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紅顔薄命
關燈
小
中
大
有聲音了。
我在迷迷糊糊中睡了一哈兒,就醒了……” 仲秋突然感到有些惡心,覺得這個講話的人神經不正常,至少心裡有一些陰暗,有好聽壁角之嫌,心裡蕩起一波冷笑。
那人繼續說着:“由于沒有睡好,雙眼澀得厲害,就躺在床上看天花闆。
樓上走動,弄得樓闆響,為了遮灰塵,去年秋天,我用白紙把屋頂上那樓闆全糊了,白淨淨的,一點迹印都看得到……” 仲秋真想挂斷電話,但又覺得不妥,人家是對報社的信任,對自己的信任。
也許是個神經病人,在說他的癔想。
但不管是什麼,都隻有耐心地聽下去了。
不少名記的體會中就有堅持接聽各色人等的報料。
從這些報料中,有時是會獲得有價值的新聞的。
在美國,有的普利策新聞獎作品就是這樣得到的。
前年他的一篇文章得了個市裡的一等獎,就是一個民工打電話提供的。
等他說吧,他左手的抹布在辦公桌上抹着。
對方可能感覺到什麼,問,“仲記者?” “呃。
” “你在聽?” “我在聽。
你說。
” “你猜我在樓頂上看見了什麼?” “不知道。
” “在我頭頂的左上方的白紙上有一團中碗那麼大的濕的痕迹。
我仔細一看,是紅的。
我吃驚了,未必是血?我翻身下床,對正在弄早飯的老婆說,你來看,那是不是血?她仔細看了看,說,是。
我吓了一跳。
血?未必上面出人命了?再一看,那血印擴大了,有大碗那樣大了。
我拉起老婆就跑上樓去。
敲了好多次門,裡面沒有響聲。
我急了,一腳把門踢開了。
沖進去一看,屋裡有點亂,那女的斜躺在沙發上,左手頸處血一滴滴地流着……” 仲秋的職業敏感忽地升起:“真的?” “這種事情,我能亂說?”那人大概是在對他旁邊的人說什麼,完了着急地說,“算了,信不信由你……” 仲秋打斷了他:“人呢?” “還好,我老婆是醫生,她搶救去了。
我就給急救中心打電話,然後就給你打。
” “啊!”仲秋想了想,這也是近幾年來屢見不鮮的新聞了。
不過,自傳媒業誕生以來,火災、車禍、地震、洪災、搶劫、強xx……都是記者此不疲地追逐報道的焦點。
從來沒有因為過去報道過,現在就不報道了。
這位讀者提供的材料是個新聞。
如果他沒有加油添醋,那麼那女人的婚姻或者愛情或者心路曆程應是這篇文章的亮點,自殺隻是個新聞由頭。
他很快清理了頭緒,決定不放過這個熱心讀者提供的新聞:“我馬上來。
” “我等你。
” 仲秋突然想起,他在什麼地方?趕緊對着送話器大聲說:“喂!你還沒有告訴我在什麼地方?” “對。
差點忘了。
我們在中山路牛角巷八十八号附五号。
老式的紅磚木樓房。
”他在那頭又加了一句,“我姓高。
” 仲秋急如星火地趕到牛角巷口,一輛依維柯頭朝外,屁股向内,把巷子塞得滿滿的。
車頂上的紅燈還在轉着。
肯定是剛才自己主動讓的那輛依維柯,沒想到朝一個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來了。
他隻好下車,把摩托車從車身與牆壁的縫隙中推了過去,然後再騎上車,用比自行車快不了多少的速度前進着。
走了不一會兒,巷道裡的人越來越多了。
他估計快到了。
這些人,十有八九是看熱鬧的。
人說,兩隻雞打架,市民都要看半天,何況這種事?這些年,他見到的這種情況多了,記者、警察一到,人們七嘴八舌給你說個沒完。
他飛腿下車,把車靠在左邊電線杆和牆之間,就朝出事地點跑去。
剛跑攏,一個擔架就擡着一條鵝黃色毛巾被蓋着的女人出來了。
他隻看見那人長長的頭發垂在擔架外邊。
圍着的人群急忙閃開了道。
摩托車在人縫中穿行,那速度還不如大步行走來得快。
他在一根靠近一棟二樓一底的穿逗樓房的電杆下停了車,把“羚羊”
