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隻要有人存在的地方就有它的秘密。
秘密是每一個人的第二性。
“伊人酒吧”的秘密,是除了秦岑和一個男人,再就隻有她的幹爸幹媽知道的事。
但他們一向避諱和她談及此事。
那秘密便是——其實秦岑并非“伊人酒吧”的真正老闆。
盡管營業執照上标明着她是法人代表;盡管和工商稅務以及一切監督部門打交道,每次都是秦岑出面。
但那個男人本身卻不是什麼秘密。
他公開得一覽無餘。
因為他就是喬祺。
他才是“伊人酒吧”幕後的主人。
秦岑起初是他的雇傭者。
就像秦岑以酒吧經理的身份雇傭了小俊和小婉等幾個她很信任的農家姑娘。
秦岑後來,不,應該說是現在,已分享了酒吧百分之三十的股份。
那麼也可以說,她和喬祺已是股東和控股方的關系了。
喬祺每次到“伊人酒吧”來時,和别的客人一樣,先在門口站幾秒鐘,四下望望,選擇自己願意坐的地方。
除了“台”上那一把椅子,酒吧并沒再為他保留什麼專坐。
他選好了坐位,走過去坐下後,便吸一支煙。
而且,一向隻吸一支。
吸罷,無聲地以手勢招過來服務員姑娘,要半杯法國紅葡萄酒或白蘭地。
一向,也隻飲半杯。
他若不以手勢招,服務員姑娘不會主動走過去,任憑他獨自坐在那裡發會兒呆。
如果是冬季,飲罷酒,他就會脫棉衣,摘圍脖,都搭在椅背上,然後走上“台”去,坐在那把“專椅”上。
這時,又會有服務員姑娘走到“台”前,小聲問他: “什麼?” 每一名服務員姑娘都這麼問,仿佛是他和她們之間的一種默契,根本無須多問一字,多問一句則顯得她們說廢話似的。
“大提琴。
” 他每次的回答都是如此簡單明白。
或者: “薩克斯。
” “箫。
” “手風琴。
” “口琴。
” 僅回答樂器的名稱,多一個字也不回答。
仿佛多回答了一個字,則純粹是一種語言表達能力的欠缺似的。
于是,他所要的樂器片刻就送到他手中了。
以上樂器,每一種他都演奏得很好。
也許,說演奏得很好,有誇張之嫌。
那麼就說每一種樂器他都演奏得挺好吧。
經常光顧“伊人酒吧”的人士中,很有幾位是具有樂器演奏方面的專業欣賞水平的人。
連他們也都說“挺好”,大約就真的是挺好了。
他一開始了,就會連續演奏一個多小時。
一個多小時内,至少變換一次樂器。
有時,幾種樂器輪番變換一遍。
而這又往往是他來之前就決定了的。
既然來之前就決定了,當服務員姑娘問他“什麼?”時,他則肯定回答的是:“都要”。
還是多一個字也不說。
古今中外的樂曲他都演奏,有些是客人們熟悉的名曲,有些則是連那些具有專業水平的人也不曾聽過的。
現而今,在中國,不,不僅僅是在中國,在全世界的一切舞台上,已經很少有人再拉手風琴或吹口琴了。
小青年們中,已不太有人聽過這兩樣樂器的樂聲了。
拉手風琴或吹口琴,似乎已成老電影中的曆史情節了。
至于吹箫,太古代了!在擊打樂電子樂流行的這個當代,簡直會給人以恍若隔世的感覺。
然而在“伊人酒吧”,卻深受歡迎。
到這兒來的人士,不知為什麼,都挺懷舊的…… 喬祺演奏的過程,酒吧裡鴉雀無聲。
低聲卿卿我我着的男女,也都停止了甜言蜜語。
那過程中也沒有掌聲。
倘有新客不合時宜地鼓掌,别人就會輕噓那個人。
久而久之,客人們之間就都達成了一種默契——待他站起身來,一總報以掌聲。
隻要他起身一站,那就意味着“演出到此結束”。
倘有人還沒聽夠,請求他再接着演奏,他則會循聲望着請求者清清楚楚地說出兩個字是:“下次。
” 倘請求者繼續請求:“那麼再演奏一曲,就一曲!” 他說的還是那兩個字:“下次。
” 他望着對方的目光,流露着對人家的請求的無比尊重。
甚至,包含着幾分感謝的意味。
但他那兩字之答的語氣,卻又是那麼的斷然。
他每次都親自将最後一件樂器放入盒中,接着一步邁下演奏“台”,徑直走到坐過的坐位那兒,先圍上圍脖,然後一邊穿棉衣一邊往外走。
如果不是在冬季,坐過的坐位那兒沒有什麼衣物,那麼他便直接往門外走…… 說他演奏樂器那地方是“台”,也誇張了。
那不過是一處砌成圓形的,高出地面一尺左右的地方。
所不同的是,酒吧的地面是大理石的,那個“台”上卻鋪了塊純毛地毯。
“台”上惟一的一把椅子,才是專供他坐的。
無論酒吧的服務員姑娘,還是客人,誰都知道那把椅子是專供他坐的,從沒人擅自坐過它。
倘竟有人不知道這一點,比如第一次到“伊人酒吧”來的人,見沒有椅子可坐了,想要搬那一把椅子的話,服務員小俊或小婉就會阻止道:“對不起,您不能坐這一把椅子。
請稍等,我們立刻給您安排一把椅子。
” 酒吧的服務員姑娘們,沒有一個和他多說過什麼别的話。
她們背地裡都認為他是一個怪人。
并且因為他怪,都有幾分怕他。
她們并不崇拜他,因為他畢竟不是“星”級和“腕”級的人物。
