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通志卷三十二
都邑略【一】
【臣】等謹案自古帝王撫馭寰瀛原不徒恃金湯為固而宅中圖大計及萬世必相天下之勢以為首善之區鄭樵謂建邦設都皆憑險阻山川者天之險阻城池者人之險阻論誠是已顧其所稱去已衰之衰就未王而王似乎一代之興必先别議建都則未有可執一而論者三代以下漢唐稱盛漢都即因秦之舊唐都即因隋之舊豈地利之衰旺頓殊亦視乎設都之主何如耳遼金元皆起自北方遷都燕薊地勢雄厚滄海環其左太行峙其右喜峰古北諸關口衛其後南面而臨天下實據九州之上遊我
國朝入關定鼎即仍明都之舊而規模宏遠實有超轶前朝者蓋明代雖曾營建於此每以地近九邊控防是亟我
聖朝德化遠被六合一家北逾瀚海南極越裳東抵朝鮮西窮蔥嶺以形勢論之古稱河雒為九州之中而今之
京師實又居天下之中伏讀
禦制帝都篇及
皇都篇綜論沿革包舉形勢以伊古建都之地無如今之燕京而仍歸之在德不在險撫無外之模彌厪日中之警
聖意深遠垂裕綿長誠足啟萬世有道之隆矣若夫邑有宗廟曰都或溯開基或備巡幸陪京之制曆代重焉我
朝發祥長白撫有東土
太祖高皇帝誕膺
天眷即建都於渖陽
太宗文皇帝底定全遼東至使犬使鹿之部罔不服屬世祖章皇帝統一寰宇尊
盛京為留都設文武大員駐守其地
聖祖仁皇帝崇奉
山陵
大駕三巡
躬修展谒
世宗憲皇帝善繼善述添置州縣增定駐防我
皇上丕顯丕承義昭?
武自乾隆八年至四十有八年四谒
祖陵
恩澤便蕃典禮皇矞蓋自承平累葉以來聲教之隆文
明之盛逾沙漠而被東瀛
留都四境幅員萬裡瞻
陵廟之巍峩仰
宮廷之肅穆龍蟠鳳翥佳氣郁蔥億萬禩
景祚鴻庥皆基於此謹即恭列於
京師之次至於熱河為清暑之地自
聖祖仁皇帝展巡塞甸肇啟
山莊我
皇上缵承
祖烈歲時
臨幸凡各部落朝觐宴享之禮多於熱河行之所以柔遠綏遐習勞肄武厥典甚钜近複增設郡邑建立學校都會之盛遐迩同風固非若離宮别館徒以備巡遊資宴憩者可比也故謹次於
盛京之後至若鄭氏舊例於曆代都邑後附列四裔之都考其所載多摭拾各史傳約略言之仍未能确指其建國之地且通志既别有四裔傳於都邑無須複載今并從删
京師
禹貢冀州之域周為燕召公封國漢唐為幽州遼會同元年升為南京始建都焉開泰時又稱為燕京金天德四年自會甯府遷都於此貞元元年改為聖都四年改為中都元初仍号燕京至元元年複為中都四年於中都之東北置城而遷都焉九年改為大都明初為燕王封國永樂九年建為北京稱行在十九年稱京師洪熙初複稱行在正統六年始定為京師
本朝順治元年
世祖章皇帝定都於此為萬世之基
京城
周四十裡為門九南為正陽門南之東為崇文門南之西為宣武門東之南為朝陽門東之北為東直門西之南為阜成門西之北為西直門北之東為安定門北之西為德勝門自元至元四年於中都之東北建城方六十裡分十一門正南為麗正門南之東為文明門南之西為順承門正東為崇仁門東之南為齊化門東之北為光熙門正西為
和義門西之南為平則門西之北為肅清門北之東為安貞門北之西為健德門明洪武元年徐達經理元都縮其城之北五裡廢光熙肅清二門其九門仍舊尋改崇仁曰東直和義曰西直安貞曰安定健德曰德勝永樂十五年營建北京宮殿十七年拓其城之南面共周圍四十裡正統四年改麗正曰正陽文明曰崇文順承曰宣武齊化曰朝陽平則曰阜成
本朝建鼎修整壯麗其九門之名則仍其舊分列滿洲蒙古漢軍八旗方位鑲黃旗居安定門内正黃旗居德勝門内正白旗居東直門内鑲白旗居朝陽門内正紅旗居西直門内鑲紅旗居阜成門内正藍旗居崇文門内鑲藍旗居宣武門内
【臣】等謹案唐幽州藩鎮城在今城之西南遼之南京即因之至金重加增拓遼史載南京析津府城方三十六裡八門東曰安東迎春西曰顯西清普南曰開陽丹鳳北曰通天拱辰金國志載都城圍七十五裡城門十二每一面正門旁設兩門東曰宣曜陽春施仁西曰灏華麗澤彰義南曰豐宜景風端禮北曰通元會城崇智金史地理志北又有光泰門凡十三門逮元至元間重建都城而故址漸廢至於元之大都則今安定德勝門外尚為城中地自明初縮城之北面而元之規制以改永樂中重拓南城又非複明初之舊雲
外城環
京城南面轉抱東西角樓長二十八裡為門七南為永定門左為左安門右為右安門東為廣渠門西為廣甯門在東西隅而北向者東為東便門西為西便門明嘉靖三十二年建四十三年成
本朝重加修整
皇城在
京城中周十八裡有奇自正陽門之内正南曰大清門東南曰長安左門西南曰長安右門東西向兩門之中南向者為
天安門是為
皇城正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