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的奇策
關燈
小
中
大
戰争其實就是生與死的遊戲,而謀略就是用一種近乎巧妙的态度去對待生與死.對于個人來說,也許真正的勝利不是讓對手死掉而是讓自己站着,但是戰争和謀略又往往決定成功就要有犧牲,對手的死和自己的生并不是勝敗的憑證,而是一種成功的表現方式,對于謀略,那是時代對于"狡黠"的寬容,尤其是沒有對錯的年代,陰謀也好,良謀也罷,隻要有戰争,就會有工于心計的謀略演繹着不同的形式,何況對于攻城略地,謀略也确是一種勝利的不二法門......
對于關羽的性格,恐怕沒有人能夠給他很準确的定性,一般就用傲氣來概括.權且從傲氣的角度去入手吧.想劉備和關羽張飛自桃園結義以來,生死與共,從青春年少到須發斑白,從不相棄.感情不可謂不深.但是後來關公的表現也确實有點不太象話了.單刀赴會還可以說是膽略過人,為主子維護領土完整,但是事情往往就怕出現導火索,因為導火索會使一些量變的東西成為質變,這次依然不例外,諸葛謹的依次出使加上關羽的态度無疑在荊州領地産生了"化學反應".當時的情況,對于荊州來說并不是十分不利,劉備賴着人家地方不假,但是時局是允許兩方和睦相處的,孫權同樣不是傻子,也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蜀漢采取通融的政策是可以将聯盟進行到底的,但是關羽偏偏在錯誤的時間采用了錯誤的對策.<<演義>>中有----
"權與衆謀士商議。
顧雍曰:“雖是說詞,其中有理。
今可一面送滿寵回,約會曹操,首尾相擊;一面使人過江探雲長動靜,方可行事。
”諸葛瑾曰:“某聞雲長自到荊州,劉備娶與妻室,先生一子,次生一女。
其女尚幼,未許字人。
某願往與主公世子求婚。
若雲長肯許,即與雲長計議共破曹操;若雲長不肯,然後助曹取荊州。
”孫權用其謀,先送滿寵回許都;卻遣諸葛瑾為使,投荊州來。
入城見雲長,禮畢。
雲長曰:“子瑜此來何意?”瑾曰:“特來求結兩家之好:吾主吳侯有一子,甚聰明;聞将軍有一女,特來求親。
兩家結好,并力破曹。
此誠美事,請君侯思之。
”雲長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斬汝首!再休多言!”遂喚左右逐出。
瑾抱頭鼠竄,回見吳侯;"這段文字表明了孫權對于劉備确實是迫于形式有意結好,起碼是"緩圖之",而且孫權對于荊州的态度可以說是在于關羽的回複方式,但偏偏這馬屁就拍在了驢身上!這時的關羽已經把自己的性格表現的淋漓盡緻,對待自己主公帳下軍師爺的兄長竟然絲毫不留一絲情面,一口一個"汝"這樣的稱謂.不但揚言要将其斬首,還讓諸葛謹這樣的謙謙君子作出"抱頭鼠竄"這樣的舉動,可見關羽的傲氣之盛.關羽看不起東吳是向來就有的,但是他似乎沒有仔細分析過其中的利害關系,孫權主動入使求親,這次求親和上次甘露寺那一出在目的上是不同的,孫權在對于荊州的态度上采取了空前的妥協性,而且孫劉自香夫人那樁事以後好歹也成了親戚,而且當時劉備是入贅去的東吳,這在孫劉兩家的地位上也是有微妙的高低之分的!這次孫權的來訪對于劉備勢力來說絕對是利大于弊,親上加親以外,對于荊州的争執也可以在一定時間内得以緩和一些,而關羽該死就該死在這件事的做法上對不起任何人.1.雖然劉備占據荊州,但是當初合同的兌現是他的一塊心病,除了拖,意識沒有太好的解決辦法,而關羽的做法卻使西川後院着起了大火2.對于局勢的利害一樣緻命,孫劉一旦交火,不論那方勝敗,得利
顧雍曰:“雖是說詞,其中有理。
今可一面送滿寵回,約會曹操,首尾相擊;一面使人過江探雲長動靜,方可行事。
”諸葛瑾曰:“某聞雲長自到荊州,劉備娶與妻室,先生一子,次生一女。
其女尚幼,未許字人。
某願往與主公世子求婚。
若雲長肯許,即與雲長計議共破曹操;若雲長不肯,然後助曹取荊州。
”孫權用其謀,先送滿寵回許都;卻遣諸葛瑾為使,投荊州來。
入城見雲長,禮畢。
雲長曰:“子瑜此來何意?”瑾曰:“特來求結兩家之好:吾主吳侯有一子,甚聰明;聞将軍有一女,特來求親。
兩家結好,并力破曹。
此誠美事,請君侯思之。
”雲長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斬汝首!再休多言!”遂喚左右逐出。
瑾抱頭鼠竄,回見吳侯;"這段文字表明了孫權對于劉備确實是迫于形式有意結好,起碼是"緩圖之",而且孫權對于荊州的态度可以說是在于關羽的回複方式,但偏偏這馬屁就拍在了驢身上!這時的關羽已經把自己的性格表現的淋漓盡緻,對待自己主公帳下軍師爺的兄長竟然絲毫不留一絲情面,一口一個"汝"這樣的稱謂.不但揚言要将其斬首,還讓諸葛謹這樣的謙謙君子作出"抱頭鼠竄"這樣的舉動,可見關羽的傲氣之盛.關羽看不起東吳是向來就有的,但是他似乎沒有仔細分析過其中的利害關系,孫權主動入使求親,這次求親和上次甘露寺那一出在目的上是不同的,孫權在對于荊州的态度上采取了空前的妥協性,而且孫劉自香夫人那樁事以後好歹也成了親戚,而且當時劉備是入贅去的東吳,這在孫劉兩家的地位上也是有微妙的高低之分的!這次孫權的來訪對于劉備勢力來說絕對是利大于弊,親上加親以外,對于荊州的争執也可以在一定時間内得以緩和一些,而關羽該死就該死在這件事的做法上對不起任何人.1.雖然劉備占據荊州,但是當初合同的兌現是他的一塊心病,除了拖,意識沒有太好的解決辦法,而關羽的做法卻使西川後院着起了大火2.對于局勢的利害一樣緻命,孫劉一旦交火,不論那方勝敗,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