采。
法王說道:“郭大俠,令愛聰明伶俐,老衲本來很喜歡她,頗有意收之為徒,傳以衣缽。
但大汗有旨,你若不歸降,便将她火焚于高台之上。
别說你心痛愛女,老衲也覺可惜,還請三思。
” 郭靖哼了一哼,眼見四十名軍士手執火把站在台下柴草堆旁,隻待法王一聲令下,便即點火。
四個萬人隊将這高台守得如此嚴密,血肉之軀如何沖得過去?何況即使沖近了,火發台焚,又怎能救得出女兒下來? 他久在蒙古軍中,知道蒙古用兵素來殘忍,略地屠城,一日之間可慘殺婦孺十數萬人,若将郭襄燒死真如踩死一隻螞蟻一般。
擡起頭來,遙望女兒容色憔悴,不禁心中大是痛惜,當下叫道:“襄兒聽着,你是大宋的好女兒,慷慨就義,不可害怕。
爹娘今日救你不得,日後定當殺了這萬惡奸僧,為你報仇。
懂得了麼?”郭襄含淚點頭,大聲叫道:“爹爹媽媽,女兒不怕!” 郭靖道:“這才是我的好女兒!”解下腰間鐵胎硬弓,搭上長箭,飕飕飕連珠三箭,高台上三名手執火把的蒙古兵應聲倒地,三枝長箭都是透胸而過。
郭靖射術學自蒙古神箭将軍哲别,再加數十年功力修為,他所站之處敵軍箭射不到,他卻能以強弩斃敵。
衆蒙古兵齊聲發喊,高舉盾牌護身。
郭靖道:“走罷!”勒轉馬頭,與黃蓉等回到城中。
一行人站上城頭。
黃蓉呆呆望着高台,心亂如麻。
一燈道:“鞑子治軍嚴整,要救襄兒,須得先設法沖亂高台周圍的四個萬人隊。
” 黃藥師道:“正是。
”凝思片刻,說道:“咱們用二十八宿大陣,跟鞑子鬥上一鬥。
” 黃蓉垂頭道:“便是鬥勝了,鞑子舉火燒台,那便怎麼處?”郭靖昂然道:“咱們奮力殺敵,襄兒生死,付諸天命。
嶽父,請問那二十八宿大陣怎生擺法?” 黃藥師笑道:“這陣法變化繁複,當年我瞧了全真教的天罡北鬥陣後,潛心苦思,參以古人陣法,創下這二十八宿陣來,有心要與全真教的道士們較個高下。
” 一燈道:“黃老邪五行奇門之術天下獨步,這二十八宿大陣想來必是很妙的。
”黃藥師道:“我這陣法的本意隻用于武林中數十人的打鬥,并沒想到用于千軍萬馬的戰陣。
然略加變化,似乎倒也合用,隻可惜眼前少了一人雙雕。
”一燈道:“願聞其詳。
” 黃藥師道:“雙雕若不給那奸僧害死,咱們陣法發動,雙雕便可飛臨高台,搶救襄兒下來,目下卻無善策。
這二十八宿大陣乃依五行生克變化,由五位高手主持。
咱們東南西北四個方位都有人了,但老頑童身受重傷,少了西方一人。
倘若楊過在此,此人武功不在當年歐陽鋒之下,此刻卻到那裡找他去?這西方的主将,倒是大費躊躇。
” 郭靖眼光掠過高台,向北方雲天相接處遙遙望去,一顆心早已飛到了絕情谷中,喃喃的道:“過兒是生是死,當真教人好生牽挂。
” 當日楊過心傷腸斷,知道再也不能和小龍女相會,于是縱身躍入谷底,隻道定然粉身碎骨,從此一了百了。
不料下墜良久,突然撲通一響,竟是摔下了一個水潭之中。
他從數百丈高處躍将下來,沖力何等猛烈,筆直的墜将下去,也不知沉入水中多深,突然眼前一亮,似乎看到一個水洞。
待要凝神再看,水深處浮力奇強,立時身不由主的被浮力托了上來,便在此時,郭襄跟着跌入了潭中。
當時的奇事一件接着一件,楊過不及細想,待郭襄浮上水面,當即伸手将她救到潭旁的岸上,問道:“小妹子,你怎麼跌到了這裡?”郭襄道:“我見你跳下來,便跟着來了。
”楊過搖頭道:“胡鬧,胡鬧!你難道不怕死麼?”郭襄微笑道: “你不怕死,我也不怕死。
