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九葉一枝花
關燈
小
中
大
可以代表年輕人以及注重物質享受的人的想法。
現在以至将來都一樣,不過我先問你幾個簡單的問題,免得我竟是誤會了你。
” 陶正直大聲道:“好,請問吧!” 雷傲候道:“第一點,你反對宗教信仰和祭祀,是否因為你認為沒有神靈?” 陶正直點點頭。
雷傲候又道:“第二點,你反對輪回果報,以及天堂地獄最後審判等理論,原因是根本沒有靈魂?” 陶正直點點頭。
“第三點,這個宇宙世界之形成,萬物的生滅存壞等現象,都不過由于物質聚合的作用。
至于心靈精神不過是随着物質聚散的?并無獨特價值?” 陶正直連連點頭。
“第四點,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你認為不對,命運運氣都不過是偶然而已?” 陶正直雖然點頭,心中卻不禁泛起疑慮,為何雷傲候每個問題都說到他心坎?而他自己根本不能整理得如此井井有條。
但雷傲候何以能夠? “第五點,”雷傲候繼續道:“你認為人生應該及時行樂,應該享受,甚至不妨打破道德的束縛?” “第六點,除了現在看得見聽得見感覺得到的才可以相信之外,其他方法所獲得的理論一概不是真實,一概不可相信?” 陶正直的頭都點酸了。
“第七點,”雷傲候還居然滔滔問下去,“你認為人不過是物質合成!一散既歸于無有,所以人既沒有來生,并無須追求解脫?” 陶正直終于開口,道:“對,我都承認是這樣想法,但這是什麼意思?” 雷傲候淡淡道:“沒有一點意思,我隻不過告訴你,你這種想法并不獨特希奇,幾千年前就有人完全想過。
不過能夠整理和了解的人大多數反對這種思想。
而世上大多數平凡庸碌之輩卻不知不覺用這些想法(不是理想)了卻一生。
”這些思想見解,在印度是順世外道“卡凡迦”派,在中國楊朱一派大緻相近。
你可曾走過廟宇教堂時心中嗤笑一聲“迷信”?如果試過,你不妨想想看你可曾試過去了解佛家的思想體系?可曾知道究竟是怎麼回事?你又知不知道現在很多的廟宇供奉滿天神佛,使人完全弄不清楚是佛寺抑是道場,原因隻是騙人斂财的神棍所做成?最重要是你知不知道真正的佛家道家信徒,根本就并不重視更不迷信那些神像和佛像? 陶正直忽然縮回角落,身子比剛才縮得更小。
如果你的“高見”人家能夠一目了然一口說出,而你卻完全不知道,不了解人家的“道理”,你當然會設法去了解一下才可以反駁。
何況陶正直自己也知道,他活在這世上究竟有沒有“理想”呢? 答案好象是“沒有”。
每個人都想出人頭地,甚至每天都幻想一番,但可惜“出人頭地”、“成功”這些名詞都很空泛抽象,并無具體内容。
你通常不去分析“權力”、“财富”究竟是什麼?有何意義?得到了之後除了幾年或者幾十年生活風光奢華一點之外,還存留些什麼給你?難道如此短促如此寶貴的一生,就僅僅是為了追求這些? 假如人生以得到權力财富為目标,何以你幸而得償所願而竟不覺得一直都快樂?何以你有時發現那顆“心”象吊在半空中,竟不知道自己要如何做才好呢? 所以世上有許多智慧的人,為了求道(真理)而不惜放棄了權勢财富。
當然你不一定要放棄才可以追求真理,例如清朝著名的雍正皇帝,他不蛤是治理天下出色的皇帝,而且他是佛教極有成就的大居士,即是著名的圓明居士。
又例如宋代名相張商英,皈依後稱為無盡居士,他一生榮華富貴但卻也是有大成就的佛教徒。
由此可知追求真理并不一定要抛棄一切,更不必殘身苦行才能達到解脫目的。
以榮譽生命作為賭注,這種豪賭一生中可能有多次,尤其是武林高手級人物。
但隻許勝不許敗。
失敗者連性命都輸掉,自然永無翻本的機會。
不過決戰雙方總會有一方是輸家,所以站在自己立場來看,當然絕對不可以“輸”,可是輸的機會卻永遠存在。
無論準備得多充分,無論你是何等絕頂高明的人物,“輸”的機會仍然是存在。
