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組新閣 孫哲生畫個四不象 彈老調 蔣介石唱了三部曲
關燈
小
中
大
如果憲法與立憲原則不緻被侵犯,民主政體得以維持,軍隊完整獲得保證,又如果人民的自由生活方式與其最低生活标準皆得保障,則個人亦深滿意。
&lsquo這一段話,在措詞上似乎有商榷之處。
&rdquo &ldquo什麼?&rdquo蔣介石冒火道:&ldquo這種口氣還不妥當麼?為什麼?&rdquo &ldquo因為充滿了招降的口氣。
&rdquo 閻錫山點頭道:&ldquo是啊,是有濃厚的招降口氣。
&rdquo蔣介石心想閻老西死守太原,用日本兵對抗共軍,在山西打了個日月無光,此番開口,一定是主張打下去。
不料閻錫山按了按老花眼鏡,說:&ldquo如果真想拖一拖,我們就得和一和。
既然要和,招降口氣便有不妥;如果不想和,那就無所謂。
&rdquo &ldquo你的意見?&rdquo蔣問。
&ldquo我贊成和一和。
&rdquo閻錫山道:&ldquo我是決心剿共的,身上己準備了氰化鉀,&rdquo邊說邊掏出一個小瓶子,向各人晃了晃道:&ldquo可是大家别笑我,拼死也不能解決問題,還是想辦法等待時機,東山再起吧。
如果大家一定要打下去,我當然隻能奉陪。
可是請大家聽聽楚漢春的話,他守北平,說北平城牆比大同城厚一倍,共軍炮火再兇,了不起在城牆上增加幾個大麻子,這句話算是很有膽子,但事實上平津戰局很難打得下去。
&rdquo 蔣介石不悅,問:&ldquo如何見得?&rdquo &ldquo因為有長春的例子,&rdquo閻錫山道:&ldquo一個攻不破的城容易餓垮,長春是例子,平津商民餓得受不了時,部隊吃什麼?部隊餓得受不了時,戰局就難維持&hellip&hellip&rdquo張道藩不待他說完便發表反對引退的說法,谷正綱、葉青前後呼應;而白崇禧、張治中等人卻贊成和,閻錫山補充意見道: &ldquo我們現在是讨論,大家不必動肝火。
要和呢,該和個痛痛快快,不要拖泥帶水,徒然使對方小看咱們&hellip&hellip&rdquo此言未終,&ldquo開汽水&rdquo之聲四起,會議雖在蔣介石官邸進行,但仍混亂之極。
蔣介石又氣又急,再一想便心膽俱裂,原來主戰者都是文人,而将軍們則反而主和。
蔣介石象洩了氣的皮球半天作聲不得。
為了留條後路,在十二月二十九日開會那天,他決定先正式任命陳誠為台灣省主席,蔣經國為台灣省黨部主任委員。
&ldquo大家對這個任命有什麼意見?&rdquo蔣介石問:&ldquo為了使台灣避免親共分子的陰謀威脅,萬一大陸發生意外,台灣可以作為本黨最後堅守的堡壘,力圖複興之基地。
&rdquo 衆官員見任命都快發表了,也就沒人開口。
卻有人發言道:&ldquo對台灣的陰謀威脅,似乎不在共方,廖文毅的做法,倒是值得注意。
&rdquo 蔣介石不悅道:&ldquo我知道,我知道,這個大家可以放心。
我們在台灣有重兵,&rsquo二二八&lsquo鬧得兇,不也是一掃而平嗎?廖文毅的活動值得注意,但不要緊。
&rdquo蔣介石本來還想罵罵美國人,但話到嘴邊,感到不妥,不如擱下。
有人又說:&ldquo既然如此,京滬一帶的兵力也該一一&rdquo蔣介石連忙接嘴道:&ldquo已經決定了,上海南京一帶的軍隊歸湯恩伯指揮,大家可以放心。
&rdquo 那邊廂魏道明、鄭毓琇夫婦也恨透了。