”楊過心中一動:“難道她小小年紀,竟也對我如此情深?”想到此處,不由得雙手微微顫動。
郭襄從懷中取出最後一枚金針,說道:“大哥哥,當日你給了我三枚金針,曾說過憑着每一枚金針,我可相求一事,你無不允。
今日我來求懇:不論楊大嫂是否能和你相會,你千萬不可自尋短見。
”說着便将金針放入他手中。
楊過眼望手中的金針,顫聲道:“你從襄陽到這裡來,便是為我求這件事麼?” 郭襄心中歡喜,說道:“不錯。
大丈夫言而有信,你答應過我的事,可不許賴。
” 楊過歎了一口長氣,一個人從生到死、又從死到生的經過一轉,不論死志如何堅決,萬萬不會再度求死,他上下打量郭襄,隻見她全身濕透,冷得牙關輕擊,卻是滿臉喜色,于是拾了些枯枝,待要生火,但兩人身邊的火摺火絨都已浸濕了不能使用,隻得道:“小妹子,你先練兩遍内功,免得寒氣入體,日後生病。
”郭襄兀自不放心,問道:“你已答允了我,不再自盡了?”楊過道:“我答允了!”郭襄大喜,說道:“咱兩個一起練。
” 兩人并肩坐下,調息運氣。
楊過自幼在寒玉床上習練内功,這一些寒氣自不在心上,伸手撫住郭襄背脊上的“神堂穴”,一股陽和之氣緩緩送入她體内。
過不多時,郭襄隻覺周身百脈,無不暢暖。
待郭襄内息在周天搬運數轉,楊過這才問起她如何到絕情谷來。
郭襄說了。
楊過怒道:“這法王如此可惡,咱們覓路上去,待你大哥哥揍他個半死。
”說話未了,突然空中墜下一頭大雕,在潭中載沉載浮,受傷甚重。
郭襄驚道:“是咱家的雕兒。
” 跟着雌雕飛下将雄雕負上,第二次飛下時,楊過将郭襄扶上雕背。
他隻道那雕兒定會再來接自己上去,豈知待了良久,竟是毫沒聲息,他那裡知道雌雕已殉情而死。
楊過待雕不至,當即觀看潭邊情景一瞥之間,隻見大樹上排列着數十個蜂巢。
這些蜂巢比尋常的為大,而在巢畔飛來舞去的,正是昔年小龍女在古堡中馴養出來的異種玉蜂。
楊過一見,禁不住“啊”的一聲驚呼出來,雙足釘在地下,移動不得,過了片刻,這才走近巢旁察看,隻見蜂巢之旁糊有泥土,實是人工所為,依稀是小龍女的手迹。
他定了定神,心想:“莫非當年龍兒躍下此谷,便在此處居住?”繞着寒潭而行,察看一遍,但見四下削壁環列,宛似身處一口大井之底,常言道:“坐井觀天”,但坐在此處,望上去盡是白雲濃霧,又怎得見天日? 楊過折下幾根樹幹,敲打四周山壁,全無異狀,但凝神察看,發見有幾棵大樹的樹皮曾為人剝去,有些花草畔的石塊排列整齊,實非天然,霎時之間,忽喜忽憂,一顆心怦怦的跳個不住,這時已料得定小龍女定在此住過,隻是悠悠十六年,到今日是否玉人無恙,有誰能說?楊過素來不信鬼神,但情急之下,終于跪了下來,喃喃祝禱:“老天啊老天,你終須保佑我再見龍兒一面。
” 禱祝一會,尋覓一會,終是不見端倪。
楊過坐在樹下,支頤沉思:“倘若龍兒死了,也當會在此處留下骸骨,除非是骨沉潭底。
”記得先前沉入潭時曾見到大片光亮,甚非尋常,其中當有蹊跷,想到此處,一躍而起。
他大聲說道:“好歹也要尋個水落石出,不見她的屍骨,此心不死。
”于是縱身入潭,直往深處潛去,那潭底越深越寒,潛了一會,四周藍森森的都是玄冰。
楊過雖不畏寒,但深處浮力太強,用力沖了數次,也不過再潛下數丈,始終無法到底。
此時氣息漸促,于是回上而下,抱了一塊大石,再躍入潭中。
這一次卻急沉而下,猛地裡眼前一亮,他心念一動,忙向光亮處遊去,隻覺一股急流卷着他的身子沖了過去,光亮處果然是一洞。