我在迷迷糊糊中睡了一哈兒,就醒了……” 仲秋突然感到有些惡心,覺得這個講話的人神經不正常,至少心裡有一些陰暗,有好聽壁角之嫌,心裡蕩起一波冷笑。
那人繼續說着:“由于沒有睡好,雙眼澀得厲害,就躺在床上看天花闆。
樓上走動,弄得樓闆響,為了遮灰塵,去年秋天,我用白紙把屋頂上那樓闆全糊了,白淨淨的,一點迹印都看得到……” 仲秋真想挂斷電話,但又覺得不妥,人家是對報社的信任,對自己的信任。
也許是個神經病人,在說他的癔想。
但不管是什麼,都隻有耐心地聽下去了。
不少名記的體會中就有堅持接聽各色人等的報料。
從這些報料中,有時是會獲得有價值的新聞的。
在美國,有的普利策新聞獎作品就是這樣得到的。
前年他的一篇文章得了個市裡的一等獎,就是一個民工打電話提供的。
等他說吧,他左手的抹布在辦公桌上抹着。
對方可能感覺到什麼,問,“仲記者?” “呃。
” “你在聽?” “我在聽。
你說。
” “你猜我在樓頂上看見了什麼?” “不知道。
” “在我頭頂的左上方的白紙上有一團中碗那麼大的濕的痕迹。
我仔細一看,是紅的。
我吃驚了,未必是血?我翻身下床,對正在弄早飯的老婆說,你來看,那是不是血?她仔細看了看,說,是。
我吓了一跳。
血?未必上面出人命了?再一看,那血印擴大了,有大碗那樣大了。
我拉起老婆就跑上樓去。
敲了好多次門,裡面沒有響聲。
我急了,一腳把門踢開了。
沖進去一看,屋裡有點亂,那女的斜躺在沙發上,左手頸處血一滴滴地流着……” 仲秋的職業敏感忽地升起:“真的?” “這種事情,我能亂說?”那人大概是在對他旁邊的人說什麼,完了着急地說,“算了,信不信由你……” 仲秋打斷了他:“人呢?” “還好,我老婆是醫生,她搶救去了。
我就給急救中心打電話,然後就給你打。
” “啊!”仲秋想了想,這也是近幾年來屢見不鮮的新聞了。
不過,自傳媒業誕生以來,火災、車禍、地震、洪災、搶劫、強xx……都是記者此不疲地追逐報道的焦點。
從來沒有因為過去報道過,現在就不報道了。
這位讀者提供的材料是個新聞。
如果他沒有加油添醋,那麼那女人的婚姻或者愛情或者心路曆程應是這篇文章的亮點,自殺隻是個新聞由頭。
他很快清理了頭緒,決定不放過這個熱心讀者提供的新聞:“我馬上來。
” “我等你。
” 仲秋突然想起,他在什麼地方?趕緊對着送話器大聲說:“喂!你還沒有告訴我在什麼地方?” “對。
差點忘了。
我們在中山路牛角巷八十八号附五号。
老式的紅磚木樓房。
”他在那頭又加了一句,“我姓高。
” 仲秋急如星火地趕到牛角巷口,一輛依維柯頭朝外,屁股向内,把巷子塞得滿滿的。
車頂上的紅燈還在轉着。
肯定是剛才自己主動讓的那輛依維柯,沒想到朝一個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來了。
他隻好下車,把摩托車從車身與牆壁的縫隙中推了過去,然後再騎上車,用比自行車快不了多少的速度前進着。
走了不一會兒,巷道裡的人越來越多了。
他估計快到了。
這些人,十有八九是看熱鬧的。
人說,兩隻雞打架,市民都要看半天,何況這種事?這些年,他見到的這種情況多了,記者、警察一到,人們七嘴八舌給你說個沒完。
他飛腿下車,把車靠在左邊電線杆和牆之間,就朝出事地點跑去。
剛跑攏,一個擔架就擡着一條鵝黃色毛巾被蓋着的女人出來了。
他隻看見那人長長的頭發垂在擔架外邊。
圍着的人群急忙閃開了道。
摩托車在人縫中穿行,那速度還不如大步行走來得快。
他在一根靠近一棟二樓一底的穿逗樓房的電杆下停了車,把“羚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