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樣子。
來者不拒,任人擁抱任人親。
就在那時,忽然響起了薩克斯管的吹奏之聲。
就像鹵水點注在滾燙的豆漿中,荷爾蒙成分作用下的騷動戛然而止。
每一個人的頭都循聲旋轉,仿佛一種在莊重的表象之下進行着的嬉鬧的場景定格了,隻有薩克斯管的吹奏之聲流淌在格外。
它圓潤、柔亮,音調旖旎,旋律舒緩曼暢,憂郁而又優美。
如同靜谧的大森林的清晨,有一條活潑卻還羞澀的溪,吻石繞樹,歌唱着以簇簇浪花為自然的行闆…… 吹奏薩克斯的男人看去四十餘歲,最突出的特征是一頭卷發,還有那張線條硬朗的長方形的臉。
他是與“伊人酒吧”簽約的演奏員,叫喬祺。
一個沉默寡言的男人。
他不是本市人。
沒人知道他來自何方。
關于他,“伊人酒吧”的客人們也就清楚以上那麼一點點。
他所坐的位置,是酒吧專為他保留的。
除了他自己,沒誰還坐過同一把椅子。
他并不每晚必至。
似乎,秦岑與他之間簽訂的協約,是條款自由的那一類。
他旁若無人,置身度外般地吹着,吹着;音樂之聲在肅靜中從容不迫地流淌着,流淌着…… 這時一位老者從坐位上站立了起來。
他是所有“伊人酒吧”的客人中年紀最長的,七十多歲了。
按說七十多歲的一個中國人,出現在茶館的多,經常出現在酒吧這種地方的很少。
但這條街上沒有一家茶館。
因為“伊人酒吧”的存在以及它的吸引力,不可能再有人失去明智地投資開茶館了。
他與秦岑的關系有些特殊。
“伊人酒吧”開張不久,他便認秦岑做了他的幹女兒。
或者反過來說,秦岑認他這一位C大學的前副校長做了自己的幹爸。
都姓秦,同姓認親,似乎是一種雖然錯過,卻無緣後續的父女關系。
畢竟,姗姗來遲的緣份比在芸芸衆生中互不相識的好。
C大學離休了的前副校長在“伊人酒吧”這種地方極受尊敬,人們都稱他秦老。
秦老曾有過一個親生女兒。
一個很令他驕傲本人各方面也确實都挺出色的女兒——他與發妻李老師惟一的孩子。
他們的女兒數年前不幸在美國亡于車禍。
在“伊人酒吧”裡,靜靜地坐在某個人少的角落,望着秦岑的一舉一動,一矜一笑,聽她與形形色色的人們雅言周旋,對想念親生女兒想念得如毒攻心的秦老,未嘗不是一種情緒的沖淡,心理的安慰。
“伊人酒吧”是他心靈的故鄉。
隻有在這裡他所見到的女兒才不僅僅是影集中的女兒。
在這裡秦岑與他的女兒相互重疊,她有時候省略了一個字直接親昵地叫他“爸”。
而秦岑則連孩子也不曾有過。
在這一座城市裡,不,确切地說,在這個世界上她已舉目無親。
“伊人酒吧”似乎使她朋友多多,但“朋友”二字,在今天已與在從前的年代定義不同。
男性的朋友中,對她懷有像許教授那一種想法的人為數不少。
而且,還不像許教授是獨身,也不像許教授所懷的是一種關于婚姻的想法。
畢竟許教授的想法是一種單純的無可厚非的想法。
而另外一些男人們對秦岑的想法,則屬于“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那一類。
至于他們一撥一撥帶到“伊人酒吧”來的女人們,表面上因了他們的緣故對秦岑也都敬意有加,但敏感的秦岑心裡明白,其實她們中很有些人是嫉妒她的。
所以立世孤獨的秦岑,也很希望有一位像秦老那麼受人尊敬的幹爸。
秦老在音樂之聲中站起,走到許教授身旁,在他肩上輕拍了一下,俯耳道:“自我控制着點兒,别喝多了。
