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檢讨過去 司徒切齒擲鋼筆 瞻望未來 李白咬牙頂石臼
關燈
小
中
大
,現在蔣留給他一副爛攤子,他感到千頭萬緒,無從下手,甚至手足無措了。
而在蔣退李進的微妙交接中,蔣也并沒有宣布退休,隻是休息。
那麼來日巨細事務,是不是仍由他在背後一把抓呢?李宗仁一念及此,又感到這個石臼頂得實在不易讨好。
連忙召集智囊團徹夜會議,決定改變蔣的&rdquo文告&ldquo。
原來陶希聖為蔣草拟的文告中說明,蔣因體力不濟,暫時易地療養,在此期間,政務交給李副總統代行雲雲。
與此同時,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也特地電告所有黨報,指出&rdquo總統返奉化,絕非下野和引退,不得用這種字眼。
&ldquo一經改動,中央社廣播出來都變成&rdquo引退文告&ldquo,蔣介石氣得七竅生煙,問吳忠信怎麼回事?吳忠信除了大罵李宗仁&rdquo不夠交情&ldquo之外,也無法可施。
&rdquo為什麼這樣做!&ldquo蔣介石拍桌拍凳道:&rdquo我還沒死,他就這樣做;如果我真的退休,這家夥不是要造反了嗎!給我查!&ldquo &rdquo報告總統,&ldquo吳忠信趕回來道:&rdquo據說&rsquo總統文告&lsquo拿到他們手裡後,他們認為不妥。
&ldquo &rdquo為什麼不妥!&ldquo &rdquo他們認為陶希聖的草稿如果公布,李宗仁根本無權進行超越蔣總統所提的五項原則以外的和平談判,因此一一&ldquo &rdquo誰動手改的!&ldquo &rdquo據說是邱昌渭。
&ldquo &rdquo真氣死了!&ldquo蔣介石一跳尺把高:&rdquo這算什麼東西!這算什麼東西!&ldquo他漲紅着面孔:&rdquo我甯肯讓共産黨來,也不願意這家夥關起門來做皇帝!&ldquo邊罵邊喘氣。
李宗仁可又是一副臉孔,正當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來向他道賀,新聞記者也跟着到了。
李宗仁咧着嘴坐在司徒身邊聽他們對答,十分過瘾。
&rdquo請問大使,&ldquo記者們說:&rdquo大使對于蔣介石先生的文告有什麼意見了&ldquo 司徒作忸怩狀道:&rdquo我事先不知道這回事。
事後呢?覺得這篇文告的觀念很好。
我不打算發表任何公開談話。
但我深信,蔣介石先生的文告無疑是重開和平談判的先聲,并且相信,日内中共方面也定有相當反應。
&ldquo 記者們對司徒雷登滿有把握的樣子頗感興趣。
有人問:&rdquo大使剛才說的,是美國政府的看法呢,還是一一&ldquo&rsquo司徒連忙接嘴道:&rdquo我的談話隻是私人性質,不過,&ldquo他歎息:&rdquo中國人民久經戰燹,亟待休養生息。
目前最重要的是經濟複興,而不是戰争。
&ldquo 另一記者問道:&rdquo大使的話有道理,不過以今天的情形而論,大使悲天憫人地呼籲和平,會不會嫌遲了一點呢?&ldquo 司徒皺眉道:&rdquo和平是我過去一向所緻力的。
過去如此,現在如此,将來也如此。
&ldquo 李宗仁鼓掌道:&rdquo真是好,真是和平大使,讓我們為即将出現的和平局面而鼓掌。
&ldquo 稀落的掌聲停止。
有一個年齡較大的記者發問道:&rdquo大使,有充分的理由證明,這一次的和平運動是美國發起的,是麼?&ldquo 司徒一怔:&rdquo有什麼根據?&ldquo &rdquo太多了,&ldquo那記者道:&rdquo蔣先生并不需要和平,這是人人皆知的,他的下台也并不等于不問政治。
他在台灣、在廣東、在福建、在四川等地招兵買馬,準備東山再起,&lsquo元旦文告&rsquo中聞不到一點兒要和平的氣味,這難道不是事實麼?&ldquo 司徒正要加以辯駁,那記者又說下去道:&rdquo而且幫助他訓練新兵的人不是旁人,正是美國。
這還不能說明這一次的和平運動隻是一種姿态,其目的在争取南京喘息的機會?&ldquo 司徒冒火道;&rdquo請問你是哪一家報的?&ldquo 那記者從容不迫地回答:&rdquo中共的人都走光了,留在南京的沒有共産黨。
大使請放心!我們是以中國人身分來發問的一一&ldquo &rdquo這個,&ldquo李宗仁連忙起立岔開道:&rdquo這個記者招待會,今天到此為止了,請,請!&ldquo待衆人走後,司徒滿臉冰霜地對李宗仁說:&rdquo今後如何對中共作戰,恐怕蔣介石先生是力不勝任了。
&ldquo &rdquo他還有兵,還有一些實力。
&ldquo李宗仁吞吞吐吐地說:&rdquo貴國也在幫助他練兵。
&ldquo &rdquo那是問題的一部分,&ldquo司徒歎道:&rdquo瞧目前的情形,靠武力剿共是萬難了,我們最好采取另一種文的方法,就是充分鼓勵&lsquo民主個人主義&rsquo者起來&hellip&hellip&ldquo 司徒看看表道:&rdquo這個問題說來話長,我有重要事情,好幾個人到大使館談話,該走了,過幾天再談吧。