眼見大陸已經無望,隻有台灣一省暫告無事,滿以為可以&ldquo從安定中求繁榮&rdquo,不料一紙電報,台灣省主席變成陳誠,台灣省黨部主任委員也由CC的李翼中變成蔣介石的化身蔣經國了。
陳誠當然高興之至,寂寞了幾個月的冷竈,開始有人燒香拜沸了。
自有人接他到台北去住,說草山那個賓館又遠又小,太不方便,陳誠做官不是新手,馬上複了個電報&ldquo懇辭&rdquo,而第二天收到了意料之中的南京複電,也就滿面春風,走馬上任,招待記者,發表談話。
台灣的CC人馬有如當頭挨了一棒,陳誠的&ldquo主台&rdquo,對他們太&ldquo恐怖&rdquo了,因為他們之間有宿怨。
任命陳誠&ldquo主台&rdquo,更增加了南京玫府的不安情緒。
人們知道陳誠和蔣介石的關系遠較魏道明密切,如今去魏而用陳,說明南京政府已經危在旦夕,廣州無法久守,蔣介石隻有唯一的出路一一退守台灣這一條了。
任命了陳誠、蔣經國&ldquo主台&rdquo,解決了後顧之憂。
蔣介石剛剛喘了一口氣,便聽侍衛長報告道,司徒和李、白活動頻繁,正在策劃新的&ldquo步驟&rdquo,剛松快了一點的心情,馬上又抽緊了。
要秘書拟電稿立刻發給宋美齡。
電文如下: &ldquo&hellip&hellip目前有何進展,念甚。
美軍顧問團長巴大維今日已去台北。
盼美方能以更多援助予我,祈多催促。
餘将在元旦發表文告。
餘在文末将強調如有必要,餘将繼續作戰,吾人所需者為一完整的中國,并非真正的這種和平,諒有同感也。
今日據報,白健生突令桂軍轉移陣地,此舉令餘心驚。
李自同華府究有何種默契,盼囑我在美各方人員詳盡調查,速即具報,俾謀對策&hellip&hellip&rdquo蔣介石感到宋美齡在美國的活動,似乎太不夠勁了。
正是:夫在南京雙腳跳,妻在華府也難熬。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lsquo這一段話,在措詞上似乎有商榷之處。
&rdquo &ldquo什麼?&rdquo蔣介石冒火道:&ldquo這種口氣還不妥當麼?為什麼?&rdquo &ldquo因為充滿了招降的口氣。
&rdquo 閻錫山點頭道:&ldquo是啊,是有濃厚的招降口氣。
&rdquo蔣介石心想閻老西死守太原,用日本兵對抗共軍,在山西打了個日月無光,此番開口,一定是主張打下去。
不料閻錫山按了按老花眼鏡,說:&ldquo如果真想拖一拖,我們就得和一和。
既然要和,招降口氣便有不妥;如果不想和,那就無所謂。
&rdquo &ldquo你的意見?&rdquo蔣問。
&ldquo我贊成和一和。
&rdquo閻錫山道:&ldquo我是決心剿共的,身上己準備了氰化鉀,&rdquo邊說邊掏出一個小瓶子,向各人晃了晃道:&ldquo可是大家别笑我,拼死也不能解決問題,還是想辦法等待時機,東山再起吧。
如果大家一定要打下去,我當然隻能奉陪。
可是請大家聽聽楚漢春的話,他守北平,說北平城牆比大同城厚一倍,共軍炮火再兇,了不起在城牆上增加幾個大麻子,這句話算是很有膽子,但事實上平津戰局很難打得下去。
&rdquo 蔣介石不悅,問:&ldquo如何見得?&rdquo &ldquo因為有長春的例子,&rdquo閻錫山道:&ldquo一個攻不破的城容易餓垮,長春是例子,平津商民餓得受不了時,部隊吃什麼?部隊餓得受不了時,戰局就難維持&hellip&hellip&rdquo張道藩不待他說完便發表反對引退的說法,谷正綱、葉青前後呼應;而白崇禧、張治中等人卻贊成和,閻錫山補充意見道: &ldquo我們現在是讨論,大家不必動肝火。