他抛下大石,手腳齊劃,那洞内卻是一道斜斜向上的冰窖。
他順勢而上,過不多時,“波”的一響,沖出了水面,隻覺陽光耀眼,花香撲鼻,竟是别有天地,他不即爬起,遊目四顧,隻見繁花青草,便如同一個極大的花園,然花影不動,幽谷無人。
他又驚又喜,縱身出水,見十餘丈外有幾間茅屋。
他提氣疾奔,但隻奔出三四步,立時收住腳步,一步步慢慢挨去,隻想:“倘若在這茅屋中仍是探問不到,那便怎麼處?”走得越近,腳步越慢,心底深處,實是怕這最後的指望也終歸泡影,最後走到離茅屋丈許之地,側耳傾聽,四下裡靜悄悄的,絕無人聲鳥語,惟有玉蜂的嗡嗡微響。
待了一會,終于鼓起勇氣,顫聲道:“楊某冒昧拜谒,請予賜見。
”說了兩聲,屋中無人回答。
伸手輕輕一推闆門,那門“呀”的一聲開了。
舉步入内,一瞥眼間,不由得全身一震,隻見屋中陳設簡陋,但潔淨異常,堂上隻一桌一幾,此外便無别物,桌幾放置的方位他卻熟悉之極,竟與古墓石室中的桌椅一模一樣。
他也不加思量,自然而然的向右側轉去,果然是間小室,過了小室,是間較大的房間。
房中床榻桌椅,全與古墓中楊過的卧室相同,隻是古墓中用具大都石制,此處的卻由粗木搭成。
但見室右有榻,是他幼時練功的寒玉床;室中淩空拉着一條長繩,是他練輕功時睡卧所用;窗前小小一幾,是他讀數寫字之處。
室左立着一個粗糙木櫥,拉開櫥門,隻見櫥中放着幾件樹皮結成的兒童衣衫,正是從前在古墓時小龍女為自己所縫制的模樣。
他自進室中,撫摸床幾,早已淚珠盈眶,這時再也忍耐不住,眼淚撲簌簌的滾下衣衫。
忽覺得一隻柔軟的手輕輕撫着他的頭發,柔聲問道:“過兒,甚麼事不痛快了?” 這聲調語氣,撫他頭發的模樣,便和從前小龍女安慰他一般。
楊過霍地回過身來,隻見身前盈盈站着一個白衫女子,雪膚依然,花貌如昨,正是十六年來他日思夜想、魂牽夢萦的小龍女。
兩人呆立半晌,“啊”的一聲輕呼,摟抱在一起。
燕燕輕盈,莺莺嬌軟,是耶非耶?是真是幻? 過了良久,楊過才道:“龍兒,你容貌一點也沒有變,我卻老了。
”小龍女端目凝視,說道:“不是老了,而是我的過兒長大了。
” 小龍女年長于楊過數歲,但她自幼居于古墓,跟随師父修習内功,屏絕思慮欲念。
楊過卻飽經憂患,大悲大樂,因此到二人成婚之時,已似年貌相若。
那古墓派玉女功養生修煉,有“十二少、十二多”的正反要訣:“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
行此十二少,乃養生之都契也。
多思則神怠,多念則精散,多欲則智損,多事則
這時黃藥師、黃蓉、一燈、朱子柳等都已在城頭觀敵,見蒙古兵忽然構築高台,均感不解。
朱子柳道:“鞑子建此高台,若是要窺探城中軍情,不應離城如此之遠,何況我軍隻須射以火箭,立時焚毀,又有何用?”黃蓉皺眉沉思,一時也想不透敵軍的用意。
高台甫立,又見數百蒙古軍牽了騾馬,運來大批柴草,堆在台周,卻似要将此台焚毀一般。
衆人更覺奇怪。
朱子柳道:“難道敵軍攻城不下,于是要築壇祭天麼?又或許是甚麼厭勝祈禳的妖法。
”郭靖道:“我久在蒙古軍中,從未見過他們做過這般怪事。
” 說話之間,又望見千餘名士兵舞動長鍬鐵鏟,在高台四周挖了一條又深又闊的壕溝,挖出來的泥土便堆在壕溝以外,成為一堵土牆。
