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明言 第三卷 新橋市韓五賣春情

關燈
禮道:“師父上刹何處?因甚喚我?”和尚道:“貧僧是桑萊園水月守住持,因為死了徒弟,特來勸化官人。

    貧僧看官人相貌,生得福薄,無緣受享榮華,隻好受些清淡,棄俗出家,與我做個徒弟。

    ”吳山道:“和尚好沒分曉!我父母半百之年,止生得我一人,成家接代,創立門風,如何出家?”和尚道:“你隻好出家,若還貪享榮華,即當命天。

    依貧僧口,跟我去罷。

    ”吳山道:“亂話!此司是婦人卧房,你是出家人,到此何幹?”那和尚睜着兩眼,叫道:“你跟我去也不?”吳山道:“你這秃驢,好沒道理!隻顧來纏我做甚?”和尚大怒,扯了吳山便走,到樓梯邊,吳山叫起屈來,被和尚盡力一推,望樓梯下面倒撞下來。

    撤然驚覺,一身冷汗。

    開眼時,金奴還睡未醒,原來做一場夢。

    覺得有些恍惚,爬起坐在床上,呆了半晌。

    金奴也醒來,道:“官人好睡。

    難得你來,且歇了,明早去罷。

    ”吳山道:“家中父母記挂,我要回去,别曰再來望你。

    ”金奴起身,分付安排點心。

    吳山道:“我身子不快,不要點心。

    ”金奴見吳山臉色不好,不敢強留。

    吳山整了衣冠,下樓辭了金奴母于急急上轎。

     天色己晚,吳山在轎思量:自曰裡做場夢,甚是作怪。

    又驚又擾,肚裡漸覺疼起來。

    在轎過活不得,巴不得到家,分付轎夫快走。

    捱到自家門首,肚疼不可忍,跳下轎來、走入裡面,徑奔樓上。

    坐在馬桶上,疼一陣,撤一陣,撤出來都是血水。

    半晌,方上床。

    頭眩眼花,倒在床上,四肢倦怠,百骨酸疼,大底是本身元氣微薄,況又色欲過度。

    防禦見吳山面青失色,奔上樓來,吃了一驚道:“孩兒因甚這般模樣?”吳山應道:“因在機戶人家多吃了幾杯酒,就在他家睡。

    一覺醒來熱渴,又吃了一碗冷水,身體便覺拘急,如今作起瀉來。

    ”說未了,咬牙寒噤,渾身冷汗如雨,身如炭火一般。

    防禦慌急下樓,請醫來看,道:“脈氣将絕,此病難醫。

    ”再三哀懇太醫,乞用心救取。

    醫人道:“此病非于洩瀉之事,乃是色欲過度,耗散元氣,為脫陽之症,多是不好。

    我用一帖藥,與他扶助元氣。

    若是服藥後,熱退脈起,則有生意。

    ”醫人撮了藥自去。

    父母再一盤問,吳山但搖頭不語。

    将及初更,吳山服了藥,伏枕而卧。

    忽見曰司和尚又來,立在床邊,叫道:“吳山,你強熬做甚?不如早随我去。

    ”吳山道:“你快去,休來纏我!”那和尚不由分說,将身上黃絲縧縛在吳山項上,扯了便走。

    吳山攀住床棂,大叫一聲驚醒,又是一夢。

    開眼看時,父母、渾家皆在面前。

    父母問道:“我兒因甚驚覺?”吳山自覺神思散亂,料捱不過,隻得将金奴之事,并夢見和尚,都說與父母知道。

    說罷,哽哽咽咽哭将起來。

    父母、渾家盡皆淚下。

    防禦見吳山病勢危罵,不敢埋怨他,但把言語來寬解。

    吳山與父母說罷,昏暈數次。

    複蘇,泣謂渾家道:“你可善侍公姑,好看幼子。

    絲行資本,盡夠盤費。

    ”渾家哭道:“且寬心調理,不要多慮。

    ”吳山歎了氣一口,喚丫鬟扶起,對父母說道:“孩兒不能複生矣。

    爹娘空養了我這個件逆子,也是年災命厄,逢着這個冤家。

    今日雖悔,噬臍何及!傳與少年子弟,不要學我幹這等非為的事,害了自己性命。

    男子六尺之軀,實是難得!要貪花戀色的,将我來做個樣。

    孩兒死後,将身屍丢在水中,方可謝抛妻棄子、不養父母之罪。

    ”言訖,方才合眼,和尚又在面前。

    吳山哀告:“我師,我與你有甚冤仇,不肯放舍我?”和尚道:“貧僧隻因犯了色戒,死在彼處,久滞幽真,不得脫離鬼道。

    向曰偶見官人自晝交歡,貧僧一時心動,欲要官人做個陰魂之伴。

    ”言罷而去 吳山醒來,将這話對父母說知。

    吳防禦道:“原來被冤魂來纏。

    ”慌忙在門外街上,焚香點燭,擺列羹飯,望空拜告:“慈悲放舍我兒生命,親到彼處設醮追拔。

    ”說畢,燒化紙錢。

    防禦回到樓上,天晚,隻見吳山朝着裡床睡着,猛然番身坐将起來,睜着眼道:“防禦,我犯如來色戒,在羊毛寨裡尋了自盡。

    你兒子也來那裡滢欲,不兔把我前日的事,陡然想起,要你兒子做個督頭,不然求他超度。

    适才承你羹飯紙錢,許我薦拔,我放舍了你的兒子,不在此作祟。

    我還去羊毛寨裡等你超拔,若得脫生,永不來了。

    ”說話方畢,吳山雙手合掌作禮,灑然而覺,顔色複舊。

    渾家摸他身上,己住了熱。

    起身下床解手,又不瀉了。

    一家歡喜。

    複請原曰醫者來看,說道:“六脈己複,有可救生路。

    ”撮下了藥,調理數日,漸漸好了。

     防禦請了幾衆僧人,在金奴家做了一晝夜道場。

    隻見金奴一家敝夢,見個胖和尚拿了一條拄杖去了。

    吳山将息半年,依舊在新橋市上生理。

    一日,與主管說起舊事,不覺追悔道:“人生在世,切莫為昧己勾當。

    真個明有人非,幽有鬼責,險些兒丢了一條性命。

    ”從此改過前非,再不在金奴家去。

    親鄰有知道的,無不欽敬。

    正是: 癡心做處人人愛,冷眼觀時個個嫌。

    觑破關頭邪念息,一生出處自安活—— 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