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卅七回 勸駕促駕 李宗仁飛穗“主政” 進路退路 蔣介石幕後指揮

關燈
吞吐吐道:&ldquo是不是,是不是正式&hellip&hellip&rdquo &ldquo娘希匹!&rdquo蔣介石心裡罵道:&ldquo還要我正式答複?好厲害!&rdquo又一想:事情既然到了這步田地,正式答複就正式答複吧! &ldquo好吧!&rdquo蔣介石歎日氣道:&ldquo那就讓經國代我起草個正式答複就是了!&rdquo 蔣經國起草的答複非常巧妙。

    答複信一開始,蔣就表明&ldquo本人無意複職&rdquo,&ldquo請李代總統立即往臨廣州,領導政府&rdquo。

    對李宗仁的六條意見,蔣的答複是: &ldquo一、總統職權既由李氏行使,則關于軍政人事,代總統依據憲法有自由調整之權,任何人不能違反。

     &rdquo二、前在職時,為使國家财富免于共黨之劫持,曾下令将國庫所存金銀轉移安全地點,引退之後,未嘗再行與聞。

    一切出納收支皆依常規進行,财政部及中央銀行部冊具在,盡可稽考。

    任何人亦不能無理幹涉,妄支分文。

     &ldquo三、美援軍械之存儲及分配,為國防部之職責。

    引退之後,無權過問,部冊羅列,亦可查核。

    至于槍械由台運回,此乃政府之權限,應由政府自行處理。

     &rdquo四、國家軍隊由國防部指揮調遣,凡違反命令者應受國法之懲處,皆為當然之事。

     &ldquo五、非常委員會之設立,為四月二十二日杭州會談所決定。

    當時李代總統曾經參與,且共同商讨其大綱,迄未表示反對之意。

    今李既欲打銷原議,可自請中常會複議。

     &rdquo六、若謂中(蔣介石自稱)不複職即應出國,殊有重加商榷之必要。

    中許身革命四十餘年,隻要中國尚有一片自由之領土,不信中竟無立足之地。

    在溪口,曾對禮卿兄言;前次他們要我下野,我自可下野,現在若複迫我出國亡命,我決不忍受此悲慘之境遇。

    今日所懷,仍複如此。

    且在過去,彼等主和,乃指我妨礙和平,要求下野。

    今日和談失敗,又加我以牽制政府之罪,強我出國&hellip&hellip中為一自由國民,不意國尚未亡,而置身無所,至于此極!中自引退以來,政治責任已告解除,而對革命責任仍自覺其無可逃避;故德鄰兄凡有垂詢,無不竭誠以答。

    但決不敢有任何逾越分際幹涉政治之行動&hellip&hellip&ldquo 第二天(五月五日),閻錫山帶着蔣介石的這個&rdquo答複&ldquo,飛到了廣州。

    五月六日,國民黨中常會舉行臨時會議,推閻錫山、朱家骅,陳濟棠三人攜帶蔣的&rdquo答複&ldquo去桂林迎李宗仁去廣州。

    同一天,白崇禧聞訊也從漢口飛來桂林,再次督促李宗仁去廣州。

    李宗仁考慮再三,覺得蔣介石這個&rdquo答複&ldquo,雖然&rdquo滿紙官話&ldquo,但畢竟答應了他的&rdquo前五條要求&ldquo,如果再堅持&rdquo要蔣出國&ldquo,反顯自己心胸狹窄,不能容人,同時也會得罪一批國民黨元老。

    &hellip&hellip李宗仁經不起各方的壓力,終于離開桂林去了廣州。

     到了廣州,李宗仁面臨一個複雜的局面:國民黨頑固派的策略是,讓李宗仁多露面、多說話,盡量暴露他的反共面目,使他在政治上沒有回旋的餘地,然後,再在各方面進行牽掣,削弱他的力量,讓他從此走向末日&rdquo&hellip蔣李矛盾也随着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暫且按下不表。

     卻說蔣介石聽了閻錫山的回報,知道李宗仁已經步入他安排好的圈套:五月八日己經飛穗&ldquo主政&rdquo以後,松了一口大氣,心裡好笑:你李德鄰門檻再精,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啊!好吧!夾闆已經套上了,德鄰兄你就委屈一點,一個人去跳加官吧!哈哈! 但蔣介石還沒有笑出聲來,湯恩伯、毛人鳳神色慌張地闖了進來。

    蔣介石吃了一驚,忙問:&ldquo出了什麼事?是不是上海吃緊了?&rdquo &ldquo上海倒沒什麼,&rdquo湯恩伯有點口吃,&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