&ldquo 正是:戲法在不斷變換,花樣在不斷翻新。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而在蔣退李進的微妙交接中,蔣也并沒有宣布退休,隻是休息。
那麼來日巨細事務,是不是仍由他在背後一把抓呢?李宗仁一念及此,又感到這個石臼頂得實在不易讨好。
連忙召集智囊團徹夜會議,決定改變蔣的&rdquo文告&ldquo。
原來陶希聖為蔣草拟的文告中說明,蔣因體力不濟,暫時易地療養,在此期間,政務交給李副總統代行雲雲。
與此同時,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也特地電告所有黨報,指出&rdquo總統返奉化,絕非下野和引退,不得用這種字眼。
&ldquo一經改動,中央社廣播出來都變成&rdquo引退文告&ldquo,蔣介石氣得七竅生煙,問吳忠信怎麼回事?吳忠信除了大罵李宗仁&rdquo不夠交情&ldquo之外,也無法可施。
&rdquo為什麼這樣做!&ldquo蔣介石拍桌拍凳道:&rdquo我還沒死,他就這樣做;如果我真的退休,這家夥不是要造反了嗎!給我查!&ldquo &rdquo報告總統,&ldquo吳忠信趕回來道:&rdquo據說&rsquo總統文告&lsquo拿到他們手裡後,他們認為不妥。
&ldquo &rdquo為什麼不妥!&ldquo &rdquo他們認為陶希聖的草稿如果公布,李宗仁根本無權進行超越蔣總統所提的五項原則以外的和平談判,因此一一&ldquo &rdquo誰動手改的!&ldquo &rdquo據說是邱昌渭。
&ldquo &rdquo真氣死了!&ldquo蔣介石一跳尺把高:&rdquo這算什麼東西!這算什麼東西!&ldquo他漲紅着面孔:&rdquo我甯肯讓共産黨來,也不願意這家夥關起門來做皇帝!&ldquo邊罵邊喘氣。
李宗仁可又是一副臉孔,正當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來向他道賀,新聞記者也跟着到了。
李宗仁咧着嘴坐在司徒身邊聽他們對答,十分過瘾。
&rdquo請問大使,&ldquo記者們說:&rdquo大使對于蔣介石先生的文告有什麼意見了&ldquo 司徒作忸怩狀道:&rdquo我事先不知道這回事。
事後呢?覺得這篇文告的觀念很好。
我不打算發表任何公開談話。
但我深信,蔣介石先生的文告無疑是重開和平談判的先聲,并且相信,日内中共方面也定有相當反應。
&ldquo 記者們對司徒雷登滿有把握的樣子頗感興趣。
有人問:&rdquo大使剛才說的,是美國政府的看法呢,還是一一&ldquo&rsquo司徒連忙接嘴道:&rdquo我的談話隻是私人性質,不過,&ldquo他歎息:&rdquo中國人民久經戰燹,亟待休養生息。
目前最重要的是經濟複興,而不是戰争。
&ldquo 另一記者問道:&rdquo大使的話有道理,不過以今天的情形而論,大使悲天憫人地呼籲和平,會不會嫌遲了一點呢?&ldquo 司徒皺眉道:&rdquo和平是我過去一向所緻力的。
過去如此,現在如此,将來也如此。
&ldquo 李宗仁鼓掌道:&rdquo真是好,真是和平大使,讓我們為即将出現的和平局面而鼓掌。
&ldquo 稀落的掌聲停止。
有一個年齡較大的記者發問道:&rdquo大使,有充分的理由證明,這一次的和平運動是美國發起的,是麼?&ldquo 司徒一怔:&rdquo有什麼根據?&ldquo &rdquo太多了,&ldquo那記者道:&rdquo蔣先生并不需要和平,這是人人皆知的,他的下台也并不等于不問政治。
他在台灣、在廣東、在福建、在四川等地招兵買馬,準備東山再起,&lsquo元旦文告&rsquo中聞不到一點兒要和平的氣味,這難道不是事實麼?&ldquo 司徒正要加以辯駁,那記者又說下去道:&rdquo而且幫助他訓練新兵的人不是旁人,正是美國。
這還不能說明這一次的和平運動隻是一種姿态,其目的在争取南京喘息的機會?&ldquo 司徒冒火道;&rdquo請問你是哪一家報的?&ldquo 那記者從容不迫地回答:&rdquo中共的人都走光了,留在南京的沒有共産黨。
大使請放心!我們是以中國人身分來發問的一一&ldquo &rdquo這個,&ldquo李宗仁連忙起立岔開道:&rdquo這個記者招待會,今天到此為止了,請,請!&ldquo待衆人走後,司徒滿臉冰霜地對李宗仁說:&rdquo今後如何對中共作戰,恐怕蔣介石先生是力不勝任了。
&ldquo &rdquo他還有兵,還有一些實力。
&ldquo李宗仁吞吞吐吐地說:&rdquo貴國也在幫助他練兵。
&ldquo &rdquo那是問題的一部分,&ldquo司徒歎道:&rdquo瞧目前的情形,靠武力剿共是萬難了,我們最好采取另一種文的方法,就是充分鼓勵&lsquo民主個人主義&rsquo者起來&hellip&hellip&ldquo 司徒看看表道:&rdquo這個問題說來話長,我有重要事情,好幾個人到大使館談話,該走了,過幾天再談吧。
&ldquo 正是:戲法在不斷變換,花樣在不斷翻新。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