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郡的瘡痍

關燈
至營門外,玄德、孔明迎入帳中。

    各叙禮畢,設宴相待。

    玄德舉酒緻謝鏖兵之事。

    酒至數巡,孔明使趙雲領數騎來接。

    瑜見軍勢雄壯,心甚不安。

    瑜曰:“豫州移兵在此,莫非有取南郡之意否?”玄德曰:“聞都督欲取南郡,故來相助。

    若都督不取,備必取之”。

    瑜笑曰:“吾東吳久欲吞并漢江,今南郡已在掌中,如何不取?”玄德曰:“勝負不可預定。

    曹操臨歸,令曹仁守南郡等處,必有奇計;更兼曹仁勇不可當:但恐都督不能取耳。

    ”瑜曰:“吾若取不得,那時任從公取。

    ”玄德曰:“子敬、孔明在此為證,都督休悔。

    ”魯肅躊躇未對。

    瑜曰:“大丈夫一言既出,何悔之有!”孔明曰:“都言,甚是公論。

    先讓東吳去取;若不下,主公取之,有何不可!” 這段文字是羅貫中用筆的妙處!首先,諸葛亮料到了周瑜會來,并且定下了完美的說辭!“孔明使趙雲領數騎來接。

    瑜見軍勢雄壯,心甚不安”已經給了周瑜一種畏懼感。

    瑜曰:“豫州移兵在此,莫非有取南郡之意否?”玄德曰:“聞都督欲取南郡,故來相助。

    若都督不取,備必取之”。

    這段文字的用意打大家仔細品味就會發現,劉備在把周瑜往隻能成功不能失敗的絕路上逼!在這長談判上,周瑜的劣勢非常明顯!首先,他來到劉備的底盤就是來擺明了立場!這樣的話,話不能不說了。

    而劉備此時完全是以逸待勞!對于周瑜的問話,他的回答很完美,甚至可以說是天經地義,你不取,我取。

    而這時候的周瑜已經沒有了退路,擺出了自己的決心,但是他犯了大忌----把話說死了。

    而諸葛亮和劉備正是等着他的蟄居堅定的回答,馬上擺出了自己的詭谲而又合理的舉動,雙方達成了口頭合同。

    而此時年輕氣盛的恭謹已經沒有的别的選擇,甚至是被一種壓力沖暈了頭腦,有賭氣的方式決書了這場談話,同時也扭曲了對于南郡的戰術心理…… 戰争其實是個要冷靜才能玩得起的遊戲,周瑜面對着原本很容易就可以去下的南郡,顯然有些力不從心,由于一紙約定,他眼中的對手變成了兩個,曹仁和劉備,而劉備呢?絕對占得了先手!讓周瑜先去取,成功與否,雙方都會精疲力盡,這個時候就是坐山觀虎鬥。

    在兩者全部把實力拼完的時候去攻打勝利的一方。

    周瑜由于懼怕諸葛亮的智慧,是不可能選擇讓劉備軍先去攻打曹仁的!因為周瑜很怕諸葛亮,而且,諸葛亮一旦取得了南郡,順勢而下,四郡的底盤全部歸了劉備,他回去是無法對孫權交差的,所以,多中因素築成了這種結果………… 失衡的心态使周瑜變的焦急,而主帥的焦急也影響手下的将領!蔣欽就是個例子!而後了一切急燥都變得很荒唐,曹仁的計策不是那麼具有殺傷力,但是周瑜卻險些死在戰場上!原因就是由于劉備的壓力,使周瑜的心态失衡,這樣一來,諸葛亮成功了,周瑜是敗在了自己的心态受裡,更是敗在了諸葛亮的計策下,投石問路真的很高明,諸葛亮成功了,南郡的創痍也成為了周瑜心中永遠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