” 許教授将目光從喬祺身上收回,紅了臉連連小聲道:“放心,放心。
” 秦老也不再多說什麼,腳步邁向人少的地方,盡量避開别人們的目光的注意,悄沒聲地走向酒吧的門口。
秦岑眼尖,發現了,在門口迎住他,将他攙送到門外。
秦老偏了一下臉,秦岑就和他貼了貼面頰。
秦老稱贊地說:“女兒,你剛才表現得很出色,我給你打滿分。
” 說完,轉身蹬上跨街橋,回C大學去了…… 在過去的一年裡,也就是在2003年裡,形形色色的老闆們和本省幾位不甘長久寂寞下去的作家們以及不甘被時代抛棄的這個團那個團的“過氣”了的演員們,便也是“伊人酒吧”的主要客源成分。
老闆娘秦岑真正感激的是她的文藝界同行們。
他們自己雖然很少買單,但是他們帶來的買單的人畢竟都是老闆,非是教授。
教授副教授們,消費一超過五百元,結賬時往往認真仔細地看半天賬單,還往往把她叫過去,涎着臉皮說:“錢帶少了,常客了,多打幾折吧。
”比如許教授,就每這樣。
而自己的文藝界同行們帶來的老闆們,卻一個也沒這樣過。
但凡是位被人稱作老闆的男人,人家自己是不結賬的,更是不看賬單的。
那都是陪同着的手下人的事。
她的那些文藝界的同行們,哪一次不給她留下一兩千元的進賬呀!而是老闆的男人們,每次還都說:“真便宜,真便宜!”在她的文藝界的同行們那一方面,其實并不是為她着想,在暗中成心幫着她增加收入。
不,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果而是那麼回事的話,秦岑她欠下的人情可就大了。
她們發狠似的使帶來的老闆“出血”,純粹是為自己們着想。
整整一年裡,單位窮得丁當響,連基本工資都開始欠
來者不拒,任人擁抱任人親。
就在那時,忽然響起了薩克斯管的吹奏之聲。
就像鹵水點注在滾燙的豆漿中,荷爾蒙成分作用下的騷動戛然而止。
每一個人的頭都循聲旋轉,仿佛一種在莊重的表象之下進行着的嬉鬧的場景定格了,隻有薩克斯管的吹奏之聲流淌在格外。
它圓潤、柔亮,音調旖旎,旋律舒緩曼暢,憂郁而又優美。
如同靜谧的大森林的清晨,有一條活潑卻還羞澀的溪,吻石繞樹,歌唱着以簇簇浪花為自然的行闆…… 吹奏薩克斯的男人看去四十餘歲,最突出的特征是一頭卷發,還有那張線條硬朗的長方形的臉。
他是與“伊人酒吧”簽約的演奏員,叫喬祺。
一個沉默寡言的男人。
他不是本市人。
沒人知道他來自何方。
關于他,“伊人酒吧”的客人們也就清楚以上那麼一點點。
他所坐的位置,是酒吧專為他保留的。
除了他自己,沒誰還坐過同一把椅子。
他并不每晚必至。
似乎,秦岑與他之間簽訂的協約,是條款自由的那一類。
他旁若無人,置身度外般地吹着,吹着;音樂之聲在肅靜中從容不迫地流淌着,流淌着…… 這時一位老者從坐位上站立了起來。
他是所有“伊人酒吧”的客人中年紀最長的,七十多歲了。
按說七十多歲的一個中國人,出現在茶館的多,經常出現在酒吧這種地方的很少。
但這條街上沒有一家茶館。
因為“伊人酒吧”的存在以及它的吸引力,不可能再有人失去明智地投資開茶館了。
他與秦岑的關系有些特殊。
“伊人酒吧”開張不久,他便認秦岑做了他的幹女兒。
或者反過來說,秦岑認他這一位C大學的前副校長做了自己的幹爸。
都姓秦,同姓認親,似乎是一種雖然錯過,卻無緣後續的父女關系。
畢竟,姗姗來遲的緣份比在芸芸衆生中互不相識的好。