黃藥師怒道:“襄陽城是三國時諸葛亮的故居,鞑子無禮,在這位大賢門前玩弄玄虛,豈不是欺大宋無人麼?” 隻聽得号角吹動,鼙鼓聲中,一個萬人隊開了上來,列在高台左側,跟着又是一個萬人隊列在右側。
陣勢布定,又有一個萬人隊布在台前,連同先前的萬人隊,一共是四個萬人隊圍住了高台。
這個大陣綿延數裡,盾牌手、長矛手、斬馬手、強弩手、折沖手,一層一層的,将那高台圍得鐵桶相似。
猛聽得一陣号響,鼓聲止歇,數萬人鴉雀無聲,遠處兩乘馬馳到台下。
馬上乘客翻身下鞍,攜手上了高台,隻因隔得遠了,兩人的面目瞧不清楚,依稀可見似是一男一女。
衆人正錯愕間,黃蓉突然驚呼一聲,往後便倒,竟是暈了過去。
衆人急忙救醒,齊問:“怎麼?甚麼事?”黃蓉臉色慘白,顫聲道:“是襄兒,是襄兒。
”衆人吃了一驚,面面相觑。
朱子柳道:“郭夫人,你瞧明白了麼?”黃蓉道:“我雖瞧不清她面目,但依情理推斷,決計是她。
鞑子攻城不成,竟然使出奸計,真是……真是無恥卑鄙已極。
”黃藥師和朱子柳經她一說,登時省悟,滿臉憤激之色。
郭靖卻兀自未解,問道:“襄兒怎地會到這高台上去?鞑子使甚麼奸計了?” 黃蓉挺直身子,昂然道:“靖哥哥,襄兒不幸落入了鞑子的手裡,他們建此高台,台下堆了柴草,卻将襄兒置在台上,那是要逼你投降。
你若不降,他們便舉火燒台,叫咱們夫婦倆心痛斷腸,神智昏亂,不能專心守城。
” 郭靖又驚又怒,問道:“襄兒怎會落入鞑子手裡?”黃蓉道:“連日軍務緊急,我怕你分心,沒說此事。
”于是将郭襄如何在絕情谷中被金輪法王擄去之事說了郭靖一聽楊過在谷底失去蹤迹,連連追問端詳,待聽黃蓉說完,皺眉道:“蓉兒,這可是你的不對了,過兒生死未明,你怎能便舍他而去?”郭靖一向敬重愛妻,從未在旁人之前對他有絲毫失禮,這兩句責備之言說得甚重,不由得黃蓉滿臉通紅。
一燈道:“郭夫人深入寒潭,凍得死去活來,查明楊過确系不在谷底,又何況小姑娘落入奸人之手,大夥兒都主張追趕,須怪郭夫人不得。
”一燈既如此說,郭靖自不敢再說甚麼,隻恨恨的道:“郭襄這小娃兒成日闖禍,倘若過兒有甚麼好歹,咱們心中何安?讓她給蒙古兵燒死了幹淨。
” 黃蓉一言不發,轉身下城。
衆人正商議如何營救郭襄,忽見城門開處,一騎向北沖出,馬上乘者正是黃蓉。
衆人一見,無不大驚。
郭靖、黃藥師、一燈、朱子柳等紛紛上馬追出。
一行人奔向高台,在敵人強弓射不到的處勒馬站定。
隻見一個妙齡少女被綁在一根木樁上,卻不是郭襄是誰? 郭靖雖惱她時常惹事,但父女關心,如何不急?大聲叫道:“襄兒,你别急,爹爹媽媽都來救你啦!”他内力充沛,話聲清清楚楚的送上高台。
郭襄早已給太陽曬得昏昏沉沉,忽聽得父親聲音,喜叫:“爹爹,媽媽!” 金輪法王哈哈大笑,朗聲說道:“郭大俠,你要我釋放令愛,半點不難,隻瞧你有沒有這個膽量骨氣?”郭靖向來沉穩厚重,越處危境,越是甯定,聽法王這般說竟不動怒,說道:“法王有何難題,便請示下。
”法王道:“你若有做父母的慈愛之心,便馬上來束手受縛,一個換一個,我立時便放了令愛。
”他素知郭靖深明大義,決不肯為了女兒而斷送襄陽滿城百姓,是以出言相激,盼他自逞剛勇,入了圈套。
但郭靖怎能上他這個當,說道:“鞑子若非懼我,何須跟我小女兒為難?鞑子既然懼我,郭靖有為之身,豈肯輕易就死?” 法王冷笑道:“人道郭大俠武功卓絕,骁勇無倫,卻原來是個貪生怕死之徒。