要和呢,該和個痛痛快快,不要拖泥帶水,徒然使對方小看咱們&hellip&hellip&rdquo此言未終,&ldquo開汽水&rdquo之聲四起,會議雖在蔣介石官邸進行,但仍混亂之極。
蔣介石又氣又急,再一想便心膽俱裂,原來主戰者都是文人,而将軍們則反而主和。
蔣介石象洩了氣的皮球半天作聲不得。
為了留條後路,在十二月二十九日開會那天,他決定先正式任命陳誠為台灣省主席,蔣經國為台灣省黨部主任委員。
&ldquo大家對這個任命有什麼意見?&rdquo蔣介石問:&ldquo為了使台灣避免親共分子的陰謀威脅,萬一大陸發生意外,台灣可以作為本黨最後堅守的堡壘,力圖複興之基地。
&rdquo 衆官員見任命都快發表了,也就沒人開口。
卻有人發言道:&ldquo對台灣的陰謀威脅,似乎不在共方,廖文毅的做法,倒是值得注意。
&rdquo 蔣介石不悅道:&ldquo我知道,我知道,這個大家可以放心。
我們在台灣有重兵,&rsquo二二八&lsquo鬧得兇,不也是一掃而平嗎?廖文毅的活動值得注意,但不要緊。
&rdquo蔣介石本來還想罵罵美國人,但話到嘴邊,感到不妥,不如擱下。
有人又說:&ldquo既然如此,京滬一帶的兵力也該一一&rdquo蔣介石連忙接嘴道:&ldquo已經決定了,上海南京一帶的軍隊歸湯恩伯指揮,大家可以放心。
&rdquo 那邊廂魏道明、鄭毓琇夫婦也恨透了。
眼見大陸已經無望,隻有台灣一省暫告無事,滿以為可以&ldquo從安定中求繁榮&rdquo,不料一紙電報,台灣省主席變成陳誠,台灣省黨部主任委員也由CC的李翼中變成蔣介石的化身蔣經國了。
陳誠當然高興之至,寂寞了幾個月的冷竈,開始有人燒香拜沸了。
自有人接他到台北去住,說草山那個賓館又遠又小,太不方便,陳誠做官不是新手,馬上複了個電報&ldquo懇辭&rdquo,而第二天收到了意料之中的南京複電,也就滿面春風,走馬上任,招待記者,發表談話。
台灣的CC人馬有如當頭挨了一棒,陳誠的&ldquo主台&rdquo,對他們太&ldquo恐怖&rdquo了,因為他們之間有宿怨。
任命陳誠&ldquo主台&rdquo,更增加了南京玫府的不安情緒。
人們知道陳誠和蔣介石的關系遠較魏道明密切,如今去魏而用陳,說明南京政府已經危在旦夕,廣州無法久守,蔣介石隻有唯一的出路一一退守台灣這一條了。
任命了陳誠、蔣經國&ldquo主台&rdquo,解決了後顧之憂。
蔣介石剛剛喘了一口氣,便聽侍衛長報告道,司徒和李、白活動頻繁,正在策劃新的&ldquo步驟&rdquo,剛松快了一點的心情,馬上又抽緊了。
要秘書拟電稿立刻發給宋美齡。
電文如下: &ldquo&hellip&hellip目前有何進展,念甚。
美軍顧問團長巴大維今日已去台北。
盼美方能以更多援助予我,祈多催促。
餘将在元旦發表文告。
餘在文末将強調如有必要,餘将繼續作戰,吾人所需者為一完整的中國,并非真正的這種和平,諒有同感也。
今日據報,白健生突令桂軍轉移陣地,此舉令餘心驚。
李自同華府究有何種默契,盼囑我在美各方人員詳盡調查,速即具報,俾謀對策&hellip&hellip&rdquo蔣介石感到宋美齡在美國的活動,似乎太不夠勁了。
正是:夫在南京雙腳跳,妻在華府也難熬。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