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文告文告 拍台拍凳大吵 幕後幕後 牽來牽去發愁
關燈
小
中
大
uo
電話很快擱斷,李宗仁焦急地問:&ldquo他怎麼說?&rdquo
&ldquo他說文告已簽字,不必大動幹戈了,代總統就代總統吧。
&rdquo &ldquo那麼文告中的字句呢?&rdquo &ldquo他沒談到,已挂斷了。
&rdquo &ldquo不理他!&rdquo李宗仁左右齊表氣憤:&ldquo他發表他的,我們發表我們的,别理他!&rdquo &ldquo先研究他的原文吧!&rdquo衆人各把文告一看再看,再三淮敲。
隻見未塗改前的原稿上蔣介石這樣說道:&ldquo和平之目的不能達到,人民之塗炭易其有極,因決定身先引退,以冀弭戰銷兵,解人民倒懸于萬一。
&rdquo經過李宗仁左右删改後,最後公開發表的文告之中變成: &ldquo總統蔣公,為促成和平早日實現,決然引退,宗仁依據中華民國憲法第四十九條文規定,代行總統職權。
&hellip&hellip所望我全體軍民,抒誠合作,文武官吏,盡忠職守,精誠團結,一德一心。
&hellip&hellip&rdquo李宗仁以為做總統的瘾可以如願以償了。
事實上當無此順利。
當天下午六時,李宗仁正在傅厚崗私邸傷腦筋,忽報孫科求見,兩人寒暄甫畢,孫科就說明來意:辭職。
李宗仁故作驚奇道:&ldquo這可難為我了,哲生兄知道,我今天才開始視事,對哲生兄倚畀甚殷,何必辭職?&rdquo 孫科道:&ldquo武漢方面早有建議:内閣必須調動。
健生兄等的意見很好,我要辭職,應該批準,讓文白兄來組閣,代總統在上月之中也會同吳忠信、張群等先生商議過更動内閣的問題,并且還議定了四項原則,但未得蔣總統同意,事情也就擱下來了。
&rdquo孫科冷冷一笑:&ldquo現在,蔣總統已經走了,他當初所料置的那個決定,目前可以實施了,我也贊成,因此前來當面請辭,務請賜準,實為德便。
&rdquo 李宗仁甚窘,礙于初初上台,還摸不透對方的底牌,隻得勉其留任,&ldquo共負時艱&rdquo,憑他那三寸不爛之舌,好說歹說,總算把孫科勉強留住了。
卻說蔣介石的文告發出之後,&ldquo中央社&rdquo又奉命更正了兩點:其一是删掉了文内&ldquo感格共黨&rdquo一語,改為&ldquo決定身先引退,以冀弭戰銷兵&rdquo,便于李宗仁同孫科進行和平攻勢;其二是把&ldquo李副總統&rdquo改為&ldquo李代總統&rdquo明白表示他并未辭職,隻是暫時出去走走,李宗仁是暫時代上一代而已。
&ldquo我實在恨透了!&rdquo李宗仁一籌莫展:&ldquo黃金白銀全運走,長江以南各省軍政也在他行前做了通盤部署;科仔更是向着他,不聽話,你們說該怎麼辦!&rdquo 左右們徹夜讨論,最後還是決定由李宗仁發表一個聲明,表示願意商談八項條件。
洋洋數千言,作痛哭流涕狀,千言萬語歸根結底是不能再打了,和平最重要,好象十幾年來,一開始中共就主張動武一樣。
另外,李宗仁再給李濟深、沈鈞濡等去信,&ldquo邀約北方維護民主和平人士共同命駕來京,共商策進。
&rdquo同時緻函章伯鈞、張東荪,請求&ldquo贊助和平&rdquo:&ldquo先生等奔走和平,備曆艱苦,舉國敬仰!尚望一緻主張,力加贊助,和平能早日實現,弟也得早一日還我初服。
&rdquo這還不算,還派出甘介侯去上海,分訪孫夫人宋慶齡、張瀾、章士钊,張君劢、黃炎培、羅隆基等人。
孫科也沒閑着,他的内閣同樣展開了和平攻勢。
