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卅七回 勸駕促駕 李宗仁飛穗“主政” 進路退路 蔣介石幕後指揮

關燈
話分兩頭。

    話說李宗仁飛返桂林以後,李任仁、黃樸心及廣西的社會名流幾十人勸他和中共妥協,補簽&ldquo國内和平協定&rdquo,使兩南地區避免戰禍。

    無奈李宗仁舊的傳統觀念太深。

    他認為,西方人在處于絕境時,會順應環境而罷兵投降,中國的傳統現念,則不允許貪生怕死或臨陣脫逃,而主張不成功便成仁,甯可當&ldquo斷頭将軍&rdquo也不當&ldquo投降将軍&rdquo。

    盡管李任仁、黃樸心等人的意見,忠耿可親、理由充分,但他還是猶豫不決,心裡矛盾萬分。

    正在這時候,白崇禧接到了蔣經國的密報以後,和桂系将領夏威、李品仙等人趕回桂林,聲色俱厲地痛斥了李任仁、黃樸心等人的&ldquo局部和平&rdquo論調,白崇禧、黃旭初還撤掉了黃樸心的廣西省教育廳廳長職務。

    于是,李宗仁的天平也倒在&ldquo主戰派&rdquo一邊。

    廣西的局部和平計劃于是告吹。

     但李宗仁的&ldquo反蔣&rdquo活動并未停止,他對美國還有幻想。

    他想通過除司徒外的另一條途徑,來試探美國軍事援華的可能性。

    他的親信邱昌渭幾經活動和美駐廣州公使路易士·克拉克搭上了線,經過幾次密談,克拉克表示:美國戰後的外交政策,在歐洲推行馬歇爾計劃,在遠東是援助蔣介石。

    前者十分成功,後者徹底失敗了。

    美國對蔣介石已失去了信心。

    關于軍事援華,事實上已不可能。

    除非李代總統能挽回頹勢或者蔣介石不再幹預政治。

    而在目前情勢下,要蔣不幹頂政治也毫無可能。

    李漢魂、程思遠的積極活動也沒有明顯的結果。

    李漢魂、程思遠向李宗仁彙報道:薛伯陵(薛嶽)和蔣矛盾很深,他反對蔣介石複出,但他和陳辭修的關系極好,受陳辭修的影響很深;餘握奇(餘漢謀)也有反蔣傾向,但他為人持重,要他公開豎起反蔣旗幟也是不可能的;隻有張向華(張發奎)反蔣堅決,但獨木不成林,他手裡的力量有限&hellip&hellip于是,李宗仁想團結一夥廣東軍人來對抗蔣介石的計劃也就成了泡影。

     對于李宗仁的種種活動,蔣介石很得牙根發癢,恨不得一口把他給活吞了。

    但是,由于蔣介石在江南地區的慘敗,客觀上顯出了桂系部隊的比重,在華中地區也主要依靠這些桂系部隊在支撐局面,如果在這個時候,桂系部隊在背後插上一刀,那他蔣介石還受得了?他咬了咬牙,把滿肚子怨氣往肚子見咽,裝着笑臉去看李宗仁的冷面孔。

    一個又一個&ldquo特使&rdquo,從上海,從廣州,從漢口,飛往桂林&ldquo促駕&rdquo。

     先是白崇禧飛桂&ldquo促駕&rdquo。

    白崇禧勸李宗仁&ldquo一定要去廣州主政&rdquo。

    李宗仁問:&ldquo去廣州有何利弊?&rdquo白崇禧道:&ldquo同老蔣攤牌,本來就是我的一貫主張。

    現在政府遷到廣州,如果德公長期留在桂林,則中央政府群龍無首,失去領導重心,顯然影響至大。

    &rdquo言外之意,就是同蔣争權也要到廣州去。

    這話可謂說得冠冕堂皇。

    其實,白崇禧去桂林&ldquo促駕&rdquo,真正的内幕隻有他自己清楚。

    原來,蔣、李、白三角關系錯綜複雜。

    白在李蔣之間權衡利弊,時而靠李,時而近蔣。

    二三月間,白積極鼓動李向蔣&ldquo攤牌&rdquo,并通電促蔣下野。

    四月二十日以後,由于戰局的急劇發展,白對李、蔣的态度也有了微妙的變化。

    一方面,他仍然鼓動李宗仁和蔣&ldquo攤牌&rdquo,另一方面,他又通過蔣的親信、華中&ldquo剿總&rdquo秘書長的關系,向蔣暗送秋波。

    蔣介石是個聰明人,一下子就領會了白崇禧傳過來的信息,于是托人轉告白:隻要我們兩人能再次攜手合作,大局仍有可為。

    與此同時,蔣介石又密令上海市代市長陳良撥給白崇禧三萬兩黃金,作為華中部隊的軍費&hellip&hellip象當年在交易所&ldquo搶帽子&rdquo一樣,蔣看準了白的&ldquo行情&rdquo,下了大本。

    于是,蔣白之間一次心照不宣的買賣終于拍闆成交。

    白崇禧便親自出馬來桂林&ldquo促駕&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