所以,決戰前夕雙方内心都不免緊張,即使你打會調息,使自己進入無思無慮完全松懈的靜止狀态,但在某種角度看仍然算是緊張的表現,因為既然你極為排除緊張,就足以證明“緊張”的的确确存在了。
山凝之睜開眼睛,神态非常安祥。
他首先看見的是水柔波嬌靥,帶着一份憂愁。
但淡淡的一抹愁色,反而使她看起來更為美麗動人。
凄豔之美可能是世上最容易感動人的一種“美”了!但任何事情都不可以太過,越是接近巅峰就越危險。
太凄豔當然不好。
如果你曾看過水柔波此時神情一眼,你一定終身難忘,也因此你可能不會再被任何女人感動了,因為别的女人已不值一顧。
其他方面也是一樣,古代詩人眼見高山入雲而不勝羨慕向住,想象應該攀越絕頂峰巅,那時放眼一看,群山都在腳下變成小小一堆泥土--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
但可惜詩人卻沒有想到爬上絕頂先要鍛煉體魄和技巧,登山工具還要準備齊全,而過程中驚險百出,幸而能到達峰頂的話,大概隻有倦意加上一點征服快感而已,“詩意”老早就掉墜山下了。
何況山巅絕頂風急霧冷,沒處躲避。
正如袁世凱妄想做皇帝,他的大兒子袁寒雲寫詩勸說:“絕憐高處多風雨,莫上瓊樓最上層。
” 山凝之忽然記起悟道以後曾經作過一首詠“昙花”的詩。
其中有兩句極适合此情此景,尤其是水柔波何嘗不是象美麗的一現昙花呢? --莫道黃花明日事,劇憐紅粉此時颦(注)。
若以佛家說法,第一句是“空”境(明知世上一切都是明日黃花),而第二句卻是承認無限時空内的“有”。
因為在此時此刻,銀燈吐出柔和明亮的光輝,照出明眸皓齒的绮年玉貌,還有十分凄豔之美。
當然誰也不能硬是說她不存在,硬說她是虛無的幻影。
但可惜這種“有”,真如昙花一現。
永遠是變幻的不永恒的,所以從本質來看,卻又變成“空”的了。
水柔波道:“還有好一會天才亮。
” 山凝之道:“我知道。
” 水柔波道:“你再用一會功好麼?” 山凝之道:“不必了。
” 水柔波道:“你全身之骨節必剝剝的響,你至今還是純陽之體?” 山凝之道:“我是的。
” 水柔波道:“看你平日俗家打扮的,和那風流倜傥不羁的态度,真叫人難以置信你還是純陽之體,現在我放心了。
” 山凝之訝道:“純陽之體當然好一點,但我練的不是童子功,不象一塵師兄已練到全身可以縮小如童子,所以我就算娶妻生子也無妨礙,一塵師兄就不行了。
” 水柔波腼腆一笑道:“你今生還想娶妻生子?你敢是忘記自己已經是和尚?” 山凝之道:“老實告訴你,我常常會忘記。
但當然我不會娶妻生子。
其實娶妻生子也好,明晨之戰也好,都不過是業力幻相。
佛陀告訴舍利子說: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既然世上一切都終必是變幻不永恒的。
我何必還作繭自縛?但我也不必遁入深山不必棄親絕友,亦不必故意去逃避名利權勢。
這就叫做:随緣消舊業,不更造新殃。
” 水柔波微笑道:“你們禅宗和尚都那麼潇灑,我永遠講不過你。
” 山凝之微笑道:“罪過,罪過。
其實還不算潇灑,這叫做‘脫綱金鱗猶帶水’。
應該到了‘将頭臨白刃,猶似斬春風’之時才庶幾近之。
” 水柔波道:“到底這一次決戰你有沒有把握?” 山凝之尋思一下才道:“我現在隻需要促膝談心,我可以得到最大的松弛。
” 水柔波歎口氣道:“你永遠都不會給人一個明确答案麼?” 山凝之柔聲道:“這句話我可以明确回答你,有些答案我明知也不講出來,那是因為我對那答案可以毫無阻礙可以自由自在,但别人卻不行。
我這個回答你一定滿意,一定明白吧?” 我雖然明白地不滿意,水柔波暗暗歎口氣。
你用“智慧”變成一座山阻隔在我們之間,又變成一把金剛寶劍割斷千萬縷情絲。
我怎能滿意呢? 更聲隐隐随風傳入,竟已是五更天了。
注:借用南懷瑾先生“觀昙花有感”詩。
全詩是:“離根偶谪落風塵,香色依然清白身。
莫道黃花明日事,劇伶紅粉此時颦。
輕雲将護春如夢,雨露難留幻似真。
眼界大千無淨土,為誰惆怅說前因。