蔣走後第二天下午,在&ldquo行政院四十次會議&rdquo上,孫科自任主席,商讨和平談判問題,決議:&ldquo政府為促成和平之實現,特派邵力子、張治中、黃紹竑、彭昭賢、鐘天心等五人為代表,并指定邵力子為首席代表。
&rdquo &ldquo邵先生,&rdquo一位新聞記者聞訊前往訪問道:&ldquo邵先生今天出任和談首席代表,請問有些什麼感想?&rdquo 邵力子談道:&ldquo我感到十分惶恐,這一次的任務很困難。
&rdquo &ldquo為什麼呢?&rdquo &ldquo因為雙方的冤仇太深,這道裂口恐怕一時不易彌補得好。
&rdquo &ldquo邵先生聽見過中共的廣播麼?&rdquo &ldquo還沒有。
&rdquo邵力子道:&ldquo請你說一說。
&rdquo 那記者微笑道:&ldquo中共廣播說,南京并無和平誠意,邵先生以為對麼?&rdquo 邵力子反問道:&ldquo你們以為南京有沒有誠意?&rdquo 那新聞記者苦笑道:&ldquo我們的話無足輕重,還是聽聽人家的話吧。
中共認為蔣先生的引退隻是一種冬蟄的表演,不等于他的政權終結,也不等于人民革命的戰争已達目的。
中共的看法是:他的軍隊垮光,本錢輸得差不多,南京已經直接暴露在中共攻勢之下,他最親信的幹部也不肯為他賣命,他的後台老闆也已經對他厭倦,不再支持池,甚至認為他的存在,是美國企圖保持在華勢力的絆腳石,裡裡外外,上上下下對他都沒有好感,他于是不得不走了。
邵先生以為如何?&rdquo 邵力子歎道:&ldquo我此刻還不能發表意見。
中共還說些什麼?&rdquo 記者笑道:&ldquo中共對這件事情,不可能有使蔣滿意的答複,因為蔣行前所作所為,使中共感到不能滿意。
&rdquo &ldquo他們怎麼說?&rdquo &ldquo他們說,從華盛頓和蔣的立場來說,蔣的引退有些什麼企圖呢?簡單說來,他除了想去掉一個争取喘息時間的障
&rdquo &ldquo那麼文告中的字句呢?&rdquo &ldquo他沒談到,已挂斷了。
&rdquo &ldquo不理他!&rdquo李宗仁左右齊表氣憤:&ldquo他發表他的,我們發表我們的,别理他!&rdquo &ldquo先研究他的原文吧!&rdquo衆人各把文告一看再看,再三淮敲。
隻見未塗改前的原稿上蔣介石這樣說道:&ldquo和平之目的不能達到,人民之塗炭易其有極,因決定身先引退,以冀弭戰銷兵,解人民倒懸于萬一。
&rdquo經過李宗仁左右删改後,最後公開發表的文告之中變成: &ldquo總統蔣公,為促成和平早日實現,決然引退,宗仁依據中華民國憲法第四十九條文規定,代行總統職權。
&hellip&hellip所望我全體軍民,抒誠合作,文武官吏,盡忠職守,精誠團結,一德一心。
&hellip&hellip&rdquo李宗仁以為做總統的瘾可以如願以償了。
事實上當無此順利。
當天下午六時,李宗仁正在傅厚崗私邸傷腦筋,忽報孫科求見,兩人寒暄甫畢,孫科就說明來意:辭職。
李宗仁故作驚奇道:&ldquo這可難為我了,哲生兄知道,我今天才開始視事,對哲生兄倚畀甚殷,何必辭職?&rdquo 孫科道:&ldquo武漢方面早有建議:内閣必須調動。
健生兄等的意見很好,我要辭職,應該批準,讓文白兄來組閣,代總統在上月之中也會同吳忠信、張群等先生商議過更動内閣的問題,并且還議定了四項原則,但未得蔣總統同意,事情也就擱下來了。
&rdquo孫科冷冷一笑:&ldquo現在,蔣總統已經走了,他當初所料置的那個決定,目前可以實施了,我也贊成,因此前來當面請辭,務請賜準,實為德便。