” 他這激将之計若是用在旁人身上,或許能收效,但郭靖身系合城安危,隻是淡淡一笑,并不理會。
這幾句話卻惱了武三通和泗水漁隐,兩人一揮鐵錘,一舞雙槳縱馬向前沖去。
蒙古數千名射手挽弓搭箭,指住二人,隻待奔近,便要射得他們便似刺猬一般。
一燈大師見情勢不妙,飛身下馬,三個起伏,已攔在兩個徒弟的馬前,大袖一甩,阻住馬匹的去路,喝道:“回去!”武三通和泗水漁隐本是逞着一股血氣之勇,心中如何不知這一去有死無生,眼見師父阻攔,便勒馬而回。
蒙古官兵見這高齡和尚追及奔馬,禁不住暴雷也似喝采。
法王說道:“郭大俠,令愛聰明伶俐,老衲本來很喜歡她,頗有意收之為徒,傳以衣缽。
但大汗有旨,你若不歸降,便将她火焚于高台之上。
别說你心痛愛女,老衲也覺可惜,還請三思。
” 郭靖哼了一哼,眼見四十名軍士手執火把站在台下柴草堆旁,隻待法王一聲令下,便即點火。
四個萬人隊将這高台守得如此嚴密,血肉之軀如何沖得過去?何況即使沖近了,火發台焚,又怎能救得出女兒下來? 他久在蒙古軍中,知道蒙古用兵素來殘忍,略地屠城,一日之間可慘殺婦孺十數萬人,若将郭襄燒死真如踩死一隻螞蟻一般。
擡起頭來,遙望女兒容色憔悴,不禁心中大是痛惜,當下叫道:“襄兒聽着,你是大宋的好女兒,慷慨就義,不可害怕。
爹娘今日救你不得,日後定當殺了這萬惡奸僧,為你報仇。
懂得了麼?”郭襄含淚點頭,大聲叫道:“爹爹媽媽,女兒不怕!” 郭靖道:“這才是我的好女兒!”解下腰間鐵胎硬弓,搭上長箭,飕飕飕連珠三箭,高台上三名手執火把的蒙古兵應聲倒地,三枝長箭都是透胸而過。
郭靖射術學自蒙古神箭将軍哲别,再加數十年功力修為,他所站之處敵軍箭射不到,他卻能以強弩斃敵。
衆蒙古兵齊聲發喊,高舉盾牌護身。
郭靖道:“走罷!”勒轉馬頭,與黃蓉等回到城中。
一行人站上城頭。
黃蓉呆呆望着高台,心亂如麻。
一燈道:“鞑子治軍嚴整,要救襄兒,須得先設法沖亂高台周圍的四個萬人隊。
” 黃藥師道:“正是。
”凝思片刻,說道:“咱們用二十八宿大陣,跟鞑子鬥上一鬥。
” 黃蓉垂頭道:“便是鬥勝了,鞑子舉火燒台,那便怎麼處?”郭靖昂然道:“咱們奮力殺敵,襄兒生死,付諸天命。
嶽父,請問那二十八宿大陣怎生擺法?” 黃藥師笑道:“這陣法變化繁複,當年我瞧了全真教的天罡北鬥陣後,潛心苦思,參以古人陣法,創下這二十八宿陣來,有心要與全真教的道士們較個高下。
” 一燈道:“黃老邪五行奇門之術天下獨步,這二十八宿大陣想來必是很妙的。
”黃藥師道:“我這陣法的本意隻用于武林中數十人的打鬥,并沒想到用于千軍萬馬的戰陣。
然略加變化,似乎倒也合用,隻可惜眼前少了一人雙雕。
”一燈道:“願聞其詳。
” 黃藥師道:“雙雕若不給那奸僧害死,咱們陣法發動,雙雕便可飛臨高台,搶救襄兒下來,目下卻無善策。
這二十八宿大陣乃依五行生克變化,由五位高手主持。
咱們東南西北四個方位都有人了,但老頑童身受重傷,少了西方一人。
倘若楊過在此,此人武功不在當年歐陽鋒之下,此刻卻到那裡找他去?這西方的主将,倒是大費躊躇。
” 郭靖眼光掠過高台,向北方雲天相接處遙遙望去,一顆心早已飛到了絕情谷中,喃喃的道:“過兒是生是死,當真教人好生牽挂。
” 當日楊過心傷腸斷,知道再也不能和小龍女相會,于是縱身躍入谷底,隻道定然粉身碎骨,從此一了百了。