” 本篇到此暫告結束,欲知後事如何請看本故事之二:“煙波江上使人愁”。
現在以至将來都一樣,不過我先問你幾個簡單的問題,免得我竟是誤會了你。
” 陶正直大聲道:“好,請問吧!” 雷傲候道:“第一點,你反對宗教信仰和祭祀,是否因為你認為沒有神靈?” 陶正直點點頭。
雷傲候又道:“第二點,你反對輪回果報,以及天堂地獄最後審判等理論,原因是根本沒有靈魂?” 陶正直點點頭。
“第三點,這個宇宙世界之形成,萬物的生滅存壞等現象,都不過由于物質聚合的作用。
至于心靈精神不過是随着物質聚散的?并無獨特價值?” 陶正直連連點頭。
“第四點,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你認為不對,命運運氣都不過是偶然而已?” 陶正直雖然點頭,心中卻不禁泛起疑慮,為何雷傲候每個問題都說到他心坎?而他自己根本不能整理得如此井井有條。
但雷傲候何以能夠? “第五點,”雷傲候繼續道:“你認為人生應該及時行樂,應該享受,甚至不妨打破道德的束縛?” “第六點,除了現在看得見聽得見感覺得到的才可以相信之外,其他方法所獲得的理論一概不是真實,一概不可相信?” 陶正直的頭都點酸了。
“第七點,”雷傲候還居然滔滔問下去,“你認為人不過是物質合成!一散既歸于無有,所以人既沒有來生,并無須追求解脫?” 陶正直終于開口,道:“對,我都承認是這樣想法,但這是什麼意思?” 雷傲候淡淡道:“沒有一點意思,我隻不過告訴你,你這種想法并不獨特希奇,幾千年前就有人完全想過。
不過能夠整理和了解的人大多數反對這種思想。
而世上大多數平凡庸碌之輩卻不知不覺用這些想法(不是理想)了卻一生。
”這些思想見解,在印度是順世外道“卡凡迦”派,在中國楊朱一派大緻相近。
你可曾走過廟宇教堂時心中嗤笑一聲“迷信”?如果試過,你不妨想想看你可曾試過去了解佛家的思想體系?可曾知道究竟是怎麼回事?你又知不知道現在很多的廟宇供奉滿天神佛,使人完全弄不清楚是佛寺抑是道場,原因隻是騙人斂财的神棍所做成?最重要是你知不知道真正的佛家道家信徒,根本就并不重視更不迷信那些神像和佛像? 陶正直忽然縮回角落,身子比剛才縮得更小。
如果你的“高見”人家能夠一目了然一口說出,而你卻完全不知道,不了解人家的“道理”,你當然會設法去了解一下才可以反駁。
何況陶正直自己也知道,他活在這世上究竟有沒有“理想”呢? 答案好象是“沒有”。
每個人都想出人頭地,甚至每天都幻想一番,但可惜“出人頭地”、“成功”這些名詞都很空泛抽象,并無具體内容。
你通常不去分析“權力”、“财富”究竟是什麼?有何意義?得到了之後除了幾年或者幾十年生活風光奢華一點之外,還存留些什麼給你?難道如此短促如此寶貴的一生,就僅僅是為了追求這些? 假如人生以得到權力财富為目标,何以你幸而得償所願而竟不覺得一直都快樂?何以你有時發現那顆“心”象吊在半空中,竟不知道自己要如何做才好呢? 所以世上有許多智慧的人,為了求道(真理)而不惜放棄了權勢财富。
當然你不一定要放棄才可以追求真理,例如清朝著名的雍正皇帝,他不蛤是治理天下出色的皇帝,而且他是佛教極有成就的大居士,即是著名的圓明居士。
又例如宋代名相張商英,皈依後稱為無盡居士,他一生榮華富貴但卻也是有大成就的佛教徒。
由此可知追求真理并不一定要抛棄一切,更不必殘身苦行才能達到解脫目的。
以榮譽生命作為賭注,這種豪賭一生中可能有多次,尤其是武林高手級人物。
但隻許勝不許敗。
失敗者連性命都輸掉,自然永無翻本的機會。
不過決戰雙方總會有一方是輸家,所以站在自己立場來看,當然絕對不可以“輸”,可是輸的機會卻永遠存在。
無論準備得多充分,無論你是何等絕頂高明的人物,“輸”的機會仍然是存在。
所以,決戰前夕雙方内心都不免緊張,即使你打會調息,使自己進入無思無慮完全松懈的靜止狀态,但在某種角度看仍然算是緊張的表現,因為既然你極為排除緊張,就足以證明“緊張”的的确确存在了。
山凝之睜開眼睛,神态非常安祥。
