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 佩刀質酒
關燈
小
中
大
曹雪芹自從乾隆二十五年從南京回來以後,胸中本已充滿了無限的感慨,偏這幾年的大小事情,耳聞目見,都好像有意給他接連增添心事。
二十三年秋天,兩江總督尹繼善為首的大吏已在合詞具奏,以"河工告竣,年谷豐收,臣黎望幸情殷"為詞,請乾隆皇帝于"庚辰之歲(二十五年)再舉"南巡令典",隻以當時軍事未息,無暇兼顧,說定要在二十六年舉行。
宗學舊人、夙勵清修的孫灏先生和同在上書房的程景伊,都得了罪譴,解退教授皇子的職任;而慎郡王允禧亡逝,已由皇六子永瑢繼嗣,同時年青放浪、緻有"内病"的皇八子永璇,因不循"正軌",頗傷乾隆的腦筋,也連累了諸位上書房師傅,有時甚至勞動皇帝"幸"其府邸,親去查視。
武功告勝,正在蓋造"紫光閣",大繪功臣像。
二十六年九月,原任刑部主事餘騰蛟,被人誣告"詩辭狂悖",欲興文字大獄,連乾隆自己也說"吹毛求疵""無以服其心","即凡為詩者,勢必至不敢措一語矣!"--可是才隔了一個月,就發生了沈德潛的《國朝詩别裁》集的大案子,連駐在江甯的尹繼善,因為"佯為不知",也遭了申斥。
到二十七年壬午,果然就重踐前言,舉行不得已才推遲了兩年的南巡。
這時江南才被了水災,可是所過地方,為了"預備",還是要"悉多重加修整,意存競勝","彩亭燈棚,一切飾觀之具……增華角勝",緻勞皇帝再三"戒止"。
這年五月,曹家表親平郡王慶恒因"欺罔隐匿",革去王爵,同案的納延泰,竟至抄家籍産。
六月,加強了對"原系漢人"的漢軍旗人的刑律。
這時,諸王、諸皇子等情形又很為不妙,種種"無禮"及交通織造、鹽差,購買珍物,索取優伶,多所幹求,甚至連絡内務府旗員,"幹預朝政"。
這一切,簡直竟和康熙末年、雪芹祖父曹寅時代的情形大有依稀近似之狀。
怪不得乾隆自己也聯想到"皇祖臨禦六十餘年,聖壽崇高,諸王等各為閹仆所播弄……彼此交相傾軋,無所不至"的局面,"将使康熙末年之劣習自今複萌,朕甚懼焉!"曹雪芹雖然遠在山村,然而對着這種種事态,心中着實有所感觸。
偏是這兩年連連水澇,真好像老天也湊趣,一起給百姓增加熬煎。
今年--乾隆二十七年--又是個雨水連綿的年頭,入夏以來,每天是揭不開的窮陰,剪不斷的愁雨。
曹雪芹在這種天時日月裡,殊無好懷,每日隻以筆墨為遣。
而脂硯齋,大約因為同樣原因,從四月起,直到九月,又進行了他的第五次批注《紅樓夢》,如今《庚辰本》上還留下了很多處"壬午夏,雨窗"一類的痕迹。
這年的秋末,曹雪芹從山村來到了北京城裡。
北京内城的盡西南角,是一片水,名叫太平湖,和東南角雪芹老宅附近的泡子河正是遙遙相對,這地方,直到清末,景物還很可觀,所謂"平流十頃,地疑興慶之宮;高柳數章,人誤曲江之苑;當夕陽銜堞,水影涵樓〔按指城牆的角樓〕,上下都作胭脂色:尤令過者留連不能去。
"(注:震釣《天咫偶聞》卷二。
)在太平湖的邊側,就是敦敏所住的槐園。
雪芹是來訪敦敏,就住在槐園的(注:槐園遺址,疑心即是後來醇親王府以北的一個花園,今為中學校址,本有巨大老槐,已砍伐,有遊廊、水榭遺址,但水亦填平,水榭已成了一般房屋。
)。
北京的秋天,是一年四季裡最美的時節,天氣經常是特别平靜,白雲碧空,明風淨日,樹木格外整齊青翠,秋花也格外美麗多姿,有時簡直比春天的景色還要"明媚"得多,--至于"悲哉秋之為氣也,草木搖落而變衰"的境界況味,那實際是入冬(注:這在較南的地方還要晚,李恩绶于鎮江作文,雲:小雪前二日,落葉如雨"(蒙古女史巴哩克·杏芬《京師地名對》序言)。
鎮江位于長江南岸。
可供參證。
)以後的事情。
但是霜降節之後立冬節之前,總要變一次天,凄風苦雨,草木變色,才開始有了"搖落"氣象:俗語叫做"鬧立冬天氣"。
雪芹這次進城,正趕在這個節氣上。
可能是由于心中有事,雪芹在客中睡不甚好,這天絕早就再躺不住了,自己起來徘徊;可是主人家這時上下都還在夢鄉,園宅裡面,一片沉寂。
偏偏那天氣是變了,從夜裡就下起淋涔的冷雨來,加以氣凄風緊,滿園中的榆柳被雨一打,着風一吹,倉皇飛舞,搖落頓至。
心裡有事的人,對着這番景象,況味着實難言,越能勾起萬端的思緒來。
雪芹進城之時,必是正覺得天氣特别晴暖(這其實是要鬧天前夕的預兆),沒有防備這一着,身上的衣裳很單薄,此時便覺朝寒透骨。