不料下墜良久,突然撲通一響,竟是摔下了一個水潭之中。
他從數百丈高處躍将下來,沖力何等猛烈,筆直的墜将下去,也不知沉入水中多深,突然眼前一亮,似乎看到一個水洞。
待要凝神再看,水深處浮力奇強,立時身不由主的被浮力托了上來,便在此時,郭襄跟着跌入了潭中。
當時的奇事一件接着一件,楊過不及細想,待郭襄浮上水面,當即伸手将她救到潭旁的岸上,問道:“小妹子,你怎麼跌到了這裡?”郭襄道:“我見你跳下來,便跟着來了。
”楊過搖頭道:“胡鬧,胡鬧!你難道不怕死麼?”郭襄微笑道: “你不怕死,我也不怕死。
”楊過心中一動:“難道她小小年紀,竟也對我如此情深?”想到此處,不由得雙手微微顫動。
郭襄從懷中取出最後一枚金針,說道:“大哥哥,當日你給了我三枚金針,曾說過憑着每一枚金針,我可相求一事,你無不允。
今日我來求懇:不論楊大嫂是否能和你相會,你千萬不可自尋短見。
”說着便将金針放入他手中。
楊過眼望手中的金針,顫聲道:“你從襄陽到這裡來,便是為我求這件事麼?” 郭襄心中歡喜,說道:“不錯。
大丈夫言而有信,你答應過我的事,可不許賴。
” 楊過歎了一口長氣,一個人從生到死、又從死到生的經過一轉,不論死志如何堅決,萬萬不會再度求死,他上下打量郭襄,隻見她全身濕透,冷得牙關輕擊,卻是滿臉喜色,于是拾了些枯枝,待要生火,但兩人身邊的火摺火絨都已浸濕了不能使用,隻得道:“小妹子,你先練兩遍内功,免得寒氣入體,日後生病。
”郭襄兀自不放心,問道:“你已答允了我,不再自盡了?”楊過道:“我答允了!”郭襄大喜,說道:“咱兩個一起練。
” 兩人并肩坐下,調息運氣。
楊過自幼在寒玉床上習練内功,這一些寒氣自不在心上,伸手撫住郭襄背脊上的“神堂穴”,一股陽和之氣緩緩送入她體内。
過不多時,郭襄隻覺周身百脈,無不暢暖。
待郭襄内息在周天搬運數轉,楊過這才問起她如何到絕情谷來。
郭襄說了。
楊過怒道:“這法王如此可惡,咱們覓路上去,待你大哥哥揍他個半死。
”說話未了,突然空中墜下一頭大雕,在潭中載沉載浮,受傷甚重。
郭襄驚道:“是咱家的雕兒。
” 跟着雌雕飛下将雄雕負上,第二次飛下時,楊過将郭襄扶上雕背。
他隻道那雕兒定會再來接自己上去,豈知待了良久,竟是毫沒聲息,他那裡知道雌雕已殉情而死。
楊過待雕不至,當即觀看潭邊情景一瞥之間,隻見大樹上排列着數十個蜂巢。
這些蜂巢比尋常的為大,而在巢畔飛來舞去的,正是昔年小龍女在古堡中馴養出來的異種玉蜂。
楊過一見,禁不住“啊”的一聲驚呼出來,雙足釘在地下,移動不得,過了片刻,這才走近巢旁察看,隻見蜂巢之旁糊有泥土,實是人工所為,依稀是小龍女的手迹。
他定了定神,心想:“莫非當年龍兒躍下此谷,便在此處居住?”繞着寒潭而行,察看一遍,但見四下削壁環列,宛似身處一口大井之底,常言道:“坐井觀天”,但坐在此處,望上去盡是白雲濃霧,又怎得見天日? 楊過折下幾根樹幹,敲打四周山壁,全無異狀,但凝神察看,發見有幾棵大樹的樹皮曾為人剝去,有些花草畔的石塊排列整齊,實非天然,霎時之間,忽喜忽憂,一顆心怦怦的跳個不住,這時已料得定小龍女定在此住過,隻是悠悠十六年,到今日是否玉人無恙,有誰能說?楊過素來不信鬼神,但情急之下,終于跪了下來,喃喃祝禱:“老天啊老天,你終須保佑我再見龍兒一面。
” 禱祝一會,尋覓一會,終是不見端倪。