&rdquo 李宗仁甚窘,礙于初初上台,還摸不透對方的底牌,隻得勉其留任,&ldquo共負時艱&rdquo,憑他那三寸不爛之舌,好說歹說,總算把孫科勉強留住了。
卻說蔣介石的文告發出之後,&ldquo中央社&rdquo又奉命更正了兩點:其一是删掉了文内&ldquo感格共黨&rdquo一語,改為&ldquo決定身先引退,以冀弭戰銷兵&rdquo,便于李宗仁同孫科進行和平攻勢;其二是把&ldquo李副總統&rdquo改為&ldquo李代總統&rdquo明白表示他并未辭職,隻是暫時出去走走,李宗仁是暫時代上一代而已。
&ldquo我實在恨透了!&rdquo李宗仁一籌莫展:&ldquo黃金白銀全運走,長江以南各省軍政也在他行前做了通盤部署;科仔更是向着他,不聽話,你們說該怎麼辦!&rdquo 左右們徹夜讨論,最後還是決定由李宗仁發表一個聲明,表示願意商談八項條件。
洋洋數千言,作痛哭流涕狀,千言萬語歸根結底是不能再打了,和平最重要,好象十幾年來,一開始中共就主張動武一樣。
另外,李宗仁再給李濟深、沈鈞濡等去信,&ldquo邀約北方維護民主和平人士共同命駕來京,共商策進。
&rdquo同時緻函章伯鈞、張東荪,請求&ldquo贊助和平&rdquo:&ldquo先生等奔走和平,備曆艱苦,舉國敬仰!尚望一緻主張,力加贊助,和平能早日實現,弟也得早一日還我初服。
&rdquo這還不算,還派出甘介侯去上海,分訪孫夫人宋慶齡、張瀾、章士钊,張君劢、黃炎培、羅隆基等人。
孫科也沒閑着,他的内閣同樣展開了和平攻勢。
蔣走後第二天下午,在&ldquo行政院四十次會議&rdquo上,孫科自任主席,商讨和平談判問題,決議:&ldquo政府為促成和平之實現,特派邵力子、張治中、黃紹竑、彭昭賢、鐘天心等五人為代表,并指定邵力子為首席代表。
&rdquo &ldquo邵先生,&rdquo一位新聞記者聞訊前往訪問道:&ldquo邵先生今天出任和談首席代表,請問有些什麼感想?&rdquo 邵力子談道:&ldquo我感到十分惶恐,這一次的任務很困難。
&rdquo &ldquo為什麼呢?&rdquo &ldquo因為雙方的冤仇太深,這道裂口恐怕一時不易彌補得好。
&rdquo &ldquo邵先生聽見過中共的廣播麼?&rdquo &ldquo還沒有。
&rdquo邵力子道:&ldquo請你說一說。
&rdquo 那記者微笑道:&ldquo中共廣播說,南京并無和平誠意,邵先生以為對麼?&rdquo 邵力子反問道:&ldquo你們以為南京有沒有誠意?&rdquo 那新聞記者苦笑道:&ldquo我們的話無足輕重,還是聽聽人家的話吧。
中共認為蔣先生的引退隻是一種冬蟄的表演,不等于他的政權終結,也不等于人民革命的戰争已達目的。
中共的看法是:他的軍隊垮光,本錢輸得差不多,南京已經直接暴露在中共攻勢之下,他最親信的幹部也不肯為他賣命,他的後台老闆也已經對他厭倦,不再支持池,甚至認為他的存在,是美國企圖保持在華勢力的絆腳石,裡裡外外,上上下下對他都沒有好感,他于是不得不走了。
邵先生以為如何?&rdquo 邵力子歎道:&ldquo我此刻還不能發表意見。
中共還說些什麼?&rdquo 記者笑道:&ldquo中共對這件事情,不可能有使蔣滿意的答複,因為蔣行前所作所為,使中共感到不能滿意。
&rdquo &ldquo他們怎麼說?&rdquo &ldquo他們說,從華盛頓和蔣的立場來說,蔣的引退有些什麼企圖呢?簡單說來,他除了想去掉一個争取喘息時間的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