更加起得太早,肚裡無食。
嗜酒如命的曹雪芹這時
二十三年秋天,兩江總督尹繼善為首的大吏已在合詞具奏,以"河工告竣,年谷豐收,臣黎望幸情殷"為詞,請乾隆皇帝于"庚辰之歲(二十五年)再舉"南巡令典",隻以當時軍事未息,無暇兼顧,說定要在二十六年舉行。
宗學舊人、夙勵清修的孫灏先生和同在上書房的程景伊,都得了罪譴,解退教授皇子的職任;而慎郡王允禧亡逝,已由皇六子永瑢繼嗣,同時年青放浪、緻有"内病"的皇八子永璇,因不循"正軌",頗傷乾隆的腦筋,也連累了諸位上書房師傅,有時甚至勞動皇帝"幸"其府邸,親去查視。
武功告勝,正在蓋造"紫光閣",大繪功臣像。
二十六年九月,原任刑部主事餘騰蛟,被人誣告"詩辭狂悖",欲興文字大獄,連乾隆自己也說"吹毛求疵""無以服其心","即凡為詩者,勢必至不敢措一語矣!"--可是才隔了一個月,就發生了沈德潛的《國朝詩别裁》集的大案子,連駐在江甯的尹繼善,因為"佯為不知",也遭了申斥。
到二十七年壬午,果然就重踐前言,舉行不得已才推遲了兩年的南巡。
這時江南才被了水災,可是所過地方,為了"預備",還是要"悉多重加修整,意存競勝","彩亭燈棚,一切飾觀之具……增華角勝",緻勞皇帝再三"戒止"。
這年五月,曹家表親平郡王慶恒因"欺罔隐匿",革去王爵,同案的納延泰,竟至抄家籍産。
六月,加強了對"原系漢人"的漢軍旗人的刑律。
這時,諸王、諸皇子等情形又很為不妙,種種"無禮"及交通織造、鹽差,購買珍物,索取優伶,多所幹求,甚至連絡内務府旗員,"幹預朝政"。
這一切,簡直竟和康熙末年、雪芹祖父曹寅時代的情形大有依稀近似之狀。
怪不得乾隆自己也聯想到"皇祖臨禦六十餘年,聖壽崇高,諸王等各為閹仆所播弄……彼此交相傾軋,無所不至"的局面,"将使康熙末年之劣習自今複萌,朕甚懼焉!"曹雪芹雖然遠在山村,然而對着這種種事态,心中着實有所感觸。
偏是這兩年連連水澇,真好像老天也湊趣,一起給百姓增加熬煎。
今年--乾隆二十七年--又是個雨水連綿的年頭,入夏以來,每天是揭不開的窮陰,剪不斷的愁雨。
曹雪芹在這種天時日月裡,殊無好懷,每日隻以筆墨為遣。
而脂硯齋,大約因為同樣原因,從四月起,直到九月,又進行了他的第五次批注《紅樓夢》,如今《庚辰本》上還留下了很多處"壬午夏,雨窗"一類的痕迹。
這年的秋末,曹雪芹從山村來到了北京城裡。
北京内城的盡西南角,是一片水,名叫太平湖,和東南角雪芹老宅附近的泡子河正是遙遙相對,這地方,直到清末,景物還很可觀,所謂"平流十頃,地疑興慶之宮;高柳數章,人誤曲江之苑;當夕陽銜堞,水影涵樓〔按指城牆的角樓〕,上下都作胭脂色:尤令過者留連不能去。
"(注:震釣《天咫偶聞》卷二。
)在太平湖的邊側,就是敦敏所住的槐園。
雪芹是來訪敦敏,就住在槐園的(注:槐園遺址,疑心即是後來醇親王府以北的一個花園,今為中學校址,本有巨大老槐,已砍伐,有遊廊、水榭遺址,但水亦填平,水榭已成了一般房屋。
)。
北京的秋天,是一年四季裡最美的時節,天氣經常是特别平靜,白雲碧空,明風淨日,樹木格外整齊青翠,秋花也格外美麗多姿,有時簡直比春天的景色還要"明媚"得多,--至于"悲哉秋之為氣也,草木搖落而變衰"的境界況味,那實際是入冬(注:這在較南的地方還要晚,李恩绶于鎮江作文,雲:小雪前二日,落葉如雨"(蒙古女史巴哩克·杏芬《京師地名對》序言)。
鎮江位于長江南岸。
可供參證。
)以後的事情。
但是霜降節之後立冬節之前,總要變一次天,凄風苦雨,草木變色,才開始有了"搖落"氣象:俗語叫做"鬧立冬天氣"。
雪芹這次進城,正趕在這個節氣上。
可能是由于心中有事,雪芹在客中睡不甚好,這天絕早就再躺不住了,自己起來徘徊;可是主人家這時上下都還在夢鄉,園宅裡面,一片沉寂。
偏偏那天氣是變了,從夜裡就下起淋涔的冷雨來,加以氣凄風緊,滿園中的榆柳被雨一打,着風一吹,倉皇飛舞,搖落頓至。
心裡有事的人,對着這番景象,況味着實難言,越能勾起萬端的思緒來。
雪芹進城之時,必是正覺得天氣特别晴暖(這其實是要鬧天前夕的預兆),沒有防備這一着,身上的衣裳很單薄,此時便覺朝寒透骨。
更加起得太早,肚裡無食。
嗜酒如命的曹雪芹這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