楊過坐在樹下,支頤沉思:“倘若龍兒死了,也當會在此處留下骸骨,除非是骨沉潭底。
”記得先前沉入潭時曾見到大片光亮,甚非尋常,其中當有蹊跷,想到此處,一躍而起。
他大聲說道:“好歹也要尋個水落石出,不見她的屍骨,此心不死。
”于是縱身入潭,直往深處潛去,那潭底越深越寒,潛了一會,四周藍森森的都是玄冰。
楊過雖不畏寒,但深處浮力太強,用力沖了數次,也不過再潛下數丈,始終無法到底。
此時氣息漸促,于是回上而下,抱了一塊大石,再躍入潭中。
這一次卻急沉而下,猛地裡眼前一亮,他心念一動,忙向光亮處遊去,隻覺一股急流卷着他的身子沖了過去,光亮處果然是一洞。
他抛下大石,手腳齊劃,那洞内卻是一道斜斜向上的冰窖。
他順勢而上,過不多時,“波”的一響,沖出了水面,隻覺陽光耀眼,花香撲鼻,竟是别有天地,他不即爬起,遊目四顧,隻見繁花青草,便如同一個極大的花園,然花影不動,幽谷無人。
他又驚又喜,縱身出水,見十餘丈外有幾間茅屋。
他提氣疾奔,但隻奔出三四步,立時收住腳步,一步步慢慢挨去,隻想:“倘若在這茅屋中仍是探問不到,那便怎麼處?”走得越近,腳步越慢,心底深處,實是怕這最後的指望也終歸泡影,最後走到離茅屋丈許之地,側耳傾聽,四下裡靜悄悄的,絕無人聲鳥語,惟有玉蜂的嗡嗡微響。
待了一會,終于鼓起勇氣,顫聲道:“楊某冒昧拜谒,請予賜見。
”說了兩聲,屋中無人回答。
伸手輕輕一推闆門,那門“呀”的一聲開了。
舉步入内,一瞥眼間,不由得全身一震,隻見屋中陳設簡陋,但潔淨異常,堂上隻一桌一幾,此外便無别物,桌幾放置的方位他卻熟悉之極,竟與古墓石室中的桌椅一模一樣。
他也不加思量,自然而然的向右側轉去,果然是間小室,過了小室,是間較大的房間。
房中床榻桌椅,全與古墓中楊過的卧室相同,隻是古墓中用具大都石制,此處的卻由粗木搭成。
但見室右有榻,是他幼時練功的寒玉床;室中淩空拉着一條長繩,是他練輕功時睡卧所用;窗前小小一幾,是他讀數寫字之處。
室左立着一個粗糙木櫥,拉開櫥門,隻見櫥中放着幾件樹皮結成的兒童衣衫,正是從前在古墓時小龍女為自己所縫制的模樣。
他自進室中,撫摸床幾,早已淚珠盈眶,這時再也忍耐不住,眼淚撲簌簌的滾下衣衫。
忽覺得一隻柔軟的手輕輕撫着他的頭發,柔聲問道:“過兒,甚麼事不痛快了?” 這聲調語氣,撫他頭發的模樣,便和從前小龍女安慰他一般。
楊過霍地回過身來,隻見身前盈盈站着一個白衫女子,雪膚依然,花貌如昨,正是十六年來他日思夜想、魂牽夢萦的小龍女。
兩人呆立半晌,“啊”的一聲輕呼,摟抱在一起。
燕燕輕盈,莺莺嬌軟,是耶非耶?是真是幻? 過了良久,楊過才道:“龍兒,你容貌一點也沒有變,我卻老了。
”小龍女端目凝視,說道:“不是老了,而是我的過兒長大了。
” 小龍女年長于楊過數歲,但她自幼居于古墓,跟随師父修習内功,屏絕思慮欲念。
楊過卻飽經憂患,大悲大樂,因此到二人成婚之時,已似年貌相若。
那古墓派玉女功養生修煉,有“十二少、十二多”的正反要訣:“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
行此十二少,乃養生之都契也。
多思則神怠,多念則精散,多欲則智損,多事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