C大學離休了的前副校長在“伊人酒吧”這種地方極受尊敬,人們都稱他秦老。
秦老曾有過一個親生女兒。
一個很令他驕傲本人各方面也确實都挺出色的女兒——他與發妻李老師惟一的孩子。
他們的女兒數年前不幸在美國亡于車禍。
在“伊人酒吧”裡,靜靜地坐在某個人少的角落,望着秦岑的一舉一動,一矜一笑,聽她與形形色色的人們雅言周旋,對想念親生女兒想念得如毒攻心的秦老,未嘗不是一種情緒的沖淡,心理的安慰。
“伊人酒吧”是他心靈的故鄉。
隻有在這裡他所見到的女兒才不僅僅是影集中的女兒。
在這裡秦岑與他的女兒相互重疊,她有時候省略了一個字直接親昵地叫他“爸”。
而秦岑則連孩子也不曾有過。
在這一座城市裡,不,确切地說,在這個世界上她已舉目無親。
“伊人酒吧”似乎使她朋友多多,但“朋友”二字,在今天已與在從前的年代定義不同。
男性的朋友中,對她懷有像許教授那一種想法的人為數不少。
而且,還不像許教授是獨身,也不像許教授所懷的是一種關于婚姻的想法。
畢竟許教授的想法是一種單純的無可厚非的想法。
而另外一些男人們對秦岑的想法,則屬于“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那一類。
至于他們一撥一撥帶到“伊人酒吧”來的女人們,表面上因了他們的緣故對秦岑也都敬意有加,但敏感的秦岑心裡明白,其實她們中很有些人是嫉妒她的。
所以立世孤獨的秦岑,也很希望有一位像秦老那麼受人尊敬的幹爸。
秦老在音樂之聲中站起,走到許教授身旁,在他肩上輕拍了一下,俯耳道:“自我控制着點兒,别喝多了。
” 許教授将目光從喬祺身上收回,紅了臉連連小聲道:“放心,放心。
” 秦老也不再多說什麼,腳步邁向人少的地方,盡量避開别人們的目光的注意,悄沒聲地走向酒吧的門口。
秦岑眼尖,發現了,在門口迎住他,将他攙送到門外。
秦老偏了一下臉,秦岑就和他貼了貼面頰。
秦老稱贊地說:“女兒,你剛才表現得很出色,我給你打滿分。
” 說完,轉身蹬上跨街橋,回C大學去了…… 在過去的一年裡,也就是在2003年裡,形形色色的老闆們和本省幾位不甘長久寂寞下去的作家們以及不甘被時代抛棄的這個團那個團的“過氣”了的演員們,便也是“伊人酒吧”的主要客源成分。
老闆娘秦岑真正感激的是她的文藝界同行們。
他們自己雖然很少買單,但是他們帶來的買單的人畢竟都是老闆,非是教授。
教授副教授們,消費一超過五百元,結賬時往往認真仔細地看半天賬單,還往往把她叫過去,涎着臉皮說:“錢帶少了,常客了,多打幾折吧。
”比如許教授,就每這樣。
而自己的文藝界同行們帶來的老闆們,卻一個也沒這樣過。
但凡是位被人稱作老闆的男人,人家自己是不結賬的,更是不看賬單的。
那都是陪同着的手下人的事。
她的那些文藝界的同行們,哪一次不給她留下一兩千元的進賬呀!而是老闆的男人們,每次還都說:“真便宜,真便宜!”在她的文藝界的同行們那一方面,其實并不是為她着想,在暗中成心幫着她增加收入。
不,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果而是那麼回事的話,秦岑她欠下的人情可就大了。
她們發狠似的使帶來的老闆“出血”,純粹是為自己們着想。
整整一年裡,單位窮得丁當響,連基本工資都開始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