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 餘音

關燈
的。

     當然,這樣說的時候,并不意味着雪芹隻做過一次幕賓、或者從始到終就在尹氏相府一處當過西席先生。

    我在另處也曾指出過:敦誠在乾隆二十二(丁醜)年作詩寄贈雪芹,就說"勸君莫彈食客铗,勸君莫叩富兒門:殘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書黃葉村"了,而"彈铗長歌"正是幕客的典故,敦家弟兄在他們的詩句中是有實例可以互證的。

    這就說明,雪芹至晚在丁醜年秋天已經到了西郊山村去生活了。

    我也說過:雪芹之遷居,并非自願,去享什麼"山林隐逸"之"樂",而是被迫無奈,沒有立錐之地可容安身,才一步步流落到郊外去的。

    現在,我們得知,乃是由于相府下了逐客之令。

    被相府逐出的先生,那在京城之内,會是傳為新聞,盡人皆曉的,雪芹的"聲名"到此更為"掃地盡矣",結合他曾住水屋子、馬廄、寺院、看街堆子等地方的傳說,可見他是到了山窮水盡、城内無人敢于收留寄宿的地步,這才向城郊流浪而移徙的。

     最極重要的,卻是"有文無行"四個大字。

    這四個字,不獨是被逐于相府的原由,也是不見容于當時社會的一個根本問題。

    四字"考語",正是封建傳統士大夫們對于雪芹的"理解"和"評價"。

    行,去聲如"杏",是名詞,意思是行為;無行,就是"行為不端","品質惡劣"。

    "無行文人"是舊時常見的罵人的話,大約從司馬相如到李商隐、柳永、唐寅、龔自珍……都曾被這樣看待過的,實際上,就是他們一方面才藝絕人,遭受俗子的嫉妒,一方面思想行為多有任情恣性、不循禮法、甚至明顯違逆封建道德觀的表現,因此就造出了這"有文無行"的罪名。

    --其實,要說"有文無行"的事實例證,第一條就是他寫作《石頭記》這樣的小說了! 我還懷疑,雪芹在不止一件事上觸怒了當時的封建衛道者流。

    例如,脂硯齋這位神秘的人物的身份性别(我早就提出此人是一個女性,現在承認此說的,日益衆多了)以及她和雪芹的"特殊關系",恐怕也是被當時人攻擊為"有文無行"的重要條款之一。

     "有文無行"和"貧困而死"是有直接因果關系的,由此可以看得更為清楚了。

    我在正文中說雪芹之死的根本原因是當時社會不能容他的結果。

    這種推理的認識,現在得到了簡明但是确切有力的文獻記載。

     這一切,都是無比重要的。

    我為康承宗先生發現這一項寶貴材料再次向他表示感激。

     第二項材料是尚養中先生提供的。

    尚先生是清初平南王尚可喜的後人。

    "六部口尚家"是老北京都聞名的(六部口,西城地點名稱)。

    他這一支也住過太平湖、花園宮等一帶地方,他說年羹堯家也在太平湖左近,和敦敏家也相距不遠--兩家是姻親。

    尚氏家譜中輩次取名排字是從未亂過的,最早四輩排字是"繼""學""可""之",尚可喜生七子,其一名之隆,他就是之隆這一支的後代,名排"久"字(養中是他的表字),如從"之"字算起,"久"字輩是第九世。

    "久"字上一世是"其"字輩。

     尚先生在張伯駒先生八旬壽筵上告訴我,他知道有關曹雪芹的一些事情。

    此後,蒙他見訪口述,最後還親自撰寫了書面材料。

    他的原文,俟征得他同意後在本書改版時再加引全文,此刻先概叙概略。

     他說,在他少年時,家中有一位曹大哥,名叫曹久恭。

    兩姓自早關系親密,而這位久恭大哥因自己無家,就在尚家居住,如一家人,也就排了"久"字。

    此人性格不同常人,平常不喜言笑,落落不群,但人實溫厚謙和,富有文才學識。

    所以全家皆以大哥呼之,都很尊重。

    有一次因看《紅樓夢》,問起他來,向他請教一些問題,他表現得神色有異,拒絕解答,隻言"不談這個!……"過了許久,又偶然回到這個話題時,執意要他講講,他被迫無奈,才告訴了尚先生一些秘談。

    這位曹大哥說:他自己原是雪芹的後裔,雪芹當日是與一個丫鬟生了一子,但不為家族承認其合法地位,摒而不收。

    雪芹逝後,正妻所生之幼子既已先殇,所以隻遺下這一支"譜外"的旁生弱苗。

    一直單傳到久恭。

    此事已無人知,他自己也不願提起,言罷有凄然不樂之色。

     尚先生說,曹大哥并言:花園宮地方,曾是曹家故宅之一,宅内也有園池,尚先生小時常去玩耍,還有池沼湖石等遺迹。

    如今已成為新建樓房地址了。

     我問尚先生,後來曹大哥怎麼樣了呢?答雲,他後來因為長蘆鹽務上的一點關系,遷居天津,從此離開了尚家。

    我又問:後來是否還有音訊聯系?答雲,曹大哥生有一子,到津門後,不久去世,遺孀無依,攜子改嫁了,改嫁後的姓氏裡居,皆無從探尋。

    從此這個真正的雪芹骨肉後代,遂不可知了。

     我聽完了這些情事,不禁為之慨然怅然。

    今據尚先生所傳,略述梗概,以供研考。

    如我轉述有出入,有走失原話之處,當以将來披露的原文為準。

     另一個線索是方行同志早年提供的,這事情是在1963年他發現陸厚信繪雪芹小照以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