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柳暗花明 北平城和平解放 山窮水盡 蔣介石黯然下野

關燈
書接上回。

    話說天津警備司令陳長捷負隅頑抗,僅二十九個小時,天津便宣告解放,陳長捷、林偉俦、劉雲翰等人當了俘虜;侯鏡如率殘部從塘沽出海南逃。

    這一來反倒促進了傅作義和平解決北平問題的決心。

    他通知周北峰、鄧寶珊抓緊時間和對方會談。

    天津解放後的第三天,雙方就草拟了關于和平解決北平問題的十四條協議。

     就在這時,蔣緯國帶着蔣介石的親筆信來見傅作義:&rdquo宜生吾兄勳鑒:去歲疊奉惠書,弟因故未複,實深抱歉&hellip&hellip西安雙十二事變,上了共産黨的當,第二次國共合作乃平生一大教訓。

    今聞吾兄處境危艱,欲與共黨再次合作,特派次子緯國前來面陳。

    請親自檢查面陳之事項。

    端此敬候勳安。

    弟蔣中正。

    &ldquo 但局勢到了這步田地,傅作義還能說什麼呢?他隻是向蔣緯國笑了笑道:&rdquo請向總統緻意,時至今日,一切全晚了&hellip&hellip&ldquo &rdquo不晚不晚。

    &ldquo蔣緯國道,&rdquo千軍易得,一将難求,總統的意思是,希望總司令能顧全大局&hellip&hellip&ldquo &rdquo請向總統緻意,&ldquo傅作義道,&rdquo我半生戎馬,生死早已置之度外,至于個人榮辱,更不在意。

    國家大局高于一切。

    我是炎黃華胄,隻要對國家民族有利,對人民有利,個人得失又何足道哉!?請向總統緻歉! 話已至此,蔣緯國能有什麼辦法?動之以情也好,曉之以理也罷,統統無濟于事。

    當天下午,蔣緯國隻好在天壇臨時機場搭機飛回南京去了。

     就在蔣緯國飛回南京的同時,關于和平解決北平問題的十四點協議也傳到了南京。

    蔣介石不想看,但又不能不看。

    稿紙上的每一個字,象子彈一樣在他眼前晃動着: &ldquo為迅速縮短戰争,獲緻人民公議的和平,保全工商業基礎與文物古迹,使國家元氣不再受損傷,以期促成全國徹底和平之早日實現,經雙方協議公布下列各項(有關軍事細節從略): &rdquo一、自本月二十二日上午十時起雙方休戰; &ldquo二、過渡期間,雙方派員成立聯合辦事機構,處理有關軍政事宜; &rdquo三、城内部隊,兵團以下原建制,原番号自二十二日開始移駐城外。

    于到達駐地約一個月後,開始實行整編; &ldquo四、城内秩序之維持,除原有警察及看護倉庫部隊外,根據需要暫留必要部隊維持治安; &rdquo五、北平行政機構及所有中央地方在平之公營、公用企業、銀行、倉庫、文化機關、學校等暫維現狀,不得損壞遺失,聽候前述聯合辦事機構處理,并保障其辦事人員之安全; &ldquo六、河北省政府及所屬機構,暫維現狀,不得破壞遺失,聽候前述聯合辦事機構處理,并保障其辦事人員之安全; &rdquo七、金元券照常使用,聽候另訂兌換辦法, &ldquo八、一切軍事工程一律停止; &rdquo九、保障在平領事館外交人員及外僑人員财産之安全; &ldquo十、郵政電信不停,繼續保持對外聯系; &rdquo十一、各種新聞報紙仍可繼續出版,俟後重新登記審查; &ldquo十二、保護文物古迹及各種宗教之自由與安全; &rdquo十三、人民各安生樂業,勿相驚擾; &ldquo十四、凡軍統、中統特務分子必須進行登記,坦白從寬,抗拒從嚴。

    &rdquo 來自北平的報告還說: &ldquo北平城内除由傅作義保留一個加強警衛團而外,其餘于元月二十二日開始出城,到三十日全部撤到指定地點。

    被圍困的幾十萬軍隊要撤到城外指定地點去,可能發生許多問題,因此在宣布和平協議之前,傅作義采取了預防措施,妥善安排。

    其中,重要的是一面召集蔣介石嫡系部隊将領,乘開會之機進行說服工作。

    因蔣介石曾電令其嫡系部隊将領帶其骨幹軍官飛往南京,但形勢已不可能,于是&rsquo網開一面&lsquo,向他們說明,在和平協議公布之日,其不願留北平的,允許一律用飛機送走。

    這樣就減少了整編軍隊時的阻力&hellip&hellip一月三十日,傅作義帶了他的警衛團,回到北平&rsquo剿總&lsquo舊址,會見了解放軍總參謀長兼北平市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