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流浪播遷

關燈
内庫,指内務府廣儲司,在西華門内)以旁不遠的地方,下值回家要出西華門。

    合起來看,他們家曾在這一地帶有過住宅,十分明顯。

     然而,到曹雪芹時代,經過抄家籍沒、種種變故之後,是否在上述地方還有住處,那就很難說了。

    ——相反,倒是有許多傳說,說明他住在另外的地點。

     例如,有的傳說曹雪芹曾住過什刹後海南岸、大翔鳳胡同北口的“水屋子”地方,并說這就是他的“悼紅軒”所在。

    有的傳說他曾住過外城廣渠門内往北、東便門内往南的卧佛寺,藝術家齊白石還曾到此尋訪遺迹,繪了一副畫,并題以詩句,說:“風枝露葉向疏欄,夢斷紅樓月半殘;舉火稱奇居冷巷,寺門蕭瑟短檠寒。

    ”有的傳說他曾住過西城舊刑部街,有的說他在郊西開過小酒店……。

     上面第一個傳說,和當地居民父老世代口傳“東府、西府”就是曹雪芹所寫的“榮甯二府”的藍圖這一說法倒可以合看,所謂東府、西府,是土著“老北京”稱呼西苑北海以北、什刹前海以西、後海以南的清代和珅府(在人前為何人府第不詳,在後為慶王、恭王府)與東鄰蒙古羅王府的名字,大翔鳳胡同,就在它後身不遠,出了胡同就是後海,“水屋子”的古井正在此處。

    第二個傳說,據張次溪先生見告,很有些老先生都如此講,這或者是由于廣渠門在清代是正白旗漢軍人所該轄守的地方,寺内舊有跨院,頗具亭石花木,是個幽勝的地方,曹雪芹如因有同旗(雖然他并不是漢軍)親友在這一帶住,又愛寺院的雅靜,故而輾轉牽引、覓居此處也有可能。

    第三個傳說,大約和曹雪芹曾在右翼宗學擔任職務有關,右翼宗學本在西域石虎胡同,而舊刑部街距離很近(二者分處于西單北大街以東、以西兩面),他為了方便,在此寓居,或由宗學分配或代覓宿處,也都有可能。

     這些傳說,當然一時無法确定其可靠性究竟怎樣,但無論如何,它們卻反映出一個現象:曹雪芹在被迫離開自已的家園以後,有一個時期先是流落于城内外各處,為了生活,不安厥居,屢經播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位老人傳說:曹雪芹在極窮困時曾住過某王府的馬廄。

    這現象,是大略符合曹雪芹當時的生活條件情況的。

     這段時期的播遷流浪,從曹雪芹的生活變化來看,是窘困艱苦的,可是對他的思想發展來說,卻是一種極為重要的閱曆。

    他們這種“奴才家世”的幾世幾代,這曆盡了種種的辛酸屈辱,飽谙了滿洲統治集團的種種醜态内幕,眼見了無數的可笑可罵、可歌可泣的事故,本來已是牢騷滿腹、感慨無窮的,但是隻有到曹雪芹這一代這一時期,才有機會真正和統治集團圈外的世界接觸,這樣就使他視野闊大,頭腦清新,把狹隘的牢騷感慨逐漸轉變成為對整個社會的不滿和憤怒。

    他的叛逆性格和思想在這一生活階段所獲得的發展和成長,對他的《紅樓夢》的創作是無比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