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 身後(二)

關燈
我們已經考知的),并不清楚,他說的不夠準确的地方(如謂雪芹原本到黛玉之死為止,等等)是可以理解的,他對雪芹、高鹗二人原作、續作的關系也還在混亂不清,但這都不是我們此刻注意的所在,最關緊要的就是他明确記錄了他們清代人世代流傳的一個事實:《石頭記》的"後編"(即僞續四十回)是有人以重金延聘文士續成的--這續成的書,也已表白了續作意旨的這部"全書",就是一般在坊間流行那個百廿回本! 凡是讀了本書的讀者,誰也不會相信是曹雪芹"購"得了别人的"前編"而出一筆重金(他出得起呀!?)請人代作的。

    須知,"蠻"先生所說的這個經過,正是和珅出錢、請程、高等人僞造"全本"的這個毒計陰謀的内幕。

     天下的事,誠所謂"要得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像僞造《紅樓夢》全本的這種異事,畢竟在當時後世,都是無法全部隐諱,瞞過明眼人的。

     至此,乾隆指使和珅,找人作假弄鬼的真相,已然基本清楚了。

     所以,等到乾隆五十六年(1791),連作帶印,全功告成,而次年,程偉元、高鹗為再刊本《紅樓夢》作"引言"已經表出:-- 是書詞意新雅,久為名公钜卿賞鑒。

    …… 所謂"名公巨卿",在乾隆五十年上講話,非和珅而誰可當乎?兩相對照,宋翔鳳的話何其精确! 尤其對榫的,就是"唯我"還說過: ……高廟乃付武英殿刊印。

    書僅四百部,故世不多見,今本即武英殿删削本也。

     事情更是如此的清楚明白!所謂"武英殿刊本"者,就是世人俗常說的"宮裡頭的"印本之意,這正是指皇家授意,和珅指使。

    活字擺印,本來就像武英殿刊書處大木活字的派頭,況且程本從"辛亥冬至後五日"到"壬子花朝後一日",相隔隻有三個來月的時間,普通書坊怎麼可能在這麼短時内重新刊出一部細加修改的重刊百甘回(程乙本)大書來?不是皇家和名公钜卿如和珅在做後台,那是無從想象的事! 最後,乾隆對百廿回"全本"《紅樓夢》表示了什麼态度呢?"閱而然之。

    "他表示了贊賞!這一層重要意義,從來沒有人抉出,點破。

     乾隆皇帝不但對這部被痛加"厘訂"過的"新全本"的存形變質的成果十分滿意,而且他還做了紅學史上的第一名紅學家:他說《紅樓夢》寫的原來是"聖祖仁皇帝"康熙朝相國納蘭明珠家的事情! 宋翔鳳的話極為明晰:在此以前,是沒有人這樣認為的;自從乾隆這樣說了之後,别人才隻得跟着也這樣說。

     這也是乾隆與和珅的合謀。

    當時世人明明都知道《紅樓夢》本來是一部"時事小說",取材近在目前,不過筆端狡狯,善為隐約而已;這一點,很難不承認,于是便出一妙着,将它的時代輕輕往上一推,推到康熙朝,找一個大家習知的"明珠家"作為"替身",那麼一切"現實意義"便都不消而自化了。

     這是我國文化史上的一件特大的陰謀毒計。

    "索隐派"的紅學家,不知不覺地都堕入了乾隆的彀中,而且這種流毒的延續期間極為久長,開始破除它隻不過是十分晚近的事。

    曹雪芹一生窮愁著書,坎坷而終。

    身後還遭到了這等令人駭絕的厄運。

    回顧一下,圍繞着真僞《紅樓夢》的種種鬥争,真是驚心動魄! 這種驚心動魄的鬥争,顯示着曹雪芹的思想和藝術的力量之偉大,以緻在文學史上表現為一個如此奇特罕見、難以想象懸拟的、甚至到今天還不能說全部解決了的極其異常的現象。

    曹雪芹的思想和藝術的偉大,還要使人們不斷地繼續深入探讨下去,每天都能發現我們自己原來沒有讀懂弄清的新意義。

     一九七九·十二·十四·己未冬十月廿五夜寫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