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明言 第十九卷 楊謙之客舫遇俠僧
關燈
小
中
大
如桑椹,長二三寸,又不肯多生。
九月後,霜裡方熟。
土人采之,釀醞成醬,先進王家,誠為珍味。
這個是盜出來賣的,事已露了。
” 原來這-醬是都堂着縣官差富戶去南越國用重價購求來的,都堂也不敢自用,要進朝廷的奇味。
富戶吃了千辛萬苦,費了若幹财物,破了家,才設法得一罐子。
正要換個銀罐子盛了,送縣官轉送都堂,被這蠻子盜出來。
富戶因失了醬,舉家慌張,四散緝獲,就如死了人的一般。
有人知風,報與富戶。
富戶押着正牌,駕起一隻快船,二三十人,各執刀槍,鳴鑼擊鼓,殺奔楊知縣船上來,要取這醬。
那兵船離不遠,隻有半箭之地。
楊知縣聽得這風色慌了,躲在艙裡說道:“奶奶,如何是好?”李氏說道:“我教老爹不要買他的,如今惹出這場大事來。
蠻子去處,動不動便殺起來,那顧禮法!”李氏又道:“老爹不要慌。
”連忙叫小厮拿一盆水進艙來,念個咒,望着水裡一畫,隻見那隻兵船就如釘釘在水裡的一般,随他撐也撐不動,上前也上前不得,落後也落後不得,隻釘住在水中間。
兵船上人都慌起來,說道:“官船上必然有妖法,快去請人來鬥法。
”這裡李氏已叫水手過去,打着鄉談說道:“列位不要發惱,官船偶然在貴地躲風,歇船在此,因有人拿-醬來賣,不知就裡,一時間買了這醬,并不曾動。
送還原物便罷,這價錢也不要了。
”兵船上人見說得好,又知道醬不曾吃他的,說道:“隻要還了原物,這原銀也送還。
”水手回來複楊知縣,拿這罐醬送過去。
兵船上還了原銀,兩邊都不動刀兵。
李氏把手在水盆裡連畫幾畫,那兵船便輕輕撐了去,把這偷醬的賊送去縣裡問罪。
楊知縣說道:“虧殺奶奶,救得這場禍!”李氏說道:“今後隻依着我,管你沒事。
”次日,風也不發了。
正是:金波不動魚龍寂,玉樹無聲鳥雀栖。
衆人吃了早飯,便把船放過江。
一路上要行便行,要止便止,漸漸近安莊地方。
本縣吏書門皂人役接着,都來參拜。
原來安莊縣隻有一知一典,有個徐典史,也來迎接相見了,先回縣裡去。
到得本次,人夫接着,把行李扛擡起來,把乘四人轎擡了奶奶,又有二乘小轎,幾匹馬,與從人使女,各乘騎了,先送到縣裡去。
楊知縣随後起身,路上打着些蠻中鼓樂,遠近人聽得新知縣到任,都來看。
楊知縣到得縣裡,徑進後堂衙裡,安穩了奶奶家小,才出到後堂,與典史拜見。
禮畢,就吃公堂酒席。
飲酒之間,楊知縣與徐典史說:“我初到這裡,不知土俗民情,煩乞指教。
”徐典史回話道:“不才還要長官扶持,怎敢當此!”因說道:“這裡地方與馬龍連接,馬龍有個薛宣尉司,他是唐朝薛仁貴之後,其富敵國。
僚蠻仡佬,隻服薛尉司約束。
本縣雖與宣尉司表裡,衙門常規,長官行香後,先去看望他,他才答禮,彼此酒禮往來,煩望長官在意。
”楊知縣說道:“我都知得。
”又問道:“這裡與馬龍多遠?”徐典史回話道:“離本縣四十餘裡。
”又說些縣裡事務。
飲酒已畢,彼此都散入衙去。
楊知縣對奶奶說這宣尉司的緣故。
李氏說:“薛宣尉年紀小,極是作聰的。
若是小心與他相好,錢财也得了他的。
我們回去,還在他手裡。
不可托大,說他是土官,不可怠慢他。
”又說道:“這三日内,有一個穿紅的妖人無禮,來見你時,切不可被他哄起身來,不要采他。
”楊知縣都記在心裡了。
等待三日,城隍廟行香到任,就坐堂,所屬都來參見。
發放已畢,隻見階下有個穿紅布員領戴頂方頭巾的土人,走到楊知縣面前,也不下跪,口裡說道:“請起來,老人作揖。
”知縣相公問道:“你是那縣的老人?與我這衙門有相幹也無相幹?”老人也不回報甚麼,口裡又說道:“請起來,老人作揖。
” 知縣相公雖不采他,被他三番兩次在面前如此侮弄,又見兩邊看的人多了,亵威損重,又恐人恥笑,隻記得奶奶說不要立起身來,那時氣發了,那裡顧得甚麼?就叫皂隸:“拿這老人下去,與我着實打!”隻見跑過兩個皂隸來,要拿下去打時,那老人硬着腰,兩個人那裡拿得倒?口裡又說道:“打不得!” 知縣相公定要打。
衆皂隸們一齊上,把這老人拿下,打了十闆。
衆吏典都來讨饒,楊公叱道:“趕出去!”這老人一頭走,一頭說道:“不要慌!” 知縣相公坐堂是個好日子,止望發頭順利,撞出這個歹人來,惱這一場,隻得勉強發落些事,投文畫卯了,悶悶的就散了堂,退入衙裡來。
李奶奶接着,說道:“我分付老爹不要采這個穿紅的人,你又與他計較!”楊公說道:“依奶奶言語,并不曾起身,端端的坐着,隻打得他十闆。