既非“星”,也非“腕”,會演奏再
秘密是每一個人的第二性。
“伊人酒吧”的秘密,是除了秦岑和一個男人,再就隻有她的幹爸幹媽知道的事。
但他們一向避諱和她談及此事。
那秘密便是——其實秦岑并非“伊人酒吧”的真正老闆。
盡管營業執照上标明着她是法人代表;盡管和工商稅務以及一切監督部門打交道,每次都是秦岑出面。
但那個男人本身卻不是什麼秘密。
他公開得一覽無餘。
因為他就是喬祺。
他才是“伊人酒吧”幕後的主人。
秦岑起初是他的雇傭者。
就像秦岑以酒吧經理的身份雇傭了小俊和小婉等幾個她很信任的農家姑娘。
秦岑後來,不,應該說是現在,已分享了酒吧百分之三十的股份。
那麼也可以說,她和喬祺已是股東和控股方的關系了。
喬祺每次到“伊人酒吧”來時,和别的客人一樣,先在門口站幾秒鐘,四下望望,選擇自己願意坐的地方。
除了“台”上那一把椅子,酒吧并沒再為他保留什麼專坐。
他選好了坐位,走過去坐下後,便吸一支煙。
而且,一向隻吸一支。
吸罷,無聲地以手勢招過來服務員姑娘,要半杯法國紅葡萄酒或白蘭地。
一向,也隻飲半杯。
他若不以手勢招,服務員姑娘不會主動走過去,任憑他獨自坐在那裡發會兒呆。
如果是冬季,飲罷酒,他就會脫棉衣,摘圍脖,都搭在椅背上,然後走上“台”去,坐在那把“專椅”上。
這時,又會有服務員姑娘走到“台”前,小聲問他: “什麼?” 每一名服務員姑娘都這麼問,仿佛是他和她們之間的一種默契,根本無須多問一字,多問一句則顯得她們說廢話似的。
“大提琴。
” 他每次的回答都是如此簡單明白。
或者: “薩克斯。
” “箫。
” “手風琴。
” “口琴。
” 僅回答樂器的名稱,多一個字也不回答。
仿佛多回答了一個字,則純粹是一種語言表達能力的欠缺似的。
于是,他所要的樂器片刻就送到他手中了。
以上樂器,每一種他都演奏得很好。
也許,說演奏得很好,有誇張之嫌。
那麼就說每一種樂器他都演奏得挺好吧。
經常光顧“伊人酒吧”的人士中,很有幾位是具有樂器演奏方面的專業欣賞水平的人。
連他們也都說“挺好”,大約就真的是挺好了。
他一開始了,就會連續演奏一個多小時。
一個多小時内,至少變換一次樂器。
有時,幾種樂器輪番變換一遍。
而這又往往是他來之前就決定了的。
既然來之前就決定了,當服務員姑娘問他“什麼?”時,他則肯定回答的是:“都要”。
還是多一個字也不說。
古今中外的樂曲他都演奏,有些是客人們熟悉的名曲,有些則是連那些具有專業水平的人也不曾聽過的。
現而今,在中國,不,不僅僅是在中國,在全世界的一切舞台上,已經很少有人再拉手風琴或吹口琴了。
小青年們中,已不太有人聽過這兩樣樂器的樂聲了。
拉手風琴或吹口琴,似乎已成老電影中的曆史情節了。
至于吹箫,太古代了!在擊打樂電子樂流行的這個當代,簡直會給人以恍若隔世的感覺。
然而在“伊人酒吧”,卻深受歡迎。
到這兒來的人士,不知為什麼,都挺懷舊的…… 喬祺演奏的過程,酒吧裡鴉雀無聲。
低聲卿卿我我着的男女,也都停止了甜言蜜語。
那過程中也沒有掌聲。
倘有新客不合時宜地鼓掌,别人就會輕噓那個人。
久而久之,客人們之間就都達成了一種默契——待他站起身來,一總報以掌聲。
隻要他起身一站,那就意味着“演出到此結束”。
倘有人還沒聽夠,請求他再接着演奏,他則會循聲望着請求者清清楚楚地說出兩個字是:“下次。
” 倘請求者繼續請求:“那麼再演奏一曲,就一曲!” 他說的還是那兩個字:“下次。
” 他望着對方的目光,流露着對人家的請求的無比尊重。
甚至,包含着幾分感謝的意味。
但他那兩字之答的語氣,卻又是那麼的斷然。
他每次都親自将最後一件樂器放入盒中,接着一步邁下演奏“台”,徑直走到坐過的坐位那兒,先圍上圍脖,然後一邊穿棉衣一邊往外走。
如果不是在冬季,坐過的坐位那兒沒有什麼衣物,那麼他便直接往門外走…… 說他演奏樂器那地方是“台”,也誇張了。
那不過是一處砌成圓形的,高出地面一尺左右的地方。
所不同的是,酒吧的地面是大理石的,那個“台”上卻鋪了塊純毛地毯。
“台”上惟一的一把椅子,才是專供他坐的。
無論酒吧的服務員姑娘,還是客人,誰都知道那把椅子是專供他坐的,從沒人擅自坐過它。
倘竟有人不知道這一點,比如第一次到“伊人酒吧”來的人,見沒有椅子可坐了,想要搬那一把椅子的話,服務員小俊或小婉就會阻止道:“對不起,您不能坐這一把椅子。
請稍等,我們立刻給您安排一把椅子。
” 酒吧的服務員姑娘們,沒有一個和他多說過什麼别的話。
她們背地裡都認為他是一個怪人。
并且因為他怪,都有幾分怕他。
她們并不崇拜他,因為他畢竟不是“星”級和“腕”級的人物。
既非“星”,也非“腕”,會演奏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