他首先看見的是水柔波嬌靥,帶着一份憂愁。
但淡淡的一抹愁色,反而使她看起來更為美麗動人。
凄豔之美可能是世上最容易感動人的一種“美”了!但任何事情都不可以太過,越是接近巅峰就越危險。
太凄豔當然不好。
如果你曾看過水柔波此時神情一眼,你一定終身難忘,也因此你可能不會再被任何女人感動了,因為别的女人已不值一顧。
其他方面也是一樣,古代詩人眼見高山入雲而不勝羨慕向住,想象應該攀越絕頂峰巅,那時放眼一看,群山都在腳下變成小小一堆泥土--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
但可惜詩人卻沒有想到爬上絕頂先要鍛煉體魄和技巧,登山工具還要準備齊全,而過程中驚險百出,幸而能到達峰頂的話,大概隻有倦意加上一點征服快感而已,“詩意”老早就掉墜山下了。
何況山巅絕頂風急霧冷,沒處躲避。
正如袁世凱妄想做皇帝,他的大兒子袁寒雲寫詩勸說:“絕憐高處多風雨,莫上瓊樓最上層。
” 山凝之忽然記起悟道以後曾經作過一首詠“昙花”的詩。
其中有兩句極适合此情此景,尤其是水柔波何嘗不是象美麗的一現昙花呢? --莫道黃花明日事,劇憐紅粉此時颦(注)。
若以佛家說法,第一句是“空”境(明知世上一切都是明日黃花),而第二句卻是承認無限時空内的“有”。
因為在此時此刻,銀燈吐出柔和明亮的光輝,照出明眸皓齒的绮年玉貌,還有十分凄豔之美。
當然誰也不能硬是說她不存在,硬說她是虛無的幻影。
但可惜這種“有”,真如昙花一現。
永遠是變幻的不永恒的,所以從本質來看,卻又變成“空”的了。
水柔波道:“還有好一會天才亮。
” 山凝之道:“我知道。
” 水柔波道:“你再用一會功好麼?” 山凝之道:“不必了。
” 水柔波道:“你全身之骨節必剝剝的響,你至今還是純陽之體?” 山凝之道:“我是的。
” 水柔波道:“看你平日俗家打扮的,和那風流倜傥不羁的态度,真叫人難以置信你還是純陽之體,現在我放心了。
” 山凝之訝道:“純陽之體當然好一點,但我練的不是童子功,不象一塵師兄已練到全身可以縮小如童子,所以我就算娶妻生子也無妨礙,一塵師兄就不行了。
” 水柔波腼腆一笑道:“你今生還想娶妻生子?你敢是忘記自己已經是和尚?” 山凝之道:“老實告訴你,我常常會忘記。
但當然我不會娶妻生子。
其實娶妻生子也好,明晨之戰也好,都不過是業力幻相。
佛陀告訴舍利子說: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既然世上一切都終必是變幻不永恒的。
我何必還作繭自縛?但我也不必遁入深山不必棄親絕友,亦不必故意去逃避名利權勢。
這就叫做:随緣消舊業,不更造新殃。
” 水柔波微笑道:“你們禅宗和尚都那麼潇灑,我永遠講不過你。
” 山凝之微笑道:“罪過,罪過。
其實還不算潇灑,這叫做‘脫綱金鱗猶帶水’。
應該到了‘将頭臨白刃,猶似斬春風’之時才庶幾近之。
” 水柔波道:“到底這一次決戰你有沒有把握?” 山凝之尋思一下才道:“我現在隻需要促膝談心,我可以得到最大的松弛。
” 水柔波歎口氣道:“你永遠都不會給人一個明确答案麼?” 山凝之柔聲道:“這句話我可以明确回答你,有些答案我明知也不講出來,那是因為我對那答案可以毫無阻礙可以自由自在,但别人卻不行。
我這個回答你一定滿意,一定明白吧?” 我雖然明白地不滿意,水柔波暗暗歎口氣。
你用“智慧”變成一座山阻隔在我們之間,又變成一把金剛寶劍割斷千萬縷情絲。
我怎能滿意呢? 更聲隐隐随風傳入,竟已是五更天了。
注:借用南懷瑾先生“觀昙花有感”詩。
全詩是:“離根偶谪落風塵,香色依然清白身。
莫道黃花明日事,劇伶紅粉此時颦。
輕雲将護春如夢,雨露難留幻似真。
眼界大千無淨土,為誰惆怅說前因。
” 本篇到此暫告結束,欲知後事如何請看本故事之二:“煙波江上使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