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什錦拼盤 何應欽組閣 花樣翻新 陳辭修”主台“

關燈
rdquo哦,&ldquo蔣介石反問:&rdquo這樣做,地主不會反對我們麼?在地主眼睛裡,我們同共匪不是一樣變成了同大地主過不去的政黨麼?&ldquo &rdquo領袖的話很對,&ldquo陳誠微笑:&rdquo按照孫總理的遺教,耕者是要有其田的,因此我們減一點租,并不違反總理遺教。

    至于台灣大地主的利益,我已經為他們想到了,不要緊的。

    &ldquo &rdquo這樣就可以。

    &ldquo蔣介石透了一口氣。

     &rdquo我們知道,&ldquo陳誠說:&rdquo台灣大地主的力量,迄今為止還沒有伸進本黨内部,三七五減租的确會使他們的利益受到影響,但他們不會造反。

    一來隻是三七五減租,對他們血本無關,隻是少賺點錢;二來台灣大地主同本黨關系既然不大,那麼他們就不會找到我們頭上,噜噜嗦嗦,攪七念三弄不清楚了。

    再說如果不犧牲他們一點點利益,對本黨的利益損失就大了,這是一。

    &ldquo &rdquo第二點,三七五減租可以沖淡台灣農民對耕地的迫切要求,特别是共匪的土地改革政策的影響。

    不能否認在台灣農村有着極大的隐憂。

    現在我們先下手為強,說是減租了,農民便會感到輕松一點,迫切渴望土地的要求會緩和下來,這對今天的局勢是很特别重要的。

    &ldquo &rdquo再從遠處看:台灣大地主感到這樣做對他們反而有利,因為他們隻少賺一點點錢,便換得了一個風平浪靜的局面,不必害怕有人從他們手裡拿走土地。

    那麼他們對三七五減祖又何樂而不為呢?既有利于本黨,又有利于大地主。

    &ldquo &rdquo第三,&ldquo陳誠洋洋得意地說:&rdquo我們可以拿這個政策争取美援,為美國貨拓展商品市場。

    因為一旦減租完成,農村的購買力一定水漲船高,不管多少,美國貨的銷路必然會增加。

    這一來美國會稱贊我們政策好。

    而美國貨深入農村,這一筆傭金也是我們應該拿的。

    這是大家有利的事情,而特别對本黨今後在台灣的生存更有利。

    &ldquo 聽陳誠說得頭頭是道,蔣介石點頭道:&rdquo嗯嗯,還有一點是什麼?&ldquo 陳誠微笑道:&rdquo最後一點,三七五減租實行得好,一定可以刺激農民的生産熱情,改善耕作,台灣米便能夠增産。

    這對我們很有好處。

    而且減租之後,農民收入多少有點增加,我們的糧食政策便可以随機應變,加以調整,抑低市價,這一來減租實際受惠的人還是我們自己。

    &ldquo 蔣介石聞言不語,強笑道:&rdquo如果不來這個,你看會不會有什麼麻煩?&ldquo 陳誠皺眉道:&rdquo恐怕有些問題,&ldquo他再把文件往面前一擱:&rdquo台灣為什麼非進行三七五減租不可,我把有關的數字找到了,&ldquo他咳聲嗽:&rdquo這是一個可怕的事實,台灣農村土地兼并集中的情形過分嚴重,這個時候不設法緩和,對我們實在不利。

    &ldquo 蔣介石不安地點點頭:&rdquo辭修,你這個工作做得有道理,否則我們一旦去台,問題之嚴重,實在不堪設想。

    下面還有什麼?&ldquo 蔣經國強笑道:&rdquo是有意思,有意思。

    &ldquo &rdquo現在,&ldquo陳誠皺眉道:&rdquo由于農村貧困,貧富對立鮮明,對外宣傳,我們可以把台灣農村說成十分安定,但我們自己明白,台灣農村已經非常不安定,對我們的前途,非常非常不利。

    &ldquo &rdquo我同意你對台灣農村的三七五減租,&ldquo蔣介石道:&rdquo給他們一點小利,是應該的。

    &ldquo 蔣經國也說:&rdquo陳主席對配給制度和溫和改良的做法确有研究。

    &ldquo &rdquo不敢當,&ldquo陳誠笑道:&rdquo還有最後一點,那是形勢逼得我們勢必依靠台灣,不管首都安全如何,長江天塹如何,總而言之,我們非靠台灣不可。

    在這個時候經營台灣,我個人感到責任太重,午夜不寐。

    我們抗戰靠山,戡亂靠海,現在是最後一個布置,隻許成功不許失敗!因此除了對台灣的各項物資要特别經營外,政治上必須采取兩種手法:一種是調查局的特别擴大,一種是溫和的改良主義,用來安定台灣,特别是有三百多萬人的農村。

    &ldquo &rdquo好好好,&ldquo蔣介石笑道:&rdquo詳細情形,辭修以後再陸續呈報吧!這件事真的不得了。

    你辛苦了,一定要弄好它,對我們今後的關系實在太大!&ldquo &rdquo是的,領袖。

    &ldquo &rdquo那你明天就回去吧,&ldquo蔣介石道:&rdquo剛才我又想到一個問題,萬一局勢繼續惡化,我們是非到台灣不可了。

    台灣地方小,人卻多起來,内中攪七念三的事情深信不少。

    因此我同意你剛才說的,經國如果去辦黨務,真的怕會給黨務拖住,不能開展其他工作,因此我想把台灣黨務換一個人去負責,你以為準比較合适?&ldquo 陳誠作思索狀,半晌才說:&rdquo這樣好不好?如果領袖不以為辭修沒用,就把黨務變成省的工作之一吧,反正台灣隻是一個省,我們的幹部,特别是台灣籍的黨員不多,不如兼職,有合适的同志再把黨的專職交給他。

    再說已經發表過經國世兄,如果随便換人,也不合适。

    而最重要的一點是:代表經國世兄的人确乎難找,年紀太大的同志精力不濟,太小又怕負不起責任來&hellip&hellip&ldquo 蔣介石凝望着窗外滿天烏雲,思慮了一陣,說:&rdquo好吧,那麼我不讓經國去主持黨務了,你暫時辛苦一點,兼職再說。

    &ldquo 陳誠大喜,就這樣,他在李宗仁面前,要到了軍權,在蔣介石面前,要到了黨權,喜孜孜地回到了台北。

    而他和小蔣之間的矛盾,也因此&rdquo打下了基礎&ldquo。

    自然,這是後話,按下不提。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