”奶奶又說道:“他正是來鬥法的人!你若起身時,他便夜來變妖作怪
九月後,霜裡方熟。
土人采之,釀醞成醬,先進王家,誠為珍味。
這個是盜出來賣的,事已露了。
” 原來這-醬是都堂着縣官差富戶去南越國用重價購求來的,都堂也不敢自用,要進朝廷的奇味。
富戶吃了千辛萬苦,費了若幹财物,破了家,才設法得一罐子。
正要換個銀罐子盛了,送縣官轉送都堂,被這蠻子盜出來。
富戶因失了醬,舉家慌張,四散緝獲,就如死了人的一般。
有人知風,報與富戶。
富戶押着正牌,駕起一隻快船,二三十人,各執刀槍,鳴鑼擊鼓,殺奔楊知縣船上來,要取這醬。
那兵船離不遠,隻有半箭之地。
楊知縣聽得這風色慌了,躲在艙裡說道:“奶奶,如何是好?”李氏說道:“我教老爹不要買他的,如今惹出這場大事來。
蠻子去處,動不動便殺起來,那顧禮法!”李氏又道:“老爹不要慌。
”連忙叫小厮拿一盆水進艙來,念個咒,望着水裡一畫,隻見那隻兵船就如釘釘在水裡的一般,随他撐也撐不動,上前也上前不得,落後也落後不得,隻釘住在水中間。
兵船上人都慌起來,說道:“官船上必然有妖法,快去請人來鬥法。
”這裡李氏已叫水手過去,打着鄉談說道:“列位不要發惱,官船偶然在貴地躲風,歇船在此,因有人拿-醬來賣,不知就裡,一時間買了這醬,并不曾動。
送還原物便罷,這價錢也不要了。
”兵船上人見說得好,又知道醬不曾吃他的,說道:“隻要還了原物,這原銀也送還。
”水手回來複楊知縣,拿這罐醬送過去。
兵船上還了原銀,兩邊都不動刀兵。
李氏把手在水盆裡連畫幾畫,那兵船便輕輕撐了去,把這偷醬的賊送去縣裡問罪。
楊知縣說道:“虧殺奶奶,救得這場禍!”李氏說道:“今後隻依着我,管你沒事。
”次日,風也不發了。
正是:金波不動魚龍寂,玉樹無聲鳥雀栖。
衆人吃了早飯,便把船放過江。
一路上要行便行,要止便止,漸漸近安莊地方。
本縣吏書門皂人役接着,都來參拜。
原來安莊縣隻有一知一典,有個徐典史,也來迎接相見了,先回縣裡去。
到得本次,人夫接着,把行李扛擡起來,把乘四人轎擡了奶奶,又有二乘小轎,幾匹馬,與從人使女,各乘騎了,先送到縣裡去。
楊知縣随後起身,路上打着些蠻中鼓樂,遠近人聽得新知縣到任,都來看。
楊知縣到得縣裡,徑進後堂衙裡,安穩了奶奶家小,才出到後堂,與典史拜見。
禮畢,就吃公堂酒席。
飲酒之間,楊知縣與徐典史說:“我初到這裡,不知土俗民情,煩乞指教。
”徐典史回話道:“不才還要長官扶持,怎敢當此!”因說道:“這裡地方與馬龍連接,馬龍有個薛宣尉司,他是唐朝薛仁貴之後,其富敵國。
僚蠻仡佬,隻服薛尉司約束。
本縣雖與宣尉司表裡,衙門常規,長官行香後,先去看望他,他才答禮,彼此酒禮往來,煩望長官在意。
”楊知縣說道:“我都知得。
”又問道:“這裡與馬龍多遠?”徐典史回話道:“離本縣四十餘裡。
”又說些縣裡事務。
飲酒已畢,彼此都散入衙去。
楊知縣對奶奶說這宣尉司的緣故。
李氏說:“薛宣尉年紀小,極是作聰的。
若是小心與他相好,錢财也得了他的。
我們回去,還在他手裡。
不可托大,說他是土官,不可怠慢他。
”又說道:“這三日内,有一個穿紅的妖人無禮,來見你時,切不可被他哄起身來,不要采他。
”楊知縣都記在心裡了。
等待三日,城隍廟行香到任,就坐堂,所屬都來參見。
發放已畢,隻見階下有個穿紅布員領戴頂方頭巾的土人,走到楊知縣面前,也不下跪,口裡說道:“請起來,老人作揖。
”知縣相公問道:“你是那縣的老人?與我這衙門有相幹也無相幹?”老人也不回報甚麼,口裡又說道:“請起來,老人作揖。
” 知縣相公雖不采他,被他三番兩次在面前如此侮弄,又見兩邊看的人多了,亵威損重,又恐人恥笑,隻記得奶奶說不要立起身來,那時氣發了,那裡顧得甚麼?就叫皂隸:“拿這老人下去,與我着實打!”隻見跑過兩個皂隸來,要拿下去打時,那老人硬着腰,兩個人那裡拿得倒?口裡又說道:“打不得!” 知縣相公定要打。
衆皂隸們一齊上,把這老人拿下,打了十闆。
衆吏典都來讨饒,楊公叱道:“趕出去!”這老人一頭走,一頭說道:“不要慌!” 知縣相公坐堂是個好日子,止望發頭順利,撞出這個歹人來,惱這一場,隻得勉強發落些事,投文畫卯了,悶悶的就散了堂,退入衙裡來。
李奶奶接着,說道:“我分付老爹不要采這個穿紅的人,你又與他計較!”楊公說道:“依奶奶言語,并不曾起身,端端的坐着,隻打得他十闆。
”奶奶又說道:“他正是來鬥法的人!你若起身時,他便